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尚派形意拳入門 基本功練習 傳統武術綜合格鬥實戰威力驚人!

尚派形意拳入門 基本功練習 傳統武術綜合格鬥實戰威力驚人!

形意拳是一種傳播年久,習者較多的優秀拳種之一。它具有體用兼優、老幼咸宜、內外兼修、剛柔兼長的優點.並有形簡意賅、拳械同功的特色;加之它動作簡樸無華,故深為人們所喜愛。只要持之以恆,就可達到怯病、強身的目的。

一、拳法淵源

此拳的創始人以及前幾代的傳人雖有過爭議,但就譜、史和今人考證,此拳系明末清初姬際可所創;姬際可傳曹繼武,傳戴龍邦,傳李洛能,傳郭雲深、劉奇蘭等及山西宋世榮、車般齋等的說法,是得到多數人承認的。

就拳技的歷史情況看,姬際可所傳的拳技與現在的形意拳大不相同。從少林寺秘不外傳的「心意把十二大勢」,和河南馬學禮所傳的「心意擎十大形」等來看,最明顯的不同點,在於步型和步法上,他們所傳的都是用側身弓箭步。在拳法上雖都著重單勢的磨礪,精於技擊,利於實戰,但在動作、名稱、內容和技法上,不僅實質不同,而且面貌不一樣。

戴龍邦在山西祁縣一帶所傳的六合拳或心意六合拳,用的是側身弓箭步,尚未形成現代形意拳所用的雞腿和槐蟲步。但在技法上卻強調了內外合一,開始著重內在的意識和呼吸,以及勁力和動作的內外相合。以丹田為本,以意領氣,手腳相合,攻防一體。從這些技法要領來看,戴龍邦先生開始從動作、招法的傳統中,突出對內意、內勁以及神、氣的運用。這一轉變是技法上的升華,無疑是一個貢獻。為六合拳衍變成形意拳創建了技法前提。李洛能學自戴龍邦,傳入向北,曾叫意拳,後改名形意拳,他使此拳進一步發揚光大。他用似斧、似閃(似電)、似箭、似炮、似彈之形來提煉,形成劈、鑽、崩、炮、橫這五行擎的形和意,利用五行生剋制化之理定順序,治病、強身、增進功力。又把戴龍邦的十大形、七小形,像形取意以精化成為十二形(這就是改名為形意擎的來由),豐富了拳法的內涵。他對拳械套路也作了提煉和充實,改掉了側身弓箭步,而代之以兩腿彎屈、前三後七、具有夾剪勁的雞腿和進身跟後腳的槐蟲步,使形意拳打破武術以弓、馬、仆、虛、歇為主要步型的慣例,形成獨具一格的「行如槐蟲「的獨特步型和步法。成為繼戴龍邦之後一大創新。正因為李先生深入精微、窮其奧秘,才在技法上達到「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造詣,被稱為「神拳」。

李門一源的形意拳,由車毅齋、宋世榮為主在山西廣泛傳播開來,時人稱為「山西派」。而以郭雲深、劉奇蘭先生為首,又成為河北一支。此拳從李至今已見八、九代傳人,可見渾樸的拳法風格,普遍受到人們的熱愛。

形意拳由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六合拳以至意拳(意拳是形意拳前身叫過的名稱,不是王薌齋先生為大成拳前身命名才有的)到形意拳,由於傳播年久,不斷衍變,所以不僅名稱、內容以及技法都發生了變化,特別在一些拳經、拳譜的理論上,也都發生很大的變化。這在識別上給我們帶來了困難。一些衍變前的老拳譜可不象古玩、秘箴,是越老越可貴。因為拳法本身的動作、技法變了,理論自然也要變。因之我們現在練形意拳,如果參照《心意拳譜》就對不上號。如果參照雍正十一年起,其後又經過許多次修訂的《心意六合拳譜》也會感到該譜所說與形意拳的現實動作和技法要求,也不相等。例如譜中「六合十大要序」(後來被人們改為所謂曹繼武的「十法摘要」)真中有不少說法是與形意拳的技法要求起相反作用,如講「三節」時,提出「蓋梢節起,中節隨、則根節要追,三節相應,不至有長短曲直之病,亦無參差俯仰之虞,所以三節貴乎明也」。所說三節「起、隨、追」的作用是指其技法要領主動在梢節,而中、根兩節只是隨、追而已,這樣則梢節一空,中、根則無能為力矣。形意所要求的「三節要催」,主動在根節,如「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這樣才能使腰起到主宰的作用,丹田內勁才能得發,才能發揮「拳打三節不見形」的威力。從以上兩種不同技法和勁路來看,其作用正是相反的。該文也講:「四梢」,只是著眼於外形的發動。實際上人的血梢、骨梢、肉梢、筋梢沒有內意的發動是起不到作用的;而形意卻講「驚起四梢」。只有發揮這個「驚」的作用,才能煥發內在的精神。這兩者技法的涵意,又是大有差別的。再如該文講「起落」,雖分別講到手法、肘法、足法,但實質是表現在使用招法上,如雙手「起如舉鼎,落如分瓶也」;「肘護心肋,手撩陰起,而其起如虎之撲人,其落如鷹之抓物也」「蓋足起、膝往懷,膝打膝分而出,其形上翻,如手起撩陰是也。至於落即如以石鑽物也」等等,與形意所講的涵義相差極為懸殊。如形意講「起橫不見橫,落順不見順」是顧中有打,打中有顧,非得明師指教難明其竅,足見其涵義之深。又如「起是去也,落是打也,打起落如水之翻浪」,這正是人們只聽傳言,難見實際的技法竅要。所謂「摩挲勁」,有人叫它「劃勁」,實際是「翻浪勁」,這與該文所講的「以石鑽物」和如「鷹之抓物」,其技法內涵相差何遠?諸如此類,毋庸一一枚舉。這足以說明,現時技藝已高度發展了的並幾經衍變了的形意拳,再去參照舊拳譜,不僅無益,而且有害,會墮入迷霧不知所向。現在仍有人引證所謂「曹繼武的十法」進行傳習顯然是不當的。只有傳自河北,附有戴龍邦於乾隆十五年作《六合拳序》的這個手抄本《六合拳譜》,其內容除尚保留戴家的《六合拳譜》的部分內容外,又增加了許多技術理論,雖文字淺顯而內涵深邃。可惜這個拳譜由於輾轉傳抄,諸文遺漏和錯誤很多。有的是在轉抄中憑個人認識和需要,就擅加增減或修改,這也是造成紊亂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還有的所謂「拳經」或「拳譜」,或有關該拳法的一些文章著作,或借古人之名,或故弄玄虛,或把形意拳法說成仙道之術。因之我們應該多作比較,辯證認識,擇宜而用,不能人云亦云,貽誤自己,有害後人。

二、技法、風格、特點及尚氏所傳殊論

(一)獨特的技法

形意拳在技法上有三乘功夫、三步練法的不同進階。要想求得深知,練有所得,就需要按這三步不同進程去追求。

1.特有的樁功——三體式和與之有關的技法理論。

形意拳的基本功,據尚雲祥先生所傳,在正式練拳之前要先站好樁,站的就是三體式(又名三才式,也叫鷹捉式)。按尚先生所要求的難度、精度要求較高,由腿顫、氣浮,變得意氣貫四梢,手、腳心發熱,繼而手關節和膝關節吱吱作響,不但他人用手可以摸到,響得聲大時,還能聽到手指、膝蓋處的吱吱響聲。這個樁功確有增強體力,押筋拔骨,充實丹田,氣貫四梢的作用。

有人說尚先生教人,得先站三年樁,雖言過其實,但站樁是為築基、定型,找勁增力。故站三年樁還遠遠不夠,應經常不斷地站才行。如長時間不站樁,不但腿弱、周身勁散,而且會使姿式變形,因雲,為了長功力,堅下盤,舒筋理氣就得經常站樁。

如不是專這治病養生的需要,僅為練好形意拳,以求達到體用兼修,就尚先生所傳是不需要再練別的樁功。先生常說「怎麼講(按拳經所說的要旨)就怎麼練,怎麼練就怎麼用」。換句話說「怎麼用,平常也就該怎麼練」。這樣才是練為所用,久而功純,用才有效。形意拳的練和用基本都採用三體式所用的腿勁和步型,(套路中也有少數適應特殊需要的其他步型)。走起來一般就是「行如槐蟲」的「槐蟲步」。不管前腳怎麼腳怎麼蹬,定型動作還是離不開三體式這因為練為所用,熟能生巧,功純自精,所以說三體式才是形意拳萬法歸一的樁功。故人們把它視為「入道之門」,稱它為「母式」。

人們練樁功最初都覺得苦澀難熬,久之才會回味無窮,乃至樁實根固,內外充實;體質增強,六合勁整。故前輩常說:「樁功是個寶,得它才能好。」如果不這樣做,什麼「不動如山嶽」,「打要遠,氣要摧,拳似炮,龍折身」等技能,那只能是空談。因為根不固欲發無力,又怎能放人制敵。

形意拳技法,從站樁開始到正式動作,不論是練外形,還是究內意,從靜到動,從簡到繁,從練到用,都有它內涵深邃的技法理論,是初學者必須掌握的,應該對它練熟悟通,形成自然,使之一動即有,不思自得才好。這些技法理論是根據古代哲學、道家養生中醫內經陰陽五行之說結合武術技法形成的,故其技法多用哲學用語概括之。

在練三體式之前,先作自然直立的預備式,目的是為了調息、靜心、寧神,排除雜念。正因為它是「無思無意,無形無象」,故前人稱之為「無極式」。靜立是為了準備練動作,由「無為變有為」,雖然外形未動,而「精神確有所專註",故有「無極轉為有極」之說。接著就屈臂、屈腿,但左右陰陽不分,兩臂貼身抬起,雙手相依下按置於腹前,上下束而為一,為做動作作好準備,即所謂:「太極是天地萬物之根源。」故前輩稱之為「太極式」。從上述三體式前的三步曲,從「無思無意」到「神有專註」而至「動作即發」這三步曲正是由靜到動的,是對內在精神意識的良好訓練。經曰:「靜為本體,動為作用。若言其靜,未露真機;若言其動,未見其跡」;「不動如山嶽,難知如陰陽」,這些論述在技擊上都能起到使對方難知動靜、虛實,起到震撼軍心的作用。經曰「......無物氣行,氣行絕象,絕象絕明,覺明則神氣相通,萬物歸根合成一氣」。尚先生說:「形意拳主要練的就是神與氣。」丹書雲:「靜為性,動則為意,妙用則為神。」練習時,只有定心寧神,才能意氣流行,只有絕於雜念和物象,使神有專註.才會啟發靈性。只有這樣在鍛煉上才能扶入精微,神氣貫通;在使用上才能靈感過人。因之在學練中對這默默無為的過程切莫忽視。

當開始做動作,兩手握拳由肚臍向左右拉開,這一動作包括以兩前臂貼身向左右擰轉撐開的束身之力。左右陰陽既分,故稱為「兩儀式」(即陰陽)。《內經輯要》說:「它是一個機動的代名詞,用來說明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和統一性。」用在形意技法上,是泛指人體的相對部位和在動作上反映既相反、又相輔相成的關係。如上下,前後,左右,向背,仰伏,動靜,虛實,剛柔,束展,伸縮,收放等等動作和作用,兩者既相反、相成,又相稱和相撐,因之在技法上概以「陰陽」代之論之。

所謂「三體」,又叫「三才」,原指天、地、人。而在形意拳經中稱人體也是個小天地,故亦有三體之說,這就是形意拳「三體式」的名稱由來。也叫「三才式」或「鷹捉式」。所謂「三體」即泛指上、中、下三盤,亦即頭、上肢、下肢,亦包羅上下、內外、通體。前輩的經驗告訴我們通過鍛煉扶微功到.如能做到陰陽相合,內外一氣,三體純一,在練功找勁上則能「無可無不可」,故曰「三體重生萬物張」。

拳經所講的「四象」,更是屬於純技術的象形取意的一身之法,與所謂太陽,太陰,少陽,少陰無關。它指的是「雞腿,龍身,熊膀,虎抱頭」,謂之「四象"。藉以求得夾剪勁的雞腿,三折之勢的龍身,沉肩豎項的熊膀,宜顧宜打的虎抱頭。這四種象形技法正是形意拳一身之法的概括指南。在鍛煉中時時處處能做到要求,則練之增益,用之得力。

拳經所講的「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中醫用它來說明五臟和人體有關機制在生理功能上的相互生化和制約的關係。形意拳就是根據中醫內經陰陽五行之說用以怯病,健身,變化器質,培養體力和技術的,因之練五行拳既是為了對身體增益,故要遵循相生之理來練;遇有病理變化,又要用相乘和反侮(即順克和逆克)加以制約,故而運用這生克制化之理。但在五行拳技擊的使用上,卻不能生搬硬套地來運用這生克之理,因為技擊使用是千變萬化的,必須「隨機應變」,「用無定法」,故也不存在必須用什麼拳克制什麼拳,否則就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

形意拳對「六合」這一技法的要求是至關重要的,也可以說「六合」是形意拳的技術之本,故形意拳的前身就曾叫「心意六合拳」和「六合拳」,說明「六合」是構成形意拳的技法核心。練形意拳的人磨礪以求的「上下相隨,內外合一,周身完整一氣」,是為了向更高級的技法造詣進軍的基礎,而「六合」是最直接的為它建立技法前提的,就是「六合」。當然這個「六合」不是指哲學的「天地四方謂之六合」而是指人體的內外三合。外三合是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是要求上下肢的各個根節、中節與梢節做到上下相合。三催勁整,動作如一,才算做到外三合。所謂內三合是: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只有做到心動意發,氣力齊行,才算做到內三合的技法要求。但還必須與外三合的上下相合,三催勁整,動作如一這三者完成一體,才算做到內外六合,達到「周身完整一氣」。所謂的「三催勁整」即是上肢肩催肘,肘催手;下肢的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上下肢的三催勁完整一氣,動作如一,才算做到「三催勁整」。

拳經所講的「七拳」就是「頭、肩、肘、手、胯、膝、足」。也就是人體用以發揮進擊作用的七處發勁的突出點,人們比作閃爍發光的「七星」,故也叫它「七星」。而是利用六合整勁散發威力的七處發勁點。

尚先生在講到六合勁整、七拳發威時,又提到人體練功要練有「八面勁」,只有抓住這個技法要領,才能逐漸追求到「哪沾哪有」的技法高超境地。實質也正是掌握了「以上、以下十五處打法,俱不脫丹田之氣」這一技法竅要。

三、技術內容

從形意拳的衍變來看,河南所傳的心意拳、山西祁縣一帶所傳的六合拳或心意六合拳,以及河北以郭雲深、劉奇蘭為代表的和山西以車毅齋、宋世榮為代表的所傳內容雖都同出一源,但風格不同,各有所長。尚雲祥所傳的形意拳亦獨具技法特色。

其主要技術內容包括:

l.築基功夫樁功站三體式(又名三才式或鷹捉式);母拳練鷹捉。

2.五行拳劈拳、鑽拳、崩拳、炮拳、橫拳。

3.套路拳單練套路有進退連環拳、八式拳、六合拳、十二洪錘、雜式錘。對練套路有:五行炮(即五行生剋)、安身炮(即十二形對練)。

4.傳統器械及特殊器械連環刀、劍、棍、槍;五行刀、劍、棍、槍;六合刀、劍、棍、槍;雙器械有:雙刀、雙劍、雙錘,雙沉香拐;其他器械有:日月方便鏟,閉血鈌(鐵筷子)、文杖等。特殊器械有:麟角刀,鳳翅鎲。

5.十二形拳龍、虎、猴、馬、鮀、雞、鷂、燕、蛇、鳥台、鷹、熊。

四、築基功夫一一樁功三體式

1.周身放鬆.自然直立:兩臂下垂,兩掌自然靠於腿外側;頭正自然拔起,下頦回收;眼平視;齒扣,舌頂上齶;前腳尖朝前,腳跟靠於後腳的里踝骨;後腳尖外展,與前腳成45度左右夾角(圖l~1)。

要點:排除雜念,精神集中,姿勢正確,周身放鬆,呼吸自然。

2.兩前臂貼身向胸前抬起;手心朝下(圖l~2)。

要點:抬前臂時既要貼身,又要使掌根的拇指側貼於「心口」旁。這就是「肘不離肋,手不離心」、「摩經」、「手摩內五行」的技法要領。不得聳肩、亮肘,更不要提氣,用拙力。

3.兩前臂及掌根拇指側貼身,隨呼氣自然下按,停於小腹前;兩腿同時屈膝下蹲(圖l~3)。

要點:下按時,上體自然正直、頭頂、項直、沉肩、墜肘;呼氣時,兩手下按,邊下按邊塌掌根,使掌指保持水平,氣亦隨之下沉入丹田。兩肘抱於兩脅,拇指橫平靠于丹田。兩腿下蹲要跪膝、壓踝,前膝向前,後膝緊靠於前膝里側成半蹲姿勢。提肛,不得突臀,上體保持與地面垂直。

4.兩掌握拳,兩拳與兩前臂同時貼身由里向上翻轉,拳,心朝上(圖l~4)。

要點:握拳時要先從小指依次卷握,成實心拳,自然,不用拙力。向上翻轉兩拳要有擰拉之意,使兩拳停於臍之兩側,兩肘,必須仍抱貼於兩肋

GIF/8K

5.左拳及左前臂貼身上鑽,至「心口」上頦下處(圖l~5)。

要點:拳及前臂上鑽時,必須沉肩、墜肘,又要做到「肘不離肋,手不離心」。這就是拳經所指的「先打顧法後打人」的「虎抱頭」,是「亦顧亦打蓄力待發」的技法竅要。

6.上動不停。左拳及左前臂繼續上鑽,從頦下鑽出,拳心朝上,高不過眉;同時左腳進步,形成前三、七的夾剪步(圖l~6)。

要點:左拳貼身從頻下、嘴前鑽出,即「虎抱頭」的具體運用,亦即拳經雲「出洞入洞緊隨身」,「洞」是指人嘴。鑽出的拳要向外擰,有橫勁卻不見橫形,眼看小指窩。出拳時要肩催肘,肘催手,順腰拔背,上體形成似正非正,似斜非斜。出腳時要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儘管不是向遠進步,也要一動步就要有「三催",之意與勁,並要於腳齊到,也是為給動作打基礎。前腳跟對後腳里踝骨,相距不小於兩腳長,兩腳抓地扣實。前膝微前挺,後膝里扣,擰腰順膀,重心前三、後七。

7.上式站穩後,兩拳變掌,掌心朝上(圖l~8)。

8.三體左式(母式)。

上式不停。眼看前臂肘窩;使肘窩不變,將手前臂向下、向內翻轉於掌和前臂,變為掌心朝下,掌高與「心」齊;

同時後手前臂亦向里翻轉,掌心朝下,掌根靠臍,拇指側貼腹。這就是「三體式」的定式(圖l~8)。

要點:掌在翻轉時要沉肩、墜肘,掌要邊沉墜、邊向前神拔,但臂肘不能直,上體不能前俯,肩、肘、手在一條線上;鼻尖、手尖、腳尖要「三尖相對」;後臂後翻轉時,邊擰扣邊略前抻,手貼脅側;兩掌五指自然分開,要做到手心圓(掌心有撐力),手背圓(力貫指尖),虎口圓(拇指與四指間既有撐力又有扣握之力(圖l~9)。

掌指上翹,指端高出掌根3~4橫指,約45度,前掌有頂扣之勁,後掌根拇指側平靠於臍。頭要上頂,下頦內收,項要伸直。目從食指端注視前方。扣齒、舌頂上齶。神要集中,呼吸自然,舒胸實腹,氣沉丹田。擰腰、順膀(即「龍折身」)形成上體似正非正,似斜非斜,上體與地面垂直,兩肩要平,不得前俯後仰,左斜右歪,要做到含胸拔背,上體自然。肛門自然里收,不可突臀。前腿三成勁,後腿七成勁,前膝微前挺,後膝盡量里扣,即形成「夾剪勁」。前腳尖朝前,後腳尖外展成45度左右夾角,前腳眼對後腳里踝骨,體重前三後七,但臀部與上體重心必須在後腳跟以內(即「足下存身」)。兩腳腳趾抓地落平、扣實。上述要領必須記熟落實,形成自然。

GIF/16K

9.上式站至後腿乏力,即應換式。兩掌同時握拳,只是左拳邊拉邊擰收到臍旁,而右拳則由臍前擰轉移至臍旁,拳心皆朝上;同時左腳以腳跟作軸向里扣腳尖,形成兩腳尖相對,角度相同;重心仍在右腳(圖l~10)。

要點:左拳回拉要以肘拉拳,貼身,邊拉邊向外擰轉,拉至臍旁擰成拳,心朝上,右拳亦同時向外擰轉拉到臍旁。左腳尖里扣與左拳回拉要做到上下相合,不得俯身、突臀。

10.上式不停。重心移至左腿,上體右轉回身;收回右腳,腳跟靠於左腳里踝骨;右膝微前頂,左膝緊靠於右膝里側(圖l~11)。

要點:重心左移時不得突臀,也不可長身,要保持原有高度。

11.右拳及右前臂貼身上鑽至「心口」上、頦下(圖l~12)。

要點要貼身起鑽,並要沉肩、墜肘與5.同。

12.上動不停。右拳及右前臂繼續上鑽,從頦下、嘴前鑽出,拳心向上,高不過眉同時右腳進步,成前三後七的夾剪步(圖l~13)。

要點:與6.同。

13.將兩拳變掌,掌心向上(圖l~14)。

14.三體右式。

上式不停。眼看前臂肘窩,使肘窩不變向下、向內翻轉手和前手前臂變為掌心朝下,高與心齊;

同時後手前臂亦向里翻轉,掌心朝下.掌根靠臍,拇指側貼腹(圖l~15)。

要點:與8.同。

15.三體右式欲換左式,其轉換動作和要領如前述之、、11、12、13、14同,只左右相反。參看(圖1-16-19)再左右轉換悉按此。

GIF/15K

16.收式

兩掌同時握拳(圖l~20)。

要點:形意拳的起式必須是左手、左腳在前,而收式亦必須如是。

前拳(左)向上翻轉,抬至眉高,拳心朝上,同時後拳以肘作軸向下、向外、再向上翻轉,亦抬至眉高。拳心朝上,兩臂前後成弧形相對(圖l~21)。

要點:兩臂翻轉時要沉肩、墜肘,輕鬆自然。

3兩拳向里併攏,拳面相抵於胸前(圖l~22)。

4完成上動後,待呼氣時兩拳、兩肘繼續下沉,兩拳停于丹田(圖l~23)。

要點:兩拳面相抵於胸前時要貼身;呼氣時兩拳下落,並要輕鬆自然地氣沉丹田。

5上體微左轉,身朝正前方;後腳上步與前腳併攏(圖l~24)。

6兩拳自然張開變掌,隨兩腿的自然伸直起立;同時兩臂也自然下落,隨即成立正姿式(圖l~25)。

GIF/16K

2.三體式的技法和作用

三體式,有沉肩、墜肘、拔背、提肛、並膝、裹胯、三圓、三頂和三扣等技法要求。從中,使之既能掌握要領,又能自然而然地完成抻筋拔骨的技法目的,也是為了實現筋長力大、放而能遠的具體操作。但都是在輕鬆、自然、和諧的鍛煉中逐步求得的。

所提「三圓」,是對形意掌型的要求。

「 手心圓」,由於掌心回收,使掌的橫撐力大,有利於控制對方重心。

「手背圓",使勁力易貫於指,三節勁整,便於三催氣貫。手心、手背雖互為表裡,但因用意不同,勁與作用也不一樣。

「虎口圓",是助長掌的外宣和里扣之勁,使所打出之掌到對方身上產生較強的控制力。因而有沉肩、拔背的要求,前胸後背自然會圓,而不必再作「胸背圓」的要求。

所提「三扣」,即指:

「齒扣」,是發動骨梢之威。切齒會使周身筋骨緊縮而力大,所謂「有勇在骨,切齒則發」是也。

「手扣」,是發動上肢筋梢之威,可使勁達於指,氣貫梢節。既可增大起鑽拔根之力,又可增大落翻發人之勁。

「腳扣」,是發動下肢筋悄之威。勁達下肢,氣貫掌趾,增強下盤樁基之功。因已有沉肩、墜肘,就不需要再有「扣肩」之要求。

所提「三頂」,即指:

「頭上頂」,有衝天之雄,發動血梢之戚,振發精神。由於項堅、頭頂和氣沉丹田;由於身軀的抻拔使 「三關」易通,骨氣能上達泥丸以養性。

「舌頂上齶」,用吼獅吞象之意,發動肉梢力實之威,因吞卷氣降,沉入丹田,使腎氣歸根以養命,且因舌卷唾液增多,既潤口腔.又咽津還丹,以順氣養身。

「手頂」,若有推山之功,助長筋梢之威,且腰力得展,「三催」勁整.氣貫五指,增強起鑽落翻之勁。

初學站樁,首先要掌握上述要領,待有一定基礎後,再以拳經的理論來作指導。要求如下:

經雲:「鷹捉四平。」

五行、十二形拳的起手多用的是「鷹捉」。樁功的三體式也就是「鷹捉式」。「鷹捉四平」也正是「三體式」所要求做到的「四平"。

「頭頂要平」,即下額回收,形成頭頂、項拔,既可發動血梢.又可振奮精神。

「兩肩要平」,即上身不歪.兩肩持平並相稱(音趁)相撐.以便使腰勁得發。

「前手前臂要平」,特別指肘下墜而里裹.則肘窩朝上,使肩、肘、手在一條直線上,伸展抻長,使前臂「三催」勁順,勁力到手。既增大起鑽之勁.又增助長落翻之長。

「兩足抓地要平」,即發動下肢筋梢之力,使樁實步穩.避免因後腿並膝、裹胯而影響後腳的平實。

經雲:「足下存身。」

其「下」是「放入」的意思。三體式雖是單重前三後七,但要求把身體重心放在後腳根的裡邊。上體雖偏後,卻不影響整體平衡。這樣不僅前腿靈活.容易變化,虛中有實,使後腿既支撐力大,又得蓄力待發。

經雲:「四象。」

即所謂雞腿、龍身、熊膀、虎抱頭。要求做到「四象」就是為了象各物之特殊技能,「得之於心而能盡物之性",把它變為自己武技的特長.運用純熟.利於實戰。三體式雖為靜態而正是象形取意,靜中寓動,為培養這些特技而築基。

「雞腿",就是要學雞的「獨立之形、之穩」和「兩腿相夾,磨脛而行"。形意拳有突出前趟、後蹬之特長。這樣,練之有素.時久功深,用於技擊自會倍增實效。

「龍身",龍有搜骨之法,三折之勢,長於宛轉騰挪而使身力得以施展.更加嬌健而逞威。我們就要學它這一特長。站三體式時.前膝向前微挺,後膝里扣。為使上、下肢的「三催」勁整,又能順達.並直接助長腰勁得發,掌握和運用「龍折身"的身勁實為至關重要。當後膝里扣,上體反擰,形成「似正非正.似斜非斜"之勢,使腰擰而腿順.胯力前催。這樣才能使胯裹腰蓄,三催之勁得逞,腰勁得發.則丹田省(音醒).勁自然更會倍增威力

「熊膀」,就是學熊有「豎項之力」和「膀垂力大"的特點。「三體式」則用「拔背"、「垂肩"以求項直頭頂.振起精神,以發動血悄之威。同時因垂肩伸拔雙臂。則力貫肘、手,使上肢「三催」勁整力大。

「虎抱頭」,就是學「虎未撲食頭早抱」、蓄力待發的技巧。學用此技法,突出強調「肘不離肋,手不離心,出洞入洞緊隨身」這既是「顧法"、又是「打法"的技藝要旨。雖然在練三體式的靜態樁功中,看不到這一技法內涵.但是在站樁一出手屈前臂,肘不離肋,手不離心,手過心口則從頦下向前出手,這一過程所運用的正是「虎抱頭」這一技法。

經雲:「五夾。」

「夾」,是形意拳打破武術多以弓、馬、仆、虛、歇為主要步型的慣例,形成前三後七勁的別具一格的「夾剪」勁步型的來源。從技法上講,如果要想找到練出「夾剪"的勁.就必須擰腰,順後胯,使兩胯前後在一條線上,並使後膝里扣,膝尖朝前,才能構成完整的「夾剪」之勁。「夾剪勁」對形意樁功和下肢技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的步較小,又是單重.比傳統的弓步、馬步行動順遂,勁速而又有力,這就是它的優點。

經雲:「六合。"

它是形意拳妙諦入道法門。做不到內、外「三合",就技法論,等於失去了要旨的前提。「內三合」是「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是「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內外共為「六合」。而「外三合」雖見形於外,但不是上下相對,而是上肢與下肢的各個三節的意、氣、力,以及動、靜的相合。上、下雖是兩條線在統一指揮與行動下,以腰身催根節,根節催中節,中節催梢節,上下合為一力。六合一氣周身一體才能意氣歸根,從而使內勁萌萌而生。 「內三合」是不見形的靜中寓動,是「意」在起作用。但必須在「外三合"的上下相隨的基礎上,練得心與意、意與氣、氣與力三合歸一。這樣,以求得上下相隨、內外合一,才會進而周身一氣,則形意技法精華自可求得。站三體式樁功,外形是靜,內意在動,這就是靜中求動,是意氣在起作用。

「經雲:「靜中之動謂之真動。」

「靜則為性,動則為意」;「靜為本體,動為作用」;「靜中之動謂之真動,動中之靜謂之真靜」。這些都清楚地告訴我們除了平素磨礪的動作之動以外,還要追求「靜中之動」,只有知道「真動",才能知「意」。換句話說,只有「動中之靜」才是「真?quot;,知道它才能知「性"。在形意的妙諦中,只有知「意」才能寂然不動,感而遂發,進而才能妙用則為神。只有知「性"才能虛極靜篤,還先天之本性.才能在技擊上「不思自得,觸之自應",從而攀登技術高峰。

練三體式樁功,正是從「靜為本體」開始去追求「動的作用」的。這個開始是為了練好外形,去追求動作中的「動」打基礎的。只是這樣還很不夠,還得進一步去追求「靜中之動",也就是「內意之功",即對「意」的訓練,對「神"和「氣"的內養,對「內勁」的培育過程。

經雲:「明了四梢多-精。」

人的毛髮為血梢,舌為肉梢,手指甲、腳趾甲為筋梢,牙齒為骨梢。四梢發動,使氣質神態會猝然生變,自己會覺得精神雄勁,膽壯氣豪,人見而生畏。「驚起四梢"實際是「意有所感,神之所施也",主要是發揮內在的精神作用。站三體式應「靜中有動",追求上述「意"的作用。但人們在練這個似乎枯燥的樁功中,易生雜念,氣浮不安,站而不能持久,主要是因為只站外形而無內意,靜中無動。如果勉強站時較久,亦不免事倍而功半。反之,在站樁時「靜中有動",運用「意"與「神」的作用,驚起「四梢」與外在動作結合,自然倍增氣勢與神采,若用於實戰自會增進摧敵之威。

為了站好樁功三體式.必須牢記上述這些基本要求並正確運用。這是前提。進而再結合「四平」、「四梢」、「四象"、「五夾」、「六合」、「動靜」、「意」、「性"和「氣神」等要求進行鍛煉,且持之以恆.究之入微,肯定會取得較理想的效果。

實踐證明,每於鍛煉之前,能做些有益於腰、腿、關節等準備活動是很有益的。不僅會提高腰、腿、身、手的靈活性,更增進站樁或練拳械的鍛煉效果,這是輕、靈、柔、韌與沉、重、剛、實互補短長,相得益彰的鍛煉。

五、築基功夫之二——母拳鷹捉

(一)具體練法

l.預備式(即原地左鷹捉)

(l)周身自然放鬆,身體直立,兩臂下垂;下頦回收,頭正,目平視,齒扣,舌頂上齶;兩腳跟對齊成立正姿式。(圖2-1)

(2)兩前臂向胸前抬起,手心向下。(圖2-2)

(3)兩前臂及掌根、拇指側貼身,隨呼氣自然下按,兩掌平停于丹田;同時兩腿隨之屈膝半蹲(圖2-3)。

(4)兩掌握拳.兩拳與兩前臂同時貼身,由里向上翻轉,成拳心向上靠於臍之兩側(圖2-4)。

(5)右拳及右前臂貼身沿中線鑽至頦下(圖2一5);動作不停,右拳及右前臂繼續從頦下向前上方、向外擰轉鑽出,高不過眉(圖2-6)。

要求:

排除雜念,精神集中,周身放鬆,呼吸自然。

2 抬前臂要貼身,掌根、拇指側貼於「心口」上。要在吸氣時上抬,不得聳肩、亮肘,也不要提氣。

兩前臂及掌根、拇指側從抬起到下按,即經雲:「肘不離脅,手不離心",以及「摩經",和「手摩內五行"的技法,在做時要頭頂、項直、肩垂、肘墜,抬起和下按要結合呼吸。下按時要塌掌根,沉氣入丹田,兩肘抱於兩肋,拇指橫平靠于丹田;兩腿下蹲要扣膝壓踝,不得突臀,上體與地面垂直。

先從小指握起,成實心拳,向上翻轉要有擰拉之意,但兩臂必須貼於兩肋。

5 拳及前臂上鑽時,必須沉肩是肘,這是「先打顧法後打」的技法竅要所在。有拳鑽出未動步,故發勁較難。務要順腰、拔背,要肩催肘、肘催手;上體要「似正非正,似斜非斜"。

(6)原地左鷹捉 左拳貼「心口」上鑽至有臂肘窩上部。(圖2~7)。

動作不停,左腳向前邁出一步,右腳尖隨之稍外展,兩腿構成三體式的樁步;同時左拳沿右臂向上鑽出,當兩拳上下相遇時,兩拳同時擰轉變成「三圓掌",左掌則由上向前、向下翻落,掌心向下,高與心齊,右掌則由上向下、向里,前臂貼肋回拉,靠落在臍之右側,掌心向下;目視掌前方(圖2~8)。即構成原地左鷹提式,亦即三體左式。

要求:

原地鷹捉是藉重心稍變,原地發勁,這是形意的高度技巧之一。練習時,切忌一擺三體式姿式就往下練,這會失掉原地發勁以求技法進益的好機會。

當左腳邁出,在腳尖外展,必須符合樁步的技法要求,姿式正確。

兩掌擰翻,要體現出起鑽、落翻的技巧和整勁來。從(圖2~1-圖2~8)的動作全過程,即形意每趟拳開始的預備式(少數例外)。經曰:「起手鷹捉。」即指此。以下各拳皆按此做,故從略,只寫「預備式"。

2.進步右鷹捉

(l)撤半步回收 接上式。左手握成拳,墜肘貼肋回拉,邊回拉左臂邊外旋使掌心向上,停於臍左側;同時右掌亦變拳,外旋微拉停於臍右側;當左拳擰轉回拉時.左腳亦同時回收靠於右腳里踝骨前,腳尖、膝尖皆向前;右膝緊靠於左膝里側:目視前方(圖2~9)。

要求:

1 拳要握實心拳,不得用拙力。要借腰勁擰轉拳和前臂回拉。

左腳回收與拳擰轉回拉,動作和勁力一致,不得長身。

(2)提步左鑽 左拳向里擰轉.沿體中線上鑽至額下(圖l~10),動作不停,右腿屈膝後蹬,左腳貼地向前趟進、踩落,右腳隨即向前眼進提起靠在左腳里側,右腳踝骨壓在左腳躁骨之上,即「右提步」;左腳趟進的同時,左拳由頦下向前上方、向外擰轉鑽出,高不過眉,拳心斜向外,小指處拳眼斜向上;目視左拳(圖2~11)。

要求 :

左拳上鑽時要做到:「肘不離脅,手不離心",不得努氣使拙力。左拳前鑽.左腳前踹要同時進行,做到上下相隨;沉肩、墜肘、發腰勁,做到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上體似正非正,似斜非斜,發揮「龍折身"的技法作用。右腳提步時里踝骨壓在左腳里踝骨上,腳尖要翹起,腳掌盡量要平。凡有「提步」,不論左右都要按此要求,下略。提步時重心要穩。這就是形意雞腳的特點,既有強立之形,又有行逞之速。

(3)上步右鷹捉右拳貼「心口」,上鑽至左臂肘上(圖2~12);動作不停,左腳後蹬,右腳向前一大步趟進、踩落,左腳隨即向前眼進半步成樁步;與此同時右拳沿左臂向前上鑽出,當兩拳上下相遇時,同時變掌,右掌則由上向前、向下翻落,掌心向下,高與心齊;同時左掌由上向下、向里翻轉貼肋回投靠在臍之左側,掌心向下;目視右掌前方(圖2~13)。

要求:

右掌翻落時既要做到「三催」又要做到沉肩、墜肘、發腰勁,還要鼻尖、手尖、腳尖「三尖」相對;左掌翻轉回拉要與右掌的動作、勁力協調一致,兩掌在擰轉中要有撐撥之勁,起鑽、落翻要走弧形如水之翻浪。左腳後蹬,右腳前趟其踩落要與右掌的翻落同時完成,以做到「手腳齊到才為真」的技法要求,但身體不可有起伏;動作要從舒展、自然中求上下和諧,完整一氣,以便逐步求得迅猛剛實,以練好剛勁。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3.進步左鷹捉

(l)撤半步回收右掌握拳向下、向里貼肋腹回拉,邊拉邊向外擰轉靠於臍之右側,拳心向上;同時右腳亦貼地回收靠於左腳里踝骨前,腳尖向前,同時,左掌亦握拳向外擰轉,拉靠於臍之左側,拳心向上;目視前方(圖2~14)。

要求:與圖2-1同,惟動作左右相反。

(2)提步右鑽右拳向里擰轉沿身體中線貼身上鑽至頦下(圖2~15);不停,左腳屈膝後蹬,右腳貼地向前踹進、踩落,左腳隨即向前跟進提靠於右腳里側,即「左提步」;與右腳趟進的同時,右拳由頦下、嘴前向前上方、向外擰轉鑽出,高不過眉,拳心斜向外,小指處拳眼向上;左拳在原處配合右拳沉勁助力,緊靠於臍之左側;目視右拳(圖2~16)。

要求:同圖2-(2),唯有動作左右相反。

(3)上步左鷹捉 左拳貼「心口」上鑽至左臂肘窩上(圖2~17);動作不停,右腳後蹬左腳向前趟進一大步,踩落,右腳隨即跟進半步成樁步;同時,左拳向前、向上鑽出與右拳上下相遇時,同時變掌,左掌則由上向前、向下翻落,掌心向下,高與心齊;同時右掌由上向下、向里翻轉貼肋回拉,靠在臍之右側,掌心向下;目視左掌前方(圖2~18)。

要求:同圖2-(3),唯動作左右相反。

如此左、右式反覆交替練習。動作多少視場地大小,路線長短而定。現以練至左鷹捉回身為例,轉身往回練。

GIF/12K

4、左鷹捉回身式

(1)扣腳收拳兩掌同時握拳;重心不變,左腳以腳跟為軸,腳尖里扣與右腳成內八字;同時左拳向下、向里屈臂,邊外擰邊回收靠於臍左側,拳心向上;同時,右拳亦外擰回收靠於臍之右側,兩拳抱腰;目視左方(圖2~19)。

要求 1、左拳屈臂回收要以肘拉手;收拳、扣腳要上下相隨,動作一致。2、回頭要借腰力外擰束身。

(2)轉身收腳上動不停,上體右轉,重心移至左腳;右腳以腳掌為軸,腳跟里轉,貼地回收靠於左腳里踝骨處;目視前方(圖2~20)。

要求 1、重心轉移要保持身體正直,不要長身,更不要突臀。2、右腳回收後腳尖與膝尖朝前,左膝里扣於右膝窩裡側,兩腿靠緊,重心在左腳。

5、進步左鷹捉

動作及要求:同3。(圖2-2-24)。

以下仍可左右式交替練習;如練至起端,回身練完左式(圖2~25)即可收式。如中途欲收式須在練完左式時方可收式。

6、鷹捉收式

動作及要求與三體式收式16同(圖2~26-31)。

GIF/12K

GIF/6K

(二)鷹捉的技法和作用

三體式被視為形意拳技法靜的定型,靜的築基功夫。而鷹捉則是三體式諸多技法的動的應用,也是體驗和掌握一些基本技法的動的築基功夫。故稱"三體式是形意拳的母式",而鷹捉則是"形意拳的母拳",是開啟形意拳奧秘這之門的鑰匙。前人有句名言"把把不離鷹捉,步步不離雞腿"。說明練好形意拳,必須是:步步不離開腿上的步下"雞腿"的功夫,把把不離開"鷹捉"身上的技法,手上的勁路。

前人常說形式有意技法的精體是要通過鷹捉來體驗、運用和提高的。那麼這個精華的核心是什麼?概括地說就是"起落鑽翻"勁。我們所以要千錘百鍊孜孜以求的,也就是它。雖然說五行、十二形等拳是多種多樣,而且各有特點,但是哪趟拳也沒有"鷹捉"這趟拳體驗"起落鑽翻"勁最明顯、最深切。換句話說,也只有先通過學它、練它,才能逐漸找到、練到這種真勁。人們追求的"翻浪勁」實質就是「起落鑽翻」勁的核心。

練鷹捉,在從自然、和諧中練出"上下相隨、內外合一"的整勁來,還要從輕鬆開展中練出迅猛、剛實的爆發勁來。使內勁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發緩若輕風,即發迅如奔雷"。我們就是要練出這利氣勢和勁路來。至此,才能說對形意技法有所領會。人們或知"沾身縱力"之言,卻不知"沾身縱力"其技,實際客觀存在就是"起落鑽翻"的具體應用。也只有通過練習鷹捉、用鷹捉,才能逐漸懂得它,找到它,並把它運用到其它拳法中去。故人們知人們稱它為形意母拳。

六、五行拳

五行拳以內經陰陽五行之說為理論根據,以祛病健身,變化人的氣質為前提,以培養技術,加深功底為目的。

所以要按內經所指諸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之理和劈生鑽、鑽生崩、崩生炮、炮生橫的順序來練,以求加功進益,增進健康。

尚雲祥先生所傳五行拳之劈拳與鑽拳不同一般。

既叫拳就不是掌,既講「劈」就該有似斧之形和似斧之勁。所以劈拳,既握拳又用拳與肘的中節發勁,明顯不同於一般技法,用關節突出處打人、發勁的慣例,在技法上別具特殊效用。

鑽拳,既有實戰擊法,又有健身效果。它既有甩臂、摟掌似閃之形,又有抖腰助腎之功,其健身、練功的效益顯著。

步法上突出的是「夾剪腿」和「槐蟲步」。它的前趟和後蹬勁,進也打,退也打,步步體現出「腳打七分」、「去意好似卷地風」的技法特色。

五行拳,應突出練功、找勁和發揮內在的五行精神作用,少講招法的施用。經雲:「五行五精即是五虎」,「五行本是五道關,無人把守自遮攔」。「四梢但齊,五行亂」,「五行合一處,放膽即成功」等等。尚先生曾說「內要提。」就是要把內在的精神提起來,把內五行發動起來。「心動如飛劍,肝動似火焰,肺功成雷聲,脾動腎加功。」這樣發動內在的精神作用,自然會倍增克敵制勝的信心和威力。

尚先生所傳的形意拳動作和發勁,迅猛、剛實。正如經雲:「起如風,落如箭,打到還嫌慢;起如箭,落如風,追風趕月不放鬆。」它的動作是從不努氣,不用拙力,從輕鬆自然中求得。先要「松得開」,再要「打得長,放得遠,落得實,發得快,從而把剛勁練好。只有掌握好剛勁的「爆發勁」才算有了真正發人的本錢。這就是練形意要先練好「疾用驟發,迅猛剛實」的剛(明)勁,再求「緩動遂發」的柔(暗)勁,最後再求「不意而發」的化勁,進而掌握形意進階之路的真諦。

五行拳中,鑽、橫之拳要盡量外擰如圖3一;劈、崩、炮之拳要抻出腕星如圖3-2。

為便於記憶五行各拳的技法要領,將近代人編的五行拳歌,作了改編,分別列於各拳動作說明之前,供參考。

l.劈拳

經雲:「劈拳之形似斧屬金」、「內通於肺,外竅於鼻,在體為皮毛",居五行拳之首。它以前臂的拳和前臂作為發勁的著意點,即視之為似斧的「斧刃」。故有劈拳肘打之說,具有不用關節處發勁打人的特點,向為前人所珍視。若以鷹捉代之,則實為大謬也。

劈拳歌訣「劈拳似斧性屬金,生鑽克崩妙絕倫;體為皮毛鼻通肺,前臂發勁勁乃神。」

練法(l)預備式(即原地左鷹捉)

動作及要領詳見上一講鷹捉節(圖2一1~8),故圖3-~從略,圖解由3一開始。

(2)進步右劈拳

撇半步回收由鷹捉開始,左手抓握變拳,墜肘貼肋回拉,邊回拉左前臂,邊外旋,使拳心向上停於臍之左側;同時,右掌變拳外旋微回拉,停於臍之右側;當拳旋轉回拉時,左腳同時回收,緊靠於右腳里踝骨,腳尖、膝尖向前,右膝緊靠左膝里側;目視前方(圖3-11)。

要領 a.兩手變拳不要用拙力,回拉時拳及前臂要擰轉並用腰勁,如撕物狀。b.左腳回撒與兩拳擰轉回拉,動作和勁力要協調一致,同時完成.但不要長身。

(2)提步左鑽左拳向里擰轉貼身上鑽至胸、額下(圖3一12);動作不停,右腳後蹬,左腳向前趟進踩落,右腳隨即向前跟進提靠於左腳里側,即右提步;與左腳趟進的同時,左拳由額下向前上方、向外擰轉鑽出,高不過眉,拳心斜向外,小指處拳眼向上;右拳在原處沉勁以配合左拳緊靠於臍右側;目視左拳(圖3-13)。

要領 a.左拳貼身上鑽時要貼緊,不可憋氣。 b.左拳前鑽與左腳前蹬要同時進行,身體擰轉45度,保持上體似正非正,似斜非斜;沉肩墜肘要用腰勁鑽出左拳,做到「三催」的技法要求。c.右腳提步要靠緊;重心要穩。

上步右劈拳右拳貼身上鑽至左臂肘窩上部(圖3-14);動作不停,左腳後蹬,右腳向前趟進踩落,左腳隨即跟半步成樁步;同時,右拳沿左臂向前上鑽出,當兩拳上下相遇時,兩拳同時擰轉,右拳由上向前、向上劈落,拳眼向上,高與心口齊;左拳由上向下、向里貼脅回拉,靠在臍之左側,拳心向上;目視右拳前方(圖3-15)。

要領 a.右拳劈落時要沉肩墜肘,發腰勁.做到「三尖」相對。要利用「三催」之勁並抻出「三星」(肩窩、肘窩、腕窩),力達前臂;右拳回拉與出右拳的動作、勁力要協調一致。 b.左腳後蹬,右腳前趟、踩落要與右腳齊到才為真"的技法要求;動作、勁力要從自然、和諧中逐步求得迅猛剛實,以求打好剛勁,在行進中身體不要有起伏。

(3)進步左劈拳

撒步半回收左拳不動:右拳向下、向外擰轉貼脅腹回拉,邊拉邊向外擰轉靠於臍之右側,拳心向上;同時,右腳貼地回收靠於左腳里踝骨,腳尖向前;目視前方(圖3-16)。

要領 同(2)一,唯動作左右相反。

提步右鑽

動作與要領同(2)之1,唯動作左右相反(圖3-17、18)

GIF/29K

上步左劈拳

動作與要領同(2)一唯動作左在相反(圖3-19、20)。

如此左、右交替練習,動作多少視場地大小、路線長短而定。現以練完左劈拳回身為例,轉身往回練。

(4)劈擎回身式

扣腳收拳重心不變,左腳以腳眼為軸,腳尖里扣與右腳成內八字形;同時,左拳向下、向里屈臂回收至臍左側,拳心向上與右拳對稱,目視左方(圖3-21)。

轉身收腳上體右轉,重心移至左腳,右腳以前腳掌為軸,腳跟里轉貼地回收靠於左腳里踝骨,腳尖向前;目視前方(圖3-22)。

要領 a.左拳回收要借腰勁,用肘拉手,邊拉邊擰並回捋。 b.重心轉移時,要注意保持身體正直,不可前俯後仰,不要長身,亦不要突臀。 c.右腳回收,右膝朝前,左膝里如貼於右膝窩裡側,兩腿要靠緊,右腳尖朝前。

(5)進步左劈拳

動作及要領與(3)同,唯方向相反(圖3-23、24、25、26)。

以下仍可左、右交替練習;練到起端回身後練完左劈拳(圖3-27)即可收式。如中途欲收式,亦必須在練完左式後。

(6)劈拳收式

動作及要領與三體式之收式同(圖3一27),下略。

2.鑽拳

經雲:「鑽拳之形似電、似閃、屬水」;「內通於腎,外竅於耳,在體為骨」。居五行拳之二。拳經所說的似電、似閃不是指速度,而是指象物之形。即說「似閃,內通於。」就得有似閃之形,又得有助腎之功,才合經義。而尚先生所傳的鑽拳在出拳之前,先是發「捋勁",往回、往裡勾掛,接著往外、往前、往裡發摟撥的「包裹勁」。這一連貫動作就是明顯的「似閃」之形。正由於這一回刁和往前摟撥,使腰部發揮迴環擺抖之勁,達到良好的鍛煉和強壯腎腰的作用。因之此法無論是外形、內意,還是實際作用.都符合經義。另外,從技法來講,這一似閃的連續動作,有刁掛、前臂發勁和里含摟撥三種實用發勁擊法,合而為一就形成了形意拳的「包裹勁」,也體現出經雲:「如包裹之不露」的技法。

尚先生所傳形意的鑽拳多一個「似閃之形",所以它的手型亦增加了變化;前手往回、往裡刁掛時的手型叫「刁手」,(圖4~、4~正)。前手往前摟撥時的掌型叫「摟掌",(圖4~〉。

鑽拳歌訣 「鑽拳似電性屬水.生崩克炮若閃雷;在體為骨耳通腎,摟臂抖腕腰勁催。」

練法

(1)預備式即原地鷹捉左式。動作與要領 詳見鷹捉(圖4~~),從略。自圖4~開始。

(2)進步右鑽拳 撤半步左刁掛左前臂向外擰轉,掌心向上,右手變拳向外擰轉,拉靠於臍之右側,拳心向上;動作不停。腰微左轉,左腳貼地回收,腳跟靠於右腳里踝,腳尖向前;同時,左臂屈肘,掌變刁手,向右、向里刁掛回收至左胸前,四指尖向下;前臂平屈於胸前,但不得貼身,與身體有一拳之隔;目視左前臂之刁手(圖4~11、4~11正)。

提步左摟掌左臂邊向里擰轉,邊向左下掛,至體側將刁手變掌,向前、向上變立掌向里摟撥,停於頭前,虎口高與眼平;同時,右腳屈膝後蹬,左腳前趟踩落,右腳隨即跟進提起靠於左腳里踝上成右提步;目視前掌,(圖4~12、4~12正)。

要領 a.左掌向前、向里摟撥.要將虎口完全撐開,著意於虎口;要用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的「三催勁」,並要發抖腕、甩掌之勁,動作要一氣呵成。 b.上步要與摟撥、甩掌動作上下一力;身體不可左右搖晃;上體要順腰拔背,似正非正,似斜非斜;右拳靠身沉勁輔之。

GIF/30K

上步右鑽拳右拳內外擰轉貼身上鑽至肘窩裡側(圖4~13)。動作不停。左腳屈膝後蹬,右腳向前趟進踩落,左腳隨即跟進半步成樁步;同時,右拳貼左臂向前上方鑽出,高不過眉,當右拳前鑽與左掌上下相遇時,左掌則抓握變拳,向下、向後貼肋回收至臍之左側,掌心向上;目視前拳(圖4~14)。

要領 a、右拳前鑽、左掌變拳扣收與趟進步,要協調一致。 b、前拳、前腳與鼻尖要「三尖」相對。 c、腰為主宰,兩手相撐,要同時起作用,右拳打出要有鑽銼勁。

(3)進步右鑽拳

動作與要領與(2)之同,唯左右相反(圖4~15、16)。提步右摟掌動作與要領與(2)之同,唯左右相反(圖4~17)。上步左鑽拳動作與要領與(2)之同,唯左右相反(圖4~18、19)。

如此左、右交替,向前練習,動作多少、路線長短,視場地而定。左右皆可回身,現以練完左鑽拳回身為例,轉身往回練。

(4)鑽拳回身式

扣腳收拳重心不變。左腳以腳跟為軸,腳尖里扣,與右腳成內八字形,同時,左拳向下,向里屈臂回收至臍之左側,拳心向上,與右拳對稱;目視左方(圖4~20)。

撤步刁掛上體右轉,重心轉移至左腳,右腳以腳掌為軸,腳跟里轉貼地回收,靠於左腳里踝,腳尖向前;同時右拳變刁手,四指尖向下,前臂上提平屈置於右胸前,前臂與身有一拳之隔;目視右臂之刁手(圖4~21)。

要領 a.左拳回收要以肘拉手,借腰力擰擄。 b.右腳尖里扣和重心轉移時,身體保持正直,不得長身,更不得突臀。 c.轉身、收腳、刁掛等要上下協調。

(5)進步左鑽拳

動作及要領與(3)之2、同(圖4~22、23、24)。

以下仍可左、右交替練習,練到起端回身後,練完左鑽拳即可收式(圖4~25)。

(6)鑽拳收式

動作及要領與三體式之收式同,從略。

GIF/41K

3.崩拳

經雲:「崩拳之形似箭屬木」,「內通於肝,外竅於目,在體為筋」居五行拳之三。其形似箭,說明它的勁是直而疾,拳是直出直入,道既近,手又快。經雲:「腳踏中門搶地位,就是神手也難防。」說明它的技法是步踏中門,不僅徑捷而且力猛;再加上有「沾身縱力」的擊法,則不論是近擊、重傷、還是遠摔、輕放,用崩拳都能得心應手。因之在人們心中崩拳利害,便成為形意門的特長。尤其形意前輩郭雲深和尚雲祥皆「以「半步崩拳」揚名武壇,更增加了崩拳的威力。

崩拳以前腳墊進發勁、打人,故稱「半步崩拳」僅從這進半步來看,該說是缺點。可是正因半步才顯出它的特點。崩拳形式上是進步,事實上這半步卻有一步之遠,雖是只先墊前腳,卻比後腳上步的衝力還大。這就是它具有「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憑後足蹬」、「腳打七分手打三」、「去意好似卷地風」等技法特長而顯示其威力。只有掌握這些技法特長,崩拳的半步才成為它可貴的特點。如果不懂得「腳打",不會「趟勁」,則崩拳的威力起碼要丟掉一半。

崩拳雖是前腳進半步打一拳,左右交替循環不斷,但絕不是靠「連珠炮」單以速度勝人。經雲:「拳去不空回,空回總不奇」、「火機一發物必落」。這些技法要求,正說明打出一拳,就得有一拳的效果。崩拳充分體現「明了三星多一精」;的精華,內涵擰、裹、抻,拔之內勁;又有「三催"的周身一體的整勁;特別還要理解和鍛煉到「拳打三節不見形」之特長。意到功深,自會有出拳必果之效,就不會用連珠炮打人,犯手出空回的毛病。打崩拳要打出它特有的直勁來,即帶有擰轉而又抻拔的直勁,且腰如弓發,身力得逞,兩拳相輔相撐,勢若奔雷,故迅猛而又剛實;「腳打七分",更倍增崩拳之威,前腳前趟,後腳後蹬如卷地勁風,既勁疾而又步遠,因之形成它的強具特點和風格。

崩拳歌訣崩拳似箭屬木性,生炮克橫半步功,在體為筋肝主目,迅猛剛實拳不空。

崩拳的具體練法

(l)預備式即原地鷹捉左式,動作及要領詳見鷹捉(圖5一1~8),從略。

(2)拗步右崩拳

由鷹捉開始,身體不動;兩前臂向外擰轉抓握成拳;左拳虎口向上,沉肩墜肘,前臂要平,高與「心」齊;右拳拳心向上,拳和前臂緊靠於臍之右側;目視左拳前方(圖5一9)。

身微左擰,重心稍前移;右掌向外擰轉.貼身上鑽至左臂肘窩內側,小指拳眼向上,拳心斜向外;目視左拳前方(圖5一10)。

要領 a、要胯催膝,重心前移,身微左轉,注意身體保持正直,不可歪斜。 b、右拳上鑽至左臂肘窩時,既要肘不離脅,手不離心,特別是意在蓄力待發。

動作不停。右腳後蹬,左腳屈膝前趟踩落,右腳隨即跟進(右膝緊抵左膝窩裡側,右腳尖不超過左腳跟,與左腳成45度);在左腳趟進的同時,右拳貼左前臂上向前、向里擰轉崩出,虎口向上,高與「心」齊;左拳同時向後、向外擰轉貼肋回拉至臍之左側,拳心向上;目視右拳前方(圖5一11、5一11正)。

要領 a、崩出之拳要用腰勁,要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發擰轉的螺旋勁,在擰轉中向前直打,要打出爆發勁;要沉肩墜肘,右臂要抻出「三星」,做到「三尖相對」;左拳回收與右拳前打.要有擰撕之勁,以求左右互力,勁整剛實。 b、左腳趟進,要借右腳的蹬勁,要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出腳迅疾要走出「卷地風"的威力來,落腳要有踩勁落實。 c、擰身出拳要充分發揮「龍折身」的動作用,打要遠,氣要催。右拳的打出與左腳的趟進,要上下相隨。動作完整一致;頭向上頂,沉肩墜肘,兩腿夾緊,前膝於發勁前前弓蓄力,以求發勁迅疾剛實,完整一氣。

(3)順步左崩拳

身微右轉,左拳向外擰轉貼身上鑽至右臂肘窩內側。小指拳眼向上;目視前方(圖5一12)

要領與(2)拗步右崩拳之同,惟左右拳相反。

動作不停。右腳屈膝後蹬;左腳向前趟進踩落;右腳隨即跟進、右膝緊抵左膝窩裡側,右腳尖不超過左足跟與左腳成45度。在左腳向前趟進的同時:左拳貼右臂上向前、向里擰轉崩出,虎口向上,離與「心」齊;右拳同時向後、向外擰轉,貼肋回拉至臍之右側靠緊,拳心向上;目視左拳前方(圖5一13、5一13正)

(4)拗步右崩拳

動作及要領 與(2)拗步右崩拳之、同(圖5一14、5-15)。

如此左右交替向前練習,動作多少、路線長短視場地而定;不論打到左崩拳或右崩拳,皆可回身;但欲回身時,打最後一拳跟步與前腳跟距離應留得稍大些,以便於扣步回身。現以打完拗步右崩拳回身為例,則右腳跟步距離左腳眼約一腳長(圖5一16)。

(5)崩拳回身(狸貓倒上樹)

重心不變,身體右轉;左腳以腳跟為軸向里扣,與右腳成內八字形;同時,左拳不動,右拳向外擰轉隨轉體貼肋回拉至臍之右側,拳心向上,兩拳對稱;目視左方(圖5一17)。

要領 a、右拳回拉與左腳里扣動作要上下和諧。 b、扣左腳時上體不要前俯後仰.更不可突臀或長身。

上動不停。重心移左腿。隨即向右擰腰,轉體90度;借轉身擰腰之勁,屈膝上提右腿,右膝外展,以右腳眼為力點,借外擺之勁向前猛力踹出,腳尖向外橫斜;同時,右拳貼身上鑽,由頦下向前方鑽出,拳心向上;左拳不動;目視右擎前方(圖5一l8)。

要領 a、右腳借向右擰腰轉體之勁出腳.腳有橫截、前踹之勁。 b、右腳前踹與右拳前鑽,動作要舒展迅猛,同時完成。前踹高度過膝,腳斜橫,腳跟發勁;右腳、右拳與鼻尖要三點一線。 c、踹腳、鑽拳時,上體不要左斜右歪。右腿曲屈而伸.快而有力;左腿微彎,腳實而穩。 動作不停。身體右擰,右腳向前橫踩,腳尖外展落地,左膝抵於右膝彎處;同時,左拳貼右臂上鑽,至兩拳相遇時同時變掌,左掌向前、向下翻落;右掌貼脅邊回拉,邊向里翻轉,落於臍之右側,掌心皆向下;目視左手前方(圖5一19)。

要領 a、右腳踩落與左掌翻落和右拳回拉,動作要協調一致,發勁要嚴整而迅實。 b、右腳踩落後兩腿夾緊,重心要穩:上體右擰,似斜非斜,舒左臂要借擰腰以發勁。 c、此崩拳回身式,原名「狸貓倒上樹」。右腳向前睬落,如蹬進踩遠,左腳可跟步;如欲原地發勁,也可借擰身發勁踩落,亦可不跟步。但右腳踩落,必須與左掌翻落,手腳齊到,做到完整一氣。

(6)拗步右崩拳

右腳向前墊半步;左腳隨即跟進提起靠於右腳里踝骨處,成左提步;同時,兩掌一同握拳:左拳向外擰轉變立拳,右拳向外擰轉,拳心向上,接著貼身上鑽至左臂肘內側:目視左拳前方(圖5一20)。

要領 a、墊步、提步和握拳動作要協調一致。 b、要動身即將出拳時,再上鑽右拳.要做到肘不離肋,手不離心,裹住勁以利蓄力而發,發則勁疾迅猛。

動作不停。右腳屈膝後蹬;左腳向前趟進踩落,右腳隨即跟進成崩拳步;與此同時,右拳貼左臂上向前擰轉崩出,虎口向上,高與「心」齊;左拳貼肋擰轉回收至臍之左側,拳心向上;目視右拳前方(圖5一21)。

要領 與(2)拗步右崩拳之同。

如此左右交替向前練習,至起端回身後,做完第一個拗步右崩拳,如圖5-22即可收式。但在收式前,必須先做退步左崩拳。

(7)退步左崩拳

兩拳不動,重心後移;右腳沿直線向身後撤一大步,腳尖仍外擺成左弓步(系過渡性步型);目視右拳前方(圖5一23)。

要領退步要求練得既活又遠,才更具有實戰效能。

此動不停。重心繼續後移,左腳隨即貼地後撤至右腳里側成左提步;同時,上體微右擰,左拳貼身上鑽至右臂肘窩內側,小指側拳眼向上:目視右拳前方(圖5-24)。

GIF/30K

要領經雲:「進也打,退也打。"此動正是為「退也打",要領而蓄力待發,故左前臂要擰裹蓄力於胸前。

動作不停。重心繼續後移,左腳向後踩落地,左膝抵於右腿膝窩裡側,兩腿靠實站穩;同時,左拳貼右前臂上向前、向里擰轉崩出,虎口向上,沉肩墜肘,發「三催勁」,抻出「三星」,拳高與「心」齊;右拳在左拳行至其上時,向外擰轉貼肋回拉至臍之右側,拳心向上,即成退步崩拳姿式;目視左拳前方(圖5一25)。

要領 a、退步崩拳各分解動作之間不應有停頓;向前崩出左拳要拔背、抻肩、催肘,以充實其力;右拳回拉,要裹肘、擰腰,以增其力,並與左腳向後踩落之勁,協調嚴整,同時完成。 b、左腳向後踩落,腳掌落地時要有踏地反蹬之勁,並借腰勁以催左拳,使之崩勁迅猛,以發揮「退也打」的實戰威力。 c、退步打要兩腿相夾,左腳反蹬,並要沉肩墜肘,擰腰拔背,頭往上頂,氣往下沉,使周身擰撐發勁,完整二氣。不可左右搖晃和長身。

(8)收式

兩拳與身體動作不變。左腳沿直線向前邁一步成樁步;目視左拳前方(圖5-26)。以下的收式動作及要領與「三體式」同,從略。

4.炮拳

經云:「炮拳之形似炮屬火」、「內通於心,外達於舌,在體為血脈」,居五行拳之四。其行進路線呈鋸齒形曲線前進。

尚先生所傳形意的炮拳,雖步走曲線,但每步仍具有前蹬、後蹬之勁;頭上一拳與一般練法有較明顯的不同。其一是它的勁既非擋又非架,而是具有擰、滾、撥、化三勁;其二是它的貼頭之拳,是借擰滾之勁既撥化來手,又借身力而發勁,故不畏來手身大力猛,因發身力故更助長其中拳出擊的擰轉發勁。兩拳相稱,倍增抖腰發勁的特長。

炮拳歌訣炮拳似炮性屬火,生橫克劈拗步活,體為血脈心主舌,擰轉火機物必落。

具體練法

(l)預備式即原地鷹捉左式,動作及要領詳見前(圖6--),略。

(2)提步雙抱拳

從三體式起(圖6-)。左掌不動,右掌向前與左掌平行探出,兩掌拇指尖相連,手高與心齊;同時,左腳沿直線向前方趟進一步,右腳隨即跟進提起靠於左腳里踝上,成右提步;目視手前方(圖6-)。

要領 a.右掌之探出,要借右腳後蹬,左腳前趟之勁,與右腳提步同時完成,並做到上下相隨,輕靈而穩健。 b.探掌時要沉肩、拔背;左腳趟進要遠,提步要穩,不得俯身或長身。

動作不停。右腳借提步蓄力,再向前趟進一大步,左腳隨即提起跟進靠於右腳踝骨里側,成左提步;同時,兩手抓握變拳,分別向外擰轉,貼肋向後拉至臍之兩側,拳心向上,兩拳對稱;目視左前方(圖6-)。

要領 a.右腳借提步之蓄力,再進一步時,要步活、進遠而穩實。 b.成左提步時,兩掌邊變拳、邊擰轉回拉,有擰撕束腰之勁;提步要與雙拳束腰同時完成,兩腿要靠緊,身體不可前俯或搖晃。

GIF/15K

(3)拗步右炮拳

身體微右轉,左拳向外擰轉,貼身上鑽至下頦前;同時右拳外擰上鑽至左臂肘窩裡側束緊,兩拳虎口向前:目視左前方(圖6-11)。

要領兩拳上鑽,要盡量擰轉裹緊以蓄力,但不得努氣,拙力。

上動不停。腰向左擰,右腳屈膝後蹬,左腳向左前方(約45度)進一大步,右腳隨即跟進大半步,右膝抵於左膝彎里後側,重心在後腳;同時,左拳向前、向上鑽至頭前.繼而向里擰轉拉貼於頭部左額角,腕關節與拳背處緊貼於額角前.拳心向外;右拳由胸前向前、向里擰轉打出,虎口向上;沉肩墜肘抻出「三星」,拳高與心齊;目視左前方(圖6-12)。

要領 a.兩拳皆借擰裹以蓄力,反擰而發勁;左拳要借進身左擰之勁,滾撥靠於額角;右拳則借向里反擰.發螺旋勁打出。 b.左腳趟進與左拳鑽滾、右拳打出動作要協調一致.以腰為主宰.發勁要從自然、和諧中求得剛猛迅疾。 c.步距略大於崩拳.約一腳左右.兩腿要夾緊.靠實、身體不可前傾或左右歪斜,不要突臀;右拳與左腳尖、鼻尖要「三尖相對」。

(4)拗步左炮拳

上體右轉90度;同時.左拳向前方下落與右拳齊平.兩拳亦右擺90度,兩拳邊擺、邊內旋擰成扣拳.虎口相對.拳心向下,兩拳相距一拳之隔:目視兩拳(圖6-13)。

要領 上體右轉與兩拳右擺,動作要完整,上下一致。

上動不停。左腳經右腳前向右前方(約90度)進一大步.右腳亦隨之跟進提起靠於左腳里踝上,成右提步;同時.上體左擰.雙拳向外擰轉貼脅回拉,置於臍之左、右側,要束腰靠緊,成獨主雙抱拳;目視右前方(圖6-14)。

要領左腳上步、右腳提步和擰身束腰收拳,動作要上下完整一致。

動作不停。步不動,上體微左轉.右拳外擰貼身上鑽至額前方,左拳亦外擰;同時隨右拳貼身上鑽,置於右臂肘窩裡側,兩拳虎口向前.拳心均向外;目視右前方(圖6-15)。

要領兩臂盡量擰轉裹緊以蓄力。

動作不停。右腳向右前方趟進踩落.左腳隨即跟進大半步.左膝抵於右膝窩裡後側,兩腳相距一腳左右,重心在左腿;同時,腰向右擰.右拳隨轉腰向前、向上鑽至頭前.繼而向理擰轉、撥拉至頭部右額角.腕關節與拳背貼於額角.拳心向外;左拳由胸前向前、向里擰轉打出.虎口向上;沉肩墜肘,抻出「三星」,拳高與心齊;目視右前方(圖6-16)。

要領與(3)之間,惟左右方向相反。

(5)拗步右炮拳

動作及技術要領與(4)拗步左炮拳同,惟左右方向相反(圖6-17、18、19、20)。

如此左、右交替向前練習;動作數量多少視場地而定,不論練至左炮或右炮拳皆可回身。現以練完拗步右炮拳為例,轉身往回練。

(6)炮拳回身式

右拳內旋成扣拳;同時,左拳由頭前下落與右拳平,兩拳虎口相對,高與心齊,沉肩墜肘,目視兩拳。動作不停。腰向右後轉,雙拳隨轉體,向右後方平擺,眼隨手動,目視兩拳(圖6-21)。

要領 兩拳向右後方平擺,要用腰力,重心要穩。

上動不停,借上動轉腰之力,以右腳為軸,身體繼續向右轉,左腳隨轉體貼地向右腳尖外側扣步,同時兩拳一起外擰,貼肋回拉,收於臍之兩側,拳心向上;目視右前方。此時身體已由原位置向右轉動120度左右(圖6-22)。

要領 a、扣步轉身以右腳為根,不能移動;左腳借擰腰之勁,扣步要活而穩。 b、要做到提肛、並膝、裹胯、不可俯身或突臀。

(7)拗步左炮拳

上動不停,重心移至左腳,右腳借轉移重心,以踝關節為軸,將腳尖轉向前方;同時;右拳外擰貼身上鑽至頦前方;左拳外擰,隨右拳上鑽,置於右臂肘彎里側,兩拳虎口皆向前,拳心向外,目視右前方(圖6-23)。

要領兩前臂裹緊蓄力;轉體移重心時不可突臀。

上動不停。接著上步打左炮拳(圖6-24)。

要領動作及要領與(4)之同,惟方向相反。

如此左、右交替練習,到起端回身,但必須打完右炮拳方可收式,如從左炮拳回身,則真接接做拗步右炮拳,即可收式。

(8) 炮拳收式

接拗步右炮拳(圖6-25)。右拳不動,左拳從體前下落至右臂肘彎下,拳心向下,目視右拳前方,(圖6-26)

要領左拳屈臂自然下落,不得用力。

動作不停。身體向右擰轉,左腳向前邁半步,成樁步;同時,左拳貼右前臂里下側,向前、向外擰轉打出,虎口向上,拳高與心齊,右拳向外擰轉;貼肋回收至臍之右側;目視左拳前方(圖6-27)。

要領左拳要沉肩、墜肘,借順腰之勁以出拳,與左腳邁進同到。

以下收式動作與三體式同,從略。

5.橫拳

經雲:「橫拳之形似彈屬土",「內通於脾,外竅於口,在體為肌肉",居五形拳之五。其行進路線亦是呈鋸齒形曲線前進。這兒「彈",指的是武術傳統取用的彈弓之彈。在握弓放彈時;前把有橫勁,逕直向前打出,準確性很強。橫拳就用彈弓內涵的橫勁喻其技法,故有「起橫不見橫」之說。五行之說脾屬士,橫拳動作借擰腰順脅,兩臂一張一弛按摸肝脾,既能健脾,故云通脾。而彈丸又是三合土加頭髮或加鐵砂做的,這就是橫拳似彈屬士通於脾的來歷。

五行有「萬物土中生」之說。在形意拳技法上也說橫拳能生其他拳,故在形意拳中從站樁三體式、鷹捉、五行拳開始,就都是以橫鑽之拳起動。經雲:「起為鑽,落為翻",「起為橫,落為順",故鑽橫是一式。在擊法實戰上,也有「起手橫拳勢難招」之說,實踐驗證這樣起手還是效果較好的,故形意拳在實戰上多以橫拳作起手。

尚先生教練橫拳時,特彆強調「起橫不見橫"的技法要求。用中見橫是招法,不見橫是內勁,才是技法竅要,是「拳打三節不見形」技法之本。

橫拳歌訣橫拳似彈性屬土,生劈克鑽形不露。體為肌肉脾主口,出於難招妙難書。

具體練法

(l)預備式即原地左鷹捉式,動作及要領詳見前(圖7-~)略。自(圖7-8)始。

(2)提步雙抱拳

動作與要領與炮拳之(2)提步雙抱拳同(圖7-、)。

(3)拗步右橫拳

步不動。左拳由下向左前、向里擰轉穿出,拳心向後上方,高與肩平;右拳不動,目視左拳(圖7-11)。

要領 穿左拳時盡量反擰,但不要聳肩、晃身,要輕鬆自然。

步不動。身微左轉,左拳穿出後隨即向外反擰轉;同時,右拳里擰貼肋上穿至左臂肘下,拳心向下;目視左拳(圖7-12)。

要領 a.左拳從肋下穿出不停擰轉,先是向里擰轉,當右拳貼肋上穿時,開始向外反擰轉。 b.右拳要「肘不離肋,手不離心",蓄力以進。

上動不停。左腳向左前方斜進一大步;右腳隨即跟進半步,兩腳間約一腳之隔;右膝抵於左膝后里側;同時,右拳向左臂肘下貼臂向前、向外擰掙打出,沉肩墜肘,拳心向上,高與肩平;當右拳行至與左拳上下相交時,左拳外擰轉成拳心向上,向後貼肋回拉至臍之左側,目視右拳前方(圖7-13)。

要領 a.本式中的、、為連續動作,中間不要停頓,身體在動作中不要有起伏。b.左腳前趟與右拳打出,以及左拳回收,要上下相隨,動作協調;出拳、出腳要發腰勁,拗中求順;前拳、前腳、鼻尖要「三尖對",動作要從自然中求得迅猛剛實;出右拳要在擰挫中含有橫勁,但不露橫形。c.右腳跟進要自然,兩腳落實,兩腿夾緊,沉肩墜肘,擰腰順臂,但不可前俯後仰,左斜右歪;頭上頂,周身完整一力。

(4)拗步左橫拳

身往右轉,右拳臂隨身動;左腳經右腳前向右前方斜進一大步,右腳隨即跟進提起,靠於左腳里踝上,成右提步,目視右拳(圖7-14)。

要領擰身斜進要並膝裹胯,兩腳還要有前趟後蹬之勁;並要步穩身直。

步不動。身體微右轉,左拳里擰,貼肋上穿至右臂肘下,拳心向下;目視右拳(圖7-15)。

要領與(3)之同,惟左右相反。

上動不停。身體向右擰,右腳向右前斜進一大步,左腳隨即跟進半步,兩腳間約一腳之隔;左膝抵於右膝后里側;同時,左拳由右肘下貼臂向前、向外擰掙打出,沉肩墜肘,拳心向上,高與肩平;左拳行至與右拳上下相交時,右拳外擰,貼脅回拉至臍之右側,拳心向上,目視左拳前方(圖7-16)。

(5)拗步右橫拳

動作及要領與(4)拗步左橫拳相同,惟左右相反(圖7-17、18、19)。

如此左、右交替向前進行練習,不論練至左或右橫拳,皆可回身。現以練完拗步右橫拳為例,轉身往回練。

(6)橫拳回身式

以右腳為軸,身體向右後轉,左腳隨轉體向右腳尖外側時扣步;右拳隨身右轉,目視右拳(圖7-20)。

要領 a.左腳要借擰腰之力以扣步,右腳為根不能移動,扣步時要活而實。b.要提肛、並膝、裹胯,不可突臀、俯身。

重心移至左腳,右腳借轉體移重心,以踝關節為軸原地將腳尖轉向右斜前方;同時,左拳里擰貼肋上穿至右臂肘里側,拳心向下,目視右拳(圖7-21)。

要領轉體移重心,不可突臀,左拳及前臂要擰貼以蓄力。

(7)拗步左橫拳

動作不停,身往右轉,右腳向右前方斜進一大步;左腳隨即跟進半步;左膝抵於右膝后里側,兩腿夾緊靠實;同時左拳貼右臂下向前向外擰掙打出,掌心向上,沉肩墜肘,拳高與肩平;在左拳行至與右拳上下相交時,右拳外擰貼肋回拉至臍之右側,拳心向上,目視左拳前方。(圖7-22)

要領與(4)之同,惟方向相反。

如此左、右交替練習,到起端回身,但必須打完右橫拳方可收式。如從左橫拳回身可直接接做拗步右橫拳(圖7-23)。

(8)橫拳收式

接拗步右橫拳,左拳里擰貼肋上穿至右臂肘里側,拳心向下(圖7-24);

上動不停。身體右移,左腳向前邁進半步,成樁步;左拳貼右臂下向前、向外擰轉成立拳打出,沉肩墜肘,拳高與心齊;當左拳行至與右拳上下相交時,右拳外擰貼脅回收至臍之右側,拳心向上;目視前方(圖7-25)。

以下收式動作與三體式同,從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功夫視頻 的精彩文章:

傳統武術 少林二門八極拳對練十三十四式威力驚天地泣鬼神!

TAG:中國功夫視頻 |

您可能感興趣

武術絕藝——巧拿術 傳統武術格鬥實戰威力驚人!
搏殺制敵術 傳統武術格鬥實戰威力驚人,聽著都挺恐怖的中國功夫
威樂運武術功力練習
淺談武術馬步 中國傳統武術基本功 馬步功夫的正確練習方式
武術基本功訓練
武術師承和實戰格鬥
傳統武術八極拳的內力修鍊法、發力秘訣!普通人也能練
自己練習傳統武術的基本練習方案
實傳統武術戰連環膝
武術力量素質訓練的方法
傳統武術是古代戰爭殺人技?其實根本沒關係,武僧都練騎馬射箭
峨眉傳奇武術擂台賽一觸即發,傳統武術結合現代搏擊展現新威力
從拍打蒼蠅到傳統武術的實戰格鬥
武術基本功——樁功
武術基本功的重要性
傳統武術實戰技擊的壓箱底口訣
青城派掌門直言當代傳統武術缺乏實戰環境,力挺太極四大金剛
練武術一樣練書法基本功
武術的暴力本質
中國武術不能實戰?武術大師叫板徐曉冬:練習南拳能抵抗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