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武夷茶千結(一)
仙樂縹緲
古箏曲
陳佩廷
00:00/03:21
心有武夷茶千結(一)
四月分去武夷山尋茶,寫了一些文章,但是一直沒有把武夷山的茶的味道寫出來,這次承蒙武夷山有名茶企「國驛名茶」美女老闆林寶英,又給我提供了不少的資料,和她的企業生產有機茶的現場圖像資料,讓我有機會再一次把武夷山的岩茶給大家普及一下。
武夷山茶,歷史就有千年以上,然而對於一些非茶客來說,卻不甚了解,但是當說到大紅袍時,很少人說不知道。
很多人對岩茶有排斥,就是為岩茶的衝勁所嚇倒,可是聽老道的岩茶人怎麼說?
「武夷岩茶,
「采天地之大氣,奪日月之精華」,
故而「氣味清和兼骨鯁」,
「徐徐咀嚼而體貼之,
果然清香撲鼻,舌有餘甘」。
「品具岩骨花香之韻」,
其韻綿長,回味無窮。」
烏龍茶專家姚月明先生認為,武夷岩茶首重「岩韻」(指其香氣馥郁具幽蘭之勝),銳則濃長,清則幽遠,滋味濃而愈醇,鮮滑回甘。所謂「品具岩骨花香之勝」即指此意境」。
而我第一次喝大紅袍的時候,也是被它的焙火的味道擂的目瞪口呆,而當緩過味來,才知道為什麼有人說,喝慣岩茶的人,是不喜歡喝綠茶的,因為跟岩茶比,綠茶淡而無味。
當然站在客觀的角度講,我認為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喜歡就是存在的道理。
淸袁枚《隨園食單》茶酒單寫到:
「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濃苦如飲葯。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曼亭峰、天游寺諸處。僧道爭以茶獻。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每斟無一兩。
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芬撲鼻,舌有餘甘,一杯之後,再試一二杯,令人釋躁平矜,怡情悅性。始覺龍井雖清而味薄矣;陽羨雖佳而韻遜矣。
頗有玉與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猶未盡。」
這是他對武夷岩茶的品飲方法和技藝非常獨到的描述:「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體貼之,果然清香撲鼻,舌有餘甘。」消除了「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濃苦如葯」的偏見。
接著「一杯之後,再試一二杯,令人釋躁平矜,怡情悅性」。他在飲茶中所追求的並不只是品嘗茶的鮮爽純正的滋味,而是把品茶當成一種高尚的精神享受,一種文化藝術修養。
袁枚在武夷寺院品飲這道「武夷茶藝」,就有一種清新的感覺。「一杯之後,再試一二杯」,頓覺心曠神怡,精神倍增,旅途的疲勞一掃而空。
到這時,他方才知道以前喝過的武夷茶「嫌其濃苦如葯」,是真膺難辨,抑或烹煮不得法,今在武夷僧人沏泡的茶藝中品嘗了武夷岩茶的韻味,所以他覺得武夷茶享天下之盛名,真是名不虛傳。
未完待續!
※黃梅雨季怎麼存儲茶葉?
※栟茶投資102億,致力打造以古鎮文化為背景的美食風情古鎮!
※好茶,應是日常
※我有茶/鳳凰單從
※喝茶時,茶湯渾濁的N種原因
TAG:茶 |
※漫談武夷岩茶和武夷茶史(一)
※漫談武夷岩茶和武夷茶史(二)
※「武夷茶」與「武夷岩茶」有什麼區別?
※制武夷茶「訴」武夷情——武夷山水,岩骨花香
※朱熹對武夷茶情有獨鍾
※品茶知武夷茶
※田野課堂:武夷山,武夷茶的味覺啟蒙
※工夫茶,武夷茶對世界的另一項貢獻
※《規·矩 武夷茶》2019讓世界分享武夷茶
※訪武夷茶小記
※《武夷茶經》之馬頭岩肉桂
※十一假期沒玩夠?我們相約去看建盞、武夷茶吧!
※陳榮冰、馬梅榮:武夷茶區的代表性山場
※八卦武夷茶事,數數喝茶這些年遇到的「坑爹」茶掌柜!
※一年只採一季,只用青葉和嫩葉,他用一雙手一顆心,留住了武夷茶葉的靈氣,做出了正宗岩茶的靈魂
※目前最全的武夷茶品種及代號
※劉國英:解密「岩韻」,清晰辨別「真假大紅袍」和「正岩、非正岩武夷茶」
※陳德華—武夷茶產業如何科學發展?
※鄧崇慧:追夢武夷茶 「玩」出岩骨花香新發展
※武夷茶火功大比拼,如何區分輕、中、高火岩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