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傳統文化的變遷,分析
一、西南民族文化變遷的總體概況
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建立人民政權、民主改革、社會主義改造以及採取的多項發展經濟的措施,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政治、經濟制度發生了重大的變革,民族文化也隨著發生r重大的變化。從大的方面來看,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一是生產方式發生了重大變革。首先是生產資料所有制發生了重大變化,絕大部分由私有制變成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生產工具在不斷發生變革:新中國成立時,不少地區鐵制生產工具缺乏;新中國成立後,鐵制生產工具、耕牛不斷採用,近年來還出現了機械動力代替人力、畜力的先進生產工具.土地的耕作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新中國成立時,少數地區是刀耕火種,耕地不固定,即使有固定耕地的,也是產量較低;新中國成立以後,刀耕火種不斷減少,到目前為止,已經基本沒有了。同時大力興修水利,改造中低產田,講究精耕細作、科學種田。農田複種指數增加。在農作物種植方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稻穀、玉米、馬鈴薯等,不斷改良品種,畝產量大大提高。經濟作物不斷種植,畜牧業不斷發展,商品經濟不斷發展,改變了過去傳統的自然經濟的生產方式。
二是社會制度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逐步建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原始公社、奴隸制、封建制等逐步被消滅,少數民族上層的特權被剝奪,少數民族地區原有的一些社會組織的作用不斷喪失。新建立的生產隊、大隊、公社(20世紀80年代以後稱為村民小組、村民委員會、鄉)取代了原來的社會組織。
三是吃、穿、住、行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吃的方面,首先由吃不飽到解決了溫飽,到吃得越來越好。與此同時,吃的內容在不斷改變,大米成為西南少數民族最重要的主食,肉類大大增加,蔬菜種類越來越豐富。穿的方面,首先是衣料發生了重大變化,西南少數民族服裝的衣料基本上都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棉、麻布變成廠現代布料。其次是傳統服飾大大減少,青少年穿著現代服裝的居絕大多數,只有部分中老年人還在穿著少數民族服。
TAG:黔草根 |
※傳統文化的民族精神
※東北少數民族文化傳統中的女性敘事
※中西傳統文化差異
※傳統文化 京劇
※文山彝族刺繡:繼承傳統工藝 傳承民族文化
※簡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廣西地區漢族文化與壯族文化的交融歷史——以銅鼓的演變歷程為例
※西部文化 西王母的傳說
※民俗│流寓文化與雷州文化的關係
※璀璨的民族文化
※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武術文化——國術
※趕屍是湘西地區苗族的民俗,屬於巫文化
※傣族文化與回族文化的融合——「帕西傣」
※文化興與民族強
※王怡辰:近代越南與西方文化的接觸及其文化變遷
※民族剪紙文化
※東密結合了、融化了日本本民族的文化傳統
※隴縣東南鎮予村非物質傳統文化社火「大秦帝國」之一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交織的民族彙集
※嶺南民俗味 傳承文化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