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發展兩極化嚴重,中西部高校還在「被掠奪」
區位、行政化、經濟水平
大學之間也從來不曾平等過
2016年4月9日,120對雙雙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的伉儷重返校園,共慶母校建校120周年。圖|新華
中國大學的馬太效應
本刊記者/錢煒
首發於總第806期《中國新聞周刊》
5月7日,著名數學家吳文俊去世。出人意料的是,
大師的隕落旋即引發了國內兩家「交通大學」校友的口水戰。
吳文俊就讀於1940年代的交通大學,而在絕大多數新聞里,他都被說成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這引起西安交通大學校友的不滿,他們認為,吳文俊應該是他們學校的「正牌校友」。這是因為,民國時期的交通大學,在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就把主體部分遷到了西安,只留下極小一部分在上海。現在的上海交大,就是在當年這一小部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一般認為,西安交大才是交通大學的「正統」。
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雷頤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如今一提到交大,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上海交通大學,其實在10年前或更早的過去,西安交通大學才是真正的名校,曾經與中國科技大學同期開設少年班,並被稱為『中國的MIT』。」
雷頤的說法可以用數據來證明。過去,西安交大一直是國家重點建設的大學,是「985工程」首批名單里的7所高校之一。但從某個時期起,上海交大開始反超。儘管國內大學排行榜的科學性、公正性一直遭人質疑,但是在各種最新的大學排行榜上,上海交大的排名總是以明顯優勢領先西安交大。例如,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組長武書連主持編訂的中國大學排行榜,在最初的2003年,上海交大居第9名,西安交大是第12名,二者的差距還不是很大。到了今年,上海交大已躍居第4,而西安交大則落後整整10名,排至第14名。
最明顯的差距,體現在兩校的財力與師資上。據公開資料顯示,上海交大從1993年開始,年收入就已進入全國前四甲。
2017年,該校的預算總額高達140億元,排名第4,是全國僅有的4所預算經費超過百億元的高校——是排名第15的西安交大的兩倍。
在師資方面,截至2015年,上海交大擁有47名兩院院士、70名「千人計劃」學者,39名「青年千人計劃」學者。而根據西安交大的官網介紹,該校擁有29名兩院院士,「千人計劃」與「青年千人計劃」學者共計51人。
為大學「畫圈」
上海交大起點低卻進步神速。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是兩個因素造成的。首先就是地域因素,雖然西安是西部地區的中心城市,但上海是全國的經濟中心,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浦東已經超越深圳,成為新的帶動全國經濟增長的龍頭。上海交大的這種區位優勢與資源優勢,是西安交大無法比擬的。其次,工科的研究項目往往設備多、規模大,經費動輒上千萬,因此以工科見長的上海交大就難免財大氣粗。同樣在上海,上海交大近年來的表現比復旦大學還要搶眼,大有成為「上海灘第一名校」的勢頭,在諸多因素中,其理工科大學的優勢也是其中之一。
實際上,西安交大不僅被它的「同門兄弟」大幅反超,它要保持原有水平都已經很難了。
有數據顯示,僅在1996~2000年,西安交大就流失了599名學科帶頭人與骨幹教師。
這與蘭州大學的境遇非常類似。
就像蘭大一位校友所說的,拜中國近些年的經濟增長之功,縱向比,無論是師資、學生還是經費,蘭大的各項數據當然比過去是進步了;
但是橫向一比較,蘭大就全面落後於那些東部地區的「985」高校了。
蘭大與西安交大等一批名校的相對衰落,反映出中國高等教育格局的變遷。
2008年出版的《中國高等教育資源分布與協調發展研究》(以下簡稱《高教資源分布》)一書,是「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委託項目」的最終研究成果。該書分析說,1950年代,中國調整高等學校院系,原則之一就是重點建設西部地區院校。經過調整,中國高校的布局相對均衡。
例如,從省級高等學校的絕對差異的變化看,極差值明顯下降,由1949年的37下降到1953年的26,原高校數量最多的上海從37所減少到15所。
交通大學正是在這一時期由上海內遷到西安,成為西安交通大學的。
雖然在1990年代之前,中央政府也曾多次劃定「全國重點大學」的名單,但大學之間的等級並沒有後來發展得那麼複雜與森嚴。
1993年7月,當時的國家教委決定設置「211工程」,即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點。1998年5月4日,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大會上向世界宣告: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教育部因此開始實施「985工程」。在「211」大學的範圍內,通過數次畫圈,又選出39所大學。
在這些學校中,撥款與定位又分若干層次。
例如,第一層級是北大、清華,目標為「世界一流大學」,一期撥款額度是18億。第二層級是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這其中仍有差別,其中浙大14億;南大、復旦、上海交大、北師大各12億;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10億;中國科大、西安交大9億。此外,從1992年開始還三次畫圈,確定了31所副部級大學,即學校的校長與書記都是副部級,由中央直接任命。
根據《高教資源分布》一書,
代表中國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211」與「985」學校大多集中在東部地區。
一些曾在計劃經濟時期名震全國的老牌重點大學,儘管後來也入選「211」和「985」,但由於地處中西部地區及東北三省,皆不同程度地出現了人才流失、經費不足、學校學科排名與聲譽下降的狀況。製圖|葉雪鳴
「馬太效應」
蘭州大學校友、文史作家十年砍柴認為,教育的根本問題是平權,其中包括區域教育資源的合理分布問題。
中國高等院校的地區差距是從1980年代後期,伴隨中國經濟的起飛逐漸拉開的。
尤其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談話與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進一步刺激了經濟發展,同時也拉大了東西部地區經濟水平的差距。地方經濟的活力,直接影響當地高校的發展。
在過去,地方經濟與所在地的重點大學沒有什麼關係,因為這些學校的經費是由中央政府統一全額撥款的。不僅如此,西部地區由於經濟落後,在這些地區高校工作的教師反而能夠得到補償——他們的工資要比東部地區的同行們高。但工資的地區差在1980年代中期被逐漸取消。
到20世紀末,中國實行中央與地方兩級辦學、以地方政府統籌管理為主的體制。
經1998~2000年的調整,除少數教育部直屬院校外,絕大多數高校都劃歸地方管理。
而「985」院校的經費,則由中央與地方按一定比例配套下撥。這樣一來,經濟發達地區也就是東部沿海地區,能提供較多的經費和吸納較多的大學畢業生,高校數量多,辦學經費充裕,而不發達地區主要是西部地區高校數量很少,經費也少。
因此,在「985工程」實施之前,全國重點大學之間的差距並不大,但在高教改革之後,「大學之間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造成了馬太效應,強的越強,弱的越弱」。十年砍柴表示。
高教改革之後,地方經濟與當地大學有了共生共榮的關係。十年砍柴以武漢大學為例分析,在計劃經濟時代與現在,武大都是實力雄厚、排名靠前的全國名牌大學。但在1990年代,武漢的城市發展曾經經歷過一個低潮期,直接導致武大也短暫跌入低谷,當時武大的很多老師也南下北上。比如清華大學當時新建法學院,就挖走了武大法學院的很多老師。
另一個例子是位於重慶的西南政法大學,它曾經堪稱國內法學高校的翹楚,培育了當今中國法學界的許多著名專家。但在今天,且不說「西政」無法與中國政法大學比,連位於上海的華東政法大學都要將它反超。
在這種情形下,人才開始從西部高校向發達地區主要是東部高校流動。據不完全統計,最近20 年來,甘肅省至少有 4000 多名高級科技人才「孔雀東南飛」。
近
10年,甘肅省調出高級職稱技術人才上千人,調入不足百人,僅中科院蘭州分院、蘭州大學等重點科研單位、高等院校跨省調出的高層次人才就有近 500 個。
無獨有偶。位於山西的「985」高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2000~2003年共調出125人,連當時僅有的1名「長江學者」也離開了。
環繞北京的河北也好不到哪裡去。在2006~2010年間,該省重點建設的5所骨幹學校就流失了445名人才。
在東北地區,這一新中國重工業的發源地發生了持續的經濟低迷,同時出現了嚴重的人才流失問題,尤其是高端科研人才。
吉林大學校長李元元說,「就吉林大學而言,在過去有一段時間裡流失的人才完全可以再辦一所『211大學』了。」
同時,他正期待隨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的落實到位,經濟回暖,人才最終迴流。
根據《高教資源分布》的統計,2004年,中國高等院校的專任教師,東部地區有39萬餘人,而西部地區只有17.5萬人。東部高校教職工超過3萬人的有北京、江蘇、廣東等5省市,而
西部沒有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超過3萬人,其中,
江蘇的高校專任教師數量是西藏的50倍。
製圖|葉雪鳴
「半吊子」開放
梳理中國高校地區差異的演變,從表面上看,是改革開放之後市場力量起作用的結果。但從根本上講, 時至今日,政府仍是中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主導力量,市場的作用仍比較弱。
熊丙奇解釋說,這是因為改革開放之後,主導中國大學命運的,在中央政府之外,還多了地方政府這個因素。區域經濟的差距,最終通過地方政府對所在地大學的支持力度大小表現出來
,
這在本質上仍舊是行政的力量,而並非自由市場的力量。
十年砍柴也表示,這是一種「半吊子」的人才自由流動,不是完全的教育開放。
熊丙奇指出,如果將以各種形式與名目獲得的政府經費都算上,北大清華獲得的政府撥款能佔到兩校收入的80%以上,與此同時,它們從其他渠道獲得的經費依然十分豐厚。
今年初,艾瑞深中國校友會公布的中國大學校友捐贈排行榜顯示,截至2016年12月,全國高校累計接收校友捐贈總額突破230億元,其中清華大學一所高校就以受捐25.29億元位居第一,北京大學、武漢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和復旦大學等也躋身中國大學校友捐贈「10億俱樂部」。
5月20日是浙江大學120周年校慶,浙大在生日這天收到的校友捐款即超過10億元。
中國高校被分為三六九等的背後是大學行政化。
曾參與教育部「中國高等教育資源分布與協調發展研究」的湖南大學研究員陳厚豐撰文指出,在高等教育經費總量既定的情況下,投給國內頂尖水平大學的經費所佔的比例偏高,
實際上擠佔了政府財政對第二、第三層次「985工程」大學、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的經費投入。
陳厚豐認為,由於國內頂尖大學和一流大學的學術影響力大、教育質量高、科研能力強、社會聲譽好,因而爭取科研撥款、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和民間捐贈的能力都比其他高校強,而且能獲得豐厚的地方財政配比資金。而一般本科院校,特別是高職高專院校,不僅從政府那裡獲得財政撥款較少,而且也無力從社會上籌措到足夠的辦學經費。結果是富者越富,窮者越窮,這種高等教育經費投入的不平等,已直接導致高等教育發展機會的不公平。
「中國高等教育資源分布與協調發展研究」課題組對如何有效配置有限的高等教育資源,協調好公平與效率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深入研究。
其最終研究成果顯示:目前,中國現有高等教育資源分布極不平衡,中西部尤其是西部不發達地區高等教育資源相當匱乏。
由於經濟基礎薄弱、辦學條件差、自然環境惡劣,西部地區的師資尤其是優質師資已流向東部發達地區,這更加劇了中國區域高等教育資源分布的不平衡。
2017年2月24日,在教育部召開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工作推進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呼籲:「東部各高校,請對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閱讀
| 硅膠愛人:因為性、愛,還是孤獨?
點擊圖片閱讀
| 大失眠時代:僅有一成的年輕人能一覺到天明
點擊圖片閱讀 | 小龍蝦才是朋友圈的終結者
※攜程美女CEO孫潔化身導遊:選對了方式 去歐洲旅行還能更簡單點
※如果說「能賺錢」是一項技能,「會花錢」絕對是天賦
※《小三說》創業屌絲統治高富帥,是意淫還是事實?
※那些離開北京的人現在都過得怎麼樣?
TAG:中國新聞周刊 |
※文在寅:對於韓國各階層收入嚴重的兩極化現象感到痛心
※雄才大略還是陰狠毒辣 父子兩為何在史書中的評價兩極化之中篇
※韓國各階層收入嚴重兩極化讓人揪心,文在寅:全是朴槿惠的錯!
※網路爭議最多的五部動畫,兩極化爭吵已經嚴重影響到觀看體驗
※DNF:最大的失敗就是淡化深淵,讓一線容易獲得裝備,貧富兩極化
※漫威電影:「十部最佳」VS「十部最差」的兩極化!
※「小眾」漫改劇的突圍:口碑類型兩極化,大咖強陣容入局
※她的崛起正在挑戰鋼鐵俠地位!美劇《緋紅女巫》陷入評論兩極化
※一文看懂達沃斯論壇:各國政商大佬對比特幣和區塊鏈的態度呈兩極化
※韓國女團成員意外撞臉關曉彤,風格兩極化卻都美到極致
※林志玲亮相國際馬術賽,與外國友人合影大秀美背,網友評論兩極化
※珠寶拍賣市場穩定發展 拍品呈現兩極化趨勢
※趨勢 | 早春的兩極化風情
※《西部世界》網友評價兩極化,究竟是封神還是爛尾?
※趨勢:早春的兩極化風情
※德國兩極化評價中國女足:防守像萬里長城!踢人動作很臟很粗魯
※baby新劇演技兩極化,雖瞪眼嚴重,但進步也是肉眼可見!
※美夢破滅:三款新iPhone兩極化嚴重,令人失望!
※馬蘇發表李小璐風波感慨,宣布重回娛樂圈,網友態度兩極化
※馬蘇發表李小璐風波後感慨,宣布重回娛樂圈,網友態度兩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