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弟子規》與佛法的修學(下)

《弟子規》與佛法的修學(下)

蔡禮旭老師主講

2005/3/8澳洲凈宗學院

當我們在照顧父母的時候,我們也會感受到內心很充實,因為一個人在報恩的時候跟自性非常相應。我們要珍惜可以替父母付出的機會,不然有可能會有千古之憾,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對於父母的健康,我們也要有正確的知識來照顧,人只要有心,都可以把很多本事很快的學好。我們看下一句。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父母過世了,這個禮儀是守孝三年。有朋友就說:父母走了,為什麼哭要哭三年?他們覺得「喪三年,常悲咽」,就是三年都要哭。其實我們要去理解到,為什麼古代這些孝子他會常悲咽?因為他們時時刻刻把父母的恩德放在心上,把父母給予他人格的成就時時感念在心,所以一想到父母就悲從中來。這是很自然的流露,絕對不是規定說父母死了,三年之內都要哭,絕對不是這樣。我們要去體諒到、體會到古代的孝子,確實時時刻刻感念親恩。由於這一分對父母的思念,所以「居處變,酒肉絕」。因為內心悲痛,所以根本就不想要吃肉,吃很好的食物,根本就不想,也不想去玩樂,只想默默的感念親恩。所以古代中國很多的禮儀,絕對不是外在的規矩來限制你,而是一個人從內心很自然的流露出來。

諸位同修,當我們內心有恭敬、有清凈心的時候,當長者立,我們坐在那裡也會覺得怎麼樣?就覺得不自在,因為跟自性相違背,你自然而然就會站起來。所以,儒家的禮跟佛家的戒,絕對不是框框架架,而是從自性流露出來的行為。因為現在內心沒有這樣的境界,就必須從外在慢慢內化,為什麼古代說讀書可以變化氣質?就是因為書本當中都是教我們常有恭敬之心、常有孝敬之心,當我們把這些行為常常在做的過程當中,自然而然內化。所以諸位同修,我們見到人鞠躬,不要小看這個鞠躬,這個動作日積月累做下來,我們的貢高我慢都伏下來。所以面對儒家的禮、佛家的戒,我們要歡喜去受持,點點滴滴你的自性就流露出來。

下一句,『喪盡禮,祭盡誠』。我們因為相當幸運能夠聞到佛法,所以給父母辦後事的時候,就懂得絕對不能殺生。甚至於父母臨終,也應該趕快幫他助念,讓他也念佛,把握這個當生成就的機緣。當然絕對不能等到臨終的時候才來勸請,臨終的時候才找一大堆人來念佛,就會顯得非常倉促。生死確確實實一瞬間,我們以前常常聽到一句俗話說「閻王要你三更死,不能留你到五更」。

我自己的外婆,她出現狀況到去世,可能不到五個小時,而且也不清楚她就要走了。因為那時候她有點感冒,我們就把她送到醫院去,一送到醫院,老人家很奇怪,她就起床來,她說「我不要躺,我要回家」,一直喊著要回家。其實老人家知道,她要走了。可是我們哪有準備?想說才進醫院來,人又沒有怎麼樣,就覺得是不是老人家在胡鬧?所以所有我這些長輩就跟我外婆說:來!趕快躺下來。因為我跟我母親有學佛,所以我的外婆就一直叫說:叫禮旭帶我回家。可是因為我們畢竟是外孫,沒有這麼大的權力去決定是要讓奶奶住院,還是回到家裡。結果過沒幾個小時,我的外婆就因為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症,一下子就不省人事。一不省人事,業障就現前,很多景象都出來,常常都在那裡胡言亂語。所以我們一定要準備好,不然可能臨終的機緣會失掉。

所以《中庸》說「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一定要準備好才不會手忙腳亂。我的母親根本沒有心理準備,心裡都慌起來,當我們的親人慌的時候,我們能不能慌?不能慌,我馬上跟我母親講,我去聯絡那些佛友,一起準備助念。結果後來還是堅持急救,急救恐不恐怖?我是親眼看到,因為我母親按捺不住悲傷,就衝到我外婆面前就跪下來,其實醫護人員都是把我們趕在外面,急救不給我們看。我母親這麼一衝進去,我也跟著進去,結果一看,那個急救的場面很凄慘。切,割,還有那個。所以近幾年來都在推展,就是一個人可以寫上說「當我面臨生死關頭的時候,絕對不要急救」,不然那個跟殺豬一樣,太殘忍。

急救完,沒有救活,馬上就把外婆移回家裡面去。我跟我母親趕快半夜一點多找了幾個佛友,就開始助念。我這些親人、這些長輩本來對佛法都不相信的,結果剛運回來的時候,臉色很難看,那個這麼痛苦,臉都揪在一起,後來我們拚命念佛,整整念了八個多小時,早上又有其他的同修來幫忙。其他的同修一進門,念著贊佛偈「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在那八個多小時,我一滴眼淚也沒有掉,很鎮靜,但是當我們聽到「阿彌陀佛身金色」,眼淚就掉下來,內心深深感受到佛恩不可思議,時時都在照著一切的眾生。結果我的外婆早上的時候,整個臉色就紅潤起來,很好看。我那些長輩一看到臉色這麼好,我們很多的做法,他們後來就配合。結果過沒幾天,我的外婆到我媽媽的夢裡面來,笑得很開心,跟我媽媽握手,她說謝謝,謝謝。所以我們今天真能聽聞佛法,一定要把這麼好的福報,讓我們的親友都能夠接受到。

我在台中有個機緣去參觀一個社區,這個社區都是我們的蓮友住在一起,所謂「里仁為美」,這些同道中人住在一起,總共三十六戶人家。因為大家可以一起共修,所以很多的人都希望擠進這個社區,可是畢竟社區有限。後來也很巧,旁邊又蓋了另外一棟大樓,有位蓮友非常發心,她馬上就把整棟樓統統買下來。人生的因緣非常有趣,這位居士當初已經打算到加拿大定居,到加拿大的時候,她的父親都已經把房子還有孩子學校念書都安排好了。結果剛好這個女士遇到了師父上人,就問師父說,我是在加拿大好還是回台灣好?師父告訴她,你回台灣。她聽了之後真的回來,剛好接到了這個因緣,把整棟樓買下來。後來就讓蓮友來買房子,一下子又賣光了,總共買了七十二戶,諸位同修,加起來多少?一百零八。

這個社區有個做法非常好,他們常常就會到一些年紀比較長的長輩家裡面跟長輩問好,問好以後,就開始在他們家念佛,讓這些長者很習慣一起念佛。慢慢念久了,他心生歡喜,對於死亡愈來愈沒有恐懼,所以那個社區成就的往生念佛人相當多。諸位同修,我們也可以學這樣的方法,常常蓮友之間互相去探望。剛好這個蓮友他們父母年紀比較長,我們就常常去探望,順便就在他們家一起共修,一起念佛,做好準備。諸位同修,假如能夠成功,那就是成就了一尊佛。所以我們去幫人家助念的時候,都死命的念,因為說不定就成就了一尊佛。因為假如我們這一生能夠成就兩尊佛,那我們的往生會比較有把握,因為一個可以拉右手,另外一個可以拉左手。所以我們要廣結善緣,臨終的時候因緣就會很殊勝。能夠成就這個往生大事,那一定是皆大歡喜,接下來的後事就可以辦得非常莊嚴。

「喪盡禮,祭盡誠」。在祭祀的時候要非常的誠懇,《朱子治家格言》有提到「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當一個人時時會感念,假如沒有父母,假如沒有祖宗,就沒有我,他時時能夠飲水思源,人心就非常厚道。孔老夫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當我們在祭祀父母、祭祀祖宗的時候,也要盡心儘力,也做好榜樣給孩子看。

古代的祭祀很有味道,在古籍裡面有提到,「父為大夫,子為士」,父親當大夫,孩子只是一般的士人。葬他的時候,葬以大夫,因為他當大夫,所以葬他的時候用大夫禮,祭祀的時候用士人禮。因為一個人在這一生最大的貢獻,對社會最有幫助的,就是有好的下一代,他下一代只有士人的成就,所以祭祀只用士人。假如「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他的時候用士人的禮儀,但是往後祭祀用大夫的禮儀祭他,因為他替社會培養出一個大夫,這是他的功勞。所以中國人念念所有的禮儀都表法,表慎終追遠的態度。我們去了解古代老祖宗所留下來的禮儀,我們內心會非常佩服、非常感動。

最後,『事死者,如事生』。縱使我們的祖宗,甚至我們的父母,已經離我們而去,但是我們念念要感念父母給我們的教誨,絕對不能夠忘失,不能夠犯差錯,這樣才能讓父母在天之靈也能夠安心。「事死者,如事生」,除了對父母要有這樣的態度,其實對我們的祖師大德也要如此。我們在看祖師大德的教誨,都可以深深感受到,字字句句都從慈悲心中流露出來,字字句句都是苦口婆心、菩薩心腸。我記得我第一本祖師大德的教誨是《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看了印祖這本教誨,好像被拿著棒子敲了好多棒,但是每一次被敲都覺得很舒服,因為祖師幫我們指出明路。我們時時能夠念著印光大師給我們重要的教誨,我們才能夠對得起祖師大德,也能夠成就自己。而印祖最重要的教誨,要「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凈土」。其實當一個人時時可以做到敦倫盡分,都把本分提起來,已經是把理智提起來。而在這個提起來的過程,我們的自私自利、妄想執著也一點一滴在放下,慢慢就能夠閑邪存誠,只看別人的需要,絕對不為自己著想。

因為我剛好有機會到了台中,去參觀李炳南老師的紀念館,李老師有一首詩寫得非常懇切,老人家寫到「警眾太殷勤,曾無間寸陰,幾人長夜醒,不負轉輪心」。我們看著李老師的紀念帶,講經講到九十七歲還沒有停下來,學生這麼多,告訴老師:老師,就讓我們來替你講就好,您老人家別這麼辛苦。結果李老師說,只要眾生要我講一天,我活一天就要講一天。所以李老師給我們做了相當好的榜樣,我們要記住老人家的教誨。

我們看,「警眾太殷勤」,李老師講學講了三十八年,而李老師也告誡我們,他們這一代是把佛法跪著接下來,我們以後必須怎麼樣把佛法送出去?要跪著送出去,所以老人家非常的懇切。「警眾太殷勤,曾無間寸陰」,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己身求安樂,不斷的不疲不厭的教導;「幾人長夜醒」,老人家這麼懇切的教誨我們,我們到底有沒有認認真真來領受?幾人長夜醒?絕對不能辜負祖師大德的教誨,絕對不能玩弄佛法,消遣佛法;「不負轉輪心」,不能辜負老人家的示現。其實這也是老人家懇切的喚醒我們,不要辜負了這個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因緣,不可當面錯過。當我們能夠時時提起祖師大德的教誨,也能夠「事死者,如事生」。

有一個四年級的孩子,剛好他的外婆去世,他去參加喪禮,他的舅舅抱著他外婆的骨灰,正要到道場去安放。在這個路途過程當中,開車開得比較快,有點顛簸,他的舅舅馬上去跟司機講:我的母親不習慣坐快車,你開慢一點。這個孩子回去以後就跟老師說:老師,我的舅舅是不是做到了「事死者,如事生」?我們對父母的恭敬之心,絕對不會因為他的離去而有絲毫的減少;我們對於祖師大德的恩德,也不能因為他們的離去,而有絲毫的怠慢。

前面所講的內容就是「入則孝」,其實整本《弟子規》都在談什麼?孝!「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從兄弟的和睦到對一切長輩的尊重,父母看了非常歡喜。再來,「謹」的部分,我們生活有節度、有分寸,言語有誠信、有信用,這都會讓父母非常放心。最後「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我們跟人相處的和樂,自己的學問都能不斷的增長,父母都會對我們很滿意、很放心。當我們把整本《弟子規》做到了,就是把孝做得很扎紮實實。而當一個人能時時把孝心放在心上,他的敏感度就會愈來愈高,他對自己的言語、行為就會愈來愈謹慎,常常觀照,因為「德有傷,貽親羞」。好,這節課我們先講到這邊,謝謝大家。

祈願:

世界和平,國泰民安,

風調雨順,災厲不起,

正法久住,法輪常轉,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普為父母師長、冤親債主以及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迴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凈土 的精彩文章:

534.法師以前講經的舊影碟,已經不能再播放了,請問應如何處理?

TAG:微凈土 |

您可能感興趣

本周佛法講座《佛法修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與系列學佛課程
菩薩學處之斷除四黑法、修學四白法(2)——《粹煉精金》(音頻文字
道偉法師:修學佛法的目的與意義
慧律法師:修學佛道的總皈依
佛法的修學次第
界詮法師:修學佛法次第
共修學習《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竊聞凈土者,乃究竟暢佛本懷之法也
星雲大師:修學佛法的次第
學佛隨談:「如法修學」
《FGO》瑪修學妹
慧律法師:修學入道有二途
文殊八字咒的修學方法
濟南禪修學佛講記:戊戌狗子無佛性
仁清法師:佛教徒都是遵循佛的教育而修學
修學佛法的目的──「快樂」
濟南禪修學佛課:莊周夢蝶的生死禪法
隨談:奉行佛陀的教誨,遵「四依法」修學
《地藏經》如何修學?妙一法師告訴您
京都賞楓一日散步路線(-)-修學院離宮、曼殊院、詩仙堂
恭聆《禪的認知與修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