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筆下的鴉片戰爭:英國士兵搶美女挖墳墓,無惡不作
1840-1842年,東亞第一大國跟號稱日不落的英國幹了一仗。東西方兩強的第一次碰撞,烈度其實並不大。據公開資料,英軍傷亡500多人,其中陣亡59人。清軍傷亡22000餘人。作為數億人口的大國,清朝之所以認輸,我覺得此戰軍事上的失敗,給清廷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他們面對從未見過的士兵,從未見過的戰法,懵了。
(海外新話)
日本人很快聽到了清朝戰敗的消息,孝明天皇嘉永二年(1849),日本出版了一本叫《海外新話》的書。從這本書的插圖,我們可以看到日本人對戰爭的態度。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他們是如何描述英國人的。
(英國軍官)
這是英國軍官的畫像,看起來還算正常吧?雖然德川幕府被稱為閉關鎖國,實際上,在16世紀中期,他們就已與西班牙、葡萄牙人打過交道,進行過幾十年的南蠻貿易。後來荷蘭作為唯一取得特許經營的西方國家,有商人在日本一小島上長駐。因此日本人對西方人,並不陌生。
(英國士兵)
這是英國士兵。
(英國炮艦)
這是英國艦艇。
以上的畫像,都是客觀描述,不帶感情色彩的。
(虎門銷煙)
虎門銷煙,大家都很熟悉。
(英軍搶掠婦女)
這張圖上一個夷字,說明了日本深受大中華思想的影響。對日本人而言,西方洋人,都是夷。後來日本之所以大變革,也是被美夷打開了國門,攪碎了他們的太平迷夢。對無能的幕府超級不爽的日本年輕人,在尊王攘夷口號之下,最終推翻了幕府。在此之前的1862年,憤怒的青年伊藤博文等人,就把新建尚未完工的英國公使館燒了——搞笑的是,幾個月後他和另外四個人又在英國領事的幫助下,偷渡英國留學去了。
因此,大家其實應該能從這些插畫里,看出日本對英國侵犯清朝的態度。
(英軍掘墓)
除了強搶民女,英軍還挖掘墳墓,劫掠財富。「匪徒」二字,作者的態度已很明顯。
日本當時儘管鎖國,卻仍有很多人眼界開闊。唇亡齒寒的道理,他們明白得很。
該書作者嶺田楓江開宗明義,表示此書的目的為,「天賜前鑒非無意,婆心記事亦微衷。鳴呼!海國要務在知彼,預備嚴整恃有待」。
至於幾十年後,清日兩國兵戎相見,什麼同文同種、一衣帶水也敵不過利益二字,當年對清朝的同情,化成了對軟弱可欺的狂喜。而當時痛恨的夷人,則成為他們亦步亦趨的偶像,以側身列強為榮了。
※甲午戰爭,日本遭受挫敗,國民憤怒質問,為何百戰百勝還會受辱?
※從刺殺李鴻章到日比谷縱火,日本在地獄之路上越跑越快
※明治第一美女的丈夫,挑起甲午戰爭,預言了日本的瘋狂
※麥克阿瑟戰功一般,作秀一流?炒作,抗倭英雄戚繼光可以當老師
TAG:凡人摸史 |
※英國人眼中的鴉片戰爭,甚至有人認為是中國先挑起戰爭的
※李鴻章屠殺英國士兵,英國人不敢報復,主要是怕這個
※印度:二戰中唯一的三姓家奴,不僅為英國人打仗,還為德國和日本而戰
※獵奇:英國男子暗戀不成,想割下對方的頭
※鴉片戰爭中的英國火槍與中國弩箭的比較
※雙料間諜在英國當街被下毒!英俄諜戰就在你身邊
※二戰後精明的美國人,讓英國人無功而返,吞下了日本這塊肥肉
※幾分鐘看完英國驚悚片《黑衣女人》,一個專挑孩子下手的女鬼
※英國、日本這些國家的女士冬天穿裙子,真的不冷嗎?
※二戰時期,千餘日本士兵被鱷魚團滅,英國士兵白撿一大便宜
※為何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國僅以陣亡69人就取得戰爭勝利?
※英國人怎麼看待鴉片戰爭?英歷史教科書中隻字不提,全因戰爭太小
※這個兵種不能招女兵,英國不信邪,返航後女兵家屬跺著腳罵街
※鴉片戰爭之後,英國侵佔除香港外,還有一個城市鮮為人知
※明朝末年,英國就曾侵略中國,結局卻與清朝的鴉片戰爭截然相反!
※為什麼曾經橫掃世界的蒙古騎兵,後來敗在了英國印度騎兵的刀下?原因令人唏噓
※英國惡魔美女虐待男友,被判入獄7年
※鴉片戰爭中英國曾侵佔2塊領土,除了香港還有這裡
※此人險滅掉英國,英國人戰後卻為其求情:正直的軍人應當無罪
※第二次鴉片戰爭法國人以馬神甫案發難, 英國人又以什麼借口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