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一名工程師的反思

一名工程師的反思

《浪潮之巔》里有提到,「一流的工程師能頂得上10個二流的工程師,一流的工程師天生充滿了責任感和好奇心,他們大都滿懷信心但虛懷若谷,他們直接但不粗魯,他們不推諉,他們不在乎工作邊界,以團隊而不是自己的工作任務為目標。」

讀到這裡深以為然,一下子從「術」提升到了「道」的高度。這對於工程師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師也不只是有紮實的技術功底就可以了。捫心自問我不是合格的工程師,此前過於追求精神世界的豐盈,思維方式完全停留在理解,而工程技術也只是謀生的手段,如今工作將我強行拉回了工程師的軌道,反倒讓我重新思考,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工程師。

01

「術」

在學校教育體系里,成績好分數高是好學生的指標,至於步入社會之後能夠成為怎麼樣的一個人,那就不是教育所關心的。在現實的工程領域,比拼的不再是分數,而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此時完全沒有標準答案可以參考,非要有,粗暴的說是某些領導的意見,理念先進點說,也就是站在用戶的角度來說,能否滿足用戶的需求,這是傳統教育與現實職場的區別。

從「術」的角度來說,衡量一個工程師優劣在於他解決問題的能力。儘管在實際的工作中,並沒有那麼多高深莫測的技術難題需要攻關,大學期間研習的高等數學,線性代數,複變函數之類的基本派不上用場,工程應用相比科研理論要求低一些,產品畢竟是各種理論執行的末端。但技術作為工程師的基礎,對於產品的來龍去脈,研發設計各個階段也應該了如指掌。

技術永遠都在變化,即使技術本身沒有變,隨著你自己的經驗提升,你的理解在變,技術其實也是變化的。如果有工程師疲於應付,自以為是的認為理解已經到頭了,輕易的自我滿足,那離一流的工程師還差很遠。在以前公司的理化室,有個劉師傅做了39年的金相試驗,臨退休時都還在說,每次看到金相圖都會有新的認識,對於技術一直都保持著孩子般赤誠,對於這樣的老工程師總是心存敬畏。

在面對挑戰和技術難題,像我這樣無知無畏的人來說,自然贊同義無反顧的往前沖,但是對於在行業混跡七八年,技術能力談不上一流,但又勝過一般人的工程師來說,不知是職業疲憊還是對技術心存敬畏,對於技術難題總是會提出「不可能」,甚至還會以個人經驗擔保。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亨利-福特在《my life and work》說一段話:The right kind of experience, the right kind of technical training, ought to enlarge the mind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impossibilities.

作為工程技術人員,不就是來解決問題,來打破這些不可能的嗎?如果只知道提問題,而不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你的作用在哪裡呢?

02

"道 "

技術作為工程師的基礎,解決了怎麼做的問題,卻解決不了為什麼,做什麼的問題。技術能力紮實的工程就一定是好工程師嗎?不一定的,如果只是渾水摸魚,縱有十八般武藝不願意施展,那還不如一個二流的工程師呢?他們以個人的資歷拿著高額的薪水,但完全沒有發揮出作用,這對公司而言也算是一大損失,或許在人力篩選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只能依靠學歷,工作年限,職業背景來衡量。

由於個人硬體不紮實,自然會欽佩這些底子雄厚的人。但真正相處下來,不過爾爾,甚至都有些失望,經歷過職場的打磨,已經褪去了對技術的靈敏度,總是以老油條的心態應付,更別說以團隊而不是自己的工作任務為目標。憑藉不錯的技術功底和閱歷混跡各企業,以工資為導向的結果,有點像麥客,哪家麥子熟了,就會拎起鐮刀去割麥子,割完拿錢走人便是了。這種職場的顛沛流離之下,可能收入不菲,但想要成就一番事業,擁有歸屬感卻是種奢望。

作為精明的利己主義者,眼看著船翻了,也會無動於衷,因為內在的工作邊界認為,翻了就翻了吧,反正那不是我的責任。理性來說一點錯都沒有,但是作為船上的一員,船翻了,你又會好到哪裡去了?在這條船上,如果連掌控方向的舵手都一副麥客的姿態,隨時拍屁股走人,這樣搭建的團隊也不過是簡單的人員的拼湊。作為其中一名船員,至少我還做不到無動於衷。

自以為熱愛文字,喜歡閱讀人類社科的書籍,偏感性的思維不利於從事工程技術,因為工程技術需要嚴謹務實的態度,需要清晰的邏輯和分析能力,恰好這些是我所缺乏的,也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適合這份工作?只是一路走來,我感覺到對這些人文精神的追求,其實對於工程技術也是一種彌補。工程師首先是一個人。不管是人文社科,還是工程技術最終的目的都是要滿足某類需求,解決某類問題。我們沒有必要削尖了腦袋做成一副工程師的樣子。目標是解決問題,而不是演戲一樣看起來像工程師,這也就意味著允許工程師是多元化。其實在不斷從事這份工程技術過程中,你的思維方式自然而然會轉變,而不需要刻意演練,別的工種也大體相似。

03

情懷

久不更文,我在懷疑自己對文字的真誠,很多事情不去做,並非真的時間不夠用,而是它還不夠重要。那些公開的吶喊其實是虛榮作祟,真正的喜歡從來不是甜言蜜語,而是切實的行動表現,也不必刻意追求作家的名號,既然在寫,你就做著作家同樣在做的事情。

對於工程技術,也並沒有那麼排斥,每天大量時間花在工作上,偶爾夢裡還會播放工作的場景,進步成長過程中的充實讓時間飛快,也讓我看到人的可塑性。如果非要談情懷的話,一直希望能夠打造個人的生態系統,前期一直在追求精神世界的虛無,差一個現實的連接和依靠,工程技術剛好彌補了這個空缺,讓我能夠換個角度看這個世界。

分享采銅的見解:

從個人的修為、成長上來講:道和術都是非常重要又非常難的事。

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從學習、工作的能力來看,離「道」和「術」都有一段距離,都談不上這些東西,只是在「表」這個層面。

「道」對於個人來說,是一種思維能力和思維習慣的修鍊,就是要有一種主動的意識,去思考和探索事物的深層的本質,不滿足於表象,不滿足於道聽途說,不滿足於流行的概念、術語和觀念。這種思維素質難能可貴,但不是高不可攀,要會有意識地自我訓練。

「術」對於個人來說,是一種具體知識和技能的積累。任何一個專業領域,任何一個專業人士,都是由無數個「細節」構成的,所以細節的積累很重要。當細節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有了術,就有能力來駕馭一個領域的專業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捷徑。

有道無術的人,可以去做觀察家,做評論員,但永遠無法成為一個專業人士。有術無道的人,可以作為一個專業人士,可以解決難題,但是無法思考和判斷大的方向,需要別人來指路,或者靠山寨模仿。而道術兼備的人,必然牛逼閃閃熠熠生輝。

舉兩個現實的例子:

(1)設計

PS/AI/FW 等軟體,就是「器」;

任務分析、可用性測試、卡片分類法等,就是「術」;

以用戶為中心的思想、各種啟發式原則,就是「道」;

(2)編程

Java、C++、C# 這些編程語言,就是「器」;

設計模式等方法,就是「術」;

面向對象等思想,就是「道」。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岸讀書 的精彩文章:

今天你和朋友「精神互擼」了嗎?
為何你總會愛上同一種人?
永遠的安迪,永遠的樊勝美
以智慧香而自莊嚴
那個法國女人

TAG:左岸讀書 |

您可能感興趣

工程師正在走一步大棋,備胎只是幌子,數萬名工程師選擇同一領域
逆向思維催生反向代謝工程:菌種工程師提高篇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我們的工程是一個人心工程
一名華為硬體工程師的經驗分享
蘇軾的工程師生涯
工程師的時間
髮型師的工程圖,每個髮型都是大工程
一名合格前端工程師的進階指南
閑聊一位德國偉大的工程師
在萊斯成為一名女電子工程師
石材工程的工程標準
工程師和計劃者
專啃硬骨頭 這位女工程師出手的工程都是精品
工程師的窘境和對策
這是一篇關於如何成為一名AI演算法工程師的長文
如何逼瘋一個工程師?
中國這八大讓工程師汗顏的古代逆天工程,第一名放如今也難以複製
髮型師的工程圖,一般人看不懂
又一位華為工程師倒下了
廚師——菜品靈魂的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