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瓦爿」上的歷史記憶

「瓦爿」上的歷史記憶

「瓦爿」上的歷史記憶

圖文網路

編輯易向

雖然在來之前,已經從很多媒體的報道上知道了王澍的獲獎作品——寧波市博物館,之所以能夠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青睞,重點在於設計理念和設計作品表達的精神、內涵、氣質、情懷方面,不但對於當地歷史文化有別出心裁的設計記憶點,而且在傳承基礎上,以舊創新、節約環保的建築載體更具想像的張力。但是當你見到建築本身時,那種心思震動,和參觀過後形式大於內容的遺憾,是有鮮明且深刻的印象的。

就像之前陳逸飛、吳冠中畫過周庄之後,一提江南,都是一片白牆灰瓦的調調,和解放後天下大同的城市建設一樣,由於這種擔心,想起了作為中國美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的王澍的中國美院象山校區的設計中,好像也有寧波博物館上「瓦片牆」的影子。最近在象山校區,又落成了一座由隈研吾設計的中國民藝館,也是以瓦片作為元素的,索性上網扒些圖片供大家共同欣賞參考,有無受到啟發或引起思考,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壹 寧波市博物館

寧波博物館的建築表皮,大量地運用了寧波舊城改造中積累下來的舊磚瓦、陶片,形成了24米高的 「瓦爿牆」,同時還運用具有江南特色的毛竹製成特殊模板清水混凝土牆,毛竹隨意開裂後形成的肌理效果清晰地顯現。

王澍認為寧波博物館的建成是一種標誌,是過去10年探索的 「重建當代中國本土建築學的階段性總結」,他形象地把寧波博物館的建造比作中國園林的建造,他說:「中國園林在建造之初的狀態不是最好的,但當十年之後,通過滋養,它具有了勃勃生機。寧波博物館運用特殊材料使它有了生命的環境,若干年後,當 『瓦爿牆』布滿青苔,甚至長出幾簇灌木,它就與自然融合起來,真正地融入了歷史。」

「瓦爿牆」,大量使用回收材料,節約了資源,實現了循環建造,一方面能體現寧波地域的傳統建造體系、其質感和色彩完全融入自然外,另一方面意義在於對時間的保存,回收的舊磚瓦,承載著幾百年的歷史,它見證了消逝了的歷史,這與博物館本身是『收集歷史』這一理念是吻合的。而『竹條模板混凝土』則是一種全新創造,竹本身是江南很有特色的植物,它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發生了藝術質變。」

寧波博物館的設計中,「瓦爿牆」和毛竹製成特殊模板清水混凝土牆平分秋色

貳 中國美院象山校區

在中國美院象山校區的建築設計中,適度彰顯了王澍個人風格鮮明的自然主義精神。而「瓦爿」,作為其中的一個元素,像一篇文章的「引子」……

叄 中國美院民藝館

隈研吾設計的中國美院象山校區的「民藝館」,「瓦爿」,幾乎是整個建築的靈魂。作為王澍設計的整個中國美院象山校區內的一個特色館,隈研吾的設計既做到了毫無違和地充分融入了原設計的整體的自然主義風格,又以點題致敬的方式凸顯了自己的設計的個性。

窗外青灰的天和深灰的瓦屋頂上飛舞的,原來居然是宋徽宗的《瑞鶴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向 的精彩文章:

TAG:易向 |

您可能感興趣

記憶
盧克索的記憶
陳萍:舌尖上的記憶
鋼筆畫下的哈爾濱記憶
史前記憶——恐龍谷
沉澱的記憶匯成歷史
記憶的歷史——岡瑟·弗格
塵封在歷史記憶里的「飛帖拜年」
周食記 舌尖上的記憶
探尋舊州歷史記憶
茶棚嶺:長邯古道上的滄桑記憶
記憶里的風箱
風の記憶
紅黑記憶!米蘭史上的超級前鋒
記憶│杜勇:河口記憶
記憶往昔
散文:春風裡的記憶
我記憶中的霍金和《時間簡史》
鳳凰的記憶
淘舊書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