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倉央嘉措的詩中修行——住在布達拉宮(5)

在倉央嘉措的詩中修行——住在布達拉宮(5)

住在布達拉宮

是日增倉央嘉措

走在拉薩街頭

是浪子宕桑旺波

西藏有一句俗語,「天上不能沒有太陽和月亮,人間不能沒有達賴和班禪」。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藏族人對於達賴和班禪的崇敬,以及達賴和班禪在藏區人們心中的地位。從古至今,每一世達賴和班禪都受到藏族人民無比的熱愛和崇敬,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也不例外。倉央嘉措被迎請到布達拉宮坐床,表面上他享受著至高無上的榮譽,享受著人們的愛戴,而現實並不是像表面看到的那樣。因為蒙古汗王拉藏汗和西藏政權掌握者第巴桑結嘉措,他們都想將西藏的統治權掌握在本民族手中,所以表面看似平靜的生活,其實早已是暗潮湧動。

十五歲的倉央嘉措在經過十多年的學習生涯,對於佛法已經是有所領悟,再加上坐床後的經師教導,以及第巴的親自督促,年輕的倉央嘉措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他很想將天文、歷算、佛法等等這些十幾年所學運用到現實中,讓西藏地區在他的帶領下更加穩定繁榮。然而現實和理想總是有差距的,因為第巴除了讓他學習,其他的事物並不讓他過問。

躊躇滿志卻不得施展的倉央嘉措內心是苦悶的,而這種苦悶卻無法訴說,這是一種壯志未酬的落寞,是政治鬥爭夾縫中不自由的掙扎,不願淪落為傀儡的倉央嘉措在這夾縫的生活中將目光投向了宮牆之外,從此拉薩街頭多了一個叫宕桑旺波的人。他流連於酒肆和茶館中,結交不同的朋友,他們一起談天說地,一起品酒飲茶,這個叫做宕桑旺波的人其實就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如果在網路上搜索「倉央嘉措」,大概會蹦出一個「世間最美的情郎」之類的稱呼。很多人把倉央嘉措和清代詞人納蘭容若相提並論,但實際上倉央嘉措並不是一個情郎,他和被今天小資們崇拜傳頌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的納蘭容若是不同的,倉央嘉措只是一個不甘於在夾縫中失去自我,率意而為的少年僧人而已。就像我們今天分享的這首詩歌:「住在布達拉宮,是日增倉央嘉措;走在拉薩街頭,是浪子宕桑旺波。」一樣,他所闡述的是生活的智慧。

倉央嘉措勇敢地向世人袒露自己的行跡,以輕鬆幽默的詩行告訴我們他所走過的路程,在這背後,讓我們看到這不僅僅是一個少年的才氣和膽量,還有他超凡脫俗的豁達。他直面自己的本心,心思通透,不論身處何地,他都知道自己是誰。從某種角度看,這不正是佛的靈性和慧根嗎?再反觀我們,我們真的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要做什嗎?

面對父母時我們是兒女;面對伴侶時我們是妻子或者丈夫;面對兒女時我們是父母;面對同事時我們又是領導或者下屬。面對不同的人,我們的角色是不同的,但是我們卻常常把自己的角色和身份混淆,爺爺變成了孫子,欠債的變成了大爺,這種在慾望驅使下的身份角色的混亂,直接導致我們變得焦慮和煩躁,而這種焦慮和煩躁加劇了我們進一步迷失自己。我們的內心就像一片不斷泛著漣漪的湖泊,總是在風雨中蕩漾不止。但是,湖面只有在完全靜止的時候才能顯現出倒影,而不斷泛著漣漪的湖面,我們又怎麼能照見自己的本心呢?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聽到很多人抱怨自己的身世沒有別人那麼好,有些身材很好的女孩抱怨自己沒有漂亮的臉蛋,而臉蛋漂亮的女孩卻抱怨自己沒有很好的身材。生活拮据的抱怨不能像別人那樣瀟洒,家境殷實的抱怨沒有自由的時間等等......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是抱怨聲不斷,而這種抱怨我們如果仔細去探尋的話,就會明白,這一切其實是因為別人的目光,那是一種渴望被肯定,渴望被羨慕的表象滿足,這種渴望讓內心的慾望總是無法得到滿足,從此因為別人的目光迷失了自己。

在這裡,倉央嘉措告訴我們要認清自己,不要被外在慾望的誘惑而忘掉了自己是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只因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說:「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一念覺,我們就是佛,一念迷,佛就變成了眾生。」由於我們所處的生活中充滿著各種成見和誘惑,睜著眼睛說瞎話已經成了很多人公開的秘密。所以,只有真誠的面對自我和當下的世界,坦誠心扉,克服自以為是的執著,才能顯露我們的「光明自性」。

「走在拉薩街頭,是浪子宕桑旺波。」從古至今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只有一位,而宕桑旺波卻有千萬個,無論宕桑旺波做什麼,沒有人會去在意或者說什麼,而倉央嘉措無論做什麼,卻都會面對批評和指責,但是他清楚的知道,他不僅是尊貴的達賴喇嘛,更是萬千眾生中的一個。他向世人袒露自己的行跡,袒露自己「浪子」的行為,沒有拒絕,自自然然,而在這個現象後面,我們看到的反而是他的大智和大勇。

老子的《道德經》第三十三章寫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這句話意思是說:能夠洞察仁德善惡與賢愚,能夠分別人的是非與作為,這些都是智的表現。能夠反省自己的過錯,知道自己的不對,這才是明白自己心性的表現。能夠戰勝別人,打敗別人,這表示你有力量,有能力。但這並不表示你就是位堅強的人,因為今天你有力量去戰勝別人,等到過一段時間,別人一定會努力想辦法打敗你。所以,只有戰勝自己、克服自己,明白自己心性表現的人,才是有自知之明的覺者。

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我」,是由許多非我的東西組成,比如「財富、地位、家庭、事業、名譽……以及世間的一切,甚至包括我們的生命」,這些東西沒有一樣是能夠代表真正的我。因為這些都是不斷變幻的,如果我們把它們當成「我」的話,那我們的人生就會充滿煩惱。倉央嘉措就用這些詩行向我們傳遞精深的佛法,讓我們認識到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在變幻的,從而減少對世間萬事萬物的執著,讓我們的心,從物慾的執著中慢慢地解脫出來,再也不被這些東西所左右,以一顆平靜的心讓自己的人格獨立。

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無數的陷阱,比如:貪婪、嗔恨、自私、懷疑、驕傲、嫉妒、愚痴等等以及不良嗜好的陷阱……如果不能認清自己,沒有智慧的觀照,就無法做到「自知者明」,我們的心就會時常沉迷在這些陷阱中而不自知。從而把眼前的一點私利當作生活的全部,被當下的一點情緒主宰我們的心靈,這樣我們就會缺乏辨別真相的能力,不能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把這些原本不屬於我們的東西當成是我的,從而給自己造成無盡的煩惱和痛苦。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匹馬背了座聖人雕塑,路上的人看到了,都紛紛頂禮膜拜,這匹馬就自以為了不起。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知不覺中就像這匹馬一樣,過分執著於自己的幻想。其實那不是真實的自我,世俗意義上的自我意識越重,我們就越容易迷失的厲害,煩惱也就更多。相反,一個人如果能通過各種方法認清世間的無常,看到自己的本心,不執著於自我的得失和情緒,就能跳出各種煩惱交替出現的輪迴,獲得恆久的寧靜和喜悅。就像倉央嘉措為我們示現的一樣,勇敢的面對自己,認清自己的本心。

孔子在《論語.子罕》篇寫到:「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志於道,能夠將所見所識轉化,而不是被所見所識所轉,所以「勿意」。中庸上說:「致其兩端,用其中於民。」而「必」是偏見,孔子祖述堯舜當然是用中沒有偏見的,所以「勿必」。「固」是固執,固執的堅持一些事理,不能變通,所以「勿固」。「我」是對自我的誤執,我們常常都以為這個「我」是真實的,堅持不放手,這樣的結果只能徒增煩惱,所以「勿我」。

不管是老子的《道德經》,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之間辯論留下的《論語》,亦或是我們今天分享的倉央嘉措尊者的詩歌,無一不是告訴我們,不要固執於「自我」,不要被外在的妄想、分別、執著誘惑,而迷失了我們原本的摸樣。世間事物都是瞬息萬變的,而我們的本心卻是不變的,它清清靜靜,像水一樣,流到方的地方就變成方的,流到圓的地方就變成圓的,外象不斷變換,而本性卻是始終如一的。

關注「格桑拉姆」,在文字中行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格桑拉姆 的精彩文章:

TAG:格桑拉姆 |

您可能感興趣

布達拉宮長壽樂集殿:紀念宮中唯一一位沒有設靈塔的達賴倉央嘉措
拉薩-布達拉宮,我想講一個關於倉央嘉措的故事
索達吉堪布:倉央嘉措情詩的密義!
布達拉宮供奉著歷代達賴的靈塔,為何獨缺了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的詩
倉央嘉措 :愛是一場修行
倉央嘉措和他的詩歌
倉央嘉措《在那東山頂上》——美麗與哀愁
布達拉宮供奉著歷代達賴的靈塔,為何獨缺藏民喜愛的倉央嘉措?
在最美詩詞里邂逅倉央嘉措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雪域的詩王
12首倉央嘉措最美情詩
倉央嘉措:菩薩的微笑
倉央嘉措:我問佛(大智慧)?
見與不見(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的蓮花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最美的情郎
納蘭容若、柳永、李清照、倉央嘉措,一首首詩詞道盡世間冷暖心酸
永遠的倉央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