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他就買了北京胡同的院子,只因會這門手藝
一個早早放飛自我的手藝人的故事……
GIF/1.1M
鬃人作品《鬧天空》 孫悟空大戰二郎神
風物君按
已經年近80的白大成老先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鬃人」的第三代傳承人,在大家都拚命找一份體制內穩定工作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白大成早就思想解放,憑著做鬃人的手藝「下海」單幹了。
因為鬃人,他早早地成為北京胡同里擁有私家宅院的「土豪」。現在,他在恭王府附近的家,是北京鬃人最好的博物館。
上世紀60年代賣鬃人的個體戶
如老電影畫面一般的工作台
鬃人,是受皮影戲和京劇影響而產生的流傳於北京地區的「玩意兒」,又叫做「銅盤人」或「盤中好戲」。
白大成在家裡那擺滿鬃人作品的柜子前,「噹噹噹噹」敲著老式銅盤,「呂布」「劉備」「關羽」「張飛」由於底部黑色豬鬃毛的共振作用,活生生在盤中上演了一出三英戰呂布,巴掌大小的鬃人造型華麗、惟妙惟肖,穿戴扮相以及臉譜、把式,和舞台上的演出一樣。
底座粘有一圈長約2-3厘米的豬鬃,藉助鬃毛的彈性,鬃人震動時會自行轉動
作家冰心在《我到了北京》一文中這樣描述鬃人:「這是一張紙糊的戲裝小人,最精彩的是武將,頭上插著翎毛,背後扎著四面小旗,全副盔甲,衣袍底下卻是一圈鬃子。這些戲裝小人都放在一個銅盤上,耍的人一敲那個銅盤子,各個鬃人都旋轉起來,刀來槍往,煞是好看。」
白大成小時候家住東城區報房胡同,是家附近隆福寺廟會的常客,廟會上的泥人、鬃人、絨鳥、料器等各類北京民間玩具,是他回憶中最令人流連忘返的事物。
「北京鬃人」的第三代傳承人白大成
1959年,20歲的白大成因病肄業於航空工業學校。在家養病時,所在街道組織待業人員成立工藝生產合作組,白大成在一位老藝人的幫助下,按照以前在廟會上見到的鬃人樣子做出了第一齣戲《艷陽樓》,從此意外開啟了和鬃人的不解之緣。
鬃人起源於清末,首創者是熱衷京劇、愛票戲的王春佩,其實當時不止王家做鬃人,但將鬃人帶到市場上銷售的,可能只有王家,於是「鬃人王」就名聲在外了。
可惜的是,「鬃人王」的第二代傳承人王漢卿已經改行。所以,當白大成開始做起這個老北京玩意兒的時候,得到了彼時中國美術館民間藝術專家李寸松的大力支持,李介紹他認識了王漢卿,當時王漢卿已患青光眼,無法親手製作鬃人,只能將製作鬃人的基本結構和製作要領傳授給白大成,並把自己的作品送給了白大成。白大成也因此成為北京鬃人的第三代傳人。
二代「鬃人王」的作品,還是拿電光紙做的衣服
上世紀60年代,白大成就成了自由職業者,在李寸松的幫助下,白大成獲准在北京工藝美術服務部開設櫃檯,出售鬃人,銷路不錯,他的創作熱情越加高漲,那時陸續設計製作出《西遊記》《藏平關》等鬃人。
賣鬃人賣成了「萬元戶」
1966年,「文革」開始,鬃人及傳統手工藝都遭到禁斷,白大成做了多年的臨時工,卻始終未離開美術設計和製作。改革開放後,白大成重回鬃人製作的世界。
白大成不同於北京大多數非遺傳承人的地方,在於他始終未進入體制內工作,很多傳承人像一個「斜杠青年」,在外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在家則傳承著老輩留下的手藝。而鬃人是就是白家的主要生活來源。
GIF/1.5M
上世紀80年代初,北京旅遊業初興,白大成敏銳的市場嗅覺,為他的鬃人找到了很好的銷路。他專門到外國遊客集中的旅遊景區門口、北京胡同一帶售賣自己親手製作的鬃人,他的鬃人生意如火如荼,生意好時月入達上千元,一般時也可收入上百元,與當時基本工資在30-50元的普通工薪階層比,做鬃人、賣鬃人,已足以讓白大成躋身土豪行列,成為了當年名副其實的「萬元戶」。
在改革初起的80年代,米價0.14元/斤,肉價0.95元/斤,走親戚送禮2元左右/斤,壓歲錢0.1-0.2元,而在1986年,白大成就花了11000元,在北京新街口一帶買了一個自己的小院。十幾年後,他又把當年那個小院賣掉的錢換了如今的家,更大的空間放滿了他這麼多年和戲劇有關的各種收藏。
白大成的收藏,暴露了他戲迷的本質
可貴的是,在當年市場銷路那麼好的形勢下,白大成完全有機會和能力把鬃人進行規模化生產,但是他和愛人始終堅持用一塊布頭、一個模子、一根畫筆手工製作鬃人,守住了飯碗,也守住了手藝。
鬃人製作技藝過程 (示意)
泥塑面部形象
勾畫臉譜
剪裁外裹綵衣
打磨工具
組裝頭身
不抬腿,假把式
「鬃人王」做的鬃人,服裝的用料是各種彩色的電光紙。衣服的花紋,如盔甲的紋理、蟒袍的團花、袖口的花邊等,大部分是用刻出來的像圖章一樣的小木板印在紙上,經過裁剪後,糊在鬃人的表面,再用彩筆勾勒顏色,鬃人的頭面是用陶模子印出的臉型,經過彩繪、開臉完成頭面,有的還要裝上紙糊的盔頭,背後插上紙做的靠旗。
白大成展示早年模仿王漢卿作品 《花木蘭》
而白大成則用絲綢取代了以往的電光紙外衣,衣服的紋理都是他用顏料直接在人物身上進行繪製。
鬃人製作工具 (示意)
大部分材料都是生活的邊角料
工具充滿了懷舊感
製作鬃人頭部的模子
支撐盤中戲的底座
傳統鬃人的胳膊像皮影人像一樣,可隨意擺動,白大成將其改成不能動的手臂,十分結實,在鬃人旋轉時,可以刀來槍往、金剛不壞;同時為鬃人增加了一個抬腿的動作,更加貼近舞台上的把式。
抬腿這個動作是白大成為鬃人做出的改良
北京鬃人的整體工藝並不複雜,所用材料也不名貴,都是些生活用品的邊角料,比如絲綢的布頭、栓窗帘的掛鉤、圓形的藥丸盒(用來做人物的大鎚子)等等,但因為白大成自己對京劇的熱愛和對人物的理解與眾不同,鬃人在他手裡就像在舞台上被演繹一樣,角色被賦予了獨特的生命,所以一直無法被山寨。
白大成很懷念從前看戲的日子,「過去戲多了,有很多名演員。1959年建國十周年,馬連良、譚富英演的那些名劇,現在有些還在演。《西廂記》,我看的是張君秋、葉勝蘭、杜近芳……那不是現在這個唱法!當時劇目也豐富,人民劇場禮拜天早、中、晚三場,票價幾毛錢,最高的兩塊錢。前門外也有劇場,都很火爆。現在太貧乏了。」
不遠萬里,從德國來買鬃人
鬃人像一個時空門,很多人這扇門觸摸到傳統的戲劇之美。
2015年的大年初五一早,白大成家的院門響起了敲門聲,一個來自江蘇常州的小朋友在家長的帶領下登門拜訪,因為在電視中看見了他和他的鬃人,喜歡得不得了,於是過年期間跑到北京特地購買,可是白大成的鬃人都需要提前定製,又不想讓孩子失望,於是就把之前為別人定製好的兩個先拿給了孩子。
不經意間,與鬃人糾纏了一生
還曾經有一個來華幫助安徽建啤酒廠的德國啤酒專家,在回國前特地跑到北京,通過各種渠道打聽到了白大成家的住址,晚上親自登門,要帶兩個鬃人回德國,因為自己的德國妻子通過電視節目看見鬃人的故事,特別喜歡,請求他一定要從中國帶來這件特殊的禮物,最後他帶走一個傳統劇目《鬧天空》中的巨靈神。
白大成鬃人作品《鬧天宮》
因鬃人結緣的故事太多,學英語出身的兒子白霖還曾親自向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女兒伊萬卡介紹北京鬃人……
匠心傳承:白大成與其子白霖
京劇的衰落,使得很多劇目已經無法在舞台上和生活中呈現,而鬃人這種「盤中戲」則可以保留某種舞台技藝,《鬧天空》中有40個多個亮相的人物,白大成全部將其做成鬃人,其中一套被知名博物館收藏。對於那些已經不常演的劇目,鬃人成了保留戲劇記憶的一種方式,比如應某名家後人的要求,他就做了《龍虎鬥》《白蓮觀》《群英會》等不常演的劇目的人物。
白大成展示早年模仿王漢卿作品 《花木蘭》
陳丹青說:一座城市沒有藝術家,便即意態索漠,缺滋味;一座城市有了藝術家,於是隱然騷動出異彩。
京劇戲迷白老先生,任性地將一生的情致傾注在了鬃人里。讓這座城市騷動出了些許光彩。
文 / 婷哥
攝影 / 李曉峰
-END-
我們每天都會看哦
※鄉愁是一盤油炸的螞蚱
※自從答完那張高考試卷後,你多久沒在紙上寫字了?
※唯高考與美食不可辜負
※漫長的告別,是青春的盛宴
※服氣,10公斤的粽子,連大胃王也無能為力
TAG:地道風物 |
※她將荒了14年的院子修整一番,驚呆了鄰人,這庭院花園也太美了!
※這種樹在農家院子門前很多,會吐絲,三十年前就高達20多元一斤,你了解嗎?
※我的80㎡「庭院花園」,買下這個院子時朋友嫌棄,現在都羨慕我!
※以後院子就這麼鋪,美炸了!
※20年前,他用100萬買下了這個院子!
※這間隱世民宿只有10間房間,一個房間一個院子,每個院子都有你記憶中的月光夏夜
※想有個這樣的小院子,門前種滿花,過我們的小日子!
※為了座百年老宅賭上全部身家!他在西藏一待就是3年,打造了一座院子,讓每個來這裡的人都有了一個家
※一個院子竟值2億?這個和珅大管家的老房子,包下了北京200多年的生活
※男子在院子烤了30多斤肉,看到他烤的一個食材後,網友誇他太壕
※騰衝這樣的小院子,50萬都買得起
※掌握了這個,你的院子可以常青
※買120平房子,帶了40平漂亮小院子,還沒入住就有點後悔了!
※當年一起養花種月季的那幫子花友,都有了自己的屋頂和院子
※財務自由後,她買下7座院子,「有院子就有了天地。」
※買了一樓的房子,送了個大的院子,種點青菜,一家人一年都吃不完
※一棵樹竟美了這處院子1400年!
※獅子闖入院子,二哈對其一頓臭罵,獅子:沒有那98K,你早涼了
※賜我一個院子吧,1㎡也可以啊!
※90歲的她,打算把價值幾千萬的院子留給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