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村民變股民 福利變紅利
產權變股權,有啥不一樣(改革如何增強獲得感①)
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顏 珂
編者按:眼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等正在各試點地區開展。改革進展如何?如何為發展增加動能?遇到了哪些困難?如何維護好各方利益,讓農民有更多獲得感?近日,本報記者深入幾項農村改革試點地區,近距離觀察各地改革實踐與探索,聆聽幹部群眾的心聲,帶回一組報道,以期匯改革智慧、鼓改革幹勁。
首次全面清產核資,模糊賬變明白賬
嫁到豐林村18年,村裡到底有多少集體資產,劉美秀基本沒概念。
印象中,村裡最多的就是樹。地處湖南省資興市黃草鎮西北,這個東江湖腹地的秀美山村,水田不過71畝,山林面積卻多達2.27萬畝。可絕大部分山林屬於國家生態林,山上有樹不能砍,能值幾個錢?
還有鎮上的幾處門面。這幾年,黃草旅遊漸旺,帶動了人氣,也帶來了商機,可門麵價值多少,租金收入幾何,對於像劉美秀這樣的普通村民來說,只是一本模糊賬。
其實,模糊的不僅僅是村民。村裡資產價值多少,多年來從未摸過底,就連村主任雷躍軍,也給不了一個具體數。
2015年,豐林村的家底,變得清晰。
改變從一項改革開始——作為全國29個試點縣市區之一,湖南省資興市於2015年正式啟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都知道農村集體資產是集體所有,可作為集體成員的財產權如何實現?資興試圖通過這項改革破題。
首要任務便是清資產。那年9月,一個由老黨員、老幹部、村民代表等組成的清產核資小組,開始了豐林村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家底大清查。
總資產7259011.69元,其中經營性資產1510500元……首次清查出來的這本賬,讓記者對這個靠山吃山的小山村,不禁有些刮目相看。
在資興,豐林村的家底當然算不上最厚實的。緊挨城區的唐洞街道新民社區,是資興較早改社區的城郊村之一,多年享受「近水樓台」的城鎮化紅利,集體資產十分可觀。「蛋糕大了,村民們都盯著,不交代清楚,沒法交差。」前任社區書記谷紅武說。
為客觀準確,社區請來專門評估公司,對集體資產來了一次全盤掃描,包括房產、廠棚、農業用地等在內,固定資產總額達到了2380萬元,社區賬面還有300多萬元的流動資金。
在資興,農村集體資產的大家底,也因股份權能改革首次清晰:全市183個試點村(社區)資產總額3.98億元,債權5114.88萬元,債務5770.57萬元,固定資產總額23778.30萬元。「這是前所未有的一本明白賬。」資興市農經局副局長曹劍說。
村民變「股民」,福利變紅利
230元——這是劉美秀去年第一次從豐林村的集體收益中,拿到的分紅。
劉美秀並沒有拿錢入股村裡啥項目,只是因為股份權能改革,她跟全村其他符合條件的村民一道,成了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社的「股民」。
「錢雖然不多,可以前從沒有過。」劉美秀說。
在農村,集體資產和集體收益名義上是集體成員共同所有,實際上只有少數村幹部說了算。即便是家底殷實的富裕村,村民們也只能間接享受集體墊資的醫保、社保等「象徵性」福利。
通過股份權能改革,資興讓符合條件的村民變身「股民」——依託清查核算後的集體資產,成立集體資產股份合作社,把股權量化到每位成員。資產怎麼管理,如今由「股民」說了算。
去年的豐林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社社員代表大會,社員們提出要拿出集體收益的70%用於分紅,另留30%作為再生產資金。豐林村的集體收益主要兩大塊:全村近1.8萬畝公益林,每畝享受國家補貼17.5元,物業租金還有7萬多元。二者合計分攤到每位「股民」,便有了劉美秀手中的分紅。
成員界定是關鍵。外嫁女、出嫁女、空掛戶,都曾是爭議集中的老大難。資興根據「以戶籍關係、承包關係為基礎,依法依規、應給盡給為總要求」的成員資格認定基本原則,足足細分了26種情形,再按流程規範推進,最終定下大家都能接受的成員標準。
據統計,截至目前,資興全市共審議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260740人,其中,認定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257228人,未認定3512人。有條件的集體資產股份合作社,都在去年讓成員們第一次嘗到了分紅的甜頭。
前不久,豐林村又召開了一次社員代表大會。讓雷躍軍多少有些無奈的是,經社員代表票決,每年合作社收入用於分紅的比例從70%提到了90%,這意味著集體提留部分被大大壓縮。「公共開支少了,村裡公益事業怎麼辦?」雖不那麼樂意,可面對集體決議,雷躍軍也沒辦法,「只能去多跑跑項目資金了。」
行政與經營職能分離,集體資產有了「防火牆」
從社區書記改任集體資產股份合作社理事長,谷紅武如今一心想的,是怎麼給合作社多掙錢。
以前的新民社區,更像是一個「政經混合體」,一方面有服務和管理的職能,另一方面還不得不想著發展的事。改任合作社理事長,谷紅武笑稱「減了負」:不再「左右開弓」,可以「輕裝上陣」謀發展。
合作社家業不小,可去年的經營收入也就50多萬元,社員們每人分紅250元。如何讓資產發揮更大效益,成了谷紅武眼下最著急的事。
「準備利用集體土地,建設幾個經營性項目。」谷紅武告訴記者,正在著手做的包括一棟農合大樓、一個民生市場和一家大型超市的建設。為調動社員積極性,合作社想到了招商和股份合作兩種形式來籌措資金。「社員們可以拿錢來入股項目,將來形成收益,還有二次分紅。」谷紅武說。
他甚至打起了社區的主意。新民社區辦公用房,如今已劃歸合作社所有,大約1000平方米,「『政經分離』了,社區是不是要給合作社交租金?」
在資興,正如谷紅武所說,通過股份權能改革,有條件的行政村實現了「政經分離」——集體資產交給合作社,單獨核算,獨立經營。「從另一個方面看,這等於給集體資產安上了一道『防火牆』,有利於降低其被『上下其手』的風險。」資興市一位幹部坦言。
在豐林村,合作社成立不久,就跟村裡的商業合作夥伴來了場談判。一家當地規模最大的休閑農莊,用的是村裡的土地,生意越做越大,可租金也就每年1萬元。談判下來,好處不小,不僅租金提到了4萬元一年,還明確了對方30年的經營許可權。「30年一過,他們得『拎包走人』。」雷躍軍說。
規模化帶來溢出效應,產業前景更廣闊
一座村部辦公樓、一座村小、一座廢棄的榨油坊……相對於新民社區的厚實家底,三都鎮辰南村清查出的村集體資產,少得有些可憐。
沒有資產怎麼辦?村主任袁華平想到了村裡的土地。
辰南村一帶,煤炭資源豐富,曾經因煤而興,卻也因煤而衰。勞動力大量外出,土地拋荒了不少。袁華平看到了市裡大力推進周邊旅遊開發的大勢,不願錯過這個絕佳的發展機遇。
在他的帶動下,村民們以土地入股,成立土地專業合作社,全村15個組共1446.65畝耕地,全部納入其中。合作社把土地整體流轉給湖南綠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出一個1200畝的荷花種植觀光園。
「綠輝公司有了規模化種蓮的基地,村裡則有了大批前來觀賞荷花的遊客。」袁華平盤算著的雙贏,如今變為了現實。土地合作社每年給村民分紅260元,今後還可能水漲船高。
人流不僅火了村裡的農家樂,還盤活了許多幾近廢棄的古民居。不少在外有積累的村民返鄉創業,將民居改造為民宿,期盼搭上村裡旅遊產業的快車。眼下的辰南村,又開始重現活力與生機。
土地規模化經營帶起了旅遊人氣——這種溢出效應似的奇妙反應,正是資興股份權能改革引導的另一方向:對集體資產少的村,依託土地做文章,集中農民承包地開展土地股份、合作經營,實現農業產業規模經營、特色發展。
事實上,土地規模化經營,給了農業產業化更為廣闊的空間。
在資興市程水鎮香花村,陳文和他的新世紀糧油專業合作社,成了土地規模化經營的最大受益者。在外賺了第一桶金後,陳文返鄉辦起了農業合作社。土地流轉曾是最大的麻煩,「一家一戶去談,太費勁」。股份權能改革,破解了土地瓶頸,「直接跟村組談,整片流轉,省了大功夫」。如今,他的合作社涵蓋水稻、湘蓮、洋蔥多種作物種植,流轉土地規模達1.1萬畝。
※開啟中國水墨「印象」
※家裝「新兵」金螳螂的百億計劃
※北京市一中院:近10年服務業破產企業最多
※蕉農「蕉急」 拜耳創新解決方案提升香蕉品質
※過半95後青睞當網紅 數據以偏概全受質疑
TAG:新浪港股 |
※張掖:「三變」改革 活了農業樂了農民
※白宮:負責任的移民改革有利邊境安全 促國會推進移民改革
※民調:大多數選民贊成移民體系改革,更關注技術移民!
※美國的移民改革
※舊貌換新顏,上海城市建設讓改革紅利惠及全體市民
※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新氣象:以改革紅利釋放人才紅利
※川普移民改革方案將使合法移民減半
※農民變股東領分紅,國家積極推廣改革,何時能落實到全國?
※川普移民改革計划出爐 這種移民方式將更有優勢
※趙國慶:「三個轉變」助力綜合改革
※皮涅拉政府公布移民法改革 儘快規範智利移民現狀
※看新一輪國家機構改革做好利國利民大文章
※美國政府開門後的移民改革會有什麼變化
※刁石京暢談紫光集團晶元發展、股權改革
※中國民營企業比亞迪積極改革創新 打造新能源汽車龍頭
※川普移民改革 數十萬中國人可能面臨失業
※特朗普移民改革對華人意味什麼?
※合法移民福音?川普女婿介入移民改革談判,或擴大合法職業移民
※資本市場矚目兩會改革興替
※民粹陰影籠罩歐盟改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