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退約」講話遭批誤解中國 專家詳解錯謬之處
來源:財新網
專家指出,巴黎協定的達成,是通過一種特殊的「自下而上」的談判方式:由各國自主決定減排量─即國家自主減排貢獻(NDC)。因此,並不存在「強制減排」所帶來的「不公平」問題
原圖
當地時間2017年6月1日,美國華盛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協定。圖/視覺中國
美東時間6月1日下午3點多,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協定,舉世嘩然。同時,他還在這場「退約」聲明講話中,將中國作為反面案例,以此指責協定「對美國不公平」。但在中國的環境政策專家眼中,特朗普講話中述及中國的內容,恰恰顯示了特朗普對中國的減排努力和發展歷程,嚴重缺乏認知。
特朗普稱,根據《巴黎協定》,作為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國家,中國被允許新建上百個煤炭廠,且可在未來13年內,「以驚人的數字繼續增加碳排放」,但美國卻不被允許這麼做。特朗普甚至誇張地舉例說,「中國14天的碳排放量,就足以抵消美國2030年減排目標的所有成果」。
「我認為特朗普對中國的說法,無論從歷史上還是現實中都是站不住腳的」,連續跟蹤國際氣候進程長達20年的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原副主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管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鄒驥告訴財新記者,「即使我站在美國的立場給他算這個賬,他的這些決策都是不對的。」
專家批特朗普對中國無知
2015年12月簽署的《巴黎協定》已在2016年11月4日開始生效。這項協定的達成,是通過一種特殊的「自下而上」的談判方式:由各國依據可行性分析自主決定減排量─即國家自主減排貢獻(NDC)。因此,並不存在「強制減排」所帶來的「不公平」問題。
根據中國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於13年後的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此後逐年下降,中國希望提前達到峰值年。而美國則直接提出了相較於2005年,到2025年要減碳26%─28%的目標。
鄒驥認為,特朗普的另一項錯誤,在於將一個服務業等產業已發展成熟且擁有全球最強科技、金融實力的經濟體,與一個工業化、城鎮化還沒完成的經濟體相提並論。「根據經濟學理論與發展實踐的歷史,每個經濟結構比較健全的規模較大的經濟體,都存在隨著人均GDP增長,人均排放『先上升後下降』的規律。」
鄒驥表示,中美兩國的發展階段不同,產業結構也不一樣,目前美國人均GDP已接近6萬美元,中國人均GDP才8000美元。特朗普拿美國和中國的可容許排放量直接相比,「就像一個大人指責一個小孩說,為什麼你每天還得長個,而我不長個,這不公平。」
鄒驥說,美國在人均GDP達2.5萬美元以前,人均排放量也一直上升,達峰後人均排放量經歷了持續約20年的平台期,從2007年後才開始下降。中國目前仍在人均排放量持續上升的發展階段,但根據估算,中國承諾到2030年前後達峰時,對應的人均GDP也才1.4萬美元左右,人均峰值排放量也不會超過每年10噸。這比美國每年人均排放量22噸少了一半以上。而且,中國達峰之後的碳排放量,有望不用經歷那麼長的平台期,就會步入迅速下降通道。
「這說明從發展歷史進程的眼光看,無論如何,中國做的都會比美國好,而且貢獻會比美國大,就累積排放量相比,也遠遠少於美國。」
鄒驥認為,特朗普在講話中,用「目前中國14天的碳排放量,就足以抵消美國2030年減排目標的所有成果」這樣的短期「歷史瞬時」排放數據作比較,來指稱「中國的碳排放量更驚人」是不正確的。
鄒驥解釋,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壽命能夠達到200多年;因此,引起氣候變化的,主要是多年累積的碳排放,而不是只看「歷史瞬時」的短期數據。
「美國是最大的累積碳排放國,歐洲的累積排放也很多。歐美國家的累積排放加起來,在2012年時是中國的5倍;到了13年之後的2030年,估計也還會是中國的2.5倍。」
鄒驥表示,特朗普口中「中國可以新建數百個煤電廠,美國卻不能建」的觀點,也充滿對中國政策的曲解。
根據中國的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煤電裝機可能達到11億千瓦,與目前的9億千瓦相比,也就相當於新增兩三百個煤電廠的量。但是,十三五規劃只是制定了一個發展目標的上限,並非提出一個必須達到的約束性目標。
鄒驥分析,「事實上,在產能過剩、單機發電小時數不飽滿的大背景下,中國的政策已經開始限制煤電;同時,還採取措施鼓勵非化石能源發電。2016年夏天以來,中央政府主管部門已經對具有煤電投資審批權的地方政府發出指導意見,要求限制甚至停止新批煤電項目投資。」
低碳發展趨勢不可逆
鄒驥認為,特朗普提出要重振煤電行業,是陳舊和缺乏遠見的想法,恰恰忽視了綠色低碳發展能夠帶來的商業利益。他說,無論是全球還是美國和中國,低碳發展都是新一輪經濟復甦的重要方向和新動能。
目前,美國的煤炭發電已經比天然氣發電更昂貴,在市場上已經失去競爭優勢,加上美國的大部分主力煤電廠均已超期服役,煤改氣勢在必行。
鄒驥說,可再生能源會帶來新的投資和就業機會,長期的減緩氣候變化行動,也會給子孫帶來巨大的福利;特朗普的正確選擇,應該是為煤礦工人培訓,幫助他們轉到低碳行業里,同時促進美國的經濟轉型。
國家發改委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中心國際部主任柴麒敏表示,即使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仍然可以在氣候大會上繼續維護「美國優先」的利益,對他國指手畫腳,形成負面影響。按規定,成為《巴黎協定》契約方的國家,必須在加入三年之後才允許退出,退出時還要在聯合國辦一年的法律手續。
但鄒驥認為,既然美國已經明確表態退出《巴黎協定》,意味著美國儘管可以參會發言,但實際的政治份量和話語權會大大下降;特朗普「退約」的決定,對美國國際誠信和領導力方面的軟實力傷害顯著。
鄒驥說,特朗普任性地退出《巴黎協定》,損害了美國的政治誠信和國際形象,也不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的低碳產業發展,帶來長期的實質性影響。
「以中國為例,進行綠色低碳發展是出於提高本國長期競爭力、為經濟發展尋求可持續動能的戰略考慮,是『自己本來就要做的事情』,是建設生態文明總體戰略布局的題中應有之義」。
鄒驥分析,中國要想經濟升級,要克服人口資源環境矛盾約束引致的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須走一條提高效率的、創新的發展路徑。「靠過去那種高投入、高排放來維持高增長率的年代已經過去了。」
特朗普拒絕支付支援發展中國家的綠色氣候基金,對發展中國家會帶來多大影響?柴麒敏表示,目前發達國家的出資承諾本來就兌現率極低,「現在出資的金額不到百億,跟每年1000億相去甚遠,出不出都是杯水車薪,而發展中國家對資金的實際需求是每年7000億。」
柴麒敏認為,美國在仍未退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前提下,仍應繼續承擔出資義務。另外,目前在《巴黎協定》下,發展中國家沒有出資義務,但中國計劃啟動200億人民幣的南南合作氣候變化基金(總額接近於美國之前承諾向綠色氣候基金提供的30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應當氣候變化。
在特朗普宣布「退約」之後,曾擔任紐約市長的彭博社創始人、聯合國城市與氣候變化問題特使邁克爾?布隆伯格公開表示,他成立的彭博慈善基金會將與合作方出資約1500萬美元資金,彌補美國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應繳納的份額。布隆伯格說,美國不會放棄《巴黎協定》,美國人民將以「自下而上」的方式繼續履行巴黎協定,「華盛頓沒有辦法阻止我們」。
※您對中國風有什麼誤解嗎
※媒體報道騷擾電話產業黑幕,法律專家認為存誤解
※誤解(幽默故事)
※被誤解也不解釋星座
※幽默段子《誤解》
※中國兩位軍方高官下半年訪美 專家:加深了解 防止誤解誤判
※誤解了世界,誤解了自己——讀《我們誤解這個世界》一點感悟
※關於批判性思維的三個誤解,被這位特級教師說透了
※風留痕:莫誤解了特朗普「國家主權高於一切」的用意
※遭同事誤解後,解釋越多越容易錯!
※被人誤解時,這些星座選擇不解釋
※黃致列因空氣發言公開道歉 韓國網民稱或是翻譯錯誤產生誤解
※《論語》中有哪些被人誤讀誤解的地方?
※關於抑鬱症的五個「誤解」,大家都理解錯了
※文化誤解這事,或許人工智慧可以解決
※媒體誤解了特朗普?美記者出新書為特朗普鳴不平
※毒品誤解大揭秘,別因一句話毀了自己和家庭
※外國人問:特朗普是否是一個被誤解的天才?美國網民這樣回答
※關於五大常見解毒劑的誤解
※知識普及篇——被誤解的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