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敗的德國一直想擺脫《凡爾賽和約》的限制。早在1932年,德國海軍就開始對建造3.5萬噸的戰列艦進行了理論性研究,並對其武備、裝甲和航速進行了可行性論證。在納粹德國宣布撕毀《凡爾賽和約》之後,1935年與英國簽訂《英德海軍協定》。德國海軍開始準備建造俾斯麥級戰列艦。英國曾要求德國將該型艦的排水量限制在35000噸,但德國以其不是華盛頓海軍條約簽字國為由斷然拒絕。
1935年,「俾斯麥」級戰列艦設計工作開始。最初的設計指標是:標準排水量35000噸,艦長250米,寬38米,吃水10米,四座雙聯裝380毫米主炮,渦輪-電力裝置。最大航速30節,最大續航力8000海里/19節。這是根據德國的實際情況決定的。當時連接波羅的海和北海的基爾運河規定對船隻的限制是:長度不得超過250米,寬不超過38米,吃水不超過10米。由於德國在一戰後,海外殖民地損失殆盡,戰艦在作戰時不像其他國家那樣可以依賴海外殖民地的基地補給,因此「俾斯麥」級必須有非常大的續航力,所以其設計續航力達8000海里,而且還是高速的19節戰鬥巡航。鑒於當時各國正在設計建造的新戰列艦的最大航速都在30節,並考慮到德國海軍艦艇數量少,「俾斯麥」級必定常常在己方數量劣勢的情況下戰鬥,而在海戰中,在數量劣勢的情況下戰鬥,沒有高的航速是十分危險的,故此,「俾斯麥」級以高標準設計建造。
總體設計
俾斯麥級艦體受基爾運河(基爾運河是19世紀末德國為了縮短由北海到波羅的海的航程,和能夠在戰時自由航行於北海與波羅的海之間而開挖的人工運河,一戰時進行擴建挖深但工程到35年才完工)水深限制,適度加寬艦體以減少吃水,長寬比為6.67∶1。它的上層建築沿用了沙恩霍斯特級的艦橋,顯得比較緊湊和美觀,根據沙恩霍斯特級試航數據採用了大西洋艦首,使得艦體的穩定性較高適航性也高於沙恩霍斯特級(改進前的平首)。它的動力傳動系統基本沿用了一戰德國戰艦設計的3軸2舵標準布局,但3槳不是一戰時處於一條線上的布局,改為2前1後,但舵依然是一戰風格只是舵機改用了電動為主液壓備份(有觀點說就是舵的這個布局葬送了俾斯麥號)。
由於是德國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以後首次建造純正的戰列艦,為了降低風險,保證研製進度,盡量採用現成的技術因此依然採用了約克級的總體設計,因此決定採用雙聯裝380毫米口徑艦炮,主炮塔採用前後對稱呈背負式布局,前後各布置兩座。這種布局在二戰比較少見也常被人詬病,稱採用這種布局不利於減少艦體長度與裝甲帶長度,但這也是出於它自身的特殊原因與特殊的作戰需求。考慮到自己的戰艦數量不可能與英國抗衡,出現寡不敵眾不可避免,多炮塔可以有利於攻擊分散目標,散布精度也更好。可是主要原因還不在於此,射界才是主要因素,在撤離作戰中採用3×3布局就有可能導致6門主炮無法射擊,這是很致命的。其主炮最大射速很高,最小仰角射速為3發/分,最大仰角射速為2.3發/分,達到同期戰列艦(包括任意角度填裝的法國戰列艦)的最高水平。其穿甲彈採用「高初速輕型彈」,在中近交戰距離擁有很好的威力,但遠距離著靶存速性能相應降低,加上它的彈道低伸不利於遠距炮戰,在一戰後建造的戰艦主炮中屬於中游,弱於大和、衣阿華和維內托級,和黎塞留級、南達科它級、納爾遜級大致相當,但強於喬治五世級。俾斯麥級的火力並不出眾,同時由於其裝甲防護沿用 「Incremental Armor Scheme」的設計模式(稱為「全面防護」),裝甲總重量達到同期戰列艦中的最大比重,占標準排水量的41.85%,因此造成了大量排水量浪費。此外該艦在實現大防護尺度的同時,依賴大防護尺度提供的空間補償,將主水平裝甲安排在第三層甲板,讓其與主舷側裝甲同時重疊在彈道上。
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俾斯麥號41700噸/提爾皮茨號42300噸;滿載排水量:設計值50,405噸(1943年)/最大50300噸。尺度:長250.5米/寬36米排水量:9.1米(基準)/10.2米(滿載)動力:12座瓦格納式高壓重油鍋爐,3座布洛姆·福斯式蒸氣渦輪機,3軸推進,最大穩定功率:150,170匹馬力,最大極限功率:163,026匹馬力航速:30.8節(穩定)/31.5節(極速);載油7400噸續航力:16節/9,280海里,19節/8,525海里。24節/6,640海里,28節/4,500海里武備:4座雙聯裝380毫米L52 SK-C/34,6座雙聯裝150毫米/L55 SK-C/28,8座雙聯裝105毫米/L65 SK-C/33/37,8座雙聯裝37毫米/L83 SK-C/30,12座單管20毫米/L65 MG C/30,2座四聯裝20毫米/L65 MG C/38
(提爾皮茨號獨有:6座單管20毫米/L65 MG C/30,18座四聯裝20毫米/L65 MG C/38,2座四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裝甲:上裝甲甲板50-80毫米,主裝甲甲板80-120毫米,首尾橫向隔壁100-320毫米,防雷45毫米舷側裝甲:320mm(水線以上部分)、145mm(第一甲板舷側)、170mm(水線以下部分)
甲板:110mm
主炮塔: 360mm(正面)、220mm(側面)、320mm(後部)、130mm(頂部)
副炮塔: 100mm(正面)、80mm(側面)、40mm(後部)、40mm(頂部)
主炮塔基部:340mm
司令塔:350mm(正面)、350mm(側面)、200mm(後部)、220mm(頂部)建造材料:艦體結構,St52造船鋼;立面裝甲,KCn/A表面滲碳硬化鋼;水平裝甲,Wsh高強度勻質鋼;防雷裝甲,Ww高彈性勻質鋼。艦載飛機:4架阿拉多-196A3型水上飛機(用於偵察、校射與聯絡)艦員:2,092人(中下級軍官103名, 水兵1,962名 , 高級軍官27名。1941年、俾斯麥號)
※667型-德爾塔級核潛艇
※F-107終極佩刀戰鬥機
※蘇聯:705型-阿爾法級
※蘇聯:列寧號核動力破冰船
※Me 410大黃蜂戰鬥機
TAG:眾觀風雲 |
※納粹德國最致命的戰艦——俾斯麥號戰列艦上
※諾曼底戰役中的美國海軍「德克薩斯」號戰列艦
※二戰德國最強的戰列艦之一,俾斯麥級第二艘提爾皮茨號戰列艦
※戰艦博物館:美國「奇爾沙治」級戰列艦
※希特勒怎麼指揮俾斯麥號戰列艦?淺談二戰德國海軍的艦隊編成
※戰艦博物館:美國「伊利諾伊」級戰列艦
※俾斯麥號戰列艦:擊沉英國海軍的驕傲,被丘吉爾下達「圍殺令」
※唯一擊沉過航母的戰列艦,二戰德軍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
※北海孤高的女王,二戰德軍最強戰列艦——提爾皮茨號戰列艦
※二戰戰列艦風雲錄:力壓德國俾斯麥號,日本此艦譽為世界第一艦
※戰艦博物館:美國「印第安納」級戰列艦
※二戰軸心國的戰列艦!日本大和號震撼無比,德國俾斯麥戰績卓越!
※戰艦博物館:美國「衣阿華」級戰列艦
※《戰艦》磐石鐵艦:守護馬尼拉灣的美軍「水泥戰列艦」
※俾斯麥號戰列艦和日本大和號戰列艦,誰厲害?德國船只能跑路了
※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的最後一幕,英國海軍出手營救落水者
※俾斯麥號戰列艦的沉沒
※群狼噬巨虎:揭秘二戰最強戰列艦,德國王牌「俾斯麥號」被擊沉全過程
※曾是英國皇家海軍最大最貴的戰艦,卻被德軍俾斯麥戰列艦一炮擊沉
※一戰中,英國的戰列艦為什麼不敵德國的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