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最高每月2900斤小米:我軍高薪聘蘇聯專家待遇超總理

最高每月2900斤小米:我軍高薪聘蘇聯專家待遇超總理

在建國之初,新中國在外交等方面全方位的倒向蘇聯,在軍事上也花巨資聘請蘇聯專家到中國軍隊進行指導。這裡說巨資,可能很多人沒有準確的概念,實際說起來頗令人震驚。

中國軍隊在聘請蘇聯專家上,是非常有誠意的。原來1949年中蘇兩國商定的,是按照中國實際情況給本國高水平專家的報酬來付給蘇聯專家,若有不足的部分,由蘇聯政府補償,但是後來蘇方提出每人每月要由中方補償給蘇方2000-4000盧布,除了補償工資差之外,還要補償蘇聯原單位由於專家離開的損失。由於這個標準過高中國難以承受,後來則改為每人每月1500-3000盧布,中國也答應了。

最後1950年雙方訂立的協議中,中方需要對聘請的蘇聯專家支付以下費用:專家本人的在華工資;專家在中國工作和生活的補貼費用;專家原來所在蘇方單位由於外派專家帶來損失的補償金。大致粗算起來,一個在華蘇聯專家比類似的中國本地專家要貴兩倍甚至更高。 貴是一方面,但是蘇聯方面比較雞賊的是,把很多中國補償給專家的給截留的,一些到中國的蘇聯軍事專家補償金甚至要截留75%之多。

剛才我們說到,中國要給蘇聯專家補償工資差,由於中蘇兩國生活水平不同,因此蘇聯專家在華的工資標準就高。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財務部編印的1950年軍隊財務史料,1950 年 6 月 27 日,中國政務院制定了蘇聯軍事專家工資標準,將在華軍事專家分為十九個等級,使用小米為計量單位(因為當時物價波動大,要找一個固定參照物,不是說每月就發小米),最高等級為 2900斤小米,最低等級為 300-500斤。而對應當時中國中央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工資標準,最高等級毛主席 3400斤小米,周總理級別為 2800斤,科員級別為 300斤。由此可見,這一時期蘇聯軍事專家最高待遇比周總理還要稍高一點,最低待遇也相當於科員級別。

除了工資待遇,還有各種補貼。1951年總後勤部在政務院公布的蘇聯專家工資標準基礎上,制定了更為具體的出差費、車船費、辦公費、通訊費、水電 煤火費、文化娛樂費、過節費、招待費、醫療費、衛生費等14項補貼內容。所有這些待遇都比同期同等級別的中 國軍事專家要高出許多。

至於住房,雖然當時中國條件較差,但仍盡己所能為蘇聯專家提供良好住房,再此僅舉一例,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聘請的首席顧問奧列霍夫住的是當時被譽為哈爾濱第一家豪華旅館的大和旅館,不但重新裝修而且配西餐廚師。而此時院長陳賡自己一家卻擠在24平方米的平房裡。

中國軍官和蘇聯專家全家合影

為了保證蘇聯軍事專家生活物資的充分供應, 一些地方專門設置了只針對蘇聯專家服務、需要使用票券才能購物的百貨商店。 蘇聯專家在中國,不僅糧食,其他工業和生活用品都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很多專家回國時,都使用大木箱帶回成批的毛料等中國物品。至於交通工具,專家上下班基本都有專車接送,如果專家因私事需要用車,中方也免費供應。

在業餘生活方面,各單位都儘力為蘇聯專家組織各種業餘活動,而且蘇聯軍事專家每年可以取得一個月的休假時間,在軍事學校工作的專家則可以取得兩個月的休假時間,往返時間不計算在休假時間內,若回蘇聯休假,專家及其家屬休假的來回旅費都歸中方負責。

儘管中蘇在1960年後分道揚鑣,蘇聯撤走專家,但絕大多數蘇聯專家都非常懷念在中國的時光。後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員卡博爾還專門採訪過很多到過中國的蘇聯專家,在文章中他們絕大多數都對在中國的生活十分滿意,有的甚至是在蘇聯工作報酬的五倍。

蘇聯軍隊應中方要求派遣了大批軍事專家,對人民解放軍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給予全面援助。但是在陸海空各軍種的援助數量上,卻出現了很大的懸殊。

在空軍方面,蘇聯最早派遣援華的一批軍事專家是根據空軍司令劉亞樓 1949 年 8 月赴蘇談判援建空軍簽訂的協議派出的。當時根據蘇聯援助空軍組建四所殲擊機航校和兩所轟炸機航校的計劃,每所殲擊機航校配備專家 100 名,每所轟炸機航校 配備專家 120 名,另外配備部分派駐空軍司令部及組建空降旅的專家,共計 878 名,但 1949 年實際 到達空軍的這批軍事專家為 974 名,這是空軍聘請的首批也是最大規模的一批蘇聯軍事專家。

解放軍軍官與蘇聯專家合影

當時這批蘇聯專家為了迅速讓中國空軍能夠組建自己的教育和培訓機構,可謂是全方位對接,往往是整套班子一起出馬。據當時空軍第三航校校長陳熙回憶:「當時蘇聯派來參加我國新建航校人員,實際上是全套人馬,上有校長、政委、校機務工程師,下有飛行教員、機務人員,連打字員都帶來了。」

據中國國防科技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楊愛華博士統計,1949 年到 1960 年在空軍領域工作的各類蘇聯軍事人員共計 8826 人,其中機關 243 人,學校 1181 人, 短期技術援助 597 人,成建制的部隊6805 人。 當然,成建制的部隊士兵不屬於軍事專家的範疇,因此實際在空軍領域工作的蘇聯軍事專家共計 2021 名。

和空軍相比,解放軍海軍中的蘇聯專家數量也不少。海軍領域最早聘請的蘇聯軍事專家是根據1949 年 8 月張學思赴蘇談判援建海軍問題籤訂的 協議派遣的。 同年 10 月 25 日,首批援建海軍的軍事專家 84 人抵達瀋陽,這批專家被派遣到參與大連海軍學校的創建工作。關於海軍聘請蘇聯軍事專家的數量,據海軍司令肖勁光回憶到 1960 年 累計達到 3390 餘人,當然這裡面也有一定數量的建制部隊士兵

但是在解放軍陸軍這裡,蘇聯專家就很少了。能查到就是1949年10月到瀋陽高射炮兵學校的 22 人, 他們負責幫助接受蘇聯援助的防空炮兵武器。儘管可能有由於史料缺失而沒有統計在內的人員,但明顯和海空軍聘請的蘇聯專家數量不是一個檔次。

這很可能是由於儘管解放軍陸軍的現代化和正規化水平比較落後,但畢竟剛剛奪取全國政權,骨子裡的驕傲還是有的,不像海空軍完全是解放後才組建,沒有「革命傳統」,而且陸軍武器的技術含量也確實沒有海空軍那麼高。但實事求是來說,解放軍陸軍的光輝傳統既是榮耀也是負擔,若沒有合理的引導,在某種程度上會成為阻礙軍隊正規化、現代化的障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諍聞軍事 的精彩文章:

4個月扔1600臭彈:美軍實戰告訴中國空軍轟炸不簡單
當軍購合同少算幾萬英鎊怎麼辦?中國公司一行為贏得信譽
中國接收上萬平方米航空廠,蘇聯太財迷1根掃帚都不白給
就要領先美國!海軍馬偉明院士的10大名句哪個最霸氣?
屈原查無此人?中國日本某些人為啥否定2000年前古人

TAG:諍聞軍事 |

您可能感興趣

1949年,220名蘇聯專家援華,工資最高每月2500斤小米
五六十年代我軍就靠它防空:蘇聯購買的M1949式100毫米高炮
1969年蘇聯集結110萬大軍3000架戰機,為何最終沒敢南下中國?
「日曆」1949年12月6日至1950年2月17日 · 毛澤東主席率隨行人員訪問蘇聯
1965年的蘇聯
1989年2月15日:蘇聯軍隊完全撤離阿富汗
歷時10年承受200萬大軍600萬噸炸彈 這個國家終於擊敗了蘇聯
1941年,蘇聯有303個師共470萬人,4年後二戰結束,蘇軍暴漲到了什麼程度?
2018最大軍演下月將打響,規模僅次於蘇聯1981年50萬人大演習!
1969年蘇聯集結110萬大軍上萬坦克,為何最終不敢南下中國?
1938—1942年林彪在蘇聯的神秘4年
1969年蘇聯集結百萬大軍和1000枚核彈,但為何最終不敢南下中國?
1949~1950年蘇聯攝影師鏡頭下的人民解放軍
罕見老照片:前蘇聯藝術家拍攝的1949-1950年彩色中國
1969年蘇聯集結110萬大軍上萬輛坦克,但為何最終不敢南下中國?
蘇聯T-44坦克,戰鬥全重超過30噸,總產量超過1800輛
二戰各國死亡人數多少?蘇聯2660萬,中國1800萬,日本呢
1986年的蘇聯老照片
援助物資500億美元,蘇聯借113億後賴掉,英國欠314億2006年才還清!
蘇聯當年欠我國4.5億美元,為何俄羅斯到2015年才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