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告別及割捨生命里過於沉重的負擔,為自己的生命擁有新空間

告別及割捨生命里過於沉重的負擔,為自己的生命擁有新空間

CLICK HERE TO FOLLOW US

在我國小四年級,十歲那年,是我有記憶以來初次見到親生母親。那是我與她相隔八年後,第一次見到她。相聚之後,我們再度分離,因為她已是另一個家庭的女主人,其他孩子們的母親。

那次重聚,母親送了我一盒美麗鉛筆,和一些書卡,至今我收藏了三十多年,不僅早已離開會使用鉛筆的小學年齡,也已遠離搜集書卡的時代(如今一切都是手機功能快速提供)。而母親更是已在十年前過世。但那幾支美麗鉛筆和幾張書卡,卻始終佔據我屋子內某個抽屜里的某個位置。

當然,我的生命已成長到有太多類似的情感故事,有著不同的物品,象徵紀念某段特別的關係,及某份特殊的情感記憶。所以,物品總是一盒一盒、一箱一箱、一落一落地散布在屋內的不同角落、不同柜子。

連續好幾年,我一直在面對及處理「我的人生」所留下的各類物品,也反覆思索物品與記憶的關連,還有物品與依戀情感的關係。我更用了不同的策略,從認知信念檢視、行為技術練習、對情感依戀進行探索,來學習割捨及接受失去事實(過去已然過去)的勇氣。

然而,我也明白,當一個人的生命失去愛的來源,失去活力的能量時,割捨及收拾,都是一件難以辦到的事,不論是心理空間里的事,還是物理空間里的物。無法否認的,情況已超過我們可以負荷的,我們卻無能為力去停止,及整理它們。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囤積者實際上無法處理的,是關於「分離」。任何人、事、物的終止及分離,都會引發強烈道德的罪惡感,或精神上的痛苦,不得已只能囤積、塞滿。

失去割捨的能力,也將失去建構秩序的能力。同時,這也是慾望及依戀的失序表現。

囤積症並非只是一個人的生活風格及習性,更非以這是一種收藏嗜好來看待之。囤積症,是一個人失能的徵兆,往往合并強迫症、憂鬱症及雙極性情感疾患,或是腦傷的可能。如果輕忽以待,不但無法協助囤積者改善生活,也將延遲了治療時機,更可能造成無可彌補的憾事。

囤積症患者往往缺乏自覺,因此對其囤積行為,不僅無法發現已造成生活不便、人際關係的阻礙,也未能了解這無形間已使社會累積隱憂,造成公共災害的危險。

當然,如果我們以人文關懷角度切入,關心囤積者的生活,其實不難發現他們的生命都承受著難以承擔的失落及喪慟。他們的身上,都發生了許多哀傷及無助的遭遇。

囤積,其實是一種無法割捨的情感阻礙。只有透過囤積,囤積者以為自己並未失去什麼。又或者,透過滿滿「舊物」的囤塞,囤積者不需要經歷必須與某段重要關係,告別、分離。這種「恐懼再被剝奪」的反應,不正是經歷重大失落後,最恐慌的反應嗎?

處理我們的心理空間,和整理我們的物理空間,都來自我們對秩序的安排、分化及歸納的能力。若是我們失去處理混亂苦痛的情感經驗能力,我們也將毫無能量整理這些,由情感意義外化出的物質東西。

基於對人心理,及生命健康的關注,請容許我向你推薦這一本探討囤積的好書。這一本依然有著Phyllis乾淨利落的文字力量,讓我們能夠自覺,並且決心改善自己的生活。你值得告別及割捨生命里過於沉重的負擔,為自己的生命擁有新空間,找到新秩序,允許自己的生命,真的過得好!

蘇絢慧心理師推薦序

書名:囤積解密:用愛減量,告別雜亂人生

作者:Phyllis

出版社:方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護生命平台 的精彩文章:

喜歡奉獻社會的母親

TAG:愛護生命平台 |

您可能感興趣

放下自我的生命,才是沒有黑暗的生命
她的一生命運多舛,紅顏薄命,竟是溥儀最短命的妻子
認識生命和理解生命 生命來到世間是有使命的
他們為了生活,肩負著生命之重!
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形狀,靜態的,動態的,倔強的,任性的,把流光溢彩的生命展示給世界,每一個生命都有每一個生命的精彩……
生命的意義,是尋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
它雖然沒有生命存在,但是它為地球上的生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人生,從生命一開始沒有真正的絕望
愛情和死亡一樣,都是生命的重新開始
尊重生命的唯一理由:因為他是「生命」
天生命好,一生衣食無憂,自帶享福命的三大生肖
愛的真相:沒有一個生命能夠為另外一個生命負責!
她們冒著生命的危險,過著自己「放縱」的生活!甚至與家人決裂!
有生就有死,而活著,就是生命的奇蹟
不要羨慕別人的生活,做好自己,在生命的路上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終身難忘的生命親歷瞬間
承擔生命的路過
注重健康,珍惜生命,別讓痔瘡來打擾我們的生活!
人生是需要用苦難浸泡的,沒有了傷痛,生命就少了炫彩和厚重
救活一條命,卻被埋怨半生。她用雙手重塑生命之美,讓無數平凡的帝都人擁有了「開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