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佛七的利益和注意事項
佛七,也稱打佛七,指的是凈業同修集中時間,在統一的地點,在規定的日期,灑凈結界,排除干擾,集中精力,相互激勵,以念佛為主,共同經行的佛事活動,是凈業行人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精進辦道的重要修行方式之一。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剋期(限定時日)取證,為往生極樂積攢資糧。
1、打佛七對修行幫助非常大,七天內往往能大變樣,頭三天臉是黑青灰,後三天是紅白亮,第七天,便精神抖擻,容光煥發了。
為什麼稱打佛七?打,是方言俗語,就是做的意思。用佛法術語來表述,打,是「行」的意思,即行佛七。打也是對治的意思,如昌臻老法師說,是打掉習氣、毛病、業力,強制對治自己的妄想執著。怎麼打?即眼微閉,不亂看;耳聞佛號,不亂聽;口止語,不亂說;身輕安,不亂動。
2、佛七的依據
佛七的經典依據在哪裡?《佛說阿彌陀經》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3、佛七的作用:佛七一般來說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一是排除擾,減少外緣。佛七特別有利於在家居士,佛七期間可減少在家時俗務的糾纏。關掉手機是為了使我們身心清凈,免受干擾,萬緣放下,一心辦道,這樣才能身心輕安;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是讓我們專註念佛,心不散亂,念茲在茲,管住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斷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絕六境、閉六識、觀自在。
二是剋期取證,感應道交。「取證」是法爾自然的取證,不是人為的造作,更不是我執的求所,是感應道交、以己念力感佛力加持的結果。佛號能讓我們心安,佛號能讓我們自在,佛號能讓我們得到前所未有的發自心靈深處的法喜。佛號有攝受和牽引的力量,能讓我們生起慈悲心、感恩心、懺悔心、慚愧心、平等心和同情心。
三是相互促進,勇猛精進。打佛七時,即使想分心,一看別人那麼認真,自己就收心了。想休息,一看人家那麼用功,比自己歲數大的、歲數小的都在精進,自己就不好意思懈怠了。特別是師父們,一邊念佛,一邊打法器,他們在為大眾而付出,我們就不能為自己而堅持么?佛七道場有加持力、攝受力、震撼力、影響力,能激發道心,對治懈怠。「經行」能堅持下來的人,多是女眾和老年人,是弱勢群體,而年輕人往往難以堅持下來,這說明,不只是體力問題,更是心力問題。信不真、願不切,則行不力。
五是事理並用,理事圓融。在佛七期間,除了經行念佛,每天晚上還有近一個小時的佛法開示,有利於檢查自己對法理解得正確與否,用功是否如法、規範。存疑難解的問題,都能得到明確的開示,順利解決。平時可能出現的偏差,也能得到有效及時的糾正,殊勝無比。
4、打佛七的心態
心態決定狀態,境隨心轉。心態不同,則感受不同,收穫不同。良好的心態和理念,是保證佛七圓滿的關鍵。心的要求是:有信心,有願心,有恆心,有耐心,有真心。對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都要做好準備,作加持想,作消業想,順其自然。身的要求是:安穩輕鬆,舉止端莊有威儀,相好莊嚴。不放逸,不散亂,表情自然,步履適中,目不斜,頭不歪。口的要求是:音聲和緩,吐字清晰,不間斷,不跑調,不高調,不花腔,不怪調。意的要求是:心安理得,一心不亂,不妄想,不夾雜,不分別,至誠懇切,恭恭敬敬,法喜充滿。耳的要求是:聽得清清楚楚,字字分明。佛號要發於心,出於口,入於耳,都攝六根,凈念相繼。
一、要有菩提心。發四無量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信願行具足。當感覺走不動時,發心為父母念一小時;當感覺到念不動時,發心為冤親債主念一小時;當感覺到疲勞時,發心為同修念一小時;當感覺到煩惱時,發心為道業興隆、為住持師父、領眾師父、護法居士念一小時。衝破自己的障礙,自利也利他,利他也利己,自他不二。
二、要有生死心。生死事大,打佛七就是要通過剋期取證,增上往生資糧,了辦生死大事。要以生死心念佛,如印祖所說,常將「死」字掛在額頭。對死要有了悟,人固有一死,有積極的死與消極的死,認識不同,態度不同,結果不同。生死一如的體悟,才是不怕死的正念。有的居士念佛是為了消災、祛病、除邪。這種心態,嚴格意義上說,不如法,不究竟,沒有實現由善念向正念的轉變。我們要懂得因果,如法修行,當下如果沒有種下欣慕極樂的因,臨命終時就不會獲取往生極樂的果。學佛要老實,投機與取巧離道甚遠,不能對法身慧命掉以輕心!以生死心念佛就是用真心,就是深信切願真實修行。
三、要有感恩心。感恩是人性的光明,也是佛性的覺醒,更是菩提心的萌芽。感恩佛法僧三寶對自己法身慧命的救護,感恩龍天護法殊勝的護持,感恩累世父母萬劫難報、重如高山的恩德,感恩道場提供這麼好的環境,感恩常住及四眾弟子如此發心,感恩法師們如此慈悲。
佛陀說法,需六種成就:信成就(如是)、聞成就(我聞)、時成就(一時)、主成就(佛)、處成就(在某處)、眾成就(與若干人俱)。六種成就,一個不能少。末法時期,正法道場成就一個佛七,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有佛菩薩的加持,龍天護法的護佑,出家佛子弘法利生、自利利他的堅固菩提道心,四眾弟子的真誠發心、專心辦道等等。這些都是因緣和合,四眾弟子的福德感召,是我們自己生生世世種下的佛緣、法緣、僧緣。決不像我們表面上看得那麼簡單和隨意,決不是偶然的,是來之不易的。打佛七,不做飯能吃飯,不交錢能住宿,不交費能用水用電。這麼大的福報,都是阿彌陀佛施設的。我們不能得之於易而失之易。一定要珍惜機緣,勇猛精進。
四、要有慚愧心。善導大師開示:「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已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我們的一生是醉生夢死的一生,是罪大惡極的一生。當我們用佛法來衡量自己時,才發現每一個眾生都比自己慈悲、善良、無私,自己是最可恥的人、最卑鄙的人、最可憐的人。要懂得,念佛就是持戒,就是滅罪,就是懺悔,就是消業。
五、要有平常心。老實念佛,不求境界,不找感應,不求病好,不求無念,不求斷煩惱。有人不安心念佛,疑心重重——我是不是有附體啊?我是不是再來人啊?我能不能預知時至啊?我的冤親債主是不是來找我啊?有人還擔心,魔來找我怎麼辦?煩惱太多怎麼辦?冤親不放過我怎麼辦……什麼都擔心,就是不擔心自己不老實念佛怎麼辦?念佛要自然、樸實、真切。不要做作,不要著相。
5、佛七的要求
一、要持戒念佛。要受八關齋戒,受與不受,功德不同。戒是我們對法界眾生及自己法身慧命的承諾和誓言。不能出爾反爾,不能毀約、破戒。戒是佛為弟子制定的通往聖道的指路燈,不能把戒當兒戲,不應拿自己的法身慧命開玩笑。以破戒滿足自己的慾望是滑向永無休止的墮落的深淵。真修行人,發心是寧可持戒而死、決不犯戒而生。持戒而死法身活,犯戒而生慧命亡。從因果的角度講,不該死,持戒也不會死;該死,不持戒也會死。所以說,持戒與死沒有必然聯繫。持戒功德無量。
二、要講究威儀。講究威儀有利於對治懈怠。《四威儀 — 執身次序偈》說:「舉佛音聲慢水流,誦經行道雁行游;合掌當胸如捧水,立身頂上似安油;瞻前顧後輕移步,左右旋半展眸;威儀動靜常如此,不枉空門做比丘。」這也應該成為我們打佛七時經行的威儀標準。
三、要精進念佛。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珍惜每一天,要敢於對治懈怠、疼痛、煩惱,功夫上要勇猛精進。善導大師三十餘年專精篤行念佛法門,每入室長跪唱佛,不到力盡終不休歇,寒冰天則直念到汗濕衣衫方止。從不與人聚談俗事,恐耽誤凈業。道綽大師每日念佛七萬聲,為眾講《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將二百遍,聚眾念佛,散席之後,念佛的音聲迴響於林谷間,長久不息。臨終往生瑞相昭然。蓮池大師自述:平生所務,惟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大師終生念佛,守志不二。大旱之年,村民懇請大師祈雨,大師循田埂敲木魚念佛,所經之處,雨下如注。印祖於初出家時得讀《龍舒凈土文》殘本,對念佛法門產生信心,六十餘年稱念佛名,自勵不懈,超凡入聖。能將一句佛名盡形壽執持者,堪稱人中分陀利華。肯下真功夫、苦功夫、笨功夫,就一定會有成就。
有的居士到處亂跑、心裡不安,心外求法,心思散亂。蓮池大師在《雲棲法匯》中說:「千里燒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供奉邪師,不如孝順父母念佛。廣交魔友,不如獨身清凈念佛。寄庫來生,不如現在作福念佛。許願保禳,不如悔過自新念佛。習學外道文書,不如一字不識念佛。無知妄談禪理,不如老實持戒念佛。希求妖鬼靈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以要言之,端心滅惡,如是念佛,號曰善人。攝心除散,如是念佛,號曰賢人。悟心斷惑,如是念佛,號曰聖人。」
四、要老實念佛。老實念佛就是專一其心念佛,不管有妄想無妄想;不問功夫成不成片,不想一心不亂,不覓玄妙靈驗。老實念佛就是無論行、住、坐、卧,只知道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乃至念得水流聲亦是念「南無阿彌陀佛」,風聲亦是念「南無阿彌陀佛」,鳥叫的聲音亦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得 「南無阿彌陀佛」 和自己分不開,念得 「南無阿彌陀佛」 之外沒有一個我,我之外又沒有一個 「南無阿彌陀佛」,念得 「南無阿彌陀佛」 和自己合而為一。一定要老老實實念佛,這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生死事大,不要把它忘了,耽誤了。特別是佛七,是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時間,人生能有幾佛七?不要把它荒廢了,空過了。
五、要和合念佛。念佛時要注意和合隨眾,唱念要合拍,不搶拍、不拖腔,起落同步,步履和諧,步調一致。要出聲唱念,以音聲作佛事。有的人在道場不出聲念佛,出了道場就大喊大叫。有的人,一念佛就犯困沒精神,一念殺盜淫妄酒,就不困,有精神了。有的人,一聽法就迷糊,一聽財色名食睡就精氣神十足。有的人,一拜佛就沒力氣,一想貪瞋痴慢疑,就幹勁沖天。有的人,一晝夜經行就退場,一打麻將就幾天幾夜不下桌。干正事沒勁兒,干邪事有勁。入六道輪迴有精神,出六道輪迴就沒力氣。當反思之,慎行之。
有的人喊著唱念、發泄唱念、皺著眉頭唱念,似乎在向阿彌陀佛控訴。用不良情緒對治不良情緒,是火上澆油。大家唱念時要注意佛號的義蘊是:曠野求救、得救歡欣、同體欣慰、回光自肯。第一句要念出如失母無怙時悲苦求救的渴望;第二句要念出如艱苦尋母后得遇母親的歡欣;第三句要念出與阿彌陀佛心心相印、同體相感的欣慰;第四句要念出自他不二、自信自肯。整個唱念要低沉、緩慢、輕鬆、自在、內斂,不花腔、不怪調。
六、要放下萬緣念佛。放不下病,放不下家,放不下孫子,放不下錢,放不下名,是眾生相。放不下,也帶不走。生死事大,誰也代替不了。命由己造,運由業牽,個人生死個人了。個人有個人的因緣果報,誰也代替不了別人什麼,都是亂操心,做無用功。所以要放下一切心,切斷外緣,降伏其心。不要開著手機念佛,擾亂自己、擾亂他人、擾亂道場,罪過深重。手機是大賊,是大魔,專來擾亂你的道心,讓你不安寧,有大害。要把心交給道場,交給阿彌陀佛,不要交給別人,也不要交給過去,不要交給未來,不要交給現在。交給佛才是真正皈依處,才是有用功。無論何時何地何景,只有佛菩薩永遠不嫌棄我們。
不要錯以為自己對他人能負起什麼樣的責任,那是自欺欺人。本師釋迦牟尼佛說過,對於眾生,我不能代他們受罪,也不能代他們修行,更不能代他們解脫。我唯一能做的是把我自己的解脫之路,告訴他們,讓他們自己走出來,直到涅槃的彼岸。人各有命,因果自負。愚者,是不管自己只管他人的人(總覺得自己對他人能負起什麼責任,並自以為是的人);智者,是只管自己不管他人的人(知道自己對他人負不起什麼責任,並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的人);覺者,是管好自己、隨順他人的人(知道自己對他人負不起什麼責任,並了達自作自受、不能代受的因果法則的人)。
6、佛七的管理原則
一、嚴格管理。嚴格是愛,放鬆是害。佛七應有的理念、意義、價值、功用、神聖、感悟、超越都是在嚴格中體現出來的。沒有嚴格就沒有意義,反有罪過。師父要嚴格管理佛七,對一個人的放縱式的慈悲,就是對所有人的無意識的禍害。參加佛七的居士要接受和正確理解嚴格管理的意義,嚴師出高徒,不能鬆鬆垮垮。要聽從師父的安排,守規矩,知法度。行住坐卧禮讓他人,不惱他人,寧攪千江水,不動道人心,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不干擾他人,不影響他人,和和美美。助道功德無量,障道罪過無邊。
二、如法管理。如何出入?如何念佛?如何調整?都要適合法度、規範。如果一個人不懂規矩,進入清凈和諧的道場,行為舉止違反規矩,就會擾亂眾人的心,大家就會心煩意亂。念佛堂有念佛堂的規矩,齋堂有齋堂的規矩。一切行動,都得按規矩辦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何念佛,如何進出堂,如何過堂,都有嚴格的規定。一定要如理如法地遵守。不遵守就結罪,就是造業。要懂因果,避免干擾,不能掉以輕心。比如,有人迷糊、噁心、念不下去,有種種的反應,需要善加護持。保護好一個場很難,破壞一個場很易。佛七是共修、共享,人人有責。
三、精心管理。不要觸碰進入禪定乃至三昧狀態的念佛者,不要帶臨時來的人入場。堂主、班首、監香、悅眾都要用心呵護每一位凈業行人,照顧到每位經行者的狀態、心態。監香板上有偈云:「大眾慧命,在汝一人。汝若不顧,罪在汝身。」每位凈業行人,也要精心保護好苦心經營的和諧、攝受、清凈、增上、吉祥的道場。這個殊勝的場是集體的,也是你個人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一利俱利。集體與個人是一不是二,破壞集體就是破壞個體,不要成為障道之緣。
發生意外事件不要驚慌失措、顧此失彼。要照顧好大眾,妥善處理好突發問題。要有膽、有識、有智。對心臟病、精神病、失神、走神等人處理的方式要有所區別。
要精心管理創造殊勝、安靜的環境,以利於精進辦道。並讓大家能利用好,受真實大利。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五大好處
※不為人知的貪淫果報
※女眾出家後的真實生活?
※人是帶業來的這娑婆世界
※為什麼佛經分有智慧、般若、正覺?
TAG:小和尚 |
※浴佛的意義與功德利益
※止觀禪修的注意事項和實踐方式(八)——觀察呼吸的殊勝利益
※佛法的利益不是眼前的利益
※念佛的兩種利益
※文殊心咒的功德利益
※八關齋戒的意義與功德利益
※念佛的三大利益
※做人做事最勢利眼,只關心利益的星座
※什麼是浴佛節,浴佛的意義、功德、成就和利益是什麼?
※磕大頭的三個利益
※打掃衛生的功德利益很大
※頂禮佛像的利益
※與歐盟團體的利益相比,國家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共修的功德利益
※建塔的功德和利益
※修行大乘法門、利益眾生最究竟、最殊勝的竅訣
※一場事關尊嚴與利益的戰爭
※《楞嚴神咒》的功德利益
※在盂蘭盆節,供養三寶的殊勝利益
※皈依的功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