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毛公鼎在戴笠手裡竟用作了香爐

毛公鼎在戴笠手裡竟用作了香爐

毛公鼎

銘文局部放大

陝西岐山縣是一個非比尋常的地方。這裡的百姓經常在田間地頭、村前屋後挖出一些青銅器物,許多價值連城的青銅器就是被他們的鋤頭刨出來的。

1849年,大盂鼎帶來的轟動還沒來得及消散,緊接著,第二年,在岐山又出土了一件稀世珍寶。這件稀世珍寶仍是一件大鼎,它的名字是毛公鼎。按照現代詩人郭沫若的說法,毛公鼎的價值「抵得上一部尚書」,足可見其珍貴。

那麼,毛公鼎究竟是什麼,有哪些特點?為什麼它被人認為具有《尚書》的價值?毛公鼎出土以後,又曾經歷過哪些鮮為人知的遭遇?毛公鼎上那數千年前的銘文能否為今人破譯?那些銘文所講述的究竟是什麼內容呢?

「美國人和日本人兩次出高價購買毛公鼎,我都沒有答應」

「美國人和日本人兩次出高價購買毛公鼎,我都沒有答應。現在我把毛公鼎託付給你,不得變賣,不得典質,更不能讓它出國。有朝一日,可以獻給國家。」當年,葉恭綽在給侄子葉公超寫信時如是說。

鼎為中國古代炊食器。中國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現了陶制的鼎。而其真正的發展最高峰則出現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尤其是商代以鼎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製作,盛行於商周時期,延續到漢代。在奴隸制鼎盛時代,被用作「別上下,明貴賤」,是一種標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宣王時的一件重器,因其製作者毛公而得名。鼎通高53.8厘米,重34.7千克,口徑達47.9厘米。在其口沿上,豎著兩隻大耳朵,腹部又圓又深,下有三隻獸蹄形的大足,有力地支撐著沉重的鼎身。整體來說,造型渾厚而凝重,其紋飾簡潔而古樸,富於濃厚的生活氣息,與西周初期極端神秘的風格迥然不同。

毛公鼎腹內鑄有32行499個字的銘文,是現存青銅器銘文中最長的一篇。其銘文的內容是記載周宣王告誡及賞賜大臣毛公的冊命。銘文中說,為了中興周室,革除積弊,周王冊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輔佐周王。不可橫徵暴斂,壅塞民意,絕不能重蹈先臣違諾王命,官紀不飭,酗酒無度而遭喪國之禍的覆轍;毛公感謝周王所委之重任以及所賞賜之酒食、輿服、奴隸、兵器、玉飾等豐厚的賞賜而鑄鼎記事,子子孫孫永遠銘記。

毛公鼎的價值難以估量,它對於研究中國冶金史、文字史和西周史都具有莫大意義。它不僅在內容上是一篇重要史料,在藝術上也極具美學價值。銘文筆法端嚴,線條飽滿,結構莊重嚴謹,出土以來,書法家們無不為之傾倒,紛紛描摹,得其銘文拓片者無不如獲至寶。

毛公鼎從道光末年在陝西岐山縣重見天日直到解放前,曾經數次轉手,伴隨著坎坷的民族命運,見證了近代中華民族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期間,許多外國人尤其是日本人曾想染指這件青銅器,但在愛國人士的機智周旋下,毛公鼎最終沒有流失到國外。毛公鼎現在保存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被視作該院的三大鎮院之寶之一。

陳介祺做了一個山寨版毛公鼎,而把真正的毛公鼎暗運到了老家

毛公鼎於清朝道光年間(公元1850年)出土,是自陝西岐山縣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里挖出來的。有古董商人聞名而來,以白銀300兩購得,但運鼎之際,被另一村民董治官所阻,買賣沒有做成。

無奈之下,古董商將此事報告給了官府,希望知縣大人能夠為民做主。事實證明,這個大人是個小人,他看到寶鼎後,兩眼放光,找了個理由便將寶鼎據為己有。這個知縣大人之所以買來毛公鼎,並不是要珍藏,他只是為了創收,於是很快賣給了另一個古董商。

後來,寶鼎輾轉落入京城著名金石大家陳介祺手中。陳介祺為買寶鼎,幾乎花光了全部的積蓄,可見他對這個寶鼎的傾心。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他還解讀出了鼎內銘文。為了保護寶鼎,陳介祺又特地做了一個山寨版毛公鼎,把真正的毛公鼎暗運到了老家,可謂煞費苦心。

陳介祺死後,這件寶鼎又被他的後代保管了20多年。20多年以後,直隸總督端方瞄上了這個寶物。他以勢壓迫,最終從陳家買走了寶鼎。說是買,其實跟搶差不多。不過端方很快遭到了報應,他鎮壓保路運動,被革命軍所殺。他死後不久,毛公鼎的主人換成了民國交通總長葉恭綽。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毛公鼎成了日本人搜尋的重要對象。葉恭綽只好把鼎偷偷藏在院內大條石下面,匆匆趕往香港避難。不過,意外的事情很快發生了,日本人抓住了葉恭綽的侄子葉公超,並逼問他寶鼎的下落。葉公超是個豪氣干雲的男兒,怎肯向日軍屈服?因此日本人終究沒有問出寶鼎究竟藏在哪兒。

經多方營救,葉公超終於得以釋放,並於1941年密攜毛公鼎奔赴香港,將其完好無損地還給叔父葉恭綽。不久,葉恭綽身染重病,經濟困頓,萬般無奈之下將毛公鼎典押銀行。後為巨商陳永仁得悉,出資贖出。陳永仁為了換取政治資本,又將其送給了戴笠。

對於這位戴笠,我們都很熟悉,他是行伍出身的軍統將領,也是蔣介石的親信。他對古董向來沒有研究,也不打算研究,因而毛公鼎在他手裡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竟淪落為香爐,專供特務們銷毀文件。千年寶鼎竟然成了香爐,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如果陳永仁知道了這個消息,一定會大失所望吧?雖然他本打算用其來為自己換取政治資本。

戴笠死後,毛公鼎劃歸為國家博物館收藏。至此,從出土以來就在民間四處流浪的毛公鼎,終於打上了「國家所有」的烙印,得到了它應有的待遇。

1948年,解放戰爭勝利前夕,國民黨退守台灣,大量珍貴文物南遷至台北,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中,毛公鼎亦在其中,至今仍保存在該院青銅陳列室中。

學習書法不學習毛公鼎銘文,就像讀書不讀《尚書》

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盤與虢季子白盤,被譽為晚清時期出土的四大國寶。毛公鼎為西周晚期毛公所做,故稱毛公鼎。毛公鼎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腹內所刻的32行499個文字,這是現存銘文最長的一件青銅器。

毛公鼎腹內所刻文字是一篇典型的西周冊命銘文,不過這篇銘文又有自己的一些特點,該銘文不拘泥於傳統的冊命體例。全文以「王若曰」開始,基本引述王的冊命話語,分段處則以「王曰」隔開,形式別具一格。

銘文一共分為五段,按照慣例,開篇先追述了西周國君文王、武王承天命推翻大邑商的偉大功業;然後,開始感嘆時局的不安定,體現了宣王時期諸侯力量發展、王室力量相對衰落的總體形勢;緊接著,敘述宣王任命毛公接替父輩的職位,管理邦國及王朝事務,讓他擁有了宣布王命的大權;同時宣王教導毛公要勤政愛民,勤勤懇懇地輔助自己治理天下;為了勉勵毛公,宣王還賜給他兵器、車以及命服等物。為了稱頌和紀念宣王的恩德,同時也為了顯示家族的榮耀,讓後世子孫能夠記住這件事情,毛公就讓人製作了這件大鼎。

全銘文辭嚴密,精妙古奧,可以說是西周散文的代表作品,不僅洋洋洒洒地向人們展示了西周時期的冊命制度,而且充分表達了周宣王勵精圖治的決心,對研究西周晚期政治歷史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自問世以來,毛公鼎銘文就為學界所重視,不斷有人對其進行考釋研究,《捃古錄金文》《奇觚室古金文存》《客齋集古錄》《周金文存》《三代古金文存》《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等均是研究毛公鼎銘文的著作。

在藝術上,毛公鼎銘文也極具美學價值,筆法端嚴,線條飽滿,表現了西周銘文高貴典雅、渾厚、圓潤、雋秀的風格;布局也比較規整,是金文書法的典範。清末著名書法家李瑞清說:「毛公鼎為周廟堂文字,其文則《尚書》也;學書不學毛公鼎,猶儒生不讀《尚書》也。」意思是,學習書法不學習毛公鼎銘文,就像讀書不讀《尚書》。可見毛公鼎銘文的書法價值。可以說,在我國書法史上,毛公鼎銘文具有相當高的地位,是學書法者必讀之帖。

來源:法制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網 的精彩文章:

肥胖夫妻減重近400斤 完善身體準備「造人」
航拍南京河岸花海薰衣草 紫色海洋令人流連忘返
秀智白T配條紋背帶裙美艷動人
值得擁有的人聲毒物,1More三單元頭戴式耳機
北京三環內全世界「最貴」麥田迎來收割期

TAG:新浪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毛公鼎:銘文最長的青銅重器,戴笠卻把國寶當香爐用
戴笠獲得一件國寶,卻當做香爐使用,結果蔣介石下令秘密運往台灣
戴笠獲得一件國寶,卻當做香爐使用,蔣介石看後下令秘密運往台灣
磚爐——青石香爐擺件
紫銅香爐好還是黃銅香爐好?
這款3D列印的香爐,也可以用作煙灰缸
沒有車床也能DIY酸枝香爐,雖然虐手但是能提高手工木藝技巧
國寶香爐內有兩圈墨書 用來熏香的它裝了佛舍利
賈寶玉是舜公石下凡,林黛玉是香爐石下凡!
青銅香爐的巔峰之作——大明宣德爐
歷史趣聞:胡雪岩藥店有一個大香爐,靠此贏得顧客信任!
紅袖添香爐添暖
銅香爐:明清文人愛不釋手的手辦
篆香爐,燃盡後的香灰竟是一幅畫!
《陳情令》香爐篇也拍了?藍湛與魏嬰的曖昧內搭引人遐想
梅花紋衝天耳香爐
陶瓷禪意倒流香爐擺件沉香檀香香薰爐新中式創意家居陶瓷裝飾擺件
宣德爐傳說有可能源於宣德風磨銅紅釉香爐
她是史書公認唐朝第一美,掏空國庫做一香爐,稱呼自己親哥為奴
歷代香爐的鼻祖,你選博山爐還是宣德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