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警惕西方學術話語中暗含的意識形態陷阱

警惕西方學術話語中暗含的意識形態陷阱

摘 要

西方國家的學術理論,尤其是涉及亞非拉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理論,經常用一套看似縝密的邏輯推理,以及繁複瑣碎的學術論證,為發展中國家指出了一條不容辯駁的發展道路,最終目的是迫使第三世界國家在經濟上與西方大國捆綁,形成依附性關係。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來說,借鑒西方理論必須學會魯迅所說的「拿來主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能照單全收,墜入西方學術話語暗含的意識形態陷阱。

國家間競爭實際是國家戰略的競爭,戰略競爭又是戰略境界和價值觀的競爭。政策來自戰略,戰略來自哲學,哲學又取決於價值觀。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競爭,看似僅僅是觀念之爭,實則是「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問題。一旦國家的理論體系出現偏差乃至顛覆,其戰略和政策也將發生180度轉變,在不知不覺中推行一種有利於別國的政策。當年蘇聯沒有在侵略者軍事進攻中敗北,最終卻自毀長城,不戰自潰,根本原因就是蘇聯在「改革」旗號下,指導思想出現方向性失誤。就此而言,國際政治博弈是個「博傻遊戲」。誰的理論水平和戰略水平低,誰就可能遭遇國家衰亡的命運。

中東伊斯蘭世界就是一個反面案例。近幾十年來,中東國家遵循「華盛頓共識」,追隨西方道路,最終卻出現了「去工業化」、貧富分化加劇等一系列問題。最終在2011年爆發政權更替潮。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發展道路上誤入歧途,犯下顛覆性錯誤而不自知。中東國家出現這種狀況,除了自身治國理政能力不足的內因外,還與西方長期進行「戰略忽悠」和戰略誤導直接相關。

一、西方學術話語暗含意識形態陷阱

二戰結束後,隨著殖民體系瓦解,西方國家不可能像過去那樣奉行殖民政策,直接控制發展中國家。在此背景下,誘導發展中國家追隨西方道路,使其繼續保持對西方的政治經濟依附,就成為西方大國一項重要戰略舉措。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學術研究成為西方大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和「戰略忽悠」的重要戰場。表面看,學理性研究「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謀求「客觀中立」,實則不然。學理性研究使用的概念與理論,往往暗含了特定的觀點與結論,進而可能成為政府決策的理論出發點。所謂「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學理研究的極端重要性。學術研究這種隱蔽性特徵,使其可以「靜悄悄地」引導他國發展道路而不被發現,甚至使發展中國家出現「被人賣了還給人家數錢」的奇特現象。

因此,西方國家非常重視學術研究,並有意識培養一批專門「忽悠」發展中國家的御用學者。這些披著學術外衣的殺手,還有意無意製造和強化某些概念和理論,並借學術交流之名,有意引導和塑造第三世界的發展戰略,使其朝有利於西方大國的方向發展。幾年前,美國曾出版了一本暢銷書《一個經濟殺手的自白》,根據該書作者揭露,美國有這樣一批經濟殺手,他們披著經濟學家、銀行家、國際金融顧問之類合法外衣,其實卻肩負著建立美國全球霸權的戰略任務,他們主要以經濟而非武力操作別國,通過賄賂、色情、威脅、敲詐勒索甚至暗殺等手段,拉攏、控制別國的政治經濟菁英,蓄意作出錯誤的宏觀經濟分析和產業投資建議,誘騙發展中國家落入預設的經濟陷阱,控制這些國家的經濟命脈和自然資源,通過欺騙手段讓成萬億的資金不斷流入美國,最終鞏固、擴大美國在全球的經濟、政治和軍事霸權。

我們耳熟能詳的「現代化」理論,就是一種裹著學術外衣的意識形態宣傳品。現代化理論產生於冷戰時期,最初就是美國為了爭奪發展中國家、遏制蘇聯共產主義擴張而應運而生的。二戰結束後,蘇聯共產主義思潮一度風靡全球,尤其對民族解放運動中獨立的發展中國家極具吸引力。在亞非拉地區,各種與本國國情相結合的「社會主義」思潮盛行一時。可以想見,如果第三世界國家紛紛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或成為蘇聯的擁躉,無疑對奉行資本主義制度的美國及西方世界構成嚴峻挑戰。

為了與蘇聯爭取第三世界,引導第三世界按照美國的全球戰略設計行事,羅斯托、李普塞特等眾多「冷戰知識分子」,創造並強化出一套「現代化」理論。按照這套理論,發展中國家要想實現「現代化」目標,就要效仿西方國家實行結構調整,以及布雷頓森林體系倡導的「自由貿易」政策。這種經濟觀的立足點,就是讓第三世界國家深度融入西方主導的國家分工體系。而在這種國際經濟分工體系中,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理所當然地被視為奮鬥方向和目標。第三世界國家追求的所謂「現代化」,其實就是「向西方看齊」,將西方國家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視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坐標體系和終極目標。這樣,發展中國家看似是走向「現代化」,實際上是在不知不覺中向西方世界靠攏,由此使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可以不動聲色地在這些剛剛擺脫殖民體系的國家,推行新殖民主義。甚至連部分南方國家的精英階層也認為,南方國家遠遜於「西方」,將「西方」作為效仿對象,追求自身缺乏的「現代性」。

然而,幾乎沒人注意到,這種現代化理論的假設前提和「不可動搖的信念」就是效仿西方。它幾乎完全忽略了第三世界國情的特殊性,當地文化遺產和社會體系的被抹殺掉,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奴役性的和強制性的宏觀經濟體系。更重要的是,這種理論忽視了一點:鼓勵發展中國家積極融入的所謂「國際經濟體系」,本身就是帝國主義的歷史遺產。此前數百年的歷史已然證明,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體系中長期處於不平等和受剝削地位。

因此,「現代化」理論被美國賦予了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意義,客觀上成了美國實現全球戰略目標的意識形態工具。現代化論者聲稱,勝利取決於擊敗鐵板一塊的共產主義力量,只有通過加速「傳統」社會向開明進步的「現代性」轉變的自然過程才能達成這一目標。以「經濟成長階段理論」聞名的沃爾特·羅斯托曾公開表示,現代化將取代殖民主義,它會創造「自由世界的被北半部和南半部之間一種新的後殖民主義的關係」。1960年,美國《時代》周刊將切·格瓦拉與赫魯曉夫、毛澤東作為封面。這個畫面顯示了美國對第三世界反抗和革命的普遍看法:即那些偏離現代化康庄大道的動亂都是在莫斯科和北京「煽動」與「支持」下發生的,是全球共產主義「叛亂」的組成部分。

相反,美國則被描繪成代表現代文明康庄大道的理想國度。從思源淵源看,現代化理論與美國的「天定命運」意識形態、帝國主義意識形態之間有著強烈共鳴。有學者指出:「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現代化的確反映了一種世界觀,正是在這種世界觀之下,美國的戰略需求和政治選擇才能夠被表達、被評估、被理解。」

從實踐來看,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二戰結束後,除少部分國家外,絕大部分發展中國家都不知不覺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但經過戰後幾十年的發展,這些發展中國家並未走上富裕發達的康庄大道,反而自動成為西方主導的國際經濟體系的附庸。據統計,二戰後全球超過100萬人口的國家和地區中,只有日本、中國台灣和香港、新加坡、韓國等少數經濟體跨入高收入行列。世界銀行估計,20世紀60年代確定的101個中等收入國家中,只有13個國家在2008年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這從側面說明了美國通過戰略誤導實現地緣政治經濟目標的成果,也說明「現代化」理論本身不易察覺的荒謬性。

二、中東國家是西方「戰略誘導」的典型案例

中東國家就是西方意識形態化的學術理論的犧牲品和受害者。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東蓬勃興起的民族主義政權,起初並未按照西方教授的「成本—收益」、「自由貿易」等和經濟教條出發,而是從國家安全和政治獨立的高度入手,經濟上奉行「進口替代」戰略,矢志推動本國工業化進程。後來的歷史發展證明,那個時期是整個20世紀以來阿拉伯世界最有希望實現民族復興的時期。然而,由於西方國家不斷詆毀進口替代戰略,倡導以西方為目標的現代化理論。在西方話語霸權長期的「戰略忽悠」下,中東國家不知不覺被牽著鼻子走,走上西式現代化道路。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以薩達特推行「對外開放」政策為標誌,中東國家相繼開啟自由化、私有化、「融入國際經濟體系」進程,由此導致外國資本大舉進入,民族工業日趨凋敝,埃及等國工業化水平持續倒退,最終日漸淪為依靠旅遊、僑匯、出售石油等原材料度日的「乞討經濟」。這些國家犧牲了發展、財富和尊嚴,但在西方主導的國際經濟體系中仍然吃的是下等飯,成為利潤最薄、經濟最脆弱的產業鏈下游國家。

中東產油國更是完全融入了美國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這些產油國被鎖定在「原材料供應國」地位,並成為美國出口產品的巨大消費者。這種關係是一邊倒的關係:美國是少量產品(主要石油和廉價勞動力)有選擇的消費者,阿拉伯國家則是不加選擇地消費著各所各樣的美國產品——物質的和意識形態的。這種模式對美國好處多多,但中東產油國則始終難以擺脫「資源詛咒」:油價高漲時,這些產油國賺得盆滿缽滿;一旦國際油價暴跌,這些產油國便面臨巨大財政赤字。2014年6月以來,國際油價持續暴跌,已經從115美元/桶的最高點跌至2016年初最低不足30美元/桶。這使包括沙特在內的諸多中東富國不得不勒緊褲腰帶,節儉度日。

即使那些看似經常與西方衝突的政治伊斯蘭力量,其在發展道路問題上秉承的路線主張,也未擺脫西方話語設定的圈套。他們的銀行、公司、貿易、武器,還有設在日內瓦、盧森堡、法蘭克福和巴哈馬的商業總部,本來就是全球性經濟體系的一部分。海灣國家(尤其是沙特)則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後台,他們反對阿拉伯世界中任何趨向世俗、自由、民主的和愛國的運動。縱觀歷史,這些伊斯蘭勢力的後台先是英國,繼而是美國。他們利用文化宣揚宿命論、順從、放棄懷疑,人們應該接受任何命運,無論是貧窮或是富有,幸福或是悲慘。對全球性經濟來說,恐怕沒有比這更好的盟友了。由此看出,伊斯蘭世界「中毒」之深,已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然而,沒有哪個發展中國家因照搬這種線性思維的現代化理論,而真正實現國富民強。相反,很多國家不顧國情,一味按照西方模式推進「現代化」,結果因引發社會動蕩,乃至最終爆發革命,導致政權垮台。例如,伊朗巴列維國王因推進「白色革命」,最終在1979年引發伊斯蘭革命。2011年,突尼西亞、埃及等阿拉伯國家因經濟困境難以自拔,而在短期內相繼出現政權垮台。

值得玩味的是,西方主導的國際經濟機構對這種畸形經濟模式卻讚揚有加。在政權垮台前,突尼西亞在2010年公布的全球經濟競爭力排行榜上位列世界第38位,連續多年穩居非洲大陸首位;埃及2008年被評為「全球最佳改革國家」之一,在178個國家中列第16位,在中東僅次於阿聯酋和以色列。在西方這種「哄死人不償命」的廉價表揚背後,則是中東產業結構畸形、埃及40%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嚴峻現實。隨著肇始於2008年內的金融危機蔓延,受到衝擊最大、政權最先垮台的,恰恰是這些按照西方發展觀行事、經濟指標不錯的中東國家。

三、防範「戰略誘導」任重道遠

當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學術研究領域存在明顯的「西方中心論」情結,即凡是來自西方國家的理論、概念、體系,無論正確與否、前提條件是什麼,總是很容易被接受、擁護乃至廣泛傳播。然而,西方國家的學術成果同樣良莠不齊,其中不乏刻意製造、定向輸出的偽概念、偽理論,並用這些無厘頭的指標去衡量、引導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方向。

除了前面提到的「現代化」理論外,最為世人所熟知的,就是用「國內生產總值」(GDP)概念取代「國民生產總值」(GNP)概念。GNP是指一個國家(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生產的以貨幣表現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總和;而GDP指的是一個國家在本國領土內和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總和。客觀地說,兩大經濟統計指標各有功能,只是強調的側重點不同。傳統上,衡量一國經濟的綜合性指標,主要用「國民生產總值」(GNP)概念。在主權國家為單位進行經濟競爭的背景下,這種指標可以很好衡量一國經濟總量。1991年蘇聯解體後,傳統的地緣政治/地緣經濟相對下降。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跨國公司可以通過外國子公司的銷售,取代出口展開競爭,由此造成「國內生產總值」(GDP)與「國民生產總值」(GNP)的明顯差額。正是在這種背景下,1995年聯合國貿發組織開始使用「國內生產總值」(GDP)概念。作為經濟增長的一種統計方法,GDP悄悄取代了GNP。就像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掩蓋了剝削一樣,GNP轉化為GDP,無形中掩蓋了國際剝削,引導發展中國家盲目追求GDP,會扭曲其經濟結構,釀成一系列嚴重經濟社會問題,因而具有極大地緣政治殺傷力。換言之,這種統計標準的變化,客觀上成了西方國家進行國際貿易戰和金融戰的地緣政治工具。

可以說,正是由於GDP概念的誤導,許多發展中國家陷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處境,即只看表面的經濟指標,而忽視經濟結構、產業升級及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例如,GDP指標經常會掩蓋貧富分化問題,人均GDP某種程度上是沒有意義的。更重要的是,一味強調經濟數量,還掩蓋了經濟發展質量、經濟結構和所有權關係等更為關鍵的問題,使相關國家的經濟即使誤入歧途乃至病入膏肓,仍無法從GDP的經濟指標中體現出來。

例如,在2011年中東劇變前,突尼西亞、埃及先後發生政權更替。然而,直到政權動蕩前,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上述兩國評價卻非常之高。2010年,在衡量「經濟自由度」的指數中,突尼西亞和埃及在非洲諸國中排名靠前;在2009/2010年「經濟競爭力指數」中,突尼西亞排第32位(領先於巴西和土耳其),埃及排名70位,領先於部分歐洲國家(如希臘)。而在2010年評估政府政策的「KOF全球指數」排名中,埃及和突尼西亞分別高居12位和35位。但令人諷刺的是,這些經濟指標並未揭示出這些國家的真實困境。這種不能反映經濟真相的概念指標,實際更多是一種意識形態話語,而無助於經濟發展本身。

總之,西方國家的學術理論,尤其是涉及亞非拉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理論,經常用一套看似縝密的邏輯推理,以及繁複瑣碎的學術論證,為發展中國家指出了一條不容辯駁的發展道路,最終目的是迫使第三世界國家在經濟上與西方大國捆綁,形成依附性關係。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來說,借鑒西方理論必須學會魯迅所說的「拿來主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能照單全收,墜入西方學術話語暗含的意識形態陷阱。

【田文林,察網專欄學者,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文章發表於《學習時報》 20170626期,本文為作者提供的原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網 的精彩文章:

姚晨!這才是對待難民問題的正確立場!
美歐在俄羅斯「信息戰」面前失掉自信力了嗎?
高考工廠總在被黑,高考電梯為什麼沒有被黑?
影視圈,娘炮、腦殘、公知、假聖母和木偶的集散地?
你告訴年輕人香港有希望,他們都知道你在說謊

TAG:察網 |

您可能感興趣

AI 和機器學習中暗含的演算法偏見
「腎」字中暗含的中醫臟腑理論
李小璐為新劇做宣傳,台詞暗含深意,網友稱她飾演的角色很諷刺
默克爾反省「傲慢導致戰爭」 韓媒:似暗含對美日警告
暗含深意的語錄語句,句句發人深省,令人揪心!
《奇異博士》時間線終極解析!電影里可能暗含各種穿越梗
《戰國策》濃縮的十句經典,富有哲理,暗含深意
《懸崖》情感戲雖不多卻是重頭戲,更暗含一種獨特的氣質
不惜斷裂文本刻意描寫李逵壽張縣坐衙,暗含施耐庵對農民起義態度
骨頭社這部科幻動畫,華麗打鬥之下暗含對人性的反思
語文暗含著受教育者的「質地
藝術家將瀕危動物投射在山頂,暗含深意
俄方核彈出現事故,美總統暗含嘲諷開始泄密,國防部長挽救無效
玩遊戲選擇旗艦手機,看似一句簡單的話實則暗含必然的內在道理
《三俠五義》作者為包拯設計三口鍘刀,暗含的深意一般人不理解
《新語》唯美走心的10句話,暗含深意,引人深思!
神話人物暗含氣象特徵,一年之中氣象信息的三十六變和七十二變
《笑傲江湖》華山派劍氣之爭,暗含隱喻,答案藏在風清揚一句話中
孫悟空的法寶為何叫金箍棒?如意二字暗含深意,不愧是老君煉製!
帕托再示愛迪麗熱巴:全中國最漂亮的女人,但溫柔情話卻暗含著另一種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