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徑中徑又徑:念佛為修行徑路,而持名又念佛中之徑路也

徑中徑又徑:念佛為修行徑路,而持名又念佛中之徑路也

而念佛一法。復有多門。今特持名。是為徑路之中徑而又徑。

凡寐而覺者。不巾櫛而復依衾枕。必復寐矣。迷而悟者。不莊嚴而復親穢濁。必復迷矣。

火蓮易萎。新篁易折。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佛固先言之矣。蓋懼人以不凈之心求凈土。非曰土無垢凈也。

凈土持名之法。有三大要焉。

求彼佛即求自心。求自心須求彼佛。

011

蓮池大師阿彌陀經疏鈔曰。復明徑路修行徑中之徑者。此有二義。一者餘門學道。萬里迢遙。念佛往生古稱徑路。而念佛一法。復有多門。今特持名。是為徑路之中徑而又徑。鶴沖鵬舉。驥驟飛龍。不疾而行。不速而至。徑中徑矣。註曰。二義者。一是較量於多種淨業。二是揀別於本部大本。故云徑路之徑路也。徑路者。路小而捷名徑。小喻念佛為力之簡易。捷喻念佛成功之迅速。善導大師偈雲。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是也。故云餘門學道。名竪出三界。念佛往生名橫出三界。如蟲在竹。竪則歷節難通。橫則一時透脫。餘門之比念佛。則念佛為速矣。念佛復有多門者。如實相念佛四種。乃至萬行迴向等。實相之佛。雖雲本具。而眾生障重。解悟者希。下此數門。觀像。則像去還無。因成間斷。觀想。則心麤境細。妙觀難成。萬行。則所作繁多。重處偏墮。唯此持名一法。簡要直捷。但能繼念。便得往生。古人謂既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則不期實相。而實相契焉。故念佛為修行徑路。而持名又念佛中之徑路也。

蓮池大師阿彌陀經疏鈔曰。復明徑路修行徑中之徑者。此有二義。一者余門學道。萬里迢遙。念佛往生古稱徑路。而念佛一法。復有多門。今特持名。是為徑路之中徑而又徑。鶴沖鵬舉。驥驟飛龍。不疾而行。不速而至。徑中徑矣。注曰。二義者。一是較量於多種凈業。二是揀別於本部大本。故云徑路之徑路也。

徑路者。路小而捷名徑。小喻念佛為力之簡易。捷喻念佛成功之迅速。善導大師偈雲。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是也。故云余門學道。名豎出三界。念佛往生名橫出三界。如蟲在竹。豎則歷節難通。橫則一時透脫。余門之比念佛。則念佛為速矣。

念佛復有多門者。如實相念佛四種。乃至萬行迴向等。實相之佛。雖雲本具。而眾生障重。解悟者希。下此數門。觀像。則像去還無。因成間斷。觀想。則心麤境細。妙觀難成。萬行。則所作繁多。重處偏墮。唯此持名一法。簡要直捷。但能繼念。便得往生。古人謂既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則不期實相。而實相契焉。故念佛為修行徑路。而持名又念佛中之徑路也。

012

德園集附錄曰。明禮部員外郎虞淳熙。告歸上天目坐高峯死關前。畫夜策厲。至三七日倦甚。欲就枕。忽見高峯禪師斬其左臂。豁然有省馳證雲棲。宏公曰。凡寐而覺者。不巾櫛而復依衾枕。必復寐矣。迷而悟者。不莊嚴而復親穢濁。必復迷矣。火蓮易萎。新篁易折。子自為計。毋以一隙之光。自阻進修之路因勸令迴向淨土以續前因。淳熙遂終身行之。

德園集附錄曰。明禮部員外郎虞淳熙。告歸上天目坐高峯死關前。畫夜策厲。至三七日倦甚。欲就枕。忽見高峯禪師斬其左臂。豁然有省馳證雲棲。

宏公曰。凡寐而覺者。不巾櫛而復依衾枕。必復寐矣。迷而悟者。不莊嚴而復親穢濁。必復迷矣。火蓮易萎。新篁易折。子自為計。毋以一隙之光。自阻進修之路因勸令迴向凈土以續前因。淳熙遂終身行之。

013

樂邦文類序。明給事中陳瓚家居一意淨業。有客過之呵曰。爾不聞大鑒之論唯心者乎。何厭垢而欣淨為。答曰。唯心淨土。發之大鑒。而非自大鑒始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佛固先言之矣。蓋懼人以不淨之心求淨土。非曰土無垢淨也。

樂邦文類序。明給事中陳瓚家居一意凈業。有客過之呵曰。爾不聞大鑒之論唯心者乎。何厭垢而欣凈為。

答曰。唯心凈土。發之大鑒。而非自大鑒始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佛固先言之矣。蓋懼人以不凈之心求凈土。非曰土無垢凈也。

014

明成時淨土十要序曰。淨土持名之法。有三大要焉。一者六字洪名。念念之間。欣厭具足如出幽獄。奔託王家。步步之間。欣厭具足。二者參禪必不可無淨土。為防退墮。甯不寒心。淨土必不可入禪機。意見梢乘。二門俱破。果能寺修淨業。不須臾涉餘宗。三者一句彌陀。非大徹不能全提。而最愚亦無少欠。倘有些子分別。便成大法魔殃。只貴一心受持。甯羨依稀解悟。

明成時凈土十要序曰。凈土持名之法。有三大要焉。

一者六字洪名。念念之間。欣厭具足如出幽獄。奔托王家。步步之間。欣厭具足。

二者參禪必不可無凈土。為防退墮。寧不寒心。凈土必不可入禪機。意見梢乘。二門俱破。果能寺修凈業。不須臾涉余宗。

三者一句彌陀。非大徹不能全提。而最愚亦無少欠。倘有些子分別。便成大法魔殃。只貴一心受持。寧羨依稀解悟。

015

念佛直指曰。元明間僧妙葉。著念佛直指上下卷。其直指心要一篇。斥妄顯真。最為精造。有曰。極樂彌陀相好現時。即自心顯。自心顯時。即彼佛現。我心彼佛心。彼佛我心佛。一體無二。故云唯心淨土。本性彌陀。非謂西方無土無佛。不須求生。但在汝生滅緣影之中。名為唯心本性也。求彼佛即求自心。求自心須求彼佛。邨愚夫婦。雖不識理。以信實有彼土。故於命終時。反得往生。畏有陷空之人。因認緣影為心。謂無外土。故雖修道行。還受生死。人命無常。轉息來世。塵事連環鉤鎖不斷。若不能於塵勞鬱結及得志歇手不得處。一割割斷。起願力行。盡力一跳。焉得應念生彼。

念佛直指曰。元明間僧妙葉。著念佛直指上下卷。其直指心要一篇。斥妄顯真。最為精造。

有曰。極樂彌陀相好現時。即自心顯。自心顯時。即彼佛現。我心彼佛心。彼佛我心佛。一體無二。故云唯心凈土。本性彌陀。非謂西方無土無佛。不須求生。但在汝生滅緣影之中。名為唯心本性也。求彼佛即求自心。求自心須求彼佛。

邨愚夫婦。雖不識理。以信實有彼土。故於命終時。反得往生。

畏有陷空之人。因認緣影為心。謂無外土。故雖修道行。還受生死。

人命無常。轉息來世。塵事連環鉤鎖不斷。若不能於塵勞鬱結及得志歇手不得處。一割割斷。起願力行。儘力一跳。焉得應念生彼。

徑中徑又徑征義白話譯註

蓮池大師說:「大藏經所說明的,不過是戒、定、慧而已。念佛就是戒、定、慧,何必非要逐字逐句閱讀大藏經呢? 光陰迅速,命不堅久,願大眾以修凈業為急務!」

蓮池大師說,所謂徑路修行,路小而捷就稱為「徑」。「小」是比喻念一句佛號極簡易,「捷」是比喻念佛成功之迅速。善導大師有偈說:「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所以說,通過其他的法門學道,稱為「豎出三界」。念佛往生,稱為「橫出三界」。比如蟲子在竹中,豎出要節節打通,很難。橫出則可在短時間內,從旁咬破得出。其他法門比起念佛一法,則念佛要快速多了!

念佛又有多門,如「實相念佛」等四種,乃至「萬行」、「迴向」等。實相之佛,雖說人人本來具有,然而眾生業障深重,能解能悟的人極少。下面的幾種方法也有一些弊病,例如,「觀像」:一旦沒有了像,也就什麼都沒有了,因而形成間斷。「觀想」 :人們的心很粗糙而境界卻非常精細,妙觀很不容易形成。「萬行」:則所作繁多,重處偏墜。只有持名一法,簡要直捷。只要能念念相續,就得往生,即是古人所說的「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這樣雖然不追求實相,而與實相契合!所以念佛是修行徑路,而持名念佛又是徑路中的徑路。

桐江法師說,成佛有橫豎二出。豎出,如聲聞修四諦,緣覺修十二因緣,菩薩修六度萬行,這涉及到境位的問題。這就像科考及第,須要有真才實學。又如像一次一次地晉陞官職,要有政績才行。橫出,即是通過念佛求生凈土。這如同先輩立下三大功,後世子孫可以繼承官爵,這是由於祖上的力量,而不問這個人的學業的有無。又如官員們蒙皇恩全部升遷,這是由於國王的力量,而不論任職時的功績怎樣。橫豎二者相比,其難易的程度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蓮宗寶鑒》說,娑婆濁世,眾苦聚集而修道難成。凈土樂邦,眾善聚集而位登不退。稱念佛名號的人,諸佛護念而往生。發菩提心的人,彌陀光照而增進。菩薩、羅漢,是往生者的同伴。水鳥寶樹 ,全都念佛。耳際常聞妙法,心中頓絕貪嗔。快樂無窮,壽量無極。一旦往生凈土,永不退轉。哪像人道和天道中,觸目所見,無非是些不快暢的事情;在那不可靠的權乘路上,善根少有圓滿的時候。所以三乘人,歷經阿僧衹劫,而功行難成。而念佛法門,於彈指間即得往生凈土。初學者的根機淺薄,如果不仰仗他力,難以進修。我佛願深,凡是有緣的人,統統攝受接納。使用其他的法門學道,好比螞蟻上高山;凈土往生,恰似風帆行於順水。彌陀接引,直趣菩提。眾聖提攜,高超三界。上品即登佛果,下品所生猶勝天宮。普僅信奉彌陀,不要懷疑!大家一起修行,不要退轉!

《雲棲事略》記載,雲棲大師鄰家有一老婆婆,日念佛名數千聲。問她原因,老婆婆說:「我已經去世的丈夫,平時持念阿彌陀佛名號,臨命終時,身體沒有病苦,與人拱手而別。因此知道念佛功德,不可思議」。雲棲大師從此專心凈土,並書寫「生死事大」四個字置於案頭,作為對自己的警策。

《西方公據》中說:各位善人,世間有千條萬條路,為什麼只教人念佛呢?這是由於人的念頭,關係重大。牽魂引魄,造命生身,無不由此一念。念善上天堂,念惡下地獄。一念直則生為人,一念橫則淪為畜生。什麼是餓鬼?只因貪念不知足呀!念魔還成魔,念佛便成佛。要想免除六道,除非只念佛。若還不念佛,一失人身,萬劫難再得。所以釋迦如來,教人念佛。遠公大師,教人念佛。如果念佛不能了生死,佛祖怎麼會誤人!凡是念佛不能成佛的,其過錯不在佛。口念心不念,雖然念了也和沒念一樣。縱然你念了一生,也當不了至心念一聲。「念」字從「心」,並不從「口」。念佛時要從心而起,聲音從口而出。心中的佛,口中的佛,兩者都不可偏廢。

千佛萬佛,為什麼只念阿彌陀佛? 因他老人家發過四十八大願,誓願度盡十方眾生。這四十八大願中,有一願說:「若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能稱念我阿彌陀佛名號,而不生我國者,誓不成佛。」西方凈土的殊勝妙境詳細記載在《阿彌陀經》上,所以名叫西方極樂世界。唉!人間富貴,百歲成空。天上繁華,千年便盡。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有無量的壽命,而往生的方法,又是只念句阿彌陀佛。世間既有這樣極便宜的好事,卻不肯干,還要到哪裡去踏破鐵鞋而尋求無上道呢?從今而後,急鬚髮下誓願:「若我不念佛,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則變成鬼而永墮北陰豐都地獄。」罷了,罷了,三藏十二部,讓與別人悟。八萬四千門,讓與別人行。除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之外,不用一字。各自去打掃凈室一間,供佛像一尊。每日燒清香一爐,換凈水一杯,夜來上明燈一盞。不論紙畫木雕,如同真佛一樣。早晚參拜,必誠必敬。一串數珠不離手,一句彌陀不離口。高聲念,低聲念,六字念,四字念,緊念,慢念,朗念,默念,合掌念,跪膝念,面佛念,朝西念,敲魚念,掐珠念,行道念,禮拜念,獨自念,同眾念,在家念,在外念,閑也念,忙也念,行也念,住也念,坐也念,卧也念,連夢中也念,這才是真念佛。念得心酸淚下,念得火滅灰寒。念得神號鬼哭。念得天喜地歡。地獄在後,蓮池在前。那時縱有千萬人阻擋我不念,也不可能了。

善導和尚立專雜二修。雜修,就是以散漫心修各種善業,迴向凈土。專修,就是身須專禮阿彌陀佛,不摻雜其他禮拜。口須專念阿彌陀佛名號,不念其他名號,不讀誦其他經咒。意須專想阿彌陀佛,不修其他觀想。專修的,一百個人,有一百個往生,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往生。如果是雜修的,一百個人或得一二人往生,一千個人或得三五人往生。

漢月禪師說,求生凈土,法門最廣,單取「緊要無滲漏」的方法最好。所以說持經不如持咒,持咒不如作觀,作觀不如持名,持六字「南無阿彌陀佛」不如持四字「阿彌陀佛」。這是由於持名簡易,容易成功的原故。然而持名一法,撥珠課誦,又覺浮泛。雖念而寬,不能成就。必須是竭盡全部心力,四字洪名,一句追一句,一聲頂一聲。若念一日甚至七日,念到虛空粉碎,五蘊冰消,稱為一心不亂。到此便是凈業已成,往生指日可待了。

《雲棲法匯》中說,有人問:「經中只說執持名號,似乎只念四字。而如今都念六字,究竟是念四字為好,還是念六字為好?大師您又是用哪一種念法呢?」雲棲大師回答說:「自己念四字,隨同大眾念六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同願往西方 的精彩文章:

昌誦法師往生紀實:在眾人見證下,念阿彌陀佛坐著往生!
觀世音菩薩靈感錄:孝感
佛號從清凈的信心愿心流出來的,字字句句都跟阿彌陀佛相應
我們學佛的過程,也就是改造的過程,要把我們的眾生的知見去掉,而換成佛的知見
徑中徑又徑:云何得見十方諸佛。佛教令念阿彌陀佛。即見十方一切諸佛

TAG:同願往西方 |

您可能感興趣

念佛就是捷徑中的捷徑,方便中的方便
乞丐念佛預知時至,在念佛聲中安詳而逝
坐車走路多念佛持咒,福由善緣來
坐車走路多念佛持咒,福由善緣來!
感應:走路念佛,爆炸中毫髮未損
念佛徑登佛頂峰
經行時大聲念佛、小聲念佛,還是默念佛好?
進入佛門之如何念佛與持咒
各位坐車走路,多念佛持咒,幫助很大
念佛的第一種味道:平安
最究竟之念佛法門:念念歸空,即是念念歸凈
念佛感應:高速路上猛轉三圈 念佛母子安然無恙
念佛人恰如蓮中之佛子
諸經之中,處處廣贊念佛功能
車禍中的念佛感應
如何持名念佛?
路過墳墓時念佛號有功德嗎
念佛的第一種味道,就是平安
在家修行多念佛誦經;少念咒!
「念佛如念情,成道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