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酷友CooYoo Neutron L 中子手電筒評測

酷友CooYoo Neutron L 中子手電筒評測

這次評測的是酷友Neutron L(中子L)手電筒。酷友是做EDC的品牌,這款手電筒也是一款EDC風格的手電筒。其帶USB輸入輸出功能,最大亮度1000流明,使用CREE XPL-HI V3 LED。

這款手電筒還未正式發布,筆者有幸提前幾天收到一根。試用了一周,做此評測,談談體驗,說說感受。

先看外包裝。包裝盒的尺寸較小,包裝外觀設計十分有酷友的風格。清爽的檸檬黃顯得活力十足。掛盒設計方便超市上架。(不過真的有超市上架嗎?)

抽出吸塑盒,包裝盒空間利用效率很高。附件全部都塞在吸塑盒背面。

把全部內容物都掏出來,附件還是比較齊全的。除包裝外,包含手電筒本體、說明書、保修卡、警告標籤、充電線、附件包。

附件包內還包含兩個尺寸不同的備用防水圈,手繩。

醒目的警告標籤引起了我的注意,拿起來看,是中文雙語兩面提示使用前取出絕緣片。

擰開後蓋,就能看到絕緣片了。

說明書也是中英雙語雙面。內容充實說明詳細。包括產品特點、基本規格、尺寸、操作說明、充電放電,保修等等。廠家承諾提供15天內包換,2年內免費保修。

拆開手電筒,手電筒採用三段式結構。可拆分為燈頭段,筒身,尾蓋。手電筒自帶一節帶保護板的18650電池,容量為2600mAh。

筒身採用鋁材經CNC加工而成,說明書沒有說明具體材質,個人猜測應該6系硬鋁。表面經軍規三級氧化處理。這些都是手電筒常見配置,中規中矩。

螺紋採用了非標的矩形螺紋設計,右旋,齒的厚度適中,螺距合適,而且螺紋表面也進行了表面處理。耐用性,順滑程度都會比普通三角螺紋更好。

筒身前後螺紋規格,螺紋直徑都不相同,無法反裝。附贈的備用防水圈尺寸不同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靠近頭部的螺紋旋開所需圈數比旋開尾蓋的少。看來設計上是推薦從頭部旋開的。(但我從實用習慣上總是下意識從尾部旋開。)

筒身內部十分光滑,圖片中筒身內側似乎是沒經過表面處理的白色,實際上是有處理的黑色的,圖裡這麼白是因為表面十分光滑,反射背景里的說明書。筒身端面露出的部分的白色是真正的裸露的金屬,是為了導電。

筒身和尾蓋外表面都採用了交叉的「菠蘿紋」設計,提升防滑性。筒內雙電極彈簧設計。

頭尾兩端的彈簧都是純銅鍍金的。燈頭部分的彈簧直接焊在電路板上。尾蓋的是彎折卡在尾蓋內側。因為螺紋表面也進行了表面處理,導電主要靠筒身端面露出的部分。所以在燈頭電路板接近螺紋的外圈設計了純銅鍍金帶彈性觸點的觸片,而尾蓋的彈簧絲直接和筒身中段接觸導電。

從燈頭處螺紋擰松圈數少,導電處還有彈性觸片上看來,設計上還真是推薦從頭部擰開。

附贈的電池正極也是金色的,也進行了鍍金處理。負極就是普通的樣子。

和不同的18650電池尾部對齊,對比長度。由上至下分別是無保護板的普通平頭18650、無保護板的普通尖頭18650、本品的帶保護板18650、帶Micro USB口的帶保護18650。對於本品,這幾種電池都可以使用,因為自帶電池長度適中,雙彈簧電極也有一定活動範圍,所以長一點短一點都可以兼容。酷友也出過一款帶充電口的18650電池,是可以完美兼容的。

燈頭直直徑29mm。

燈頭散熱片部分直徑31mm。

筒身和尾蓋直徑相同,都約為25.5mm。

燈頭散熱片部分有兩個平面,平面間距28.85mm。

筒身全長138mm。

作為小直筒,外觀尺寸中等,但是分量似乎比較大。

帶原裝電池162g,不帶電池也有114g。順便也找了幾個尺寸相近的小直筒做參考。

由於各種電筒使用的電池都不一樣,故全測空筒重量。前段時間測試的納麗德TA30空筒僅重92g。(好像TA30評測里我都沒稱重量。)

同帶側鍵和USB直充的X5R空筒重100g。

老款警用手電筒空筒131g。

以上還都是帶手繩的重量。這款小筒確實略重。但是考慮到本品帶USB直充和輸出。重量的提升還是可以理解的。

鏡片材質說明書沒提,通過敲擊我猜測是鋼化玻璃。鏡片採用了AR鍍膜減反射,鍍膜反光發紫。

AR即Anti-Reflection,中文為抗反射增透,通過提高玻璃透光率,降低玻璃反射率達到增透目的。

光杯設計上,對比同類小直筒手電筒,光杯的直徑有一定提升。軸向較長。直視光杯,反射均勻。聚光性很好。

聚光區明亮,聚光區直徑較小。泛光區相對就較暗,但也比較均勻。在小筒上也有不錯的遠射體驗。官方號稱最大遠射距離288米。

燈珠使用了CREE XPL-HI V3 LED。簡單介紹一下燈珠,XPL是凸透鏡版本,XPL-HI 是平面版本,平面版本沒有透鏡,注重聚光效果。配合本品相比小直筒略大的光杯,軸向更長的光杯設計,聚光效果提升非常明顯。具體後面測試部分會說。

燈頭段體積不小,畢竟包含了光杯燈頭,電路板,而且這款手電筒帶USB輸入輸出,USB口就佔了不小體積。

燈頭附近的外殼也有較強的凹凸設計,設計用意大概是為了增加表面積,提升散熱能力。但筒身沒有防滾設計,也許是為了作為EDC手電筒的顏值吧。

電路方面是獨立恆流驅動,可以精準穩定的輸出,且輸出亮度相對穩定受電池電壓小。內置了溫度檢測系統,如出現過熱可以自動調節亮度。

手電筒控制上只有一個側鍵。這種側鍵不像尾按,無法提供半按和全按兩種不同操作狀態。按下就是按下,鬆手就回彈,沒有鎖定狀態。所以模式切換完全就靠手電筒一個側鍵的不同按法。

1秒內按下是點射模式,亮度最大(1000流明)。1秒內鬆手點射結束,手電筒熄滅。

長按超過一秒,就是正常照明。想要關機還得再長按一秒。正常照明的亮度是根據上一次使用超過3分鐘的亮度自動記憶的。

想換擋就在正常照明模式下單擊按鍵。是按照低亮(12流明)、中亮(101流明)、高亮(342流明)、極亮(1000流明)、再低亮這樣循環的。

任何模式下快速雙擊是爆閃,再單擊是返回進入爆閃之前的檔位。爆閃模式下長按是SOS。說明書沒寫爆閃頻閃可變,不過我個人嘗試發現爆閃下雙擊可以改變頻率。

這個側按的設計,實在是非常蠢,操作上十分不便利。舉個例子,旅行的夜裡,在全黑的帳篷里,我想拿手電筒最低亮度看看書本。我必須經歷長達1秒以上的極亮模式。不想被亮瞎狗眼就用手捂一下燈頭吧。在閱讀距離,僅僅靠閉眼睛是沒法抵擋這個極亮擋的。

為什麼不設計成輕觸一下就常亮呢?這樣設計雖然會放棄點射,但易用性會提升好幾倍。也許是設計者怕太過於容易誤觸點亮?側鍵的按鍵行程短,力度也不大,很容易按動。

而這種對一個按鍵反覆操作的設計,非常容易出現不慎雙擊。而習慣上的關機是長按1秒。而爆閃下長按是不關機的,進入SOS。剛剛拿到這款產品的玩家在不慎誤操作到爆閃後,很容易下意識長按,結果並沒有關閉。並且這款產品的爆閃非常給力,閃頻非常快,而且幾次雙擊有頻率變化。在幾米內只靠牆壁反射都能造成視覺上的不適。我已經被我自己的誤操作晃瞎好幾次狗眼了。

手電筒側鍵背面是一個膠防水蓋,下面是USB輸出口和Micro USB輸入口。

膠蓋材質軟,再配合多階梯狀的設計,理論上可以達到較好的防水效果。但我不太看好,實際防水性如何之後再試。另外一提這個膠蓋不是很容易裝好。一定要把突起好好對準介面的凹陷,並儘可能垂直,均勻的用力才能蓋嚴。蓋不嚴肯定沒法防水。

使用USB給電筒充電,充電時間約為3.5小時(使用2600mAh電池)。說明書上說輸入能達到5V1A,對於充單節電池,這個功率已經不小了。

對其進行測試,輸入能達到0.95A,屬於正常誤差範圍內。

說明書上還說充電時紅綠燈交替閃爍,充滿時綠燈常亮。我盯著按鈕看了半天,並沒找到指示燈在哪(不少手電筒的側鍵有指示燈按鈕帶指示燈)。我又在手電筒渾身上下不斷地xi找,油膩的師姐在哪裡……並沒有找到師姐…指示燈。

後來突發奇想往手電筒介面部分看了看。

好像有點光。

換了個姿勢,挑了半天角度,總算在USB輸出母口的縫隙里看到清晰的指示燈了。不過似乎也不是直接看到燈,因為隱隱約約看到刀痕了,這應該是筒子內壁反光。

是不是我這個筒子是工程版本的,忘記開指示燈口了??如果正常就是這樣,那做充電寶時候怎麼看指示燈啊?

說到USB輸出模式,有負載插入後,自動開啟USB輸出,輸出電流5V 1A,放電時綠燈每三秒閃爍一次,持續10秒。不過考慮到那個指示燈的設計,做輸出他亮不亮都看不到。低電量時紅燈閃爍。充電完成或無負載時,30秒鐘後自動斷電。

接下來我對輸出能力和兼容性做一定的測試。

為了測出極限輸出能力,特意換了一節滿電的動力電池,電池的輸出電流很大,所以現在短板是手電筒的轉換電流。空載電壓5.14V,表現還可以。

加上5W負載,電壓馬上就跌到4.15V輸出也達不到宣稱的1A,為0.82A。但是觀察了一會,並沒有停止輸出,而是保持住了這個欠壓輸出狀態,能正常充電。核算下來最大輸出功率3.4W,與宣傳有較大的不符。電壓和電流與宣傳差距太大,且電壓已經低過了正常範圍,屬於虛標。

給安卓手機充電,可以正常充電,手機智能根據充電器輸出調節電流。輸出為4.59V 0.67A。核算功率為3瓦,比剛才測試的最大輸出能力還要低。

給蘋果設備充電,也可以正常識別,開始充電。輸出為4.42 0.71A。核算功率為3.14W。比上一台安卓強一點,不過功率也是太低了。

給小功率USB設備充電,比如老MP3,MP4,電子閱讀器。總算可以在正常USB電壓下輸出。為5.03V 0.6A。功率3W。

也試了極小功率設備,比如智能手環,藍牙耳機。

藍牙耳機,電流太小了,電流表不顯示有電流,但是能持續充電。

小米手環2同樣電流表不顯示有電流,但是能長時間顯示在充電。

手電筒判斷無負載的最低電流設定看來很低。但是依舊會有一些兼容性問題。

這點倒是很好,大部分充電寶無法給這類功率微小的智能設備充電,支持的型號也是通過一些操作觸發一個長時間不關機。因為這款手電筒的輸出能力太弱,所以能識別這種小設備,也算是……因禍得福?

總結下,這款手電筒的USB輸出存在一定虛標情況,輸出能力太弱。不要指望這個能做充電寶用,但是作為EDC手電筒,還是可以救急使用。輸出功能聊勝於無。實際上沒拿到手電筒之前我已經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了。畢竟以目前的鋰電技術,18650最大也就3400、3600mAh。這點容量還指望輸出5W甚至10W?就算真能達到,能硬幾十分鐘?

尾部沒有尾按,設計出了一個奇怪的結構。一開始我覺得匪夷所思,無法理解。甚至猜想過是不是因為EDC的特性追求的所謂質(zhuang)感(bi)。

後來仔細閱讀說明書才知道,這裡是用來掛「可選的尾部戰術掛環」的,因為產品沒上市,也沒寄給我這個配件,所以不知道這個配件什麼樣,不具體評價了。可能還真是作為EDC的風格,可選配件個玩法較多?不過從手電筒層面我真心建議廠家把這個去了,改成個尾按。

尾蓋上有兩個對稱的掛孔。

不栓手繩還算無障礙完美貼地。

栓了手繩,就不能完全貼地。對倒立當蠟燭一類的使用方式不太友善。實際上也好改進,把「口」裝的孔改成躺下的「日」字形,繩子栓在中間的橫上。

隨筒子還贈送了一根USB短線。順便測測這根線的體質怎樣。

短線純銅介面。看起來性能能不錯。

測試採取參照測試,由於無法直接測出線的電阻,但是把根測試儀上帶的線作為最大值,對比參考得出這條線的性能水平。

表頭自帶的線是4.97V 0.98A。

這款線也是4.97V 0.98A。這不用繼續測了,也不用找幾款線做對比了,這款線的素質非常好,作為充電線絕對是第一梯隊了。要知道,充電線比直接用自帶介面多了一個介面耗損。而測試儀上帶的線耗損是很低的,之前TA30測試,測試儀的線是排第一作為參考值的。

沒用上的外觀照片還有幾張,這裡挑點好看的放出。

外觀評測,細節介紹點評和附件測試就寫這麼多。接下來是使用測試。

這款手電筒最大亮度1000流明,高亮342流明,中亮101流明,低亮1流明。說明書上顯示這組數據是使用2節16340鋰電池測試出的。這裡使用18650電池,亮度依次變為900,300,85,6。單節18650額定電壓3.7V,兩節16340串聯就是3.7+3.7=7.4V,電壓高。

這個測試之前測試納麗德TA30時候做過。具有一定的參考性,但是不具有完全的權威性。因為影響勒克斯數的因素太多了,環境亮度,空氣濕度,空氣中懸浮顆粒數等等都對光的傳播有一定影響。而不同的手電筒的燈珠類型,光杯設計,燈頭玻璃也會影響手電筒在聚光點的發揮效果

我的條件無法測出具體光通量(流明數),但可以通過控制變數,定距離定條件,測出照度(勒克斯lux數)和其他產品做比較,推算觀察這款產品的表現。

科普,1Lux(勒克斯)=1Lm(流明)/m2(平方米)

實驗條件,固定的工作台(包裝盒),定距離,使光斑中心對準手機的光線感測器。

距離是幾次預實驗調定的,實際上多大距離最好沒有固定值。主要是在適當的距離,沒有測不到數據,沒有爆表(超量程),就可以。

環境亮度是73.44lux。

中子L

低亮6流明,191lux

中亮85流明,2058lux,相機里的電筒的光出現了頻閃,是頻率和相機刷新率重合導致的。肉眼觀察室看不到的。

高亮300流明,7041lux,相機視角同樣出現了頻閃。

極亮900lux,21003lux。

測到這我有點不相信測試結果,因為標稱1100流明的納麗德TA30才有11810的讀數。我交換了TA30和中子L的電池,重新測了一組數據。

高亮7213lux

極亮19523lux

兩次數據有一定變化,7041/7213;21003/19523。

但沒有差出明顯檔次,甚至出現了不同亮度下兩側測試各有一次更亮。這和沒採用夾具嚴格控制照射位置,導致幾次換擋後照射效果有差別

有關。說明並不是電池的原因。

列出表格,生產散點圖。

這次測試顯示這款中子L的聚光區中心亮度最高,同流明數下勒克斯超越對照組所有手電筒。這散點圖做的我自己都懷疑自己,只有這一款斜率大,其他都是差不多的分布。如果這是科學實驗,那肯定算是失敗了。

看到這種結果我又試著互換電池,調整照射位置。改變都很小,無濟於事。

分析成因,首先手電筒光斑對中不準之類的先不提了,會有影響,但不會是主要因素。從個體上分析,可能跟因為中子L是全新的,鏡片最清潔;沒經過長時間使用燈珠無亮度耗損這些因素有一定關係。不過這些也不會是主要原因。

懷著疑惑心理我開始做對比光斑的測試。

這兩個左邊是中子L:900流明,右邊是TA30:1100。而且中子L的聚光效果更好,光斑聚光區尺寸較小,而且感受亮度更高。

接下來對比的是中子L和X5R

左邊中子L:900流明,右邊X5R:900流明。這兩款雖然使用了同樣的LED,官方給出的亮度也一樣。但是光杯電路都有不同。聚光區尺寸似乎差不太多,但是因為X5R的橘皮杯,聚光效果較柔,不集中。

最後是中子L和XT1C

左邊是中子L:900流明,右邊是XT1C:700流明。這兩款雖然LED型號相同,但是尺寸相差太大,電池光杯電路都有較大區別。官方的標稱亮度都不同。掌心小筒的光斑無論尺寸和亮度都沒法和小直筒比。

通過上面的對比,分析。中子L的光杯設計上有優勢,光杯直徑略大且光杯軸線長,聚光效果更好,更有利於之前的測試聚光區最亮的測試。而且雖然理論亮度TA30大於中子L,但納麗德的數據是官方使用2節CR123A測得的,我這裡使用18650會難以達到理論值。中子L的標稱1000,但官方也給出了使用單節18650的測試數據900。這以上多方面方面結合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中子L在測試中表現超過理論更強的TA30了。

所以說,手電筒的實際表現真的是玄學。不要盲目相信標稱的亮度,實際使用中的表現和手電筒的電池、電路、光杯、LED的型號、色溫、使用場景的溫度、濕度等等都有一定關係。選購還得根據用途,並參考看使用者的反饋與口碑。當然,對於完全未知的型號,如果需要數據量化,參考流明數在一定情況下也是有一定參考性的。

筒子操作上最大的槽點在於按鍵設計。槽點前面已經說過了。接下來進行防水性的測試。本品號稱IPX8 2米級防水,就是可以在水下2米長時間浸泡不滲水。

我不拿去2米深的水池了,只是在手盆里簡單浸泡測試,看看其表現。

扔進手盆,放水。

過了15分鐘整,過來看手電筒狀態,表面出現了不少氣泡。這是自來水中消毒的氯氣析出的效果。而且相機視角出現了頻閃。看來溫控功能正常啟動了。自動從極亮變成了高亮。

一個小時後回來再看,相機視角依舊有頻閃,說明還是高亮檔位。表面氣泡更多更大了,除此之外沒什麼變化。

取出手電筒。

觀察燈頭內是否有進水,有無起霧氣。關於這款手電筒我主要擔心的是USB口的膠蓋,試驗前我很仔細的重新蓋了一次膠蓋,並且確認確實蓋好。這個膠蓋的設計導致如果不蓋好,毫無疑問會進水。而且這個蓋子確實不是很容易正確蓋上。

接下來擦乾筒身,防止外側水在拆開後流入內部引起誤判。

先打開膠蓋。側邊有一點滲水。不過很明顯多階梯狀的膠蓋起到了作用,雖然邊角滲水,但是並沒灌到內部。

圈內有少量水。不過無法確定是沒擦凈,開蓋後流入的還是真的滲水了。總之量很小。而且沒有進到內部。

擰開筒身,圈內有水,不過並沒有越過防水膠圈。

擰開後觀察內部,沒有滲水。防水性能基本合格。我沒有條件測試水深2米。不完全確定能否承受住2米的水壓。

最後做個大總結:

這款酷友的中子L手電筒,作為EDC手電筒,尺寸具有較好的便攜性。光杯設計優秀,聚光效果很好,配合XP-L HI V3 LED,在同類小直筒中有不錯的遠射性能。USB充電使用方便,還具有USB輸出功能,可以救急。似乎以後還會有選配尾部配件,作為EDC可玩性會更強。防水性能達標,使用環境適應性強。

但是缺點也不少:開關設計可以說是反人類了。掛孔設計還有待優化。USB輸出功能也就是救急了,輸出功率一般也就3瓦多。而且指示燈設計實在是匪夷所思,估計不少人使用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知道還有指示燈。

總體來說這款手電筒適合有強光遠射照明需求的玩家做EDC,平時還能方便的充電,USB輸出還能應急。但設計上就不適合戰術用途,而且如果是追求實用的手電筒用戶,這款的按鍵設計實在不太友好。

鑒於還沒開售,不知道售價。且表現優缺點分明,以上供大家參考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甲軍品資料網 的精彩文章:

飛虎的戰袍——美國空軍ABU系列作戰服
美國陸軍的貝雷帽
包打遠近的雙棲主力艦——Fenix TK47搜索手電筒測評
湯姆克魯斯證實:《壯志凌雲2》即將上馬

TAG:戰甲軍品資料網 |

您可能感興趣

Anyone Logo Deck評測
狙擊手——Intense Sniper Elite XC評測
視頻 | 史上最貴塑料鞋?Nike×LeBron James×John Elliott 三方聯名Icon評測
音樂輕鬆「戴」著走Bose SoundWear評測
Molton Brown@JW Marriott Parq Vancouver 評測
HyperX Pulsefire Surge巨浪RGB電競滑鼠評測
新款華為MateBook X Pro評測:Windows陣營Mac唯一敵手
輕盈小巧、手感好——HPComfortGripWirelessMouse開箱評測
Mionix Castor 雙子座α遊戲滑鼠評測
輕盈、小巧、手感好——HP Comfort Grip Wireless Mouse 開箱評測
進化一號NuPrime Evolution One評測
視頻 | 超人氣 Air Jordan 1 「Court Purple」 開箱評測
手機中的單反 Nokia 8 Sirocco評測
Hello WorkStation,Supermicro X11SRA-F 工作站主板評測
掙脫WiFi束縛!Surface Pro LTE評測
SoundWear Companion 評測:Bose 發明了一款可穿戴「隨身聽」
adidas Originals NMD R1 上腳評測
BOSE SoundLink Revolve+音箱評測:史上最好的戶外藍牙音箱
俄羅斯小丑KonstantinChaykinJoker腕錶詳解評測
MacBook Pro 13英寸帶Touch Bar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