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五行氣勁秘功 傳統武術實戰格鬥威力驚人!
本功法是原傳形意拳不傳之秘,調氣就是調練內氣,現在習武的人大都對這一功法很陌生,
原因是很多武術家對此很保守,從不輕易向外人傳授調練內氣的方法,以致於現代習武者對內氣不能有足夠的認識。其實只要在身體內調練出充盈的內氣,也就掌握了內家拳的精髓。五行調氣秘功,就是要學員在練功中從氣海穴培植出充實的內氣。
(一)調氣的原理及方式:每式手臂的伸展要呼氣,手臂的曲收與呼吸相一致,象練太極拳那樣操練這幾個式子,運動速度應比打太極拳慢,呼吸要細長勻慢,採用腹式呼吸慢慢地演練,隨著練功時間的推移,膈肌經常上升下降;使腹內器官經常溫柔地擠壓按摩,以刺激內臟各器官,使之產生一定的生理的變化、轉變為生理脈衝。這種生理脈衝起始於小腹,天長日久,在腹中氣海穴里,就會慢慢地產生充盈的受人意識支配呈流動性的能量流,即內氣,如用于格斗,自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本功揭示了如何培植充實的內氣,逐步打通全身經絡,並能貫注周身,鍛煉本功有如下功能:根治練功過度或實戰中失手造成的內傷;練本功有成後,實戰時,舉手投足間,便能爆發出洶湧潮湃的內力,銳不可擋;
一、子午樁:立正腳跟靠攏,腳尖張45。一60。,身體半面向右,雙膝微曲,膝蓋腳尖上下相對,兩手握拳置於丹田旁。右拳上提肘貼肋向前上方鑽出,邊鑽邊吸氣,拳心向面部,高與鼻尖平,吸氣盡而勢成,呼氣時左拳上提,以肘擦左助而伸向胸前,拳眼向左,自右拳上向前打出,同時變拳為掌,邊內旋翻掌邊向前下方劈出,高與肩平,同時在有拳亦變為掌,肩撐肘橫,劈左掌之同時,左腳向前邁出一步,呼氣盡而勢成,為古傳三體式.
二、劈拳法:由子午樁開始。吸氣時,左手邊握拳邊向下向回持帶,至肚臍時,翻拳心朝上,隨即經胸前至下須,再朝前上方鑽出,鑽到子午樁原來左手掌之處停住,高與口平,小指朝上,肩向前松,肘向上垂。同時右手亦握拳置於肚臍右側,拳心朝上。在左拳上鑽的同時,左腳前墊小半步,腳尖外撇,兩腳成錯綜八字步,雙膝微屈。
頂頭豎項,眼看左拳。呼氣時,右拳順腹胸前上鑽,並迅速經左臂脈窩劈出,由拳變掌,掌心朝下,高與肩平。五指分開,虎口撐圓,松肩墜肘,肱屈約130。--150。。同時右腳向前進一大步。左手亦同時變掌,往回捋至左肋下日月穴邊停住,掌心朝下,拇指緊靠腹部,眼看右手中、食指。呼氣盡而勢成。其定式之形狀及要求與子午樁相同,再前進而變左式時,動作同上,惟左右相反。
此拳打的是一氣之起落,起鑽落劈,皆從中府、雲門而出,引二穴乃是肺經的主要穴位。落時虎口圓撐,肺氣直貫少商,進入大腸經之商陽穴。中府為肺經之募穴,手足太陽二脈之會,對肺經之氣至關重要,少商乃肺經之井穴,關係到呼吸系統一切疾病之治療。目者,必之使也,眼到心到,心到神到,神到意到,意到氣到。故目視虎口, 則可使肺氣暢通。同時,兩手之出入鑽翻,帶動肋間肌,肋下肌之運動,使肋骨上提下拉,以增大呼吸時胸腔之擴張與收縮,使肺通氣量增大,亦可起養肺之功。所以肺脈通暢,則諸臟皆隨之而動,西醫認為肺向人體輸送氧氣,是要通過肺血流量的控制,而肺泡壁的微動脈,又受體液量因素的調節,但體液和成份的相對穩定,主要是通過腎來調節的,所以欲治呼吸系統的疾病或增強體質,必須養肺與補腎同時並舉。由於劈拳定式與子午樁相同,所以除具有養肺之功外,又有補腎之功,於是劈拳運動便成了治療呼吸系統病的理想手段。
三、鑽拳練法。由子午樁開始:吸氣時,左手前右,劃一個圓圈,並翻至手心朝上,回到原來的位置,同時左腳橫著向前墊二三寸,落地時腳尖外擺,使兩腳成錯綜八字。右手在原處握拳,虎口緊靠腹部。頂頭、豎頸、扣肩、抱丹田、目視左手,呼氣時,右腳向前出一步,腳尖向前,兩腳成午樁之勢。同時右拳自腹前向上起鑽,連翻帶擰,自俞府穴順左胳膊脈窩向前上時往下落翻。自右肘下捋回,握拳停於臍下,拳心向下,虎口緊握貼丹田。眼看右拳,再換步打左式,動作相同,惟左有相反。鑽拳打的一氣之流行,其氣如水之委宛曲折,無所不到也。
什麼是腎呢?鑽拳為什麼有補腎之功呢?西醫認為腎臟是位於腰部的器官,左有各一。兩腎後面上部與隔肌貼下面由內向外依次與腰大肌、腰方肌、腹橫肌鄰接,它執行著人體極為複雜的功能,以維持內環境的恆定。其健康與否與其結構和腎血供應有決定性的關係。人體血容量的20%以上注入腎,估計每天約為1700升。如果任何因素改變了腎血管正常的生理供血機能,都將改變腎的功能。中醫認為腎除腎臟外還包括生殖系統泌尿系統及前列腺、胰島、腎上腺‥;"等重要分泌系統。包括命門在內,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岳武穆形意拳九要論》雲:"背脊十四骨節皆為腎,此固五臟之位。然五臟之系,皆繫於背,通過腎髓,故為腎。至於腰則兩腎之本位,而為先天第一,尤為諸臟之根源"。名醫張景岳說"命門為元氣之根,為水犬之宅,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亦非此不能發"。故腎又名"作強之官"。
打鑽拳時,上下相隨,手足相顧,兩手劃圓兩肘輪流向身體中線裹擠,形成了全身以腰為主宰的運動方式,個脊柱都在不停的蠕動。"除了頭、頂,上下肢肌群參與運動外,脊柱前肌群,脊柱後肌群不僅參與脊柱及其相領部分的運動;還要參與維持脊柱的協調和平衡,使上下肢運動時具有穩定性。在鑽拳進行中,我們可以用手摸到腰脊部筋膜和肌肉有節奏的運動:脊柱一伸一縮,肌肉一張一弛,內氣一起一伏,直接按摩和激發了腎臟、腎血管和神經,使腎的血流量增加。如此則不但腎臟可得到充足的榮養而增強其功能,人體廢物也得到及時排泄。腎氣充足後,元陽元陰得以互根互濟,腎水上潮以濟心火,腎精化氣,還精補腦,故鑽拳可以補腎固精也。
四、崩拳練法:由子午樁開始,兩手握拳,左小臂外旋至拳心朝上。右拳旋至虎口朝右,小指緊貼腹部,左腳尖外撇(如圖35),吸氣時,左腳向前墊半步,右腳後蹬,左拳向前頂勁,隨即右腳向前進一步,右拳向前平直打出;高與心口平,虎口朝上,同時呼氣,左拳亦於同時拉回左肋下,拳心朝上,呼盡而勢成。頂頭、豎項、沉肩、墜時、瞪眼,眼向前看,此是有式。練左勢時動作與上述相同惟左有相反。
崩拳之氣,發於肝臟,兩手出入,勢如連珠,是一氣之伸縮。前足頂勁,後足蹬勁,大拇指特別用勁。而拇趾內側為脾經之起點隱向穴,其外側為肝經之起點大敦穴,故一步,必從此二穴勾動脾經與肝經之脈氣。兩拳此出彼入,以肘磨肋,必撫摩乳下二肋間之期門與外下側之章門二穴,章門穴為肝經之止點,故爾可以舒肝。運動中; 腰有轉動,肋有開合,使肝氣得以疏泄,脾氣得以運化。;肝臟為人體重要器官之一,具有特殊的代謝功能,如糖元的貯存與分解,尿素的合成,製造血漿蛋白等,故中醫有「肝貯血"之說。肝氣舒則心血足,筋膜健。牌氣升則肌肉豐滿。頂頭、豎項、瞪眼,使肝經脈氣由其支脈上升而出於目,"目得血而能視伏見內經素問汕,故崩拳有明目之功。此拳在臨床上多用於治療慢性肝炎之病,(急性肝"炎慢性活動肝炎不適用)。對多種眼病治療效果均較好。"
五、炮拳練法:
練法:由子午樁練法開始。吸氣時,兩手向下向回,搏,同時握拳。左拳置臍下,拳心朝上;右拳置肋下,拳心亦向上,與兩手上搏的同時右腳向前進一大步,左腳跟進,置於右腳內側,腳尖點地。沉肩、墜肘、頂頭、豎頂、抱 、胯、眼向前看.
呼氣時,左拳順胸前向上鑽至右腮邊,隨即向右上方擰翻置於額前,同時右拳自肋下平直打出,高與心口平,虎口朝上,於出拳的同時,左腳向左前方進一大步。右腳跟進踏實,兩腳相距一腳半之遠。擰腰、順胯、眼看右拳,此是右式,再變而打左式時,動作向前,惟左右相反。
炮拳之氣,發於心臟,是一氣之開合,用的是血梢之力,可以養心血。從中醫學角度來講,一拳向上擰翻,發動心繪之脈氣自極泉,少梅、神門、少府而直達小指撓側的少沖穴,同時也調動了心包經的脈氣自乳頭外的天池穴沿臂內臂側正中經曲澤、內關、勞宮而直達中沖。另一拳摩肘而出,發動肝木之氣以助心火之威。兩拳起時為吼落時為吸,起時血管擴張,落時血管收縮,呼時經絡之氣自胸而至手,吸時脈氣復自手而回。兩脈暢通,則心氣和順,心氣和順則能養血,諸血皆屬於心,故練此拳後,脈搏和緩有力,而色紅潤。就西醫理論而言,心是包括心血管系統和腦神經系統而言的,心臟的功能如同一個卿筒,通過心肌節律性收縮與舒張,從靜脈抽吸血液並把它射向動脈。心臟本身所需的各種營養和氫氣,則全部要向冠狀動脈去攝取,故當心臟負擔加重時,冠狀動脈就要通過增加血流量來增加供氧量。當心肌狀態和大動脈壓力保持恆定時,如果靜脈回心血量增加,則心室收縮前壓力將增大。心室收縮力也增大強。根據以上特點,如使用炮拳作緩慢、柔和而有節奏的開合運動,可使回心血量較平時增多,心室收縮力增大,送入肺循環和體循環的血液均增多。此即炮拳養心的道理。不過應當注意,"過猶不及",當心臟收縮前回心血量超過一定限度時,反而會導致心臟收縮力減弱也「就是說,運動過度,超負荷,會導致心臟收縮力減小。君以使用炮拳治心臟病時,必須很好地掌握運動量,使之適度。動作要緩和,並與呼吸協調,這一點十分重要。運動量要小,要勤休息。對冠心患者,以不引起心絞痛,不感疲勞為宜。對高血壓、血壓心臟病和伴有冠心病的患者,應先作靜功,再配以炮拳。對風濕性心臟病患者,若病變無活動性,全身和心臟功能代償較好者,應糾正傳統的,消極靜的方法,而改用炮拳治療,並逐漸增加運動量。
六、橫拳練法:由子午樁開始。吸氣時,兩手握拳。有拳原地不動,拳心向下,有拳翻至心朝上,高與肩平,肋微屈約150。同時右足進至左足內側,踏實。左足變虛。頂頭,豎項眼看左手,吸氣時盡而勢成。呼氣時左足向左前方踏出一大步,右足微跟。左足朝前,右足尖橫斜。與進步的向時,右拳順著左胳膊下邊連擰帶翻向左前方橫出,翻至拳心朝上,高與肩平。左拳由有胳膊上邊向懷中落翻,停於臍下拳背朝上。扭腰,順胯,身體向前引長。頂頭豎頂,眼看右手,呼氣盡而勢成,再進而變左式,動作同上,惟左有相反。
本拳法擻步斜身,其形似弱;打的是一氣之團聚。其氣發於脾臟,練時總要性實氣和形圓勁順方為得體。所謂脾,指的消化系統。它有運化水谷之功能。既是攝取,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的器管,又是防禦外來刺激侵害的重要屏障,對防止疾病的發生起重要作用。中醫稱之謂"後天之本"。本拳法的動作對腸胃起到緩和的撫摩作用,可幫助其消化、吸收、流通、排泄。蹬後腳時,拇趾叩地,帶起脾經之脈氣上升,使三焦之氣通流(兩手和背的都是大腸經、小腸經和三焦經分布區域),中土運化水谷之機乃得健旺。對脾腎陰虛、慢性胃炎幫揚性結腸炎等都有比較明顯的療效,初練者往往會感到腸鳴轆轆,此乃腸氣通暢的徵兆,久練者食慾大增進,體重增加,乃是脾主肌肉的具體表現。
調氣秘法,意思始終只在兩個區域,一在命門或丹田,一在雙掌或十指。大愛都知道氣是受意識支配的,意念放在兩個區域,雙方兼顧時,則內氣將兩個目標之間立足不定,游來游去,十分活躍。這對保健的醫療方面,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實踐證明:久練此功,老年便秘者可能暢通,便糖者可以成型。血壓偏高或偏低者都會漸趨於正常。神經衰弱失眠者,可迅速痊癒;腎虛而夢遺滑精者功效快而療效顯著,尤其於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其他十多種慢病亦會逐步減而痊癒 !尚派形意特別講究腳下的功夫,尚雲祥當年號稱鐵腳佛,可見足下功夫的深厚。但這腳下功夫不是踢,而是趟。
尚派有一路特別的基本功,叫趟步。練法是斜身站立,兩腿並緊,後腿膝蓋頂住前腿膝窩,稍下蹲。此為預備式。
身體下沉,後腿蹬地,前腿猛地趟出,向前進一大步,後腿跟上,回復成預備式。如此連續不斷地前進,力盡為止。
練這個功夫時要注意:第一,進步時身體的高度要一致,不能一起一伏。第二,後腿蹬、前腿射,前後腿一瞬間有分勁。第三,力的源頭在腰。第四,剛練時不求步大,有一定功夫後步子要越遠越好。第五,「生趟硬掘」是這路功夫的要點,前進時不要藉助腰的擰轉。否則練起來容易,出功夫的程度可就差了。
初練趟步很彆扭,不得勁,習慣了就好了,功夫也就出來了。
趟步是硬打硬進的基礎,前輩們一步出去,能把對手趟飛,可見其效。尚派的崩拳有特點,秘密就在趟步上。轉身的趟步練得不到家,趟人虛腿勉勉強強,趟人實腿就功力不逮了。關外內家的趟步比我練得好,他對這個體會也深,如果哪位兄弟感興趣,可以問他!
從三體式說起形意拳萬法出自三體式,老一輩講,三體式不僅是技擊的基本架式,更是衍生出各種拳法動作的基礎,還是行氣走氣,練通周天的不二法門。我沒練出任督循行的內氣,但就我的體會,三體式在形成拳術基本框架、調整功態、貫通百節、體會勁力等方面都在極大的好處。所以它絕對是形意拳的基礎,不練三體功,到老一身空,哈哈,你信不信?
三體式練法:兩腳併攏,立正。兩手向身體兩側伸開,由外向內畫弧,至頭頂曲臂向體前下落,內含按勁,兩腿隨按變屈,直按至小腹處。這個動作的同時,身體微向左轉,面向體左45度方向,翻腕,變拳,拳心向上,向兩肋處猛收。這算是第一動。右手曲臂小臂內側貼體前向上鑽起,鑽至下頦處左拳也跟上向上鑽,拳頭跟在右肘內上側,拳心向上。兩臂開始一同向處鑽,右臂邊鑽邊由內向外擰轉,擰至拳心向上。鑽至鼻前一尺遠時,右臂停而左臂不停,在右小臂上面緊摩右小臂內面向前向上鑽頂,同時右腳蹬地,左腿向前趟出(立正時的左45度方向),至一步遠以腳掌為力點踩落地。兩腿始終保持彎屈狀態。重心在兩腳掌連線的前七後三處(這樣人體重心正好是前三後七)。腳向前趟的時候,左拳繼續前上頂鑽,兩拳相交時驟然發力(也可不發力),變掌向前向下劈出,掌心向下。同時右手變掌,掌心向下向回猛拉,停*在臍下丹田處。定住這個大形不動,就是三體式。下一次再細講三體式的站法要求和勁力的求得。
三體式秘密(續)三體式的要領一大堆,網上有的是解說,這裡就不重複了。只把幾個關鍵部位的細節再解釋一下。三體式站好了,下面開始調節身體各部分的姿勢。從上向下:頭:頭要上領。這裡是領而不是頂,領是帶起全身,頂只是局部作用。頭領的關鍵在在脖子,脖子在豎直的同時要有挺勁,就是俗話的的「梗」起來。這一梗下頦自然內收,而頸椎的彎也自然填平,保證了脊柱的豎直。而且這一梗,頸部肌肉相應緊起來,壓力加大,增加了頸動脈的壓強,使腦供血充足,易使人有神清氣爽的感覺。練氣功氣走周天時要過三關,過玉枕關時也要求頭領頸豎,我猜也是這個道理。
臀:臀要向下坐。好多拳家要求臀宜內斂,但筆者體會,過份內斂會千成向內向前的上翻動作,而這樣是坐不下去的。所以只要臀不外翹就算正確。臀向下坐,頭向上領,命門後凸,形成身體脊柱彎曲處填平且對拉拔長(關於脊柱在拳術中的作用請參看本版常書范的脊骨論),這對於形成以脊柱為主發力源的形意拳模式非常有好處。
肩:肩要下沉。只有肩沉下去才能把力量催到手上,才是真正的內家拳的發力方法。肩沉下去再稍稍向里一裹,就形成了身體背部的橫向爭力。頭與臀的互爭是縱向的二爭力,二肩的互爭是橫向的二爭力。宋,後背的十字形爭力便背部大肌肉群得到鍛練,就是我們常說的拔背。背一拔,胸自然就含了。所以含胸不要特意去求,它是拔背帶來的效果。特意去含,含成了駝背,可別怪我,哈哈。含胸拔背有了,身體自然處於不空狀態,大家試一試,是不是這樣?
臂:臂的關鍵在肘。肘要墜。墜,是大臂與小臂形成的三角所構成的平面應與地面垂直,也就是肘尖直衝地面。達到這個要求,必然肘部儘力向里裹才行,大小臂的三角角度越小,裹起來越容易。好,把肘尖沖著地面,慢慢地把手向前推(肘尖千萬不要向外翻),你一定推不到頭,也就是手臂伸不直。手臂伸得越遠,你會覺得臂部的擰裹抻拔越厲害,越不得勁,就像擰足了勁的麻繩,於是,在這種抻拔中你的臂部大筋就得到了最充分的鍛練。哈哈,現在你明白形意拳為什麼打出的拳都是曲臂,而不能打直的原因了吧,不是不想打直,是因為這種擰裹勁下根本沒法打直。
手:手的擺法各家不同,有立掌,有俯掌,有斜掌。不管哪種掌型都一定有前撐頂的勁兒。後手是收在臍下的,有拉按的暗勁,這樣兩手又形成了勁力的互爭。李仲軒老人說,打一寸拳,實際就是三體式的找勁兒。兩手不停地前撐後拉,慢而微,體會勁力變化,漸漸就會百節貫通,功夫就出來了。
胯:胯要吸。所謂吸,是說胯向前的位置要有彎,不能往前頂。如果頂,式子就坐不下去。要有如坐板凳的感覺。吸胯是兩胯都要吸。膝:前膝要向前頂,這樣樁架才穩,身體才能頂住對手的攻擊而不會散架。後膝要向里裹,才能出來兩腿的夾剪勁兒。而且後膝向里了,蹬地才更有力。腿:前腿要有向後的撐勁,後腿有向前的蹬勁,兩腿又形成了前後的爭力,好像要去著身體向上去,而臀一坐,又把這股勁壓下來,形成了下肢的上下爭力,好比兩腿變成了彈簧,被壓到了極點,只要一放就要躥出去。類似於百米賽跑著的蹲踞式起跑前沖之前的臨界狀態,這才能有去意好似卷地風的效果。好,關於三體式就說這麼多,有什麼問題歡迎跟貼,一齊探討!下貼講述五行拳。
簡說鷹捉鷹捉是形意的母拳,形意的好東西都在這裡藏著呢!形意是一門由博而約的拳術,其理法貫穿於每一式每一手中。形意拳由心意拳衍生而來,心意拳的起源有一說是前輩見鷹熊相鬥,感而悟之,以熊形為守,以鷹形為攻,一陰一陽,相符相承,所以形意拳又叫鷹熊(英雄)競志。熊形起鑽,鷹形落翻。這個起鑽落翻的大宗旨就是現在的鷹捉。鷹捉起手的一鑽,正是熊形;後手的一起一落,恰是鷹形。形意拳總愛講翻浪勁,什麼是翻浪勁兒?就是這個起鑽落翻!翻浪勁的母親是螺旋,父親是束展,但做為兒子的翻浪勁卻比母親或父親更有本事——打擊效果更好!所以形意拳更強調翻浪。起落、進退、開合都是在圍繞著翻浪作文章;硬打硬進也好,腳踏中門也好,仗的也是這翻浪勁。這是基本功,沒這個功夫就打不了人!翻浪勁怎麼練出來?就從鷹捉里找,所以鷹捉就成了母拳!裹踐鑽的老三拳轉身沒緣見到,只在網上看過一些論及此的文章,是耶非耶不敢妄加評說,但從一些描述來看,這老三拳的練法應與鷹捉有相通之處,因為它們求的內里的東西是一致的。
有人說形意拳的精華裹踐鑽失傳了,筆者不敢苟同。好東西只會越研究越細,越研究越透,誰會放著百元大鈔不撿偏去拾一分的硬幣?雞腿、龍身、熊膀、鷹捉、虎抱頭都在鷹捉裡面了,形意講雷聲內轉,鷹捉也沒把它丟了。六藝盡在其中,舍鷹捉而求別法卻想通形意拳,無異緣木求魚。鷹捉是「動」的學問,前承三體式靜態樁法,後引五行拳、十二形的應用拳勢。轉身以為:鷹捉為形意拳中第一要義,最值得習者下功夫!以上為一家之見,有不同觀點者盡可存疑。補充:多數的形意練法都把鷹捉和劈拳混為一談,有用掌的有用拳的,其勁法多找翻浪勁,其中鷹捉的成分多些。尚派把鷹捉提出單練,專求翻浪勁,而劈拳另有一功。尚派劈拳講肘打,用拳形,更注重銼壓之勁。
形意拳中有十二大形,確是格物之性,得之於心,以效法天地育化萬物之道。然而形意拳之根本不在於此,而在於五行拳。其運用之妙不在於簡練的套路,而在於剛柔互濟的內勁兒。五行拳與人的肺、肝、腎、心、脾五個臟器的經絡息息相通。其正確的練法是自內功開始,以意領氣,以氣運身。氣行於任督二脈、息全身,氣發乎井池雙穴,循循不已。先提後下,一升一伏。神率氣,氣率形,形隨氣騰。其勁路則通透穿貼松悍合堅,伏如橫弩,動若發機,絕非一般剛勁之氣所可比擬。以劈拳為例,經云:」劈拳高舉出雲門(雲門穴),肺葉舒張氣暢伸(氣走肺經),少商指引意中氣,(氣貫於拇指少商穴),修補殘缺效如神(祛病健身)。」這是指外形與內氣的關係及健身作用。又云:」劈拳勇猛不可擋,斬稍劈面取中堂。」這是在技擊上的應用。演練起來,形式上起鑽落翻,如水之翻浪,內中則鼓盪開合,一升一伏,發勁則曲中有直,柔中含剛。其它四拳也莫不如此。
形意拳搓手之簡意
形意拳以剛猛自如,矯健活潑,象形取意而著稱。世人誤認為是純剛無柔之術,形意拳實際是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剛柔相濟,體用兼修之術。
經多年演練,及傳代深遠,或是地區差別,形成了多種支派,多種練法,雖招式不同,風格不等,其理則一,拳理是一致的。
練習《搓手》因互不傷害,故不需任何防護設施,因無套路,實隨心所欲,順其自然,但求手如飛雪,足似流星,身如游龍,勢如靈猴,要努力做到,不丟不頂,不即不離,去其滯氣,靈活自如,神寓氣內,意在動中。
形意有練的剛的,但其內要柔順,這就是以柔濟剛的道理,也正是剛中寓柔, 柔中有剛,剛柔相濟,方為拳中之理。即如剛柔,進退,虛實,陰陽,起落,束展等相對的變化無端,應用之無窮,大有奪天地造化,轉乾坤之樞機之妙。
隨高就高應敵變,隨低打低正中奇,悟透嬰兒玩,方知藝不虛。
形意拳搓手
形意拳著稱名拳之一,其風格奇異獨特、招勢簡單易學、動作緊湊脆徹、剛柔相濟,攻法犀利、技擊性強、沒有花架虛招、全是實戰技巧,形意拳法有快攻直取,整體擊發的抖絕勁力,虎威兇猛的技擊手段,。這種功法勁力是怎樣才能練成呢?拳經云:「道真竅不真,費盡心機枉勞神。」如何得到真訣竅,提高技藝呢?我們研究探討一下,其實無論各內外家拳種都有它獨特的高功練法。目的都是一樣,就是要達到高的技擊水平。我這裡介紹一下形意拳的獨道技擊訓練方法----搓手。
一、互不傷害的形意拳——搓手
搓手是兩人以上互不傷害中長期的交手,太谷家也稱「撕扒」。這便是形意拳秘不傳人,也不能輕易教人的練功技藝。為什麼說是互不傷害的長期交手呢?過去沒有這種說法,只是講點到為止,點到.什麼就為點到,是輕點還是重點,很不明確,打穴就也是稱為點穴的。這種說法既普遍又含糊,在理論上不講善的只搞惡的,打法上講究上打咽喉下撩陰,左右戳肋刺眼睛的狠毒手法。指明當堂不認父,舉手不留情,搞的相互之間不敢動手,造成出手就傷人動手就成仇的錯誤局面。怎樣推廣下去只有誤傳於失傳。在拳譜中一般也將表示招法的歷害,手段的高明採用一些「一命亡,勇難擋」等詞語把人的思維引入迷惘,而忽視了其主要的鍛練方法。「善手切磋」如太極推手,白鶴拳的盤手,武當春陽拳的纏手,花拳抄手,形意搓手,在互不傷害的基礎上長期交手才是形意拳技擊的真正精華。近來我做了一些調查,請教了部分老拳師關於形意拳搓手及撕扒方面的開展問題,有的說過去搞過,有的還不知怎麼做,少數人說就和遇到敵人一樣的做法。我覺的不對,若遇敵人狠不能一下至其殘至其死,自己人在一起練習必須掌握分寸,所以車永宏李述貞師徒幾十人在一起操練多年,個個武藝高強,一個也沒有受到傷殘的。在調查中還聽到這麼一個故事,有兩位拳師演練對扎槍,其中一位舉槍照頭一挑,對方滿臉是血,不但不幫包紮,而是端槍嚴陣以代,他怕過去對方回他一槍,其實他們根本不懂什麼叫練武,那乾脆叫要命。不但練不出高的技擊水平,只能是反目成仇永不交流,這種做法自古也沒有。施耐庵在水滸傳第十三回中講到青面獸北京鬥武,那青面獸楊志同周謹比武也是去了槍頭,用氈片包裹,蘸了石灰,身穿皂炮,以誰身上的灰點多少而決定輸贏的。所以說在特定的條件下,有了互不傷害的原則,才可長期進行模擬實戰的交手。這樣的切磋、交流,就可以越打越和氣,越戰越融洽。從而雙方都能夠在實戰演習中取長補短提高技擊水平,達到高的境界。
二、 怎樣練就知人功法
單練只能練知己之功,有對手進行練習才能練就知人功力。傳統武術有許多對拳套路。對練套路也可以說是互不傷害的長期交手,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對拳」打得再熟或是中間亂手,但終歸還得回到原來規定的套路中來,或者一方變手而另一方不變,或一方閃遠形成散套,或一方無備對方變招而受擊,都很有可能形成不快和不和。套路和對拳的演練技法只能為散手的過渡階段。儘管在演練時也要求起如挑擔落如鉤桿,手去不空回,隨收順勢攻,看人如篙草打人如親嘴,練時無人似有人,但畢竟只是假設而己。毛澤東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想提高技擊水平就必須進行實戰性的操練。明代民族英雄戚繼光在實戰技擊的訓練方法上也指出了明確的戰術方案。既得藝,必試敵的對手功夫。並闡明了在試敵中,不可以勝負為愧為奇,當思何以勝之。何以敗之,勉而久試的技擊理論。他所說的試敵的敵字當然不是真正的敵人,而是不可傷害的陪練對手,然而才能進行長練久試。自古流傳有兩位武術家為挽手技曾經站在地圪竇里對打,他們如何打,我也未曾見過,但敢肯定一點,他們是在互不傷害的交手,這種交手叫做穩步搓手,它和太極的推手既相似又有它的不同之處,既包括粘連沾隨,不丟不頂,又是五行十二行及七拳十四處打法的並用,身法的束展,身內化手的滾動,忽慢忽快的技擊技巧。最根本的做法就是「點到與化解」三節的並用,顧打相求,不出毒手,互不傷害,這樣就可以越打越和氣,越戰越融洽而雙方都能達到高的境界,這就是形意拳
提高技擊水平的練功方法。用這種方法長期演練,加之以身經百戰的經歷,才能夠形成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水平,單練只能練就知己之功,而長期對練才能夠練就知人之功。孫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便是這番道理。
三、 提高技擊水平必須進行搓手
為什麼太極拳在演練時看去相當慢,可威力卻很大呢?按正常規律來說,那根本不能打人,因為按武術的技擊邏輯來說,動作快的要佔優勢,但誰都不敢說太極不歷害,這就說明一點,太極推手功是必須的。推手功在互不傷害的情況下,有單推手,雙推手,活步推手,亂踩花推手,運用好這些才能在長期的推手中掌握其中懂勁,懂得對方各種勁力的虛實、動靜和自身的整體擊發勁,方可借力打力,從而達到四兩拔千斤,以巧破千斤的意境。所以正因為太極拳動作穩健在推手過程中,不會給人造成傷害,既能提高技藝又有安全感,所以推廣發展的很好。練形意拳不進行搓手訓練,就不會有知人功法實習,凡出高手便是一批,主要是具備一定的條件。和打乒乓一樣必須有一批高手做為培練,經常在一起研討攻防戰術,招法的解破,手法的纏繞轉化,步法的吃退,靈活運用。獨出一高手除非是先天素質加後天心靈的專研,或遍訪采各門之長,虛心結交友善切磋才能有所成就,一般來說都是成批學員經過長期友善磨練切磋。通過多方面的模擬實戰,互為主客掌握分寸的實用訓練,最後達到發乎形意,得心應手,順其自然的應對,所以欲達高境必須與眾人進行長期搓手。
四、 搓手的具體法則
怎樣才能武藝高強呢?由人的先天素質加後天鍛煉努力,以冰凍三尺之志,再加虛心學習,博採眾家之長,應眾人之手交往切磋,相互在對方身上找空檔,見機攻手,相互吞化.頭、肩、肘、手、胯、膝、足的並用,藉機發揮,點到與化解,應變與反攻,身法的變化、高挑、低壓、平扒拉,順其自然變化,找尋最佳發力點,鍛煉自身,身法似球體的滾動,彈簧似束展,手法的應變,步的吃退,化被動為主動,一手蔽兩手,速度的快慢,引進與返擊,要善於舉一反三,憑藉自身觸覺而活動,發招不加思索,從而達到制人的目的。技擊其道理為:快打慢長打短,狠打善,硬打軟。形意拳之近戰、短打、快攻,其實是最長的打法。腿快步吃也是屬於長打短的規律,武諺講步不快則拳慢,步不穩則拳亂。足踏中門搶地位,貼身靠打,手如兩扇門,全憑腿勝人,手護外五行,肘蔽內五臟,出洞入洞緊隨身上,彼不動已微動,彼動已先動。遇敵急攻身,彼足手難伸,起躦落翻,上下左右,前拉後送,敢吞會化,手去不空回,隨收順勢攻,觸覺自變化,風行鵝毛水行縫,得上什就上什,見空疾發放,虛實應變化,連環手法加虎撲,束身展勢就放力,惡拳滾窩連珠炮,游鼉化險並攻擊,顧捎拿中打根節,三節應用自然出,互不傷害善搓手,形意拳的高階級。
五、搓手對心理素質的訓練
長期搓手交戰從而達到遇敵不慌,運用自如,變無意為有意,避實擊虛,借力打力,站遠搓手則手法腳法的變化,足踏中門則身法的應變十四處運用,從而達到一動渾身俱動的渾然一氣之功力。搓手既可以各法並練,又可鍛煉人的意志和實踐經驗,與人交戰,沒經驗就會怯場,精神緊張、發揮不良,心浮氣燥、沖亂神明、六神無主、六合不調、虛虛發喘、耐力下降、不攻自破,經常與人搓手,可身經百戰,千戰、萬戰、每一次搓手就是經歷一場實戰,在實戰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日久磨鍊,習以為常。遇敵交手心沉氣穩,不以為然,就會手敏步快,剛柔相濟,知虛實、明動靜,就會達到借力打力,以氣擊氣,以神擊神,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便可穩操勝卷。
六、 拳經對於搓手的具體指導
形意拳之搓手就基本吻合了拳經所說的,頭打落意隨足走,起而未起站中央,腳踏中門搶地位,就是神仙也難防,肩打一陰反一陽,兩手只在洞中藏,左右全憑蓋它意,束展二字一命亡,肘打去意佔胸膛,起手好似虎撲羊,或往裡扒一旁走,後手備在肋下藏,拳打三節不見形,如見形影不為能,能在一時進、莫在一時退、能在一氣先、莫在一氣後,胯打中節並相連,陰陽相合必自然,外胯好似魚打挺,里胯藏步變勢難,膝打幾處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籠,和身輾轉不停勢,左右明拔任意行,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憑後足蹬,與人較勇無虛備,進退好似卷地風,臀尾起落不見形,猛虎坐窩藏洞中,臀尾全憑精靈氣,起落二字自分明。形意拳之搓手便是拳經的印證。
七、 掌握搓手的靈活實用性
搓手要靈活多變,以巧制拙,穩步搓手與活步搓手,是自然的散打對練,沒規定手法、步法,都是順其自然相互應變,招連招、手連手,連綿不斷的交手.正合乎道真竅不真,費盡心思枉勞神,祖師留下真妙訣,智者傳授要擇人的明示。登場搓手後要分上中下,高低進取要善於利用槓桿轉軸等力學原理,照勢解勢,見招拆招,以四兩拔千斤,以巧破千斤,上虛下實,根穩步靈,彼不動己不動,彼動已先動,彼若來直力我則用橫力,彼若用橫力,我則直力破,對方高宜攻腰,對方矮宜砸上挑下,對方粗大宜縱跳轉圈,化力之法如同兒童嬉戲挑鬥一般,以柔化靈活為主,手敏步快不用拙力,憑思維就觸覺舉一反三,相互找空檔,一切練習過程都是順其自然的散手,以一化萬,萬化一,生生不已,長期演練,無論剛柔、快慢、軟硬、高低只能在長期的搓手活動中深研細揣認真體悟形意精華,把自己學到的五行,十二形等各種招法,在搓手運動中進行分解和組合演練。提高散打技擊水平。無論那一拳種要想達到高層的功力,都必須經過長期艱苦的做功,和各種人的交手,每個人都有他的特點,適應於眾人快慢、長短、硬軟、狠善、虛實、等各種手法、腿法、並能以各法化解求得彼取我難,我破人易,從而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八、 形意拳搓手之一盤肘,揉膀
在進行搓手運作中,制肘,纏繞,點化是必用手法,但盤時與揉膀也非常重要。搓手揉化中雙方都更進一寸步,貼近身形應變化於肘盤,園滾於肩膀,擰動於腰身,意用於胯頭等有意識的滾動技巧。摸擬實戰於肩打,膀靠,後抽前調,胯抉,頭點打的意識舉動。這樣及可將自身練為球體式的滾動旋轉,從而點點用意於對方的各個相應部位,久而磨練適應於眾手及可達到,渾身無處不彈,陰陽無處不翻,需意擊發,自然而化之無意之中真意也。
九 、形意拳搓手之腿與膝的攻防技擊法
兩人對援時專練腿的勾、掛、絆、掃等動作,四手隨意相搭,不需注重手的用作,只需兩人腿足靈活相互進行勾、掛、絆、掃、撐等變化,以腿、足為主手法為輔的技巧訓練。不許用重踢掃來傷害對手,久而練到勾掛自如,絆掃需意出神入化的境界。
膝的主重練習方法:兩人對面搬肩抱頭,抬膝互撞頂肚、肋、檔、橫截、直頂等的模擬動作,但注意抬膝自攻檔,必須掌握分寸,互不傷害,各種技法都是在運動中訓練得來的,下專功,專門練刻苦專研,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必須主動找對手,虛心學習,人人都是咱的磨刀石,只有這種方法才能達到順其自然,發招不加思索的應對,無意之中真意的境界。
十、 形意拳《搓手》技用功法
手法:慢手.纏手、快手、亂手、喂手、顧手、拿手、破手、閃手、化手、一手顧兩手、轉環手、陰陽手。
步法:穩步、寸步、進步、轉步、快步、飛步、剪步、虎步、弓步、踏步。
足法:勾、掛、拌、掃、示意踢。
用法:頭、肩、肘、手、胯、膝、足三節連環。
技法:護捎拿中打根節,顧打相求,點到於化解,應變與反擊,高挑、低壓、平扒拉,五行、十二形的應用撇、捌、擒、拿、逼、攔、截、架、輕擊。
聽法: 閉目相搓練聽覺,憑觸覺的手法應變。
閃法:閃開對手的纏繞,點擊對方的空檔
掄法: 掄占對方位置,自身伏勢,展勢後蹬手托,對方必出。
十 、 學練意拳搓手必須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
(1)習武主要重視武德,人緣相合,相互尊重,以技探討,以藝交流,以理服人,毒手絕招絕對不允許運用,不得以重拳腳相加,致命弱點更不容擊打。
(2)需有一定的套路基礎與對練基礎。
(3)相應做些拍打功,鍛練自身的抗擊打能力,練樁功,進行操樁和操活樁練習,鍛練自身整體的擊發勁。
(4)在搓手時先以穩步開始上虛下實,配合呼吸,逐步進入活步搓手,由慢到快,並時慢時快,點到與化解,引進與攻擊
※傳統武術器械篇 秘傳游身八卦滾手轉刀 威力驚人!
※神秘古武術 龍行八卦推手剖練現身江湖 實戰格鬥威力驚人
※青城派絕世劍法秘籍被發現 劍法犀利功力驚人!
※絕密街頭搏擊技巧曝光 威力驚人
TAG:中國功夫視頻 |
※《坦克風雲》陸空策略作戰 神秘功能將亮相
※固精秘功:防止「元精」走漏,鞏固練功成果
※馬桶MT神秘功能開發攻略
※刺激戰場:腎上腺素神秘功能,一載具輪胎竟無法被打爆!
※中國最新機載火控雷達曝光:神秘功能世界矚目
※新式環保窗帘國外問世,酷炫外觀下卻內藏神秘功能
※中國退役飛機去向曝光,這一神秘功能讓西方震驚!
※一龍最強特種兵+神秘功夫片,趙文卓指點或成就動作片巨星
※德國親自設計的潛艇,為什麼這麼受以色列喜歡?只因這一神秘功能
※金庸筆下最奇怪的高手,手上擁有神秘功法,九陰真經都不放在眼裡
※重大發現:菠菜長出心臟組織,揭開它的神秘功效!原來我們都忽視了
※時下用黃芪泡茶,自有一番神秘功效!
※二野情報處:解放大西南的隱秘功臣
※楊堅的聖旨自帶「防偽」,這個神秘功能,在隋朝只有一個人知道!
※娜美的棒子為什麼越來越好用?還會有什麼神秘功能?
※榻上養生秘功
※超級龍迷揭秘功夫巨星李小龍不上擂台真正原因曝光
※殲20座艙疑完整展出:衛星圖三維顯示,神秘功能區曝光
※華為手機自帶這個神秘功能很好用,記得要打開,誰用誰知道
※OPPO Reno2即將發布,四組宣傳動畫暗藏神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