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孟頫《金丹四百字》

趙孟頫《金丹四百字》

趙孟頫《金丹四百字》

趙孟頫《金丹四百字》

趙孟頫《金丹四百字》

趙孟頫《金丹四百字》

趙孟頫《金丹四百字》

趙孟頫《金丹四百字》

趙孟頫《金丹四百字》

趙孟頫《金丹四百字》

趙孟頫《金丹四百字》

趙孟頫《金丹四百字》

趙孟頫《金丹四百字》

《金丹四百字》,宋紫陽真人成道以後,遺與馬處厚之文。其文初無定名,後人因其無名,即以《金丹四百字》名之。是文其言約而不繁,其義顯而且明,與《悟真篇》相為表裡。《悟真篇》細分藥物火侯,《四百字》總撮始終大義,兩者一而二,二而一也。但《四百宇》自宋迄今,注釋者甚多,或以爐火解,或以搬運解,求其傳真寫神,發其藏蘊者,卒不可得。

金丹為中國古代煉丹術名詞。包括外丹和內丹兩種。外丹是用丹砂(紅色硫化汞)與鉛、硫黃等原料燒煉而成的黃色葯金(還丹)其成品叫金丹。道教認為服食以後可以使人成仙、長生不老。唐代以前金丹多指外丹。唐宋以後多指修鍊內丹即把人體作爐鼎以體內的精、氣作藥物用神燒煉道教認為使精、氣、神凝聚可結成聖胎即可脫胎換骨而成仙。

《金丹四百字》序並原文:

七返九還、金液大丹者,七乃火數,九乃金數。以火煉金,返本還元,謂之金丹也。以身心分上下兩弦,以神氣別冬夏二至,以形神契坎離二卦。以東魂之木,西魄之金,南神之火,北精之水,中意之土,是為攢簇五行。以含眼光,凝耳韻,調鼻息,緘舌氣,是為合和四象。以眼不視而魂在肝,耳不聽而精在腎,舌不聲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動而意在脾,故名曰五氣朝元。以精化為氣,以氣化為神,以神化為虛,故名曰三花聚頂。以魂在肝而不從眼漏,魄在肺而不從鼻漏,神在心而不從口漏,精在腎而不從耳漏,意在脾而不從四肢孔竅漏,故曰無漏。精神魂魄意,相與混融,化為一氣,不可見聞,亦無名狀,故曰虛無。煉精者煉元精,非淫佚所感之精;鍊氣者煉元氣,非口鼻呼吸之氣;煉神者煉元神,非心意念慮之神。故此神氣精者,與天地同其根,與萬物同其體,得之者生,失之

者死。以陽火煉之,則化成陽氣;以陰符養之,則化成陰精。故曰見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見。身者心之宅,心者身之主。心之猖狂如龍,身之獰惡如虎。身中有一點真陽之氣,心中有一點真陰之精,故曰二物。心屬干乾,身屬坤,故曰乾坤鼎器。陽氣屬離,陰精屬坎,故曰烏兔藥物。抱一守中,煉元養素,采先天混元之氣,朝屯暮蒙,晝午夜子,故曰行周天之火候。木液旺在卯,金精旺在酉,故當沐浴。震南飲西酒,兌女攀北花,巽風吹起六陽,坤土藏蓄之數,故當抽添。夫採藥之初也,動乾坤之橐龠,取坎離之刀圭。初時如雲滿千山,次則如月含萬水,自然如龜蛇之交合,馬牛之步驟。殊不知龍爭魂,虎爭魄;烏戰精,兔戰神。恍惚之中見真鉛,杳冥之內有真汞,以黃婆媒合,守在中宮。鉛見火則飛,汞見火則走。遂以無為油和之,復以無名璞鎮之。鉛歸坤宮,汞歸干位。真土混合,含光默默。火數盛則燥,水銖多則濫。火之燥,水之濫,不可以不調勻,故有斤兩法度。修鍊至此,泥丸風生,絳宮月明,丹田火熾,谷海波澄。夾脊如車輪,四肢如山石,毛竅如浴之方起,骨脈如睡之正酣,精神如夫婦之歡合,魂魄如子母之留戀,此乃真境界也,非譬喻也。以法度煉之,則聚而不散;以斤兩煉之,則結而愈堅。魂藏魄滅,精結神凝,一意沖和,肌膚爽透,隨日隨時,漸凝漸聚,無質生質,結成聖胎。

夫一年有十二月也,一月三十日也,一日百刻也。一月總計三千刻,十月總計三萬刻。行住坐卧,綿綿若存。胎氣既凝,嬰兒顯相,玄珠成象,太乙含真。故此三萬刻之中,可以奪天上三萬年之數,何也?一刻之功夫,自有一年之節候,所以三萬刻可以奪三萬年之數也。故一年十二月,總有三萬六千之數,雖愚昧小人行之,立躋聖地,奈何百姓日用而不知也?元精喪也,元氣竭也,元神離也。是以三萬刻,刻刻要調和,如有一刻差違,則藥材消耗,火候虧缺,故曰毫差殊不作丹也。是宜刻刻用事,用之不勞,真氣凝結,元神廣大。內則一年煉三萬刻之丹,外則一身奪三萬年之數。大則一日結一萬三千五百息之胎,小則二時行八萬四千里之氣。故曰:奪天地一點真陽,采日月二輪之氣,行真水於鉛爐,運真火於汞鼎,以鉛見汞,名曰華池;以汞入鉛,名曰神水。不可執於無為,不可形於有作,不可泥於存想,不可著於持守,不可枯坐灰心,不可盲修瞎煉。惟恐不識藥材出處,又恐不知火候法度。要須知夫身中一竅,名曰玄牝。此竅者,非心非腎,非口鼻也,非脾胃也,非穀道也,非膀胱也,非丹田也,非泥丸也。能知此一竅,則冬至在此矣,藥物在此矣,火候亦在此矣,沐浴亦在此矣,結胎亦在此矣,脫胎亦在此矣。夫此一竅,亦無邊傍,更無內外,乃神氣之根,虛無之谷,則在身中求之,不可求於他也。此之一竅,不可以私意揣度,是必心口傳授。苟或不爾,皆妄為矣。今作此《金丹四百字》,包含造化之根基,貫穿陰陽之骨髓,使煉丹之士,尋流而知源,舍妄以從真,不至乎忘本逐末也。夫金丹於無中生有,養就嬰兒,豈可泥象執文,而溺於傍蹊曲徑?然金丹之生於無也,又不可為頑空。當知此空,乃是真空;無中不無,乃真虛無。今講此數語,當細味之。   真土擒真鉛,真鉛制真汞。鉛汞歸真土,身心寂不動。

虛無生白雪,寂靜發黃芽。玉爐火溫溫,鼎上飛紫霞。

華池蓮花開,神水金波靜。夜深月正明,天地一輪鏡。

硃砂煉陽氣,水銀烹金精。金精與陽氣,硃砂而水銀。

日魂玉兔脂,月魄金烏髓。掇來歸鼎內,化作一泓水。

藥物生玄竅,火候發陽爐。龍虎交會罷,金鼎產玄珠。

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

木汞一點紅,金鉛三斤黑。汞鉛結成砂,耿耿紫金色。

家園景物麗,風雨正春深。耕鋤不費力,大地皆黃金。

真鉛生於坎,其用在離宮。以黑而變紅,一鼎雲氣濃。

真汞出於離,其用卻在坎。奼女過南園,手執玉橄欖。

震兌非東西,坎離不南北。斗柄運周天,要人會攢簇。

火候不須時,冬至豈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亦虛比。

烏肝與兔髓,擒來歸一處。一粒復一粒,從微而至著。

混沌包虛空,虛空包三界。及尋其根源,一粒如黍大。

天地交真液,日月含真精。會的坎離基,三界歸一身。

龍從東海來,虎向西山起。兩獸戰一場,化作天地髓。

金花開汞葉,玉蒂長鉛枝。坎離不曾閑,乾坤經幾時。

沐浴防危險,抽添自謹持。都來三萬刻,差失恐毫釐。

夫婦交會時,洞房雲雨作。一載生個兒,個個會騎鶴。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浙江吳興人士。元代著名書畫家,楷書四大家之一。

趙孟頫一生歷宋元之變,身侍二主,終生在坎坷憂患中度過,仕隱兩兼。他身出名門,系宋太祖趙匡胤之子秦王趙德芳的十代孫,自幼生活在一個詩禮傳承的大家庭中,飽覽精要。在他23歲時,元軍進攻臨安,恭帝投降,南宋敗落。外患內憂,國讎家恨,作為一個前朝的落寞王孫,趙孟頫只有歸鄉閑居,潛心習藝。元朝雖為游牧民族所設,然其統治者對中心日漸南遷的傳統文化頗為敬重。元世祖忽必烈特設官吏,令其每年「奉詔搜訪遺逸於江南」。至元二十三年,趙孟頫等十餘人,被推薦給元世祖忽必烈,趙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讚賞,給予種種禮遇,官至從四品的集賢直學士。其後還被提升為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官至從一品。趙孟頫晚年名聲顯赫,夏文彥在《圖繪寶鑒》盛讚他「榮際王朝,名滿四海」。

明人王世貞曾說:「文人畫起自東坡,至松雪敞開大門。」這句話基本上客觀地道出了趙孟頫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為什麼說趙孟頫是開元代文人藝術先河之人呢?因為,他提出用古代繪畫風格去改變南宋的繪畫風格,指出繪畫發展的正確方向是「摹古」,並將「摹古」發展成為元代繪畫的主要風格。歷史上每遇滄桑變易之際,文化頗易失范,人們往往以史為鑒,從古代的啟示中去尋找醫時治弊的良方,如孔子的「克己復禮」、魏晉「竹林七賢」的返樸歸真、唐宋的「古文運動」等,重視傳統成為中國文化的特色之一。趙孟頫提倡「摹古」的出發點亦不例外,他引晉唐為法鑒,以唐、五代和北宋的藝術為好的藝術。因為它中庸、柔靜、淡逸。他批評南宋藝術,因為它剛勵、險怪、瑣細濃艷。趙孟頫第一次提出,古意,是鑒別藝術作品高下的標準。

中國社會發展史是漢族與少數民族輪番統治的歷史,不同的民族生活習慣培養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觀,因而,在歷史上也形成了不同的主流文化。宋代,重文輕武。元代,則重武輕文。在上層社會對精神文化意識相對輕視的文化背景下,元代的文人墨客選擇了歸隱,他們在異族的統治下對國家、社會失去責任感,充滿了悲涼、絕望、苦悶。於是,他們隱居山林,將一腔愁苦和悲怨都凝聚在畫筆上,開創了元代文人山水畫的發展高峰。可以說,元代繪畫藝術的發展與文人墨客的歸隱逸志生活休憩相關。白居易曾在他的詩作《中隱》中曾論「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 意即歸隱,也有高下之分。歷朝歷代有諸多隱士雖身隱山林,但心在廟堂,謂之放隱。而元朝的諸位隱士,在諸多環境的限制之下,雖身在廟堂,處於喧囂的時政之中,心志卻已歸廟堂,隱身於朝野,這才是真正的隱者,謂之高隱。而與之相呼應,元代山水繪畫的評價標準就是「高逸為上,放逸次之」。而朝野一生的趙孟頫可說是元代繪畫藝術的先鋒人物。

《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讚譽很高。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王世懋稱:「文敏書多從二王(羲之、獻之)中來,其體勢緊密,則得之右軍;姿態朗逸,則得之大令;至書碑則酷仿李北海《嶽麓》、《娑羅》體。」此外,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於篆書,他學石鼓文、詛楚文;隸書學梁鵠、鍾繇;行草書學羲獻,能在繼承傳統上下苦功夫。誠如文嘉所說:「魏公於古人書法之佳者,無不仿學」。虞集稱他:「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聖教序》,而入其室。至於草書,飽《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晉、唐書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書法家。同時代的書家對他十分推崇,後世有人將其列入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認為他的書法直接晉人。

趙氏能在書法上獲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分不開的。尤為可貴的是宋元時代的書法家多數只擅長行、草體,而趙孟頫卻能精究各體。後世學趙孟頫書法的極多,趙孟頫的字在朝鮮、日本非常風行。

趙孟頫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他在書法上的貢獻,不僅在他的書法作品,還在於他的書論。他有不少關於書法的精到見解。他認為:「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在臨寫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頗有意義的事實:「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況蘭亭是右軍得意書,學之不已,何患不過人耶。」這些都可以給我們重要的啟示。

趙體楷書的特點,概括有三:

第一,趙氏在繼承傳統書法的基礎上,削繁就簡,變古為今,其用筆不含渾,不故弄玄虛,起筆、運筆、收筆的筆路十分清楚,使學者易懂易循;

第二,外貌圓潤而筋骨內涵,其點畫華滋遒勁,結體寬綽秀美,點畫之間彼引呼應十分緊密。外似柔潤而內實堅強,形體端秀而骨架勁挺。學者不僅學其形,而重在學其神;

第三,筆圓架方,流動帶行。書寫趙體時,點畫需圓潤華滋,但結構布白卻要十分注意方正謹嚴,橫直相安、撇捺舒展、重點安穩。只有這樣,才能掌握趙體的特點。另外,他書寫楷書時略摻用行書的筆法,使字字流美動人,也是趙體的特點之一。

傳世書跡較多,有《洛神賦》、《道德經》、《膽巴碑》、《玄妙觀重修三門記》、《臨黃庭經》、獨孤本《蘭亭十一跋》、《四體千字文》等。傳世畫跡有大德七年(1303)作《重江疊嶂圖》卷、元貞元年(1295)作《鵲華秋色》卷,圖錄於《故宮名畫三百種》;皇慶元年(1312)作《秋郊飲馬》卷,現藏故宮博物院。著有《松雪齋文集》十卷(附外集一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沃德利成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一睹千年古帖《石鼓文》全貌
北魏龍門二十品之《牛橛造像》
王羲之《建安帖》拓本七種
歷代名家畫葡萄,酸甜誘人!
莫讓書畫貶值 收藏應注意的10事項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您可能感興趣

趙孟頫《金丹四百字》法帖欣賞
書畫-趙孟頫:金丹四百字帖
趙孟頫《金丹四百字》,行楷無上妙品
南宗丹道經典《金丹四百字》新注
鍾呂金丹秘傳:《三成丹法》
金丹:《集王聖教序》散談
金丹黃白朮
李曉明《火煉金丹》繪製講解
金丹大道的秘密——新校本《伍柳仙宗》全書
魔道祖師第12集預告:江澄的金丹,魏無羨的金丹,悲哀的金丹!
陳朴先生九轉金丹秘訣
農曆七月二十六,張三丰祖師聖誕,演金科流傳萬世,證金丹度盡後學!
金丹大道之《七破論》
內丹|《太乙金華宗旨》,講內丹金丹之修鍊,原文+譯文,之一
九還七返龍虎金丹析理真訣
九還七返龍虎金丹析理真訣-宋-程昭-內丹修鍊
《陳情令》江澄被化去金丹,魏無羨絕境修成夷陵老祖
《太上法脈金丹大道》武當山面授
武當金丹解密「五千年帝王宮廷秘史,兩千年道家房術御方」
玉清九轉金丹修持法北京面授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