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吃手不要打斷他,給孩子他想要的愛
如何尊重孩子呢?尊重孩子,首先要理解孩子,理解他所處的階段,包容他這個階段的「缺點」。一歲的孩子老吃手,那是因為他處在口腔敏感期,用嘴巴認識這個世界,請不要無情的把手從他嘴裡拿開。兩歲的孩子喜歡去廚房裡搗亂,因為對他來說那是一個新奇的世界,在安全的前提下不要阻止他。走路的時候哪有水往哪踩,哪不好走往哪走,不要因為鞋子濕了、髒了而責罵他。可是,反過來想想,孩子本來就是這樣子,不斷地嘗試、不斷地犯錯,在這個過程中成長。如果他像大人一樣,那才是恐怖的。
父母是最愛孩子的,想給他一切最好的東西。當他還在肚子里的時候,就開始為這個小生命籌謀,補充營養、認真胎教,生怕他輸在起跑線上。當他呱呱落地後,為他挑選最好的奶粉、最舒適的生活用品;當他咿呀學語、蹣跚學步時,就給他報早教班;當再大一點時,就開始找最好的幼兒園、小學、中學……父母為了孩子成長、成才,不惜一切代價。然而,結果並不完全是按照目的和預期發展的,教育有時不僅不能成為助力,反而成為了阻力。近年來,因家庭教育導致孩子發生悲劇的案例已屢見不鮮。這要求我們每個父母反思:我們會做父母嗎?我們給孩子的愛是他想要的嗎?《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老師結合自己女兒圓圓的成長案例,傳達著一個最樸實的、最真摯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尊重孩子、保護孩子。
如何保護孩子呢?有些父母說,我時時刻刻看著他,不讓他受傷害。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保護都停留在身體上的保護,而忽視了對孩子天性、童真、想像力的保護。專門帶孩子去遊樂場玩,卻不讓孩子玩沙子、泥巴,因為臟;專門給孩子買來畫板、畫筆,卻不讓孩子玩在牆上、桌上亂塗亂畫,因為把牆上劃花了;專門給孩子買來大量的玩具,卻不讓他玩些生活中的物品,因為收拾起來麻煩。給孩子設置太多的條條框框,孩子天天在「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中,逐漸失去童真、失去創造的翅膀,這才是得不償失的。
小生命的到來是一種拯救,引領我們回歸簡單和真實。作為父母,「讓自己變得像個孩子」,「給他們愛而不是你的意志」,「幸福而謙卑地彎身吧,把羽箭般的孩子射向遠方,送往無際的未來」。
※離婚時,我卻懷了你的孩子,你要錢還是要孩子,自己選吧!
※如果你的父母是這樣子的人,就不要考慮把孩子交給他們帶了
※想讓孩子聽你的,你要先學會「聽」孩子的
※被母虐打致死男孩:如果有來生,我再也不要做你的孩子
※孩子犯錯了,到底要不要給他留面子?
※不要讓孩子為你婚姻里的所有不順買單:父母要看
※孩子,我想更好的愛你
※想要保護視力,媽媽們要讓孩子多吃它!
※孩子,當你說「不」時,我要更勇敢放手
※哥哥不幸沒了,老公讓我勸懷孕的嫂子別要孩子,我氣的把他趕出門
※我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棋子
※不願給婆婆拿錢,老公罵我惡毒,看了他手機後,我決定帶孩子改嫁
※孩子嗆奶婆婆怪我枕頭沒買好,緊急搶救後再也不能讓她看孩子了
※婆婆看孩子把孩子燙傷,我沒開口她先告狀:誰讓你把孩子給我看!
※好的片子,會讓你不敢生孩子
※寫給你,我的孩子們
※女朋友說,不是我的孩子她一定要打掉,這是真愛對吧?
※熊孩子打起來了,我要不要去勸架?
※不要打擾給茶几腿揉揉疼的孩子
※若老人能這麼帶孩子,那不要太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