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爭鐵蹄,踏皺了那池春水!

戰爭鐵蹄,踏皺了那池春水!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朗誦|月河,來源|月河

人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種感受就是 「歸屬感」。沒有歸屬感,人就沒有安全感。家,是歸途的盡頭,也是靈魂最終的依託與歸宿。如果失去了這份守候,人世間的一切奮鬥都變得毫無意義。然而,戰爭的鐵蹄,踏皺了那池春水,破壞了家園。於是,國將不國,家也不再是家。唐朝的天空之下,也有離亂。於是,心懷天下的詩人們站了出來,為止息戰爭而搖旗吶喊。

《子夜吳歌·秋歌》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這是一首描寫離情的邊塞詩,先寫景再抒情,最後將情景交融,表達了長安思婦對遠征丈夫的思念之情。全詩最為精妙之處在於:詩中通篇沒有提及情愛的詞,但是其中卻飽含了真摯的感情;詩人未對時局進行直接的評論,但卻句句不離時局。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美麗的月色籠罩著長安,城中一片寧靜,只聽到 「噹噹」的搗衣聲。首句在寫景的同時又表明了季節的特點。在古時候,用月亮來表達思念之情是最為常用的方法,而秋夜的蕭瑟也將離愁別緒反襯得更加強烈。每到秋季,千家萬戶都會借著明亮的月光將做衣服用的布帛放在砧板上,用杵搗將它搗軟,這 「噹噹」的 「搗衣聲」傳到思婦的耳中,勾起了她無盡的思念。萬戶搗衣的時候她卻無法為心愛之人趕製秋衣,不是不能做,而是即使做了秋衣也不知要送往何處,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傷痛。在安詳的月色下,「搗衣聲」使思婦無法安睡,而那忙亂的聲音中包含了思婦的心聲和愁苦。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這兩句將月色、聲音和秋風融合交織在一起,表達了思婦對遠征丈夫如秋風一樣連綿不斷的思念。詩人用「玉關情」三個字渲染了強烈的思念意境,用 「總是」二字表明了思念的深長和久遠。

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是巨大的,殘酷的兵役就會讓他們妻離子散。杜甫正是這一場景的親歷者。杜甫生逢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時期,邊關戰事不斷。天寶六年 (公元747 年) 的七月,唐玄宗下令河西、隴西節度使王忠嗣去攻打戰略要地石堡城。王忠嗣一向以持重安邊為己任,所以沒有領命,還勸說玄宗不要挑起邊疆戰事,可玄宗並不聽勸,繼而任命哥舒翰為將軍,征伐吐蕃,戰事再起,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公元751年四月,劍南節度使鮮於仲通又奉命進攻南詔,結果大敗,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由於在戰爭中損失巨大,朝廷就大舉徵兵。於是,官府分道抓人,而妻子與孩子是哭著相送自己的親人,哭喊聲震動曠野。

在這種背景下,杜甫寫下了《兵車行》。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車輛隆隆地碾過地面,一匹匹戰馬發出悠長而悲哀的嘶鳴,即將出征的戰士腰間別著弓箭,排成隊列,臉上流露出或留戀、或恐懼、或絕望的神情。這支隊伍中的士兵大多是被抓來的窮苦百姓,他們不願到陌生的邊疆流血送命,卻又無可奈何,所有人看上去都無精打採的。道路兩旁擠滿了奔走呼號的老人、婦女和幼童,他們攔在路中,扯著親人的衣角,捶胸頓足、號啕失聲。人群捲起的灰塵遮天蔽日,連雄偉的咸陽大橋都被淹沒了;馬嘶聲、車輪聲、軍號聲、呼喊聲、痛哭聲響成一片,直衝到九天雲霄之外。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這真是令人無比心酸的控訴啊! 在重男輕女的封建時代,人們竟然發出 「生女好」的感嘆,這一反常態的轉變實在是被殘酷的現實逼出來的! 人們判斷好與不好的標準非常簡單,就是能不能活下來。女兒還能嫁個鄰家郎安穩生活,倘若生個兒子,一旦被抓了兵丁,就吉凶難卜了。

看看那遙遠的青海邊吧,累累白骨堆在地上,無人埋葬,無人祭掃,那都是誰家的男兒呢?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所有冤魂都在痛哭訴冤,每到陰雨天,哭聲混雜著雨聲,啾啾作響,凄慘無比。從開篇的人哭到結尾的 「鬼」哭,通篇籠罩在悲傷而凄慘的氛圍里,控訴了統治者窮兵黷武、不顧百姓死活的暴行。

詩人既批判了當朝統治者的好大喜功,也對苦難的人民表達了深切的同情。他以嚴肅的態度正視社會現實,以尖銳的批判視角暴露戰爭的罪惡,其思想之深刻令人嘆服。

戰爭是殘酷的,它帶給這個社會的是無休止的傷痛。戰亂之下的人民是最痛苦的,顛沛流離,家園離散,哪裡還有什麼快樂可言。「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民」。面對戰亂,曹松寫下了《己亥歲二首》來描繪戰亂之苦。

《己亥歲二首》(其一)

曹松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安史之亂揭開了唐朝動蕩的序幕,唐末又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戰火逐漸由河北燃燒到了全國各地,所以開篇直接寫 「澤國江山入戰圖」,用 「澤國」指代南方,含蓄地說明了整個國家都燃燒著戰火。曠日持久的戰爭給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災難。在掙扎於生死線上的 「生民」眼中,連打柴割草都成了一種奢望,一句 「生民何計樂樵蘇」,以 「樂」反襯飽受戰亂之苦的人民的悲慘遭遇,意味深長。

最後兩句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主要針對乾符六年(即題目的 「己亥歲」) 鎮海節度使高駢在鎮壓義軍時因殺 「匪」多受到封賞一事。但是,他的功績不過在於殺人多而已。古代軍功按斬獲的敵人首級算,因此經常有士兵殺害平民冒充敵軍首級。於是,大量平民百姓被無端殘殺。詩人認為,高駢正是用令人髮指的屠殺來作為自己的進階之路,因此曹松高呼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個 「憑」字語帶乞求,字含心酸。

最後一句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和 「萬」置於一處,對比鮮明,詞約而義豐,極富張力,與杜甫的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有異曲同工之處,深刻揭示了蘊含在軍功中的無辜人的血淚。

戰爭的鐵蹄,已經踏皺了那池春水。唐朝的世界已不再生機盎然,留下的只是滿目瘡痍。遊盪的詩人用最現實的筆觸,寫出了獨屬於唐朝的那份落寞。

-------------------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四大名著中的精妙俗語
這些吃貨,一輩子騎馬喝酒走四方,卻卒在了飯桌上
那些讓你相見恨晚的詩詞!
史上最好的飲酒詩詞名篇50首排行榜,全是頂級名篇
吳冠中作品集錦,水墨丹青300張!

TAG:古詩文賞析 |

您可能感興趣

國產手機的鐵蹄已踏破全世界,這一場價格戰,蘋果不得不打!
二戰德軍鐵蹄下的她們,穿上衣服簡直是奢望,希望戰爭不再回來!
二戰當中,「荷蘭要塞」為什麼沒有能夠抵擋住德軍的鐵蹄?
踏遍歐洲的鐵蹄為什麼會被一個做過乞丐的人整翻了?
馬兒的鐵蹄亂我大唐的太平,世人論古今紅顏禍水的宿命
一場鮮為人知的慘案——「關寧鐵蹄」吃了癟,吳三桂血洗蒲城縣
眾多亡國之君比慘,商紂王僅能排第三,有一位被亂馬鐵蹄踐踏而死
淞滬會戰後日寇鐵蹄下的上海,每一張照片都是一段苦難的記憶
大唐將傾,天寶十四載,安祿山起兵作亂,盛世大唐驟然危如累卵,帝國都城屢遭蕃胡鐵蹄踐踏
泡椒一步錯步步錯,三大小前鋒分庭而立,誰能獨擋勇士鐵蹄?
中國這座城,蒙古鐵蹄和日本人都曾想拿下,始終未踏進一步
在犀牛之神的鐵蹄下顫抖吧!逗魚時刻帶你看新卡
慧居寺擴建時,抗日戰爭爆發,在日寇的鐵蹄踐踏下被迫停止
日寇鐵蹄下兩個村莊的遭遇,沒有比這樣的行為更讓人氣憤的了
漢代大將霍去病墓穴的真實情況,石像威武,鐵蹄下踩著敵人
蒙古帝國鐵蹄本來碾壓整個世界,為何蒙哥去世後卻迅速敗落
他們沒有六一節 抗戰時淪陷區兒童鐵蹄下悲慘生活上色彩照
落入日寇鐵蹄下的舟山島 抗日鬥爭從未停止 偽軍人數遠多於鬼子
一位失去丈夫的妻子講述日寇鐵蹄下的生活,看完心在滴血!
老照片:戰爭鐵蹄下的歐洲猶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