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國學:中國人的時間信仰
繼續前文中國人的多維時間取向之未來取向的連載。
所以,我在表格中,把中國人的時間信仰,再給它梳理一下。儒家是「過去取向」。它背負著很沉重的歷史,因為中國以前的學問一個「經學」一個「史學」,叫「經史和參」。什麼「剛日讀經,柔日讀史」,記載的就是這些東西。中國人對於歷史是「信而好古」,覺得以前的歷史有他美好的一面要繼承,就像要恢復到聖王之道。對於在歷史滾滾潮流中個人的宿命,又是怎麼安排的呢?「欣生樂死、自強不息」,意思我愛惜自己的生命!
同時我也很安然、淡然的去看待自己的死亡,也叫魂歸聖王或者是魂歸祖靈。在時間的終點上,就覺得我這一生,對於子孫、對於祖宗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註:出自《詩經·小邪·何人欺》),對得起天地良心。所以,祖靈(或者是聖王)就對那些有抱負的君子、士大夫優待,他們死後也是可以在太廟裡的。這是他的時間終點,他追求「魂歸聖王」。其中有一個極端的人物,魯迅小說里的那個九斤老太太天天念叨:「現在我兒子八斤,我的孫女七斤,為啥一代不如一代呢?」
那麼,為什麼九斤老太太老念叨,總覺得她的爺爺奶奶和外婆外公要比她還要厲害,而她的下一輩一代不如一代呢?她是帶著一種歷史的滄桑感的。因為儒家,它是一種「過去取向」,她總是覺得我們這一代人沒有學到祖宗好的那一面,是帶有遺憾的,她總想把祖宗那個最好的,像美玉一樣的東西傳給她的子孫,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意思。其實,下一代未必就比她差,應該說比她還強,對吧?社會越來越進步。但是,九斤老太她不是這麼一個性格嗎?人家念叨念叨,那是人家的權力!
道家的人看待生死是「安身順死」。其實禪宗有很多道家的成分,什麼「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就那一套又出來了,還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活在當下。他的時間終點是「靈還大化」。我把我的精、氣、神,所有能量再還給大化,還給宇宙,這不就也不掙扎了嗎?所以,道家是清靜無為,相對還是很達觀的。當然也有反面的例子,像阿Q,我就死豬不怕開水燙!愛咋地咋地,他也活在當下。
但是,阿Q式活在當下的,是投機分子,老是抓機會,可老是倒霉。他不知道怎麼轉運,他剪辮子留辮子老是不是時候(投機分子),活該倒霉。倒霉蛋最後怎麼就去了菜市口了?投機不成把自己的命給丟了,他是活在現在取向上,你說他有遠大的抱負,他有歷史滄桑感,鬼才信!還不如跟王胡一塊兒在祠堂前面捉捉虱子,晒晒太陽,哪兒都不去,那才是他的追求。如果再有一張寧式床給他睡睡,那舒服的如同六月里喝了雪水,所以他是「現在取向」。
佛家毫無疑問是「未來取向」,它對於生死是「厭生惡死」。生老病死本身是痛苦的事兒,所以,他說「給你給你……,全給你!我趕緊到彼岸」。到哪個彼岸?「心寄蓮邦」就到那個極樂凈土,西方世界去。只能追求來世,這一輩子就擺脫不了業力了。這也有個反面的例子,像祥林嫂。但是,我們也不能怪祥林嫂,是因為有各種原由才導致她的死亡,其中的一個原因是神權對她的侵害。說她這一輩子造孽深重,必須在寺院里捐一個門檻,結果捐了門檻還是不見好,所以,最後她很失落,確實有這方面原因。
總之,中國人的時間觀是過去取向、現在取向、未來取向,是三個維度的。在一個人的生命中,他可能同時有這三種取向。比如說,青年好儒,中年修道,晚年修佛。這是我的「三道門」投機哲學。對待生命是儒家,對待生活是道家,對待生死是佛家。中國人對自己和對自己時間的安排,可以自我調理,他不會走向偏執,總能給自己找個台階。向前積極進取不行,那我就獨善其身。他總有個台階下,這是他的時間觀。
TAG:國學評譚 |
※國學新時代來臨!李淙翰被中國國學院特聘為國學新時代導師!
※已經是外國國籍還在中國撈金的明星,網友:學學錢學森
※外國人眼裡的中國
※外國人問中國人愛韓國並喜歡韓國人嗎?中國網民:愛韓國妹子!
※中國傳統國學——佛學(上)
※元時代,蒙古帝國與中國的關係
※民國時候的中國
※中國留學生談韓國生活:韓國人強烈的愛國情懷值得學習
※韓學者說,朱棣是韓國人,中國學者說了4個字就讓韓國人閉嘴
※中國人的廳堂
※韓學者:明成祖朱棣是韓國人!中國學者回復4個字,韓國人閉嘴了
※中國人的房屋和陳設
※夏國忠:信仰、宗教與中國(1)
※中國人的庭院
※中國航天之父 錢學森
※在韓國發展的中國藝人,地位尷尬資源少,張藝興、王嘉爾都回國了
※國王命他侵略中國,他反手殺了國王,並請求中國賜新國號!
※國外問:中國朝鮮族更親近韓國還是中國?網友答:我們是中國人!
※一枚印度裔的英國姑娘,在中國和英國對於「外國人」的態度居然這麼認為的
※中國頂尖歷史學家出手!寫給21世紀中國人的中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