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只存在了8年的大學,何以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中國國家歷史」按:
「以其兼容並包之精神,轉移社會一時之風氣,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獲民主堡壘之稱號,違千夫之諾諾,作一士之諤諤。」這是中外學術界對西南聯大的總評語。
西南聯大無疑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蹟——這座「最窮大學」只存在了8年,卻被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8年間,西南聯大雖然只畢業了3882名學生,但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71位兩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師。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一所大學何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下文的內容或許會對您有所啟發。
長沙臨時大學舊址
GIF/190K
01
「長征」中的聯合大學
1937年8月28日,本是個平常日子,卻被一封公函改變了。這一天,北大、清華、南開三校校長,接到了來自國民政府教育部的公函。公函要求:三校南遷長沙,聯合組建長沙臨時大學。因為就在一個多月前,「七七事變」爆發,日寇全面侵華,硝煙瀰漫的北方,已容不下一張安靜的課桌。
「國家亡了可以復興,文化亡了就全亡了。」於是三校便開始搬遷了。
同年11月1日,三校會師長沙,臨時組建的大學開學。但課桌未穩,部分教授和學生還沒到來,長沙的天空就響起了空襲警報。
由於淞滬會戰失敗,上海淪陷,12月,南京又陷落。日寇沿長江一線步步緊逼,危及衡山湘水,長沙立成危卵。
於是1938年2月,長沙臨時大學決定西遷入滇。他們兵分三路,水陸兼進前往昆明。其中一路,完全徒步,翻山越嶺3600里才能抵達昆明。
GIF/132K
「長征」路上的聯大師生
2月中下旬,「聯合大學」隊伍抵達常德縣。4月28日,經過數月跋涉,終於抵達昆明,改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O UNIVERSITY)。
這段艱苦卓絕的長途遷徙,在中國教育史上絕無僅有,後人將其稱為「中國教育史上最偉大的長征」。這一場曠世的文人長征,不僅保存了中國文化的精英血脈,更開啟了中國教育史上的「壯麗探險」。
GIF/228K
02
漫漫長征,聯大名士
這場浩浩蕩蕩的「文人長征—湘黔滇旅行團」里,聚集著很多當代名士與日後成為中國各領域的大師:
清華泰斗陳寅恪的父親,乃著名愛國詩人陳三立。日軍打進北平後,陳三立絕食而亡。陳寅恪正忙著為父親辦喪事,日本憲兵隊卻送來了請柬,邀請陳寅恪到憲兵司令部做客。陳寅恪知道,若拒絕去日偽大學任教,肯定會遭到日本憲兵的迫害。於是,父親喪事還沒有辦完,他就含著悲憤悄然離開了北平,彙集到「聯大長征」的南遷隊伍之中。
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歷史學家陳寅恪
GIF/388K
學者聞一多拿著幾本書,帶著孩子就加入了長征。當時,日本人公開承諾:「留下來教學,照樣保證豐厚年金。」作為教授,像聞一多,可以有保姆、有廚師、有車夫,還可配兩個文書,生活舒適又體面,但他理都沒理就拂袖而去。
教授趙忠堯,為把50毫克鐳帶到昆明,冒著殺頭危險,化裝成難民,「天涯孤旅,千里走單騎。」把裝鐳的鉛筒,貼身緊抱在懷裡,坐火車時,數天數夜不敢合眼。抵達昆明時,胸膛已烙上兩道血印,但趙忠堯卻為此雀躍不已,因為他保全了中國高能物理的全部家當。
聞一多
GIF/420K
1937年,北平淪陷時,北大教授鄧一哲的兒子鄧稼先正讀高三。在一次日本人召集的聚會上,鄧稼先怒不可遏,撕掉了日本國旗。當晚,志成中學校長趕到鄧一哲家,「開始追查了,趕快把孩子送走。」臨別之際,鄧一哲對鄧稼先說:「兒啊,你要學科學,學科學為國家。」鄧稼先逃出北平,輾轉跋涉來到昆明。「我隨後考入了西南聯大物理系。」後來,鄧稼先成為「兩彈一星」元勛。
李政道幾乎和鄧稼先有著相同經歷:高中一畢業就遇上日軍入侵,經歷九死一生,才從淪陷區逃到雲南,進入西南聯大物理系,師從吳大猷,1957年,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1938年,西南聯大教授合影,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陳岱孫、林徽因、金岳霖、吳有訓
GIF/552K
03
艱苦歲月、剛毅堅卓
到昆明後,西南聯大沒有校舍,主要租借民房、中學、會館上課。為了恢復正常的教學功能,學校把大部分經費用來購買了圖書和設備。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來到昆明後,校長梅貽琦請兩人為西南聯大設計校舍。
兩人欣然受命,一個月後,一流現代化大學的設計方案躍然紙上。可由於學校資金短缺,這個方案立馬被否決。此後兩月,梁思成將設計方案改了一稿又一稿:高樓變成矮樓,矮樓變成平房,磚牆變成土牆。
梁思成、林徽因設計的西南聯大校舍
GIF/197K
當梁思成夫婦交出最後一稿時,聯大建設長黃鈺生滿臉無奈地說:「除了圖書館屋頂可以使用青瓦,教室、實驗室可以使用鐵皮之外,其他建築的屋頂一律覆蓋茅草,磚頭木料再減一半,麻煩您再作一次調整。」
梁思成忍無可忍,衝進校長辦公室,把設計圖狠狠砸在梅貽琦辦公桌上:「改!改!改!你還要我怎麼改?茅草房?每個農民都會蓋,要我梁思成幹什麼?」
梅貽琦把圖紙一張張收好,歉疚地說:「思成,以你的大度,請再諒解我們一次。」
梁思成接過圖紙,喉嚨哽咽住了:「你知不知道農民蓋一幢茅草房要多少木料?你給的木料連蓋一幢標準的茅草房都不夠!」
梅貽琦喉結上下滾動,聲音顫抖:「思成,等抗戰勝利後回到北平,我一定請你來建世界一流的清華園,算是我還給你的……行嗎?」
半年後,一幢幢茅草房鋪滿了西南聯大校園。
梅貽琦
GIF/333K
梅貽琦職位在政府可與總理平級,為西南聯大,他付出了很多:他賣掉了汽車,辭退了司機,以圖組建承攬工程與項目的學生服務社;他賣光了所有值錢的東西,以貼補教師們的困苦生活;梅夫人韓詠華甚至變賣了所有的首飾,來維持一家的生計。
西南聯大遭日寇轟炸
GIF/456K
情形每況愈下,除了內部環境較差之外,還經常會遭受日寇的空襲。
物理系教授吳大猷為給病妻治病,每天不得不化裝成乞丐,到菜市場撿剩骨頭為妻子熬湯。後來,夫婦倆小茅屋遭日機轟炸,瓦缸里的麵粉摻滿了碎瓦片和泥沙,吳大猷只好把碎缸里的麵粉捧起來,用洗麵筋的方法把泥沙與澱粉洗掉,把僅剩的麵筋留下來作為半月口糧。
費孝通的女兒是在凌晨寒風中出生的,那一夜,日寇飛機埋葬了他所有的家產。身無分文的他,用唯一的西裝裹著孩子,從農民家裡乞來了一件件小破衣褂。「孩子是穿百家衣長大的。」後來,費孝通女兒讀大學時選擇了農業,費孝通自己也成了中國農民的代言人。
華羅庚一家
GIF/231K
數學大師華羅庚的屋子被炸後,只好到西郊普吉附近找了個牛圈,把牛圈上頭堆草的樓棚租下來。牛住下頭,華羅庚一家住上頭。每天很早,華羅庚就拖著瘸腿,步行十幾里路去聯大上課。晚上,又伏案於牛棚潛心研究學術。老牛常借柱子擦癢,搞得樓棚地動山搖,人坐樓棚上,就像喝醉了酒一般。棚里更是蚊虱成群,咬華羅庚充饑。但就是在這樣的牛棚里,華羅庚攻克了十多個世界級數學難題,為世界數學史開創了一門新學科——矩陣幾何學。
GIF/69K
西南聯大校訓:剛毅堅卓
那時候,聯大師生生活十分清苦。有次朱自清上街,被乞丐追著乞討,朱自清被糾纏得無可奈何,說了一句:「別跟我要錢,我是教授。」乞丐聽到這句話,扭頭便走。連乞丐都知道:「教授教授,越教越瘦。」
而不少學生從淪陷區兩手空空跑到昆明,失去了家庭支持,幾乎一貧如洗,只靠學校發放的一二十元補助金維生。學生潘琰總是最後一個去食堂,因為可用飯費一半價格買到鍋巴,那鍋巴一半以上是砂子、老鼠屎,連倒泔水的農民都不要,豬都害怕。潘琰把鍋巴買回去,用開水淘一遍,然後再用鹽巴水泡著吃。
學生宿舍
GIF/207K
雖然清苦,但師生們一片剛毅堅卓。為躲避日機轟炸,教授們住得很分散。有的每天要步行幾十里路來上課,但從不遲到。劉文典說:「我寧願被日機炸死,也不能缺課。」
孔祥熙撥十萬大洋給學校改善條件,但聯大師生全體投票,一致同意:「將這筆錢捐給昆明人民,以報收留之恩。」1942年,教育部決定給25位兼行政職務的名教授,每人發放一筆「特別辦公費」,但25位名教授聯名致函拒絕:「抗戰以來,從事教育者無不艱苦備嘗,十儒九丐,薪水尤低於輿台,故雖啼飢號寒,而不致因不均而滋怨。」這就是剛毅堅卓,這就是文人風骨。
GIF/227K
04
精誠合作、沿襲傳統
北大前校長蔣夢麟回憶說:「在困難時期,執掌一所大學是件令人頭疼的事。而在戰亂中的年代,與兩所不同校風的大學及性情各異的教授合作,無異難上加難。」
一開始,三校校長組成常務委員會,張伯苓、梅貽琦、蔣夢麟三人輪任主席。但三個和尚挑水往往不如一個和尚。聯大成立後,一系列矛盾開始顯現。最大的矛盾,就是職位配置。各校教授為此爭得面紅耳赤。情況嚴重時,甚至「群議分校,爭主獨立」。這時,北大歷史系教授錢穆站出來,說了一句:「此乃何時?」一聽這話,教授們立即安靜下來。北大校長蔣夢麟接著站起來說:「今夕錢先生一番話已成定論,可弗在此題上爭議,當另商他事。」從此,再沒有教授出來爭搶職位。
GIF/106K
從左至右:張伯苓、梅貽琦、蔣夢麟
不久,南開校長張伯苓對蔣夢麟說:「我的表,你帶(戴)著。」這是天津俗語「你做我的代表」的意思。然後,他去重慶開辦了南開中學。不久,蔣夢麟對清華校長梅貽琦說:「聯大校務還請月涵先生多負責。」
然後,他也去重慶另兼他職。就這樣,為了避免三校之矛盾,張蔣兩人把權力「讓」給了梅貽琦。後來,傅斯年責怪蔣夢麟不管聯大事。
蔣夢麟說:「不管者所以管也。一校三校長,好比一條褲子三人穿,如果三個人都去搶這條褲子,來回拉扯,什麼都幹不了,所以只能讓一個人穿褲子。」
二排左起:浦江清,朱自清,馮友蘭,聞一多,唐蘭,游國恩,羅庸,許駿齋,余冠英,王力,沈從文
GIF/450K
蔣夢麟的不爭,成就了西南聯大。在課程設計上,為了公平,聯大開放性地放寬了口徑,同一門課程,大家可以同時講授。
清華聞一多和北大羅庸都研究《楚辭》,觀點截然不同,但兩人都可講《楚辭》。有一年,聞一多、游國恩和羅庸開講《楚辭》,青年教師唐蘭和彭忠鐸也開了這門課,老師之間有如「擺擂台」一般,各自拿出絕活,吸引學生去聽。
這樣的安排,不但體現了公平,而且促進了良性競爭,激發了學生的獨立思考。不僅是課程設計開放,思想把關也開放,
「校方從不干預教師和學生的政治思想。」不管是進步的、保守的,還是中間的,不管是國民黨、共產黨,還是無黨派,雖各有所執,但都能以大局為重,互相包容。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聯大師生間真正做到了「君子和而不同」,正因為「兼容」,各方大師才紛紛投奔聯大。因為她「合作無間,同無妨異,異不害同,五色交輝,相得益彰」。
GIF/214K
05
尊重教授、唯才是舉
1946年1月29日,文學院教授聞一多,為研究生王瑤畢業事宜致函梅貽琦(字月涵)——
月涵校長、光旦教務長先生大鑒:
中國文學部研究生王瑤申請舉行畢業初試。茲定於二月十五日下午三時起在辦事處舉行該項初試。謹將有關事項開陳於後,即乞核定。囑文書科辦通知,並乞囑事務組屆時照例預備茶點。至紉公誼,敬頌,道安。
這封短箋,讓廈門大學教授謝泳如今感慨萬端:「從『乞囑事務組屆時照例預備茶點』一語,可以想見當時教授的氣派。」
梅貽琦接到公函,批示:照辦,琦。「照辦兩字,可見教授地位之高。」謝泳說。這地位,就是聯大倡導的「教授治校」。
聯大學校里流傳著一首詩:
「大概或者也許是,
不過我們不敢說。
可是學校總認為,
恐怕彷彿不見得。」
這首詩說的就是校長梅貽琦。梅貽琦在種種事情上從不斷然決定,而喜歡用這些詞語來謹慎表達意見。教授們提出管理學校的策略,梅貽琦發表意見通常只說三個字:「吾從眾。」
但每一個「吾從眾」後,處事卻極其堅定。所以梅貽琦便有了「寡言君子」的雅號。正因為梅貽琦的無為而治,教授治校才得以成為西南聯大的標誌。
陳寅恪說:「假使一個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說話那樣謹嚴,那樣少,那個政府就是最理想的。」
GIF/270K
沈從文
1938年11月,西南聯大作了一個震驚全國的決定:聘請「鄉下人」沈從文為教授。
當時,西南聯大的教員,大多都是留學歐美名校歸來的名師,再差也是北大、清華等國內頂級學府畢業,並已在學術界取得顯赫成就的人。而這位沈從文,論學歷,小學沒畢業;論學術研究,他是作家,沒任何學術著作。
但梅貽琦根本不看重這些,「我看的是才華」。唯才是舉——這就是西南聯大的用人標準。
「1939年,我在西南聯大入學那年,學校又幹了一件震動全國的大事,聘請錢鍾書、華羅庚、許寶騄當了正教授。那一年,這三位先生都只有28歲。」——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得主何兆武說。
GIF/235K
正是因為「唯才是舉」和「尊重教授」,西南聯大才成為大師們的「嚮往之所」。
北大哲學系教授黃枬森,曾撰文回憶他在聯大讀書期間的課表,「國文老師是沈從文,英語老師是李賦寧,物理老師是吳有訓,中國通史老師是吳晗,公共倫理學老師是馮友蘭。我還選修了數論和《莊子》,老師分別是華羅庚和聞一多。」
這陣容,簡直太豪華太奢侈了。
GIF/297K
06
獨立思想、自由精神
1939年,陳立夫做教育部長後,以戰爭為由,要管制西南聯大:「做院長的人,一定要加入國民黨。」
對此,西南聯大不以為然。法商學院院長陳序經公然抵制:「如果讓我加入國民黨,我就不做這個院長。」
教育部對梅貽琦一再示意——「要開除聞一多等進步教授。」但是梅校長一直拖延不理。
聯大教授會因此撰文說:「對於大學,國家社會要持不干涉的態度,要予他們研究的自由、選擇人才的自由。」
哲學家、黑格爾研究專家賀麟在《學術與政治》:「學術在本質上必然是獨立自由的,不能獨立自由的學術,根本上不能算是學術。學術是一個自主的王國,她有她的大經大法,她有她神聖的使命,她有她特殊的範圍和領域,別人不能侵犯。」
1941年,教育部強制要求:「西南聯大必須開設三民主義課。」此舉遭到聯大師生的強烈抵制。次年,陳立夫三度訓令西南聯大,要求聯大務必遵守其核定的應設課程,
統一全國院校教材,統一考試等新規定。
GIF/334K
西南聯大常委會會議記錄
聯大教授會對其規定逐條予以批駁:
「蓋本校承北大、清華,南開三校之舊,一切設施均有成規,行之多年,從不敢謂為極有成績,亦可謂為尚無流弊,似不必輕易更張。」
最終,聯大沒有採用統一教材,保住了教育的獨立、自主與尊嚴。
GIF/312K
西南聯大的這種精神,從被譽為「教授中的教授」的陳寅恪就可看出。陳寅恪能用13種文字閱讀,學問之博大精深,被傅斯年譽為「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陳寅恪教歷史,上課第一天就說:「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我不講。現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
陳寅恪的課,旁徵博引,指點中西,內容涉及歷史、宗教、語言等多方面,能完全聽懂他的課的學生鳳毛麟角,但卻吸引了馮友蘭、吳宓等教授去旁聽。
著名學者許淵沖說:「哈佛大學也找不到陳寅恪這樣的『四不講』教授。」大師們極重創新,素以照本宣科為恥。
GIF/164K
大師們完成了一大批奠基性論著
正因如此,才創建了一系列奠基性著作——
陳寅恪寫下《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湯用彤寫下《中國佛教史》
錢穆寫下《國史大綱》
馮友蘭寫下《中國哲學史》、《貞元六書》
金岳霖寫下《知識論》、《論道》
陳序經寫下《文化學系統》
潘光旦寫下《優生原理》、《性心理學》
王力寫下《中國現代語法》、《中國語法理論》
華羅庚寫下《堆壘素數論》
吳大猷寫下《多原子分子的機構及其振動光譜》
周培源寫下《湍流理論》
趙九章寫下《大氣之渦旋運動》
孫雲鑄寫下《中國古生代地層之劃分》
…………
這些論著,後都成為各學科的奠基之作。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中文歷史在線」
熱文推薦
★她,成就了中國甚至世界,卻也毀了中國!
英國乃至歐洲愛喝茶的好習慣,就這樣被中國人培養起來了。但在幾個世紀中,愛喝茶的歐洲人,卻沒有人見過一棵真正的茶樹。以至於長期以來,他們一直相信:茶樹有綠茶樹和紅茶樹之分。綠茶樹產綠茶,紅茶樹產紅茶。直到多年以後,一個叫福瓊的西方人,告訴了所有的西方人,特別是那些品茗者和植物學家:綠茶和紅茶,其二者的區別,只在於制茶工藝的不同而已。
★這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幾天, 其中一件大事,一個細節, 一段鮮活的歷史, 被屏蔽、被掩埋了!
三支大軍,不多不少,整整百萬,是名副其實的「百萬雄師過大江」。東路軍35萬人,由第三野戰軍代司令員粟裕、參謀長張震指揮,在南京浦口至南通的張黃港渡江。中路軍30萬人,由第三野戰軍副政治委員譚震林指揮,在蕪湖裕溪口至樅陽鎮段渡江。西路軍35萬人,由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副政治委員張際春、參謀長李達指揮,在江西湖口至安徽樅陽鎮段渡江。
商務合作、訂購微信號:ZGGJLS-307
點擊展開全文
※教學評價標準的淵源、內涵與使用——以核心素養為例
※原創┃通俗歷史寫作的前期準備與相關技巧
TAG:中國國家歷史 |
※這所只存在了8年的「最窮大學」,卻被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這所大學「最窮」卻被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它是中國「最窮大學」,也是教育史的「珠穆朗瑪」;校史僅8年培育大師無數,一大批僑界英才從這裡走出,但很多人仍不知道它……
※它是中國「最窮大學」,卻是教育史的「珠穆朗瑪」,大批英才從這裡走出
※美麗中國:中國最險的6大寺廟,最後一座多年無人登臨!
※中國歷史上特殊的年份,同時存在3個皇帝,驚現一副百年未遇的亡國之相!
※罕見舊照:百年前的中國夫妻,尤其清末那些一夫多妻的場景!
※世界上還沒有被發現的5大寶藏:最後一個也許在中國!
※中國已經消失了的四所世界級大學,雖然很短命,卻影響中國上百年
※大鱷羅傑斯:為什麼說21世紀的世界是中國的?
※中國這座小城,滿大街俄羅斯美女,還以為出國了
※中國這一個湖曾乾枯了50多年,如今卻成為「荒漠中的大海」
※中國最險的6大寺廟,最後一座多年無人登臨!
※世界上到現在還沒發現的三大寶藏,一個在中國,另一個和中國有關
※世界上至今未找到的4大寶藏,最後一個也許就在中國!
※中國這座世界第一的大佛,耗資12億,他等你已經等了千年!
※為了多撩些中國留學生,這6所美國大學還是蠻拼的
※厲害了,我的國!在這個領域,中國已經成為和美國一樣的「超級大國」
※盤點世界上最美的樹,最後一棵竟然在中國!驚艷了千年
※中國的,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