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代抗戰名將薛岳

一代抗戰名將薛岳

早在2005年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之時,中央電視台晚7點的新聞聯播中連續推出「抗日英雄譜」。一次,筆者看到了一個大感意外的名字:「指揮長沙會戰的抗日將軍——薛岳」。對中國現代史稍稍熟悉一點兒的人,對這個名字都不會陌生:薛岳(1896-1998),廣東樂昌人,粵軍名將,是蔣介石手下「剿共」最得力的幹將之一。紅軍長征中,他率領國民黨中央軍窮追不捨,給紅軍造成很大麻煩;解放戰爭中,他逆歷史潮流而動,在華東戰場上對陣粟裕。然而,薛岳在抗戰史上有其不可磨滅的地位,有研究者稱其為「整個抗日戰爭中,所部消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而「四次長沙會戰,殲滅日軍十萬」,則讓他名垂青史。

「此次湘北大捷,全國振奮,誠是為最後勝利之佐證。」

1938年12月初,薛岳出任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後任代司令長官),負責指揮兩湖和江西部分地區對日作戰。1939年1月,為方便對日作戰,薛岳兼任湖南省主席。自薛岳主持湖南及第九戰區以來,政績斐然,抗日聲浪日益高漲。日軍稱:「第九戰區方面集中了以中央直系主力部隊為核心的約50個師,宣稱開展夏季攻勢,其活動日趨活躍。」鑒於此,日軍本部便決定在夏秋之交殲滅第九戰區,一則解除對武漢、南昌之威脅,二則打擊國民政府抗日決心,使之歸順「大東亞共榮圈」。9月下旬,日軍6個師團在100多架飛機和300多隻艦船的配合下,從贛北、鄂南、湘北分6路向長沙進犯。

起初,蔣介石決定放棄長沙。然而,時為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的薛岳卻明確表示異議:「長沙失守,軍人之職何在?」白崇禧勸他:「長期抗戰,須保持實力。」他更不以為然:「湘省所處地位,關係國家民族危難甚巨,吾人應發抒良心血性,與湘省共存亡。」最終,蔣介石同意守長沙,薛岳受命到了長沙,開設指揮所,他首先熟悉地形和了解敵情。日軍由武漢南下,必然經過湘北。湘北的地形是河流縱橫,群山環繞;南高北低,恰如一個畚箕。洞庭湖居中,湘、資、沅、澧四水及瀏陽、新牆、汨羅、撈刀河等河流,縱橫形成天然屏障。湘北除了水就是山,這裡有幕阜山和湘贛交界的九嶺山、羅霄山、萬祥山,它們一般都高達300米至2000米。薛岳摸清了湘北的地形後,對保衛長沙充滿了信心。他認為,湘北處在江湖河網和崇山峻岭之中,和地勢平坦的南昌不同,敵人的坦克在此無法橫行霸道,也不利於敵人的炮車行動,敵人的優勢無法發揮,只能與中國軍隊面對面作戰。

後來,戰場情況正如薛岳所料到的,日軍在湘北陷入中國軍隊重圍。在戰況最緊張時,蔣介石電告薛岳,在適當時機可以放棄長沙,被薛岳拒絕。國民黨武漢軍委會曾一夜之間9次電令薛岳退出長沙,薛岳堅決反對,迫使軍委會同意其在長沙附近決戰的主張。結果,中日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15日-10月9日),薛岳便在湘北山地大敗岡村寧次,殲敵約20,000人,這是日軍侵華以來遭受最大損失的戰役,對日軍士氣打擊嚴重。11月14日,岡村寧次給東京軍部的報告《關於迅速解決日華事變作戰方面的意見》中這樣認為:「敵軍抗日勢力之中樞既不在於中國四億民眾,亦不在於政府要人之意志,更不在於包括若干地方雜牌軍在內之200萬抗日敵軍,而只在於以蔣介石為中心、以黃埔軍官學校系統的青年軍官為主體的中央直系軍隊的抗日意志。只要該軍存在,迅速和平解決有如緣木求魚。」日本軍部的總結報告也承認:「中國軍隊攻勢的規模很大,其戰鬥意志之旺盛,行動之積極頑強,在歷來的攻勢中少見其匹。我軍戰果雖大,但損失亦為不少。」隨後,戰敗的岡村寧次被調回日本擔任軍事參議官。軍事參議官,是日軍高級職務中諮詢和顧問性質的職務,位尊而無權,是個「養閑人的閑差」。

第一次長沙會戰,極大地鼓舞了國民對於抗日勝利的信心,各地民眾奔走相告,儘管嘗盡戰爭之苦,仍節衣縮食慷慨解囊,僅慰問三軍將士醫療創傷之捐款就達34萬元。即使敵占區的民眾亦欣喜若狂,10月18日香港《大公報》發自上海的報道《孤島的國慶》稱:「自從租界當局限定懸旗的日子以後,孤島上已經四五個月不見國旗了。正當湘北大捷聲中,青天白日旗又滿街飛舞,激動每一個人的熱情,吐出一口窒息已久的長氣。」蔣介石給薛岳的電報,也掩飾不住喜慶之氣息:「此次湘北大捷,全國振奮,誠是為最後勝利之佐證,而對於人民信念、國際視聽,關係尤鉅。駿烈豐功,良深嘉慶。」

讓日軍的「加號行動」變成了「減號行動」

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國進攻波蘭,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正當德軍勢如破竹之際,東方反法西斯戰鬥的勝利,無疑鼓舞了全世界,乃至於國際社會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美聯社、合眾國際社、《泰晤士報》、塔斯社等國際知名媒體組織聯合戰地記者團,赴湘北考察證明此次大捷確有其事,紛紛向世界報道,中國的軍威揚名世界。

1939年12月中旬至1940年1月下旬,薛岳趁第一次長沙會戰勝利之威,組織實施第九戰區冬季攻勢,一度實力受挫。4月9日,他又組織20個師發起夏季攻勢,攻克奉新、靖安等重要據點,擊斃敵混成第十六旅團長藤堂高英少將,有力地配合了第五、六戰區同期進行的棗(陽)宜(昌)會戰。

1941年3月,薛岳指揮第九戰區主力進行上高會戰,僅第七十四軍就殲敵15,000餘人,何應欽稱之為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羅卓英稱第七十四軍為「抗日鐵軍」,第七十四軍也獲得「飛虎旗」這個國民黨軍隊最高榮譽。

1941年9月17日,日軍經過兩年的調整和準備,進攻長沙的條件業已成熟,便確定了定名為「加號作戰」的攻勢作戰。日軍總兵力達15萬餘人,加上飛機、坦克的配合,自認為半個月之內一定能攻佔長沙。他們先派飛機轟炸,接著再用大炮轟炸,以為這樣狂轟濫炸後,守軍肯定被炸光了。但是,一開始日軍就被薛岳部搞了個下馬威:當日軍步兵衝上去後,全被隱蔽在工事里的守軍打得東倒西歪,慘敗不堪。原來,薛岳部不少官兵在游擊幹部訓練班受過訓,他們聽了葉劍英關於軍民開展游擊戰的報告,從中受到啟發。此次戰鬥,他們發動老百姓在16公里寬的新牆河邊修築了河岸陣地,河岸陣地深3米,上面用門板蓋著,門板上堆上厚厚的土,栽上草。河岸陣地每隔100米,便用磚石砌了伙房和糧食倉庫,準備與敵人打持久戰。由於河岸偽裝巧妙,敵機發現不了,就是敵人來了,站在面前也不知道下面是守軍的防線。河岸陣地築好後,第九戰區官兵以薛岳的字「伯陵」為名,起名為「伯陵防線」。9月27日,日軍經過一番周折,才突破讓他們吃盡苦頭的「伯陵防線」,渡過撈刀河,佔領了春華山東南10里的永安鎮。當時的永安鎮很小,離長沙只有一步之遙,永安如失守,長沙岌岌可危。長沙是湖南及第九戰區抗戰的一面旗幟,薛岳急忙調整部署,採取誘敵深入戰術,組織第七十四軍、第十軍、第三十七軍,向永安鎮反擊;又將遠在湘西的第七十九軍調入長沙市。他號召所有部隊立即向敵人後背攻擊,各部派出小分隊斷絕敵人交通,伏擊小股日軍,專門襲擊日軍的運糧運彈車隊,造成敵人供給困難。同時,他又向蔣介石報告,要第六戰區在宜昌向敵人發起攻擊,調動進攻長沙的日軍增援宜昌。28日,薛岳部開始出擊,日軍交通、通信被切斷,各聯隊失去聯繫,處處被動挨打,一般100多人的分散小股日軍,成了主要攻擊目標。與此同時,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陳誠為配合第九戰區在長沙作戰,集中15個師部隊,進攻宜昌。守宜昌的日軍第十三師團頻頻呼救,要求派部隊向宜昌增援。於是,日軍不得不下令全線撤退。10月8日,日軍第二次進攻長沙就這樣虎頭蛇尾地結束了,以致於「加號行動」被國民黨軍譏笑為「減號行動」。

示弱誘敵,把日軍引入「天爐」

薛岳並沒有因為第二次長沙會戰的勝利而自滿,他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對於來自全國各地的賀電,他看也不看。他知道日軍是不會甘心失敗的,敵人一定會再次進攻長沙。他認為,日軍第十一軍在武漢不走,就是架在他脖子上的一把鋼刀,稍一麻痹,就會造成人頭落地的局面。他把自己關在作戰室內,天天看著地圖,看煩了就翻一翻《孫子兵法》或者《曾胡治兵語錄》。在這本語錄中有一段「軍旅之事,守於境內,不如戰於境外」的話,令他特別感興趣,他時常回味著,對這句話,他悟出三層意思,一是防禦戰要時時掌握主動權;二是只有主動進攻才是主動權和勝利權之關鍵;三是攻擊的兵力必須由進攻、迂迴、斷後等三部分組成,這三部分缺一不可。回顧前兩次長沙戰鬥,沒有能全殲敵人的原因,就是迂迴、斷後兩部分兵力不足造成的。薛岳最後決定,在撈刀河開設戰場,誘殲日軍。

為什麼選擇撈刀河?他在作戰會議上對大家說:「古代大軍事家孫子說,『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勝利者之所以勝利,奧妙在巧妙利用地形。齊魏馬陵之戰、楚漢成皋之戰、吳魏赤壁之戰,都是因弱者利用地形而取勝的。湘北的地形,新牆河道路寬,利於敵人發揮坦克、大炮的優勢,這裡開設戰場不利於我而利於敵。汨羅江雖有一兩條大路,但也有山,這裡開設戰場,敵我雙方就地形而言,是均勢。沒有大道的撈刀河,才是最理想的戰場。」

在部署兵力時,薛岳按各部隊的特長和戰場需要劃分為挺進、消耗、尾擊、誘擊、側擊、守備、預備等七個兵團,以超過對手一倍多的兵力,層層消耗敵軍,然後圍攻之。看上去完全屬於被動挨打的態勢,但實際上寓含殺機,這就是 「天爐戰法」。

戰鬥的準備階段,中日兩軍雙方都在秘密操作中,保密性極強,誰也打探不到對方的一點兒情況。1941年12月23日下午,天氣暖和而且晴朗。日軍第40師團主力最先開始向新牆河進攻。但是傍晚,天氣突變,下起了大雨,半個小時後又下起了大雪。氣溫驟然由12攝氏度下降到零下5攝氏度,雨後的道路結成了薄冰。道路泥濘,寸步難進。日軍到了新牆河,坦克、大炮無法行駛,只好停在一邊。在新牆河邊,日軍第四十師團、第六師團遭到守軍第二十七集團軍的阻擊。薛岳給第二十七集團軍下達的任務是在新牆河阻擊4天,目的是消耗敵人的主力,4天以後必須後退。

由於第二十七集團軍炮火猛烈,敵人無法在新牆河上架橋。夜晚,敵人偷渡,行到河中間時,被守軍的炮火擊入河內,新牆河水頓時成了暗紅的血河,上面漂滿了屍體。陣風吹來,河面上出現一個個血渦、血浪,將成群的屍體推向下游。個別僥倖衝上對岸的,也被守軍雪亮的刺刀推入河中。敵人大炮雖然炸毀了守軍的工事,但步兵無法衝上對岸。

過了第4天,薛岳又出一計,他想讓日軍嘗一個小小的甜頭,麻痹一下日軍。下令第二十七集團軍後退,但不能讓敵人看出是故意後退,而是戰而不勝的潰退。29日上午,第二十七集團軍照計劃放棄新牆河。這時天氣放晴,日軍第四十師團、第六師團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一個下午就渡過了新牆河,並很順利地渡過了汨羅江,和沿粵漢線南下的日軍第三師團會合。撤出戰鬥的中國軍隊迅速佔領兩翼,阻擊部隊加入了側擊部隊的行列。汨羅江南全是泥濘的田野,所有道路被動員起來的老百姓挖得高高低低。日軍過了汨羅江就像水牛掉進了泥井裡,大炮推不動,坦克在原地打著轉轉,步兵到了田野,陷進了泥潭,艱難地移動著腳步。雨雪還在下,鬼子們一個個滿身泥漿,活像一隻只泥猴。這就是薛岳為敵人安排的「天爐」,也是他為進攻長沙的日軍預設的墳墓。

「雖然最終佔領長沙,但皇軍已經付出十萬精銳」

12月31日,一心想著報復的日軍總指揮阿南惟幾中將,待3個師團全部過了汨羅江,下令向長沙攻擊。日軍行軍途中沒有碰到一個中國兵,阿南惟幾像服了興奮劑一般,認為佔領長沙指日可待。1942年1月1日中午,日軍第三師團兵臨長沙城下。自出征以來,他們一直在野外露宿,吃夠了西北風,沒有睡過一個好覺,一直巴望著攻擊長沙城,慶祝一下元旦,安穩地睡上一覺。日軍萬萬沒有想到,他們已經進入薛岳預設之決戰區域。這時,薛岳向所部官兵下達手令,言詞慷慨:「第三次長沙會戰,關係國家存亡。岳抱必死決心、必勝信念。」為此,他要求「各集團軍總司令,軍、師長,務必確實掌握部隊,親往前線指揮,適時捕捉戰機,殲滅敵軍」。

1月1日下午3時許,從長沙城內突然飛出無數炮彈,爆炸後一大片鬼子被炸得拋向空中,城外敵人的密度大,一炮都能炸死炸傷幾十人。炮火急襲20分鐘後,守軍一隊一隊殺出城外,雙方絞在一起,廝殺著。經過兩天的反覆衝殺,日軍第三師團如一片片被割的麥子,成批地倒下。

日軍第三師團也非庸夫之輩,在飛機支援下,他們向長沙東南阿彌嶺等中方陣地發起了進攻。薛岳下令第十軍李玉堂布下巷戰陣勢,守衛長沙市區。雙方在長沙東南郊展開激戰,拚死爭奪,幾乎所有據點都反覆易手,最終遏制了日軍的攻勢。為了加強長沙防守和反擊力量,薛岳又調第七十七師進入長沙預備作戰

面對大兵壓境的中國軍隊,日軍第三師團頻頻告急。接到豐島房太郞的求援電報,阿南惟幾命令第六師團前往增援。3日,趕到長沙東門的第六師團,因大炮、坦克上不來,也沒有攜帶炸藥包,在城下無法施展。而守軍打的是有準備之戰,他們屯集了幾千箱炮彈和手榴彈,第六師團挨了守軍數不清的炮彈、手榴彈的轟擊。

日軍連攻3天無望,處境十分尷尬,阿南惟幾為了顧全面子,不想讓部隊無功而歸,便命令他們在這裡等候轉機。

此時的薛岳忙得不可開交,他將日軍引到了「爐底」,接下去就是要給「天爐」加蓋了,不能讓到手的鴨子飛掉了:羅卓英的第七十九軍、第二十六軍和第四軍從江西邊界向長沙快速運動;王陵基的第三十七軍、第七十八軍、分兩路從平江、銅鼓方向向長沙快速運動;第七十三軍守衛在湘江西岸,準備由西迂迴到長沙東面,側擊日軍;楊森的第二十軍和第五十八軍向汨羅江趕,準備斷敵後路。還有湘江的20萬民眾,也發動起來了,他們的任務是配合正規軍,破壞橋樑,襲擊小股掉隊的日軍。

阿南惟幾見第三師團、第六師團和第四十師團攻城無望,糧食又送不上,天氣又奇冷無比,且有被中國內外線兵團包圍的危險。再也顧不得面子,下令部隊倉皇撤退。經過艱難苦戰,日軍的3個師團丟下大批傷病員及屍體,狼狽逃過了新牆河。

1942年1月10日,舉世矚目的第三次長沙會戰,又以中國守軍勝利而結束。此次會戰,敵重傷23,003人,戰死33,941人,俘虜139人,傷亡遺屍共56,944人。

長沙會戰的輝煌戰果,震撼了全世界。英國、美國的首腦,致電蔣介石表示祝賀。1944年2月,湖南省在長沙召開了萬人慶功大會,蔣介石在南嶽親自向薛岳頒發了國民政府最高勳章—青天白日勳章,並晉陞他為陸軍二級上將。不久,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派人向薛岳授予獨立勳章。1946年10月10日,美國總統哈里·杜魯門授予薛岳自由勳章,以表彰他在抗日戰爭中的功績。

長沙、薛岳,成為日軍始終揮之不去的夢魘。1944年5月27日至10月2日,他率部參加長(沙)衡(陽)會戰,以劣勢裝備抗擊日軍進攻,使日軍付出重大代價後才攻陷長沙、衡陽。日軍不得不承認,「雖然最終佔領長沙,但皇軍已經付出十萬精銳。」

1945年1月至3月,世界反法西斯戰場捷報頻傳,薛岳率第九戰區主力參加了湘粵贛會戰,向日軍發起局部反攻。6月至8月,他率部組織實施贛江追擊戰。8月至9月,抗戰最終勝利,他以戰勝者身份在南昌接受日軍投降。

1950年春,國民黨兵敗大陸,薛岳飛往台灣,蔣介石任命他為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一級上將銜戰略顧問。1958年8月出任行政院政務委員。1966年5月調任「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主任委員」。1998年5月3日,一代名將薛岳去世,享年102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精華 的精彩文章:

評劇皇后白玉霜
毛澤東運籌中共抗戰方略
陳雲與新中國經濟第一戰
毛主席運籌中共抗戰方略
胡適與丁文江的相知與相爭

TAG:文史精華 |

您可能感興趣

薛岳:抗戰殲敵最多的一代名將,民族大義在,中流砥柱魂
抗戰中戰功顯赫的三位將領,每一位都堪稱是震古爍今的抗日名將
他們仨是我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三楊」,抗戰中參加了同一場戰役
抗戰第一位犧牲在浙江戰場的中國將軍,用一個旅阻擊日寇兩師團
抗戰中著名的「天爐戰法」,並非薛岳個人發明
抗戰中國軍隊的第一次,全殲日軍一個師團,可為何此戰卻不出名?
抗戰時一次特殊的交換俘虜,一名日軍換五十名戰士和大量物資
抗戰期間最慘烈的一戰,軍級以上將領犧牲15位,老蔣夫人被炸暈
抗戰中八路軍唯一一個沒有戰馬的騎兵團
還原抗戰中敵我白刃戰真相,戰爭初期,對付一名日軍我方需要三人
他在國名黨中胡作非為,蔣介石裝聾作啞,抗戰後卻第一個被槍斃
他因不願打內戰被老蔣軟禁,抗戰中戰死沙場,是第一個犧牲的軍長
他是川軍名將,是中國第一批抗戰的人,一生主張抗日
共同的抗戰歲月:二戰中美戰鬥友誼,曾一同並肩作戰
抗戰時期,第十戰區為何沒與日軍發生一起戰鬥
抗戰珍貴舊照:圖一是抗戰小少年,最後一張民兵在製作地雷
淞滬戰役的抗戰英雄蔡廷鍇的子女後代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中最慘烈的戰役——淞滬會戰
將軍百戰死之天妒英才,兩位抗戰名將同日殉難
抗戰中蔣介石把兩個大名鼎鼎的一級上將都處理的會戰是哪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