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他
蒙 特 梭 利
MONTESSORI
早在幾百年以前,我們古人就說:「教之道,貴以專。」
今天文章標題也引用了一百年前蒙特梭利博士的一段話: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為孩子打造一個以他們為中心,讓他們可以獨自「做自己」的「兒童世界」。這在告訴我們成人,要保護孩子的專註力。
現代科學研究也指出,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腦進行感知、記憶、思維等認識活動的基本條件。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注意力是打開我們心靈的門戶,而且是唯一的門戶。門開得越大,我們學到的東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渙散了或無法集中,心靈的門戶就關閉了,一切有用的知識信息都無法進入。
正因為如此,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說:「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那些軼事:牛頓思考到忘記吃飯;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因為沉迷鑽研幾何,兩耳不聞戰爭的喧囂,甚至連敘拉古城被羅馬人佔領都未受干擾,直到敵人來到面前,他才被嚇一跳。這些趣聞軼事凸顯出一個共同特性——專註。促進人類進步的各類偉大發明的出現,除了科學家豐富的知識和文化內涵以外,更有賴於他們投入在工作上的那種幾乎與世隔絕的專註力。
專註力,是促進人類進步的珍貴特質。
對於兒童,專註力是他們終身發展的第一要素。良好的專註力能為其終身學習和成就事業奠定基礎。
而兒童與身俱來能對他的自我構建有意義的活動中產生專註力,並不斷重複這個活動,以完成某一方面自我構建的目的。只是很多孩子在成人的干擾下,專註力被一再分割,呈現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症等表現。
在蒙氏教育中,孩子專註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目標。
蒙特梭利女士的每一個研究成果都來源於長期的對孩子的觀察。一天,蒙特梭利在教室觀察,看到一個大約3歲的小女孩非常專註地不停地把一個個大小不同的圓柱體放進凹洞裡,然後又從中取出,然後再把這些圓柱體一個一個地放進去。「我驚訝地發現,年幼的兒童能如此聚精會神一遍又一遍地進行這項練習。」為觀察這個孩子在工作中轉注的程度,蒙特梭利讓其他孩子唱歌和到處走動,甚至輕輕抬起她正坐著的椅子,都絲毫沒有干擾她的工作。「她重複這項練習42遍,然後才停下來,彷彿從夢中蘇醒過來,平和並愉快的微笑著,很滿足的樣子。她的眼神閃閃發亮,環顧四周,甚至還沒有注意到我們對她的干擾」。
她觀察到,幾乎所有孩子都具有全神貫注的現象,而且每次當兒童經歷這種體驗之後,他們就像經過休整的人,顯得平靜而且愉快,充滿著活力,彷彿感到某種極大的欣喜。這時 「孩子的靈魂深處像是開了一條大道似的,這條大道引發出孩子所有潛能,把孩子好的一面呈現出來。這樣內心得到滿足的孩子對每個人都友善,並且樂意助人。
在格萊特的教室里我感受到了孩子們自我發展的能量場,通過鏡頭我觀察記錄下了孩子們專註工作的瞬間。當我近距離拍攝他們時,他們專註於自己的工作,並沒有在乎我按下快門的聲音,有些孩子發現我在拍攝,上下打量我後,又繼續進行自己的工作。
研究指齣兒童的專註力主要來源於心理和生理兩方面。
心理方面主要受教育環境(家庭、學校)的影響。
格萊特為保護和培養孩子的專註力,提供了「有準備的環境」。有準備的環境,又包括環境中的物和人。
物,包括教室、教具等。
格萊特教室根據孩子不同的發展階段劃分區域,各種教具所在的區域是按照不同的學習類別劃分的,日常生活區、感官區、語言區、數學區、科學文化區。教具按照固定的順序擺放在適合孩子高度的工作柜上,從簡單到複雜秩序排列,便於孩子可以在固定的位置從上百種教具中找到需要的教具。我們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工作節奏,孩子們在這裡沒有被安排在統一的課程表裡學習,而是通過自由的選擇,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從喜愛到獲得更長時間的專註。
熒火蟲班小貝在藝術區畫架畫的工作
長頸鹿班敏敏在生活區做切麵包的工作
熒火蟲班妹子在做數學區書寫數字的工作
海豚班順子正在做科學區人體模型的工作
鼴鼠班龍珠在做寫毛筆字的工作
環境中的人—教師。蒙特梭利教師的工作重點不同於傳統園的幼教老師,她們最重要的角色不是教導者,而是觀察者,她們還是引導者,環境的準備者與溝通者。她們成為孩子自發工作的導師。
蜜蜂班的楊老師給可樂展示數學區數字與籌碼的工作
給可樂展示了一次工作後,請可樂自己操作,楊老師則退在一旁靜靜的觀察,這樣可以了解可樂對這個工作的掌握程度,又不會干擾孩子獨立操作,而且當可樂需要幫助時,老師可以及時的提供幫助。當下次孩子再需要做這個工作時,就可以自己取來做了。
鸚鵡班葉子老師,帶孩子們做數學區鳥瞰圖的工作,工作中在需要幫助時協助孩子們,接下來孩子們自己再繼續完成。
「
從生理方面,大腦發育角度解析專註力問題。
蒙台梭利博士說:孩子經由感官而學習。對於0-6歲的孩子,五感尤其是觸覺才是他們探索世界、學習知識、自我塑造的主要途徑。人的智力不是由腦的大小決定的,而是由大腦內部的腦突觸數量決定的。腦突觸數量越多,人越聰明,而腦突觸形成主要靠感官刺激。因此當孩子用手指摸索某件物品,信號會傳輸到他們的大腦,促進腦突觸、神經元的發展,從而使他們變得更加聰明、智慧。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腦神經學家羅伯特.戴斯蒙經研究發現:大腦中控制注意力的是前額葉皮質區的神經元,當這些神經元一起釋放信號時,就會由於共振而形成類似於正弦的伽馬波,這時,人就可以主動選擇注意力的方向了。
兒童的前額葉在2~3歲左右開始發育,前額葉的功能大約主管五項大的功能:思考、分析、判斷、操作、記憶。
例如:當一個孩子口渴,他會找水喝(思考),當他看見杯子的時候(觀察力),會本能的走過去拿起杯子看看有沒有水(觀察與控制行動),如果杯子里沒有水,孩子會去尋找水(解決困難、意志力),找到水會模仿媽媽倒水的方式倒水喝(記憶),最後這一系列的心理與行為過程會組成新的信息儲存在孩子的大腦里(思維整合、解決問題的經驗與相信自己可以成功的信念)。
這整個過程幫助孩子發展出專註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如果在這一過程中,成人主動過來幫助了孩子,孩子完整的發展過程就被打斷了,他可能不再信任自己可以獨立完成一件事。
3歲前兒童沒有事態性記憶,例如孩子記不住事情發生的細節部分,但3歲前的孩子會有情緒記憶,例如1歲的孩子被水燙了以後就會本能的排斥水,這就是情緒記憶。而事態性記憶是儲存在大腦邊緣系統的海馬突起里,要到孩子3歲才開始發育,所以一個人可以隱約的記住3歲後的生活細節。
兒童大腦發育是有進程的,有的孩子大腦某個區域發育快,有的發育慢,普遍的情況是男孩子較女孩子晚一些。而不論發育早晚,都屬於正常現象,就如同一棵樹上的果實成熟各有早晚一樣,我們要做的是耐心等待他的成熟。
在家庭生活中,我們可以怎樣保護孩子的專註力?下面幾點可以嘗試一下:
?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這是專註力的根基。
? 少使用電子產品,多親近大自然:如果你擔心電子產品對孩子有傷害,不需要禁止,多把孩子帶到大自然中去,親子陪伴時做一些運動、遊戲、手工、閱讀,孩子自然少去依賴電子產品。
? 不要打擾正在專註中的孩子:當你要打斷孩子前,請先觀察他是否在專註思考或觀察一些他感興趣的事物。若習慣性的中斷孩子的專註,將影響他未來夢想成真的能力。
? 不要催促孩子:孩子的節奏往往比成人慢,父母需要接納孩子這一點。拖拉,是因為在過去的生活中受到了許多制止、責罵、批評與打擊,導致孩子「不願開始」,而「拖拉」則可以讓孩子認為不必面對過去的責罵、批評與打擊,這也是成人拖拉的心理。
? 不要讓孩子擁有過多的玩具:在家中為他呈現一個屬於他的玩具角、繪本角。每周呈現一部分玩具和繪本,每周輪換一批。這樣孩子才能專註的玩或者閱讀,而不會受到選擇過多的干擾。
請保護孩子的專註力,因為這將影響他未來夢想成真的能力。
——聰聰敏敏媽媽
」
TAG:格萊特幼兒園 |
※「你結婚的時候,為什麼不邀請我?」「我不想讓你難過」
※別怪孩子不與你親近,邀請你玩耍時你的拒絕就是你親手築起的心牆
※怪不得《嚮往的生活》不邀請常駐女嘉賓,要不何炅沒法跪在他身上
※《爸爸去哪兒》曾邀請劉德華,但被他婉拒,而理由也讓人不得不服
※故事:她被邀請去逛夜市,被丫鬟嘲諷,可她並不在意
※《嚮往的生活》他被黃磊點名邀請:他不來我就不去!導演這樣回應
※被閨蜜邀請做伴娘我欣然前往,不料當地可怕鬧婚習俗要了我性命
※邀女生出來玩她拒絕你的原因:她懶得洗頭或你的邀請不值得她洗頭
※鄭中基拒絕選秀節目邀請說導師不配,並稱「我不上去打你算好的」
※如果你去巴西旅遊,被當地人邀請洗澡一定不要拒絕,跟著走就對了
※漫展妹子邀請你去游泳,看到身材不淡定了,敢去的都是真漢子!
※他輕佻地說:「我不想強迫你,所以你最好主動邀請我」
※《嚮往的生活》沒打算邀請他,結果黃磊點名要他,網友:沒他不看了
※舊將:如果孔蒂離隊,槍手不邀請他就是瘋了
※小時候的玩伴成了皇帝邀請他做官,他卻堅決不見
※吳京親自邀請他參演《戰狼3》被拒絕,他卻說:「我還不夠格」
※搞笑段子:既然不喜歡我,為啥邀請我去你家吃飯呀?
※3種不能參加的飯局,不管誰邀請也別去,否則有惡果!
※《我就是演員》拒絕節目邀請的演員們,原因是「不敢」還是不屑?
※這國女孩會邀請去家裡洗澡,遇見別拒絕,不去女孩會很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