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養生保健素養常識」經穴養生之拔罐

「中醫養生保健素養常識」經穴養生之拔罐

每天為您送上市中醫院重點專科、專家介紹、原創科普、杏林微視頻、杏林微普法等優質內容。關注微信,了解醫院的最新資訊,好文章要與大家分享哦!

經穴養生

中醫經穴養生就是根據中醫經絡理論,按照中醫經絡和腧穴的功效主治,採取針、灸、推拿、按摩、導引等方式,梳理經絡、調和陰陽而最終實現祛邪治病、使機體恢復陰平陽密的和諧狀態的一種養生方法。

※ 艾灸

艾灸是運用艾絨或其他藥物點燃後直接或間接在體表穴位上熏蒸、溫熨,借灸火的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起到溫通氣血、疏通經絡、調和陰陽、扶正祛邪、行氣活血、祛寒逐濕、消腫散結等作用,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法。

艾灸作用

溫經散寒:灸法應用其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痹的作用,通過熱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可以溫經散寒,加強機體氣血運行,可用於血寒運行不暢、留滯凝澀引起的痹證、腹瀉等疾病。

行氣通絡: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臨床上可用於瘡瘍癤腫、凍傷、不孕症、扭挫傷等,尤以外科、傷科應用較多。

扶陽固脫:艾葉有純陽的性質,再加上火本屬陽,兩陽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陽固脫、回陽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臨床上常用於中風脫症、急性腹痛吐瀉、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拔毒泄熱:唐代《備急千金要方》指出,灸法對臟腑實熱有宣洩的作用,灸法能以熱引熱,使熱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熱,對機體原來的功能狀態起雙向調節作用。

防病保健:艾灸不但可以預防疾病,而且能夠延年益壽。「人於無病時常灸足三里、三陰交、關元、氣海、命門、中脘、神闕等穴,亦可保百餘年壽也。」

常見慢性病艾灸選穴

胃痛:中脘,足三里。

感冒:風池,大椎,風府,合谷,肺俞,列缺。

慢性支氣管炎:肺俞,膻中,脾俞,膏肓,太淵,定喘,合谷,足三里。

咳嗽:膻中,肺俞,膏肓,天突,風門,列缺,大椎,足三里,豐隆。

支氣管哮喘:定喘,肺俞,膻中。

腹痛:氣海,中脘,內庭,脾俞,足三里,天樞。

胃痙攣:天樞,中脘,梁丘,幽門。

消化性潰瘍:中脘,梁門,足三里,胃俞。

便秘:足三里,天樞,大橫,大腸俞,支溝。

失眠:湧泉,三陰交,內關,足三里,百會。

高血壓:足三里,絕谷,曲池,血海。

心絞痛:心俞,至陽,厥陰俞,膻中,少海,內關。

糖尿病:關元,太溪。

脫肛:長強,百會,足三里。

疏通脾胃:中脘。

熱病:大椎。

自我艾灸時多用艾條灸,因為艾條使用方便,也好控制。取坐位,全身自然放鬆,呼吸平穩,心無雜念,將所施灸的部位暴露出來。 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應灸的穴位,距皮膚2~3厘米進行熏烤,灸時可以將艾條如鳥啄食樣上下活動(雀啄灸),或左右移動或反覆旋轉施灸(迴旋灸)。一般每處灸10~15分鐘,至局部皮膚出現紅潤為度。施灸的先後順序一般是先灸身體上部後灸下部,先灸腰背部,後灸胸腹部。溫度以自身被灸部位有溫熱感而無灼痛感為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養生保健素養
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基本理念和知識
酵素養生,回歸自然的養生方式
閱讀素養就是人生素養
《漫話中醫養生》——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42條解讀
提高健康素養 享受健康生活
深化認識,致力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香港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及其啟示
素質、素養、教養、修養
軍人素養受用一生
你缺的不是養生方法,是健康素養!
構建動態生成性素養課堂
全科醫生宜強化中醫學素養
怎樣從小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
健康素養小知識之第五條
大學生信息素養價值構成與養成途徑
酵素養生新觀念——哪些水果含酵素多?
吃素養生?沒想到加重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一堂生動的職業素養體驗課
景寧縣召開婦女兒童健康素養教育項目啟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