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原創┃通俗歷史寫作的前期準備與相關技巧

原創┃通俗歷史寫作的前期準備與相關技巧

金滿樓

文│金滿樓

來源│《中國國家歷史 · 捌》

東方出版社出版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微信號:zggjls

國人一向重視歷史,歷史類書籍也一直是圖書市場上的常銷品種。2000 年後,隨著央視《百家講壇》等文化類節目的走紅及網路論壇所帶動的「全民寫史」熱潮的推動,普及型、通俗類的歷史作品在圖書市場上異軍突起,近年來更是佔據了歷史類圖書市場的半壁江山甚至更多。作為當前文化市場上的一種新現象,通俗類歷史作品的不斷壯大在引起學界及圖書界人士關注的同時,如何總結其特徵規律並探討其寫作方法也成為一種必要。以下是筆者對通俗類歷史作品寫作方法的一個初步總結與探討,僅作引玉之磚,供寫作者借鑒參考。

01

前期準備工作

1、精確選點

在確定一部新作品的寫作計劃時,首要工作是把點選好,這是關於新作品的定位問題,即作品究竟是關於一個時代的,還是關於一個人物或事件的。以時代為例,有些作品是長時段的,如各種朝代史,《明朝那些事兒》《如果這是宋史》即如是;也有針對特別年份的,如《萬曆十五年》等,再如筆者的「鼎革三部曲」中,《辛亥殘夢》《門檻上的民國》《退潮的革命:宋教仁的1913》即針對1911、1912、1913 這三年分別各成一書。再有就是針對一個或多個人物展開的作品,這類主要是各種傳記,其中又可分為自傳、口述史(如《李宗仁回憶錄》)及為他人立傳三種。除此外,還有圍繞一個歷史事件而展開的作品,如《松山作戰筆記》等。

2、資料收集

當下社會處於一個信息爆炸的年代,資料收集較之過去已容易了許多,但不管是專著、論文或是檔案、資料彙編等,也不管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總之一句話,多多益善。資料收集越充分,作品也會越紮實。在大體收齊的基礎上,可以先挑最感興趣的閱讀,有些資料需要精讀,有些只需粗略地過一遍,但在前期閱讀時最好都做好讀書筆記,到時需要參考哪個部分,事前就做好標記,以免動筆寫作時手忙腳亂,避免重複勞動。

3、初擬目錄

目錄是整本書的框架,相當於人之骨骼。只有打好了框架,寫作時才會心中有數,不至於偏離主題,也不會輕重不分。通常而言,目錄並非一蹴而就,會在前期準備及寫作過程中反覆修改,才會最終定型。即便是在定稿階段甚至編輯審稿階段,目錄仍須高度重視,其中的每個字眼都要精雕細琢,以最簡約、最風趣的方式將中心意思表達出來,並儘可能地勾起讀者的閱讀慾望。

4、大事年表

在前期閱讀時,要特別注意重要事件的節點及轉換契機,而要理清其基本脈絡,最好在正式寫作前就製作一個大事年表,其目的不僅是幫助作者自己理清頭緒並避免犯一些常識性的錯誤,同時也有助於讀者了解全書的時間序列和事件推進的邏輯。這是一種帶有工具性質的準備工作,不宜忽略。

02

技巧的探討

1. 寫好開頭

全書的開頭可以是引子、楔子或者前言、自序,但一定要把握一點,即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或獨到的見解,目的是將讀者立刻吸引住。通常而言,全書的開頭是比較難寫的一部分,其原因並非資料缺乏或無話可說,而是因為千頭萬緒,如何獨闢蹊徑才是關鍵,如果僅僅是平鋪直敘,給讀者的第一印象往往過於平淡平庸,甚至會使讀者失去繼續讀下去的興趣。對此,作者切不可掉以輕心。舉例而言,筆者所作《辛亥殘夢》以湖南「搶米事件」為開端,意在見微知著,預示即將到來的辛亥風暴;再如《治官手冊》中的「白虎事件」,以年羹堯與雍正的恩怨糾葛為主題,以便順利切入全書。

2. 善用懸念

懸念是小說、編劇中常用的技巧,通俗歷史寫作中也同樣適用。所謂「懸念」,指的是讀者對未知情節發展變化所持有的急切期待心理,在某種程度上,這一技巧與相聲里的「放鉤子、抖包袱」有相通之處。以紀連海老師為例,其在《百家講壇》中即經常運用這一技巧,由此帶來了極為生動的效果。因此,寫作者可以對此技巧多加揣摩並熟練掌握,以帶動情節發展,並勾起讀者繼續閱讀的慾望。

3. 結構與布局

結構是全書章節之間的一種有機勾連,同時也是一種敘述上的布局手法。以往的演義小說中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句話,「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聽多了感覺俗套,不過對寫作卻很有幫助。當然,有用並不是說一定要照抄,而是指這種寫作思路值得借鑒。通常來說,線性的、按時間順序發展的敘述最為簡單省力,但也容易流於簡單化,難以出彩。在此基礎上,寫作者也可以構思一些相對複雜的結構手法,如板塊拼接式的,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即如此。再如前後呼應式的,都可以嘗試。

4. 故事性

作為一門學科,歷史是科學也是藝術,其本身有很濃的文學特性。如司馬遷的《史記》,既是一部偉大的歷史作品,同時也是一部精彩的文學作品。因此,在通俗歷史寫作中不必刻意排斥小說的寫法,在一些需要著重處理的段落,甚至可以充分發揮合理想像並主動運用小說筆法,以確保敘述的生動性和故事性。從某種程度上說,通俗歷史寫作的主要手法是講故事,在普及歷史常識的同時,也應具備相應的文學娛樂性。如果陷於繁瑣的考證或是空洞的說教,或是白開水一樣的列舉歷史事實,反而會失去了通俗歷史應有的特性。

司馬遷

5. 文字通俗

既是通俗歷史,行文自不可過於艱深拗口,令人不知所云或感覺索然無味。以筆者的個人經驗,文字是否通俗的一大檢驗標準就是朗讀,「讀」不僅要求語言通順,而且要讓人能聽得懂、聽得下去。目前有一些網站專門製作有聲書,這是一個很好的檢驗案例。通常來說,一個好的歷史作品應該給讀者帶來閱讀快感而不至太過沉悶,如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潰》和唐德剛的《晚清三十年》,儘管是學術、半學術的作品,但仍讓讀者看得懂並願意往下讀。再如近年風行的歷史類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其中運用了不少現代語言甚至網路用語,雖然部分段落顯得有些無厘頭,但其生動性儼然已成一種獨特的風格。

6. 重視筆記小說

歷史一向有正史、野史之說,儘管後者往往被認為不登大雅之堂,但歷代筆記小說中蘊含的各種野史卻是通俗歷史一大資料來源,其不僅能與正史相佐證,而且在趣味性方面增色不少。事實上,很多知名的歷史學者也都非常善於運用筆記小說,有些甚至到了信手拈來的程度。目前,各朝筆記小說史料已是蔚然大觀,如中華書局就出了不少,其中唐宋史料筆記叢刊已有39 種,元明史料筆記叢刊有20 種,清代史料筆記叢刊有38 種,近代史料筆記叢刊也有45 種,目前還在不斷發掘並繼續出版中。可以說,這些筆記小說是通俗歷史寫作的一座寶庫,值得深入挖掘和運用。

7. 把人物寫活

小說寫作需要塑造、刻畫人物形象,通俗歷史寫作也同樣如此。不過,通俗歷史中講故事時可以捎帶合理的虛構,但涉及具體歷史人物的形象刻畫時則必須有根有據,切忌無中生有。由此,要想把書中的歷史人物寫活,最好的辦法是深入挖掘其細節,並寫出真情實感。在很多情況下,一個真實的細節、一個打動人心的小故事往往會改變讀者對以往人物的歷史觀感。在這方面,近現代史領域尤其值得關注,由於各種原因,一些重大歷史人物長期被刻板化甚至被妖魔化,如慈禧太后、袁世凱等,其實都可以運用新視角、新格局加以重新描繪與刻畫。這樣的新寫法,未必是要做翻案文章或非要語不驚人死不休,而是有助於讀者拓寬視野、啟迪思維。

8. 結論應深入

以筆者的經驗,結論很可能是全書最難寫的部分,因為整本書的觀點、邏輯、精氣神全在結論部分,其中既要有總結,更要有升華。通常來說,一本書的層次高不高、立論深不深,往往要在結論部分體現。結論就像是小說的主題,最能讓讀者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體現的觀點學識和作者的判斷。讀者在看完一本書後,掩卷之餘常會思考:這部書表達了怎樣的思想?主題是什麼?結論是什麼?問題解決了沒有?對現實發展有什麼借鑒作用?通過這樣一番思考,讀者才會有提高、有收穫,由此也對全書、對作者本人產生認同感,並進而關心作者的新作進展。因此,結論部分可以寫得不深刻,但一定要是發自內心的歷史感悟,切不可矯揉作態、無病呻吟,隨便糊弄一番了事。

慈禧太后正裝像

9. 精簡與修改

修改是寫作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可以寫好一個章節就立即修改,也可以完成全部初稿後一起修改,這主要視個人興趣與習慣而定。但總的說來,一部書稿最少也要修改三遍,最好是列印出來修改,而不僅僅是在電腦上進行。如果有可能的話,出版社出樣稿後再修訂一遍。修改的要求,可以用八個字來總結,即「洗鍊、準確、乾淨、暢達」。所謂「通俗」,並不等於啰嗦,更不等於平庸。魯迅先生說過:「在交稿前,文章至少要改上幾遍,把可有可無的字和句去掉。」好的作品,往往是經過反覆的推敲和修改而成的,而修改的目標就是:更清晰、更直接、更鮮活。簡明扼要,簡單就是力量。作為作者,要對文字有所敬畏,要善於精鍊,敢於捨棄,而不僅是簡單的一句文責自負。如果因為些許錯字、別字、年代誤寫等小細節而讓讀者看出作者的敷衍,往往會危及到作者的市場和職業未來。畢竟,職業作家必須對自己的文字有所要求而不能像網路寫作那樣隨意,寫作本身並非易事,作品要流傳下去,下筆必須慎重,定稿更須謹慎。

魯迅

10. 收尾工作

書的主體部分完成後,最後一部分是附錄,包括大事年表、人物簡介、參考書目、後記等收尾工作。如果有可能的話,寫作過程中盡量加上腳註,其目的未必是增強學術性,而是保證作品的可靠性,讓有興趣的讀者拓展閱讀。加腳註、製作大事年表、列參考書目這些,未必每個讀者都會看,但只要十個人中有一個人需要,那它就是有價值的。

03

預測及建議

1. 可能的分野

通俗歷史寫到一定程度,很可能會走向研究性寫作或折向歷史小說的創作。前者如傅國涌、張耀傑等老師的作品,後者如《三國演義》《民國演義》等。就細分領域而言,歷史與小說通常表現為「學術歷史—通俗歷史—歷史小說—純小說」的分野,儘管四者區別很明顯,但彼此之間的關聯也很緊密。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史家高陽將研究性寫作和歷史小說結合得很好,其歷史作品和歷史小說各成系列,頗為可觀。

2. 確定寫作範圍

作為建議,通俗歷史寫作者最好要有自己的寫作範圍,盡量不要做太大的跨度。之所以如此,並非要圈自留地或樹山頭,而是人的精力有限,歷史的探究更是浩瀚無邊,只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慎重選擇寫作範圍並圍繞這一範圍儘可能多地收集資料,同時還要密切關注這一學術領域的最新進展。如此,通俗歷史才能在學術歷史與廣大讀者之間搭起橋樑,起到應有的普及與溝通作用。(本文為第一期《中國國家歷史》創意寫作高級研修班講稿。)

熱文推薦

★她,成就了中國甚至世界,卻也毀了中國!

英國乃至歐洲愛喝茶的好習慣,就這樣被中國人培養起來了。但在幾個世紀中,愛喝茶的歐洲人,卻沒有人見過一棵真正的茶樹。以至於長期以來,他們一直相信:茶樹有綠茶樹和紅茶樹之分。綠茶樹產綠茶,紅茶樹產紅茶。直到多年以後,一個叫福瓊的西方人,告訴了所有的西方人,特別是那些品茗者和植物學家:綠茶和紅茶,其二者的區別,只在於制茶工藝的不同而已。

★這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幾天, 其中一件大事,一個細節, 一段鮮活的歷史, 被屏蔽、被掩埋了!

三支大軍,不多不少,整整百萬,是名副其實的「百萬雄師過大江」。東路軍35萬人,由第三野戰軍代司令員粟裕、參謀長張震指揮,在南京浦口至南通的張黃港渡江。中路軍30萬人,由第三野戰軍副政治委員譚震林指揮,在蕪湖裕溪口至樅陽鎮段渡江。西路軍35萬人,由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副政治委員張際春、參謀長李達指揮,在江西湖口至安徽樅陽鎮段渡江。

商務合作、訂購微信號:ZGGJLS-307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紅綠燈的前世今生
人人盡說江南好:她究竟靠的是「機遇」?「顏值」?還是「才華」?
從「和諧」到「復興」,比當年日本的新幹線,中國的高鐵更棒!
原創┃「化敵為友」:法德的歐洲「統一」夢
原創┃泰晤士河的最後一條三文魚與英國工業革命

TAG:中國國家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SCI論文寫作前準備and寫作技巧
編程前的準備
精心準備的旅途,不如機緣巧合的相遇
痔瘡手術前與後,該做啥準備工作?
做好面對生活真相的心理準備
準備工作的半成品化
亞洲最大型的藝術節即將來港,就問你通行證準備好了沒!
形體訓練基礎有哪些 如何做好準備工作
學素描的準備工作
【昂的造型】開美髮店前期準備工作有哪些
捕捉瞬間的攝影技巧 時刻準備―動體攝影 攻略
備孕前的準備工作需要做些什麼?
騰龍準備推出適用於尼康全畫幅無反相機的鏡頭
日本關西自由行需要提前準備的行前攻略之基礎篇
球磨機試機前的準備工作及運轉中的注意事項?
對手足外傷手術,醫院做的準備工作
練習瑜伽前的準備工作有哪些?
朱其:新文化運動與革命的意識形態準備
瓷磚鋪貼準備工作與注意事項
盆景造型前哪些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