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宴:魯肅不是政治暖男,而是豪傑俠客
文/桓大司馬
在《三國演義》里,魯肅是一個政治暖男的形象,從聯劉抗曹開始就被諸葛亮一路當猴耍,又被周瑜當跟班呼之即來揮之即去,雖然一直在大家眼前晃來晃去,但存在感實在是弱得不行。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魯肅可是一代豪俠,本事大得很,跟《演義》中那貨簡直是兩個人。
「凡品」背後的奧秘
《演義》中魯肅那不多的存在感,基本集中在赤壁之戰前力主抗曹一事上,曹操席捲荊州,準備攻打東吳,東吳文臣一律主降,武將一律主戰,身為文官的魯肅卻也主戰,顯得十分與眾不同。不過,魯肅為什麼要跟他的文官同僚唱反調,一力主戰,《演義》卻沒說明白。
這是因為《演義》是一本文學書,並不打算詳細分析歷史事件的成因,甚至會為了文學效果而改竄史實。而在真實的歷史上,曹丕篡位後,東吳使臣趙咨的一番話,道明了箇中原因,及其背後的深厚背景。
當時劉備為關羽報仇,率大軍伐吳,孫權為免兩面受敵,向曹丕稱臣,而曹丕這時剛剛篡漢,自信不足,急需重量級人物來站台,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曹丕為此甚至放棄了趁勢消滅東吳的利好。
這時東吳趙咨出使魏國,正事辦妥後,曹丕胸中的八卦之火熊熊燃起,同時也為了考較一下使者,問道:孫權是什麼樣的主公?(吳王乃何如主也)。趙咨也不含糊,說孫權是「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並且詳細說明了一番:
吳侯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陣,是其明也;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江虎視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凡品」這個詞,真的道盡了漢末三國大部分事件背後的奧秘,是那個時代的關鍵詞,顯示的是東漢豪族政治的結局。
大家知道,隨著秦始皇統一中國,上古以來的各國貴族世襲為官的制度終結了,不過,他們雖然不能再世襲官位,但在地方上的勢力依然很強大,而且游離在國家控制之外,形成了地方豪族(地方豪族的來源不止這一個,這裡不詳論)。
秦與西漢前期,不斷的打擊豪族,到漢武帝時達到最高潮,酷吏政治的腥風血雨之下,不服的豪族基本全滅,剩下的乖乖的來做國家的官,伺候皇帝。西漢後期,不再對地方豪族進行打擊和遏制,於是豪族大發展,在東漢成為國家政治的主角。
但是,東漢的豪族又慢慢的分化為兩個團體,在鄉里聚眾滋事、稱王稱霸的,不過是低端的「土豪」,通過當官等途徑把持國家政治的,成為高端的「士大夫」。東漢末年,士大夫之間流行品評人物,比如品這個是「天下俊秀」,品那個是「天下楷模」,得到好的品題即「高品」的人,往往身價暴漲。不過這個品題活動一般只在士大夫圈子裡玩,土豪一般是沒什麼人去品的,所以他們相對於「高品」來說,就是「凡品」,至於平頭老百姓,那更是連品都沒有。
土豪的世界你不懂
而魯肅就是一個「凡品」。魯肅出生在淮南,家裡非常有錢,但沒當過官,也就沒人來品他,所以沒什麼地位。魯肅身材高大,也跟其他土豪一樣,擊劍騎射,招攬賓客,後來看見天下將亂,就在山中隱秘地講習兵法,把這些賓客當部隊訓練,這樣的所作所為,跟造反前的項梁、項羽一模一樣,又怎麼會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
原來魯肅跟我差不多
魯肅的這種生活,又養成了他豪俠的性情。周瑜帶部隊路過他家,想借點糧食,當時魯肅家有兩囷米,每囷三千斛(大概幾萬斤),魯肅直接送一囷給周瑜,把周瑜感動得不行,兩個人當場定交。魯肅對其他土豪,比如明顯不能成事的巢湖鄭寶也比較認同,差點投入鄭寶麾下。
後來果然天下大亂,魯肅因為淮河流域是戰場,決定帶賓客、家小避禍江東,這時因為戰亂,人口銳減,人口是各割據勢力的寶貴資源,怎能輕易放走,州里派兵來追,魯肅令部下拉弓搭箭,嚴陣以待,自己又把盾牌立在陣前,連連發箭,每一箭都把盾牌射穿,追兵一看魯肅這麼猛,屁都沒放一個就回去了。這哪裡還是文官,這都跟錦帆賊甘寧那樣的猛男差不多了。
魯肅過江以後,跟孫策、孫權都談得很來,是因為老孫家也是土豪出身,大家比較有共同語言,比如在是否忠於漢朝的問題上,魯肅就表現得很通達。忠於漢朝的收益基本被高品的士大夫壟斷了,漢朝的各種資源對士大夫大幅度傾斜,魯肅這個級別的土豪們頂多吃點殘湯剩菜,忠誠心自然有限,所以魯肅一見孫權,直接就說漢朝藥丸,救是救不了的,你不如去打下長江以南,將來自己稱帝好了。
這就是有名的「榻上對」,說出了孫權敢想而不敢說的話,孫權從此將魯肅引為知己,欣賞得不行。無獨有偶,另一個重慶來的土豪甘寧,一見孫權也是這個調調:漢朝藥丸,你不如打下長江以南,準備自己玩吧。因此甘寧也被欣賞得不行。
在豪俠這一點上,魯肅跟甘寧也差不多,他兩人喜歡的是江湖上豪傑的勾當,對於恪守儒家禮儀的士大夫不太感冒,所以兩個人對士大夫的代表張昭都不怎麼禮貌,張昭對這兩個人也不怎麼看得上。
赤壁之戰是這樣打起來的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一點,魯肅不是什麼文官、儒生,而是一個土豪、大俠,他身邊還站著甘寧,以及老將程普、黃蓋、韓當等一幫土豪(甚至連土豪都不如),這夥人,就是陳寅恪先生歸納的「淮泗軍事集團」。這個集團以淮河、泗水流域的人為主幹,有些人如甘寧雖然不是淮泗人,但與淮泗人抱團,也被視為這個集團的一分子。
原來魯肅跟我差不多
呂思勉先生論及周瑜、魯肅勸孫權抗曹,認為這是南方的一股傲狠之氣不肯屈服,好亂行險而已,但為什麼會有這股氣,卻語焉不詳。其實周瑜雖然是士大夫,但跟孫家捆綁太深,把注下在了這裡,魯肅卻純粹是因為土豪的身份,對漢朝不感冒,對漢朝的代表曹操也不感冒。
但士大夫不一樣,士大夫既壟斷了東漢的政治資源,又從小受到儒家價值觀的熏陶,對漢朝正統認同度很高。孫家剛過江的時候,身份是偽帝袁術的部將,江東的士大夫抵抗得那叫一個慘烈,各家各戶死傷慘重,被滅門絕戶的也不在少數。雖然孫家後來拚命洗白,但再洗也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白。
所以淮泗流域的士大夫如劉馥、劉曄早早的投靠了曹操,流寓江東的外地士大夫如華歆、王朗,也棄孫家如弊履,找機會投曹,江東本地的士大夫如顧陸朱張,那說不定是在盼著曹操來解放來著,就連深受孫家信任的張昭,也抵禦不了歸漢的誘惑,於是大家一力敦促孫權降曹。曹操對這點也心理有數,所以派蔣干去勸降士大夫周瑜,對魯肅、甘寧這些土豪則完全沒想法。
而對魯肅這些土豪來說,降曹就未必是利好了。魯肅對孫權說「我回去還能做下曹從事,將來能當州郡長官「,那是往自己臉上貼金,從這往後走就是九品中正制,士大夫壟斷高官,土豪只能做些打下手的職位,按魯肅的出身,當個武猛從事差不多了,治中、別駕那些州里的高官基本上是沒戲的,還不如在孫權這裡博個高官顯爵。
孫權也是土豪,心裡更是這麼想啦,只是沒人支持,被士大夫們逼得說不出話,現在發現手下有一幫土豪跟自己想法差不多,底氣頓生,再加上至關重要的周瑜的支持,就敢對士大夫們砍桌子,說再有言降曹者斬了。
於是,赤壁之戰就這樣成了定局。戰勝之後,孫權帶領諸將,以極高的規格迎接魯肅,自己也下馬等候,還問魯肅:怎麼樣,規格夠高,給你面子吧?魯肅豪氣頓生,說還不夠,等你當了皇帝,用安車來迎接我,讓我享受一下高級士大夫的待遇,那才有面子。稱帝的目標,現在終於不用時刻藏著掖著了,孫權豪性大發,也樂得不行。這叫英雄惜英雄,土豪識土豪。
超越土豪的土豪
不過,魯肅如果只是這樣一個凡事講打的土豪,那跟甘寧他們就沒啥區別了,跟文官的形象完全不沾邊,《演義》為什麼會把他寫成一個文官呢?那是因為,他不但敢打,還知道收。《射鵰》裡面洪七公教郭靖使亢龍有悔,說打出去一分力,得留著十分力,才能收放自如。能收比敢打更需要勇氣,能剋制住自己的勇氣。
這就牽涉到另一樁公案借荊州了。赤壁之戰後,周瑜與劉備合作,花一年多時間,艱難攻克南郡。劉備向孫權討南郡,但江東沒什麼人鳥他,唯有魯肅勸孫權把南郡借給劉備,一起抗曹。
這件事比較難以理解,而事後劉備奪益州、取漢中,有了自己的地盤,卻怎麼也不肯歸還南郡,最後孫權只好自己去取,兩邊大打出手,費心費力。孫權後來跟陸遜聊天,也說「榻上對」和力主抗曹,是魯肅的大功,但借荊州給劉備,是他失策之處。這麼看起來,魯肅是出了一個昏招。
但這真未必是一個昏招,那時東吳的狀況可並不怎麼好。就在周瑜打南郡的同時,孫權在合肥鎩羽而歸,可見東吳的實力有限,何況南邊還有幾十萬山越,時不時來犯個境殺個人,擴張過快的話,崩盤也不是沒可能。
更重要的是,魯肅深知曹操佔據中原菁華之地,戰爭潛力十分恐怖,唯有孫劉攜手共進,才有戰勝曹操的可能,讓劉備承擔荊州方面曹軍的壓力,東吳專心經營淮南,對東吳來說不失為一個穩妥的選擇。劉備那邊的諸葛亮也深明此理,所以赤壁之戰前就跟魯肅一起運作孫劉聯盟,而在魯肅死後,諸葛亮特意為他發哀,就是感覺此後孫劉聯盟要維持不下去了。
事情的演變也一如魯肅的預料,劉備奪取益州後,又攻克漢中,緊接著關羽圍攻襄陽、樊城,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擔心樊城陷落,幾乎打算遷都鄴城。曹操在孫劉的打擊下,終於漸見頹勢了。
周瑜雖然一直想滅了劉備,攻略巴蜀漢中,與曹操中分天下,跟魯肅的想法不一樣,但臨終時卻推薦魯肅自代。這說明他承認魯肅的方針至少也是一種選擇,自己死後,東吳走這條路也不是不可以。
魯肅對自己的眼光也比較自信,所以面對呂蒙這樣段位較低的土豪,容易豪情滿滿,自信過度,不料呂蒙也慢慢的跟上來了,還時不時的刺他一下。這或許就是魯肅游離於固有圈子之外的代價。
一代豪俠的落幕
但是,魯肅這種豪俠的性子,能料大勢,料不了細節。他哪裡知道孫權折騰那麼多年,連個合肥都攻不下,淮南攻略徹底破產呢?魯肅又是一個喬峰一樣的光明磊落的豪俠,對鬼蜮伎倆不太在行,他哪裡知道劉備、關羽會在荊州問題上耍無賴,連諸葛亮都說不上話呢?魯肅比東吳其他土豪站得高看得遠,他又哪裡料得到這些以前的同志們包括孫權在內,會不理解他、針對他呢?
原來魯肅跟我差不多
於是悲劇發生了,劉備奪益州後耍賴,孫權不能容忍,兩軍在荊州對峙,大戰一觸即發。魯肅雖然單刀赴會,豪氣干雲地責備關羽,盡顯豪俠風範,最終把事情擺平,但孫權的信任從此轉移到呂蒙身上,魯肅沒什麼出場機會了。
魯肅的軍事才能少年時就有所表現,後來又能得到周瑜肯定,守夏口時「威恩大行」,但前期沒多少仗可打,後期孫權又主要靠呂蒙指揮,所以沒太多表現機會。但就其經歷看,與同出於土豪階層的甘寧等人應該差相彷彿,不會差,否則周瑜不會薦他自代。
兩年之後,魯肅病故。東吳隨即戰略轉向,終於襲取荊州,斬殺關羽,與劉備決裂。孫劉之間大戰經年,元氣大傷,此後雖然恢復聯盟,但心懷鬼胎,不能通力合作,終於被佔據中原的魏晉逐一消滅。
王船山先生讀《通鑒》至此,論曰:
欲合孫氏於昭烈以共圖中原者,魯肅也;欲合昭烈於孫氏以共拒曹操者,諸葛孔明也;二子者守之終身而不易。子敬以借荊資先主,被仲謀之責而不辭;諸葛欲諫先主之東伐,難於盡諫,而歎法正之死。蓋吳則周瑜、呂蒙亂子敬之謀,蜀則關羽、張飛破諸葛之策,使相信之主未免相疑。……其不內潰以折入於曹操也不能。則魯、葛定交合力以與操爭存亡,一時之大計無有出於此者。
將魯肅與諸葛亮相提並論,評價極高。
身為豪俠而又超越了豪俠,超越了豪俠卻依然豪俠,智勇兼備,文武雙全,戰略眼光上尤其無人能及,這就是魯肅的一生,與好人卡專業戶、政治暖男、白痴之類的形象基本上沒什麼關係。魯肅的遺腹子魯淑,在孫皓時代曾經統帥十萬大軍打到過豫州境內,這是孫權想辦而沒辦成的事,也給魯肅的豪俠生涯添上了一個耀眼的收尾。
歡迎參加文史宴有酬徵文活動:
文史宴有償徵稿啟事——朝鮮半島與東北亞
文章一經採用,即付稿費200元,並且文章下面的打賞也贈予作者,歡迎大家賜稿。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思美人》還原了楚懷王:功業非凡,遺愛在民|文史宴
※從《軍師聯盟》看門生故吏的世界|文史宴
※文史宴:楚懷王不是昏君,功業不遜商鞅,《思美人》還原了他
※文史宴:《軍師聯盟》講述了門生故吏的世界
※文史宴:《軍師聯盟》中崔琰及其後代有多牛
TAG:文史宴 |
※東吳第一功臣是誰?不是周瑜魯肅,也不是呂蒙陸遜,而是此人
※如果魯肅沒死,呂蒙會不會偷襲荊州?|文史宴
※關羽與魯肅,一文一武,誰才是單刀赴會的真英雄?
※「忠厚無用」的魯肅,卻為何能代周瑜鎮守荊州?
※孫權一生最信任的人,不是周瑜魯肅,不是呂蒙陸遜,竟是諸葛亮!
※魯肅幾乎沒有戰績,為何能與周瑜呂蒙陸遜齊名,並稱東吳四英傑?
※三國:周瑜、魯肅、呂蒙他們的後代怎麼樣?簡直是慘不忍睹呀
※忠厚無用的魯肅,為何能代周瑜鎮守荊州
※三國演義中,魯肅才是最低調的豪傑,比關羽膽子還要大!
※單刀赴會誰才是真正英雄,是舞刀關羽還是能文魯肅
※關於荊州之爭,魯肅與呂蒙誰對誰錯,看看歷史學家怎麼說
※魯肅病逝後,孫權任命的繼任者並非呂蒙,而是一位默默無聞之人
※東吳四大功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為何無一人善終?
※影響赤壁之戰勝敗的關鍵不是周瑜、魯肅,更不是諸葛亮,而是他
※魯肅與呂蒙酒後閑談,魯肅創一成語,呂蒙留下一句名言,傳承至今
※比肩魯肅的東吳大將,文武雙全,為何不被孫權重用
※不厚道的魯肅
※東吳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誰最厲害?
※魯肅首創一成語,看人眼光的確不凡,幫的卻不是孫權
※魯肅沒有周瑜呂蒙陸遜的戰功,憑什麼位列東吳四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