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鎖乳突肌損傷的臨床意義及針刀治療
*
胸鎖乳突肌概述
胸鎖乳突肌是我們頸側部兩塊最重要的肌肉,但又是常常被我們所忽略的兩塊肌肉。說他重要是因為他的解剖關係的複雜性和功能的多樣性,造成了他的易損性和傷害面的廣泛性。
有意思的是這塊肌肉損傷後自己幾乎不會說話,不表現出疼痛,而只會引起別人痛,也就是引起別的的地方疼痛,更多的時候會引起頭面五官的癥狀,並常常伴有自主神經現象和本體感受紊亂,這些癥狀常常被誤診為其它疾病,而卻忽略了他的問題。有一句話叫受害的人在前面叫而加害的人在後面笑來形容他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在臨床上胸鎖乳突肌損傷後所產生的病症涉及神經、內分泌、心血管、呼吸、消化甚至五官、口腔各科。所以他對於我們人體重要性不言而喻。許多病症從他論治,你會發現效果非常神奇。
GIF/28K
*
解剖及毗鄰
也許有人會說胸鎖乳突肌解剖不是很簡單嗎?是的,起於胸骨鎖骨,止於乳突,所以叫胸鎖乳突肌。但他的毗鄰關係卻非常的複雜。所以我們還是有必要對他進行更進一步的了解:
起止點:胸鎖乳突肌分為胸骨部和鎖骨部,胸骨部更靠內側,更斜向、更淺,向前下附著於胸骨柄前表面,向後上附著於乳突外表面及枕骨上項線;鎖骨部更靠外側,更深,向下附著於鎖骨內1/3段上緣,。向後上與胸骨部肌纖維會合
神經支配:副神經(XI對腦神經)脊髓根及C2、3脊神經前支支配。副神經的運動神經纖維源於C1-5的前根,上行經枕骨大孔入顱腔,與顱根匯合,然後與迷走神經共同經頸靜脈孔穿出顱骨,顱根加入迷走神經,支配咽喉肌,脊髓根經胸鎖乳突肌深面繼續向外下斜行進入斜方肌深面,分支支配此二肌。
*
功能
雙側肌肉:
(1)使頸前屈,把頭拉向前,使下巴靠近胸前
(2)向上凝視時,控制頸過度伸展,並對抗向後的強力運動。乘車的「揮鞭傷」,就是因為突然向後方的強力運動而損傷胸鎖乳突肌。
(3)說話或咀嚼時,與斜方肌一起輔助穩定並固定頭位
(4)頭頸伸展時向前上提胸廓,輔助吸氣
(5)參與吞咽運動
(6)參與空間定向、重量感覺和運動協調(胸鎖乳突肌是頭定位的本體感覺來源)。
單側肌肉
(1)使面部向對側轉動並向上傾
(2)與上斜方肌協同側屈頸椎,耳朵靠近肩膀
(3)與斜角肌、斜方肌協同輔助補償上肢帶軸傾斜造成的頭傾斜(上肢帶軸傾斜的原因可能是下肢不等長、單側骨盆狹小、腰方肌激痛點等造成的功能性脊柱側彎)。
毗鄰關係:胸鎖乳突肌是頸部分區的標誌(依其前後緣分頸前區、胸鎖乳突肌區和外側區),其淺、深層、前後緣都有重要肌肉及神經血管毗鄰。
4.1 肌肉:
淺:中下部被頸闊肌覆蓋
前上:二腹肌後腹
後:斜方肌、斜角肌、頭、頸夾肌
深面:頭、頸夾肌、肩胛提肌、頸最長肌、斜角肌等
下:胸大肌
4.2 血管:
(1)頸動脈鞘:頸深筋膜向兩側擴展包繞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頸內靜脈和迷走神經所形成的筋膜鞘。起自顱底,下續縱隔。鞘內有頸內動靜脈和迷走神經貫穿全長。
頸內動脈:是腦的動脈系統之一,分支有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脈絡叢前動脈、後交通動脈、眼動脈
頸外動脈:分支有甲狀腺上動脈、舌動脈、面動脈、顳淺動脈、上頜動脈,枕動脈、耳後動脈和咽升動脈
4.3 淋巴管及淋巴結
頸部淋巴結沿頸內外靜脈縱向排列(胸鎖乳突肌的深淺面),沿頸外側靜脈排列——頸外側淺淋巴結;沿頸內靜脈排列——頸外側深淋巴結, 全身約800個淋巴結中約300個位於頭頸部,且大多數淋巴液均迴流至頸深淋巴結過濾
4.4 神經:
(1)淺面:頸叢皮支(由胸鎖乳突肌後緣中點附近穿出,為頸部浸潤麻醉的阻滯點)
枕小神經 :沿胸鎖乳突肌後緣上升,分布於枕部及耳廓背面上部皮膚。
耳大神經:沿胸鎖乳突肌表面行向前上,至耳廓及其附近的皮膚。
頸橫神經:橫過胸鎖乳突肌淺面向前,分布於頸部皮膚。
鎖骨上神經 :2~4支行向外下,分布於頸側部、胸壁上部和肩的皮膚。
(2)深面:
頸叢深支:位於胸鎖乳突肌上部的深面,主要支配頸部深肌,肩胛提肌、舌骨下肌群和膈。
a)頸袢(舌下神經袢):由第1~3頸神經前支的分支構成,支配四個舌骨下肌群中的三個: 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狀肌和肩胛舌骨肌(功能主要是壓低舌骨和喉部,幫助吞咽和說話)。
b)膈神經 :從前斜角肌上端的外側沿前面下降至其內側,經胸廓上口鎖骨下動、靜脈之間進入胸腔,在縱膈胸膜與心包之間下行達隔肌。其運動纖維支配膈肌,感覺纖維分布於胸腹心包。膈神經損傷至同的膈肌癱瘓,腹式呼吸減弱或消失,嚴重者可有窒息感。膈神經受刺激時可發生呃逆。
迷走神經:為第10對腦神經,是腦神經中最長,分布最廣的一對,為混合神經,含有感覺、運動和副交感神經纖維。主要成分為內臟運動纖維(副交感纖維)。經頸靜脈孔出顱腔之後下行於頸內、頸總動脈與頸內靜脈之間的後方(頸動脈鞘內),經胸廓上口入胸腔。迷走神經除與舌咽神經共同主管咽喉部肌肉的運動外,還負責心臟、血管、胃腸道平滑肌的運動。支配呼吸、消化兩個系統的絕大部分器官、心臟等器官的感覺、運動以及腺體的分泌。因此,迷走神經損傷可引起循環、消化和呼吸系統功能失調。
頸交感神經干:頸交感神經幹上至顱底,下達頸根部,位於頸部脊柱的前外方,胸鎖乳突肌的深面,頸動脈鞘(鞘內有迷走神經)的後方,椎前筋膜的深面。中途發出許多分支加入頸神經根和血管,左右兩側不對稱,神經節個數也不固定,但大部分有3-4個。
頸上神經節:最大,位於C1、2或C2、3橫突水平
頸中神經節:位於C6水平,最小,可以缺失。
頸下神經節:常與第一胸神經節合并形成星狀神經節,即頸胸神經節,位於7橫突與第一肋骨頭之間。
頸部交感神經節發出的節後神經纖維的分布極為廣泛,可概括如下 經灰交通支連於8對頸神經,並隨頸神經分支分布至頭頸和上肢的血管、汗腺、豎毛肌等,
分支直接至鄰近的動脈,形成頸內動脈叢、頸外動脈叢、鎖骨下動脈叢和椎動脈叢等,伴隨動脈的分支至頭頸部的腺體(淚腺、唾液腺、口腔和鼻腔粘膜內腺體、甲狀腺等)、豎毛肌血管、瞳孔開大肌。
椎動脈周圍的交感神經,進入顱內後伴隨迷路動脈,分布到內耳;也伴隨椎骨部椎動脈的分支,進入椎管內,分布到脊膜和脊髓(頸髓的血供來源於椎動脈,而椎動脈神經支配源於頸交感神經。這就不難理解我們針刀為什麼能治療脊髓型頸椎病,是因為針對受損的頸椎肌肉,尤其是胸鎖乳突肌、斜角肌等肌群的治療,緩解了他們對頸交感神經的擠壓刺激,舒緩了椎動脈,增加脊髓中樞的血供,從而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
發出的咽支,直接進入咽壁,與迷走神經、舌咽神經的咽支共同組成咽叢。
頸交感神經節分別發出心上神經、心中神經和心下神經,下行進入胸腔,加入心叢。
所以在頸交感神經受刺激時,能出現各種複雜的癥狀(頭面五官、心血管、腺體分泌異常、異常出汗、寒熱、手指腫脹甚至脊髓受損手足麻木、無力等癥狀)
深面:面神經頸支:胸鎖乳突肌與下頜角之間穿出,支配頸闊肌。
*
損傷因素
姿勢:長時間低頭(低頭族:看手機、刷朋友圈、打遊戲)、頭長時間轉向一側(電腦、接電話)、頭過度前伸、高枕等使胸鎖乳突肌短縮緊張
步態偏斜:下肢不等長、脊柱側彎、骨盆傾斜等都會使胸鎖乳突肌(及、斜方肌、肩胛提肌等)反射性的試圖輔助運動或保持平衡。 胸大肌緊張將鎖骨往下拉,牽拉胸鎖乳突肌產生緊張(久坐駝背,胸大肌收縮緊張)。急、慢性咳嗽、哮喘等,因胸鎖乳突肌輔助呼吸而加重負擔,車禍的揮鞭傷、襯衫領子或領帶過緊、女士高領、圍巾過緊等等。
慢性感染:咽喉炎、扁桃體炎、鼻竇炎、牙周膿腫、口腔單純性皰疹等
*
癥狀
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共同被頸部的封套筋膜包繞,而封套筋膜封閉著我們的全部頸項部,所以胸鎖乳突肌損傷,除了會影響封套筋膜的張力,繼而影響整個頸項部的壓力以外,更因其特殊的解剖毗鄰關係,還會影響其毗鄰的神經(頸叢皮支,面神經、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等)血管(頸內、外動脈、椎動脈等等),而產生許多複雜的癥狀。其癥狀特點如下:
局部不疼遠處疼。患者很少感到胸鎖乳突肌局部的疼痛和僵硬,揉按會有酸痛,局部的壓痛和結節可能被誤認為淋巴結病變。 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癥狀。頭痛可表現為後枕、側頭、前額和頭頂的疼痛(激痛點產生的引傳痛),疼痛性質多為脹痛、跳痛,常被診斷為「緊張性頭痛」,當影響到眼眶和面部,又被診斷為「非典型性面神經痛」; 頭暈主要是姿勢性頭暈而非旋轉,頸椎在過度伸展和肌肉過度牽拉,或頭頸快速轉動,頭長時間轉向一側是頭暈發作或加劇,喪失平衡。
伴隨的自主神經癥狀比疼痛更痛苦
頭面五官癥狀:頭痛頭暈、平衡失調、視物模糊、眼脹、乾澀流淚、耳鳴耳聾、鼻塞、 「過敏性鼻炎」,咽部異物感、口乾、聲帶疲勞、味覺改變、面部麻木、疼痛等
心血管系統癥狀:心悸、胸悶、心律失常、血壓變化等
甲狀腺疾患:有表現甲低的,也有甲亢的,還有甲狀腺結節的。 胃腸道癥狀:噁心、嘔吐、厭食等
其它:多汗、無汗、畏寒或發熱、手指腫脹等。
針刀治療胸鎖乳突肌損傷
1、 適應症與禁忌症急性癥狀或慢性的胸鎖乳突肌損傷,均是針刀閉合型手術的適應症。
2、 體位患者仰卧位,患側肩部墊起,頭轉向對側並稍後仰,使術野開闊,胸鎖乳突肌暴露充分。
3、 體表標誌乳突 即顳骨乳突,位於外耳門之後,突向下方的錐形骨凸,易於捫及。乳突與枕外隆突在上項線一條弧線上。頸靜脈切跡胸骨上端(稱胸骨柄)中間的凹陷部。鎖切跡 在胸骨上端頸靜脈切跡的兩側凹陷部,與鎖骨相關聯的部分,稱之為鎖切跡。
4、 定點(圖2-3-11)
乳突點 乳突下緣與上項線外端之間的壓痛點上。
胸骨端點 胸骨體病側外上端,頸靜脈切跡凹陷的兩側高起處。
鎖骨端點 鎖骨胸骨端,即鎖切跡的外側一單側病例,定點如上,雙側同時受累時,對側也依上法定點。
5、 消毒與麻醉常規消毒,戴手套,鋪無菌巾,局麻後行針刀術。此處局麻應注意兩個方面:
其一、在胸、鎖骨端局麻時,一定要將麻藥注射於胸骨或鎖骨的表面上,而不可超過此平面,以免造成氣胸;
其二、在乳突端局麻時,一定要將麻藥注射於乳突下端的骨面上。如從乳突下端進針注射時,針頭應與頸側麵皮膚幾乎平行方能達到上述要求。
6、 針刀操作
乳突點 刀口線與胸鎖乳突肌肌纖維平行,即與身體縱軸幾乎平行,也可以說是與頸部側面的皮膚表面平行,刀體與下方皮面約呈45。角?快速刺人皮膚,直達骨面。然後,稍立起刀體,沿乳突下緣深入刀鋒,穿過胸鎖乳突肌腱,行縱行疏通,橫行剝離。如果肌腱張力過大,可調轉刀口線90。,橫行切開肌腱1~2刀。
胸骨端點 刀口線與胸鎖乳突肌肌纖維平行,刀體與皮面約呈90。角刺入,直達骨面。調整刀鋒達胸骨上端胃面,使刀鋒穿過肌腱,行縱行疏通,橫行剝離。必要時,可調轉刀口線90。,切開肌腱1~2刀。
鎖骨端點 刀口線與胸鎖乳突肌肌纖維平行,刀體與皮面垂直刺人達鎖骨上面,調整刀鋒到鎖骨上緣,並緊貼骨緣深入,穿過肌腱,做縱行疏通、橫行剝離。如肌腱十分緊張,可調轉刀口線90。切開肌腱1~2刀。雙側病變者,另側同法施術。
7、手法操作囑病人向病側相反方向轉頭,醫生隨病人旋轉時,加大旋轉力度,有時可聽到清脆的響聲,做一次即可。
點擊展開全文
※局部浸潤麻醉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從事康復、骨科類經常接觸到的一種治療方法——關節鬆動術
※針刀治療10種疾病臨床路徑的探索
※肩部壓痛點的檢查
※疼痛治療定點方法
TAG:針刀醫學分會 |
※轉氨酶對判斷肝臟損傷的臨床意義!
※關節腔注射消炎鎮痛液聯合臭氧治療股骨頭壞死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
※胃痛致病原因、臨床表現、治療用藥及預防——全面了解胃痛
※肩袖損傷臨床病例-關節鏡下清理術治療巨大肩袖撕裂
※澤漆湯化裁治療結核性胸膜炎伴肝功能損害臨床觀察
※冷凍消融治療心房顫動的原理及臨床意義
※反胃的病因病理以及臨床治療
※肩袖損傷臨床病例-治療肩袖鈣化性腱鞘炎
※針刀治療乳腺增生臨床經驗
※岡上肌肌腱炎臨床診斷與治療
※針刀臨床總脊髓病變的定位診斷
※蕁麻疹的臨床治療
※六味地黃丸加金水寶膠囊治療陰虛型糖尿病保護腎臟,臨床有效
※抗衰老與腫瘤代謝治療之突破點——臨床營養干預
※凝血實驗的臨床意義與臨床用藥指導
※針刀治療痛經臨床經驗
※惡性胸膜間皮瘤的治療——美國臨床腫瘤學會臨床實踐指南簡介
※羥苯磺酸鈣膠囊治療單純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臨床治療效果
※桂枝湯結合針灸治療頸椎病的臨床應用變化
※腫瘤殺手質子重離子:肺癌、乳腺癌的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