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史書上的首位「白馬將軍」,為何淪落到自焚而亡?

中國史書上的首位「白馬將軍」,為何淪落到自焚而亡?

中國史書上的首位「白馬將軍」,為何淪落到自焚而亡?


更多歷史解密,請關注微信我們愛歷史(ID: his-tory)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王達

建安四年(199年)三月,深夜的易京城外,黑壓壓的袁紹大軍屏息以待。此時,城內高高矗立的望樓中,孤獨的公孫瓚亦在焦灼中等待著。忽然,城外火把起,公孫瓚大喜,城門洞開。可是,迎接他的卻是袁紹的精銳伏兵,公孫瓚最終也沒能等到十萬援軍。

公孫瓚大敗,折返城內繼續困守。而大獲全勝的袁紹卻絲毫沒有給他喘息的機會,掘地道,毀望樓,慢慢的向中央的土丘逼近。望著黑雲壓城的敵軍,公孫瓚也許會記起少年時,鮮衣怒馬,突圍鮮卑軍隊的場景,火光衝天,一顆高懸於神州北方上空的明星倏然隕落。

中國史書上的首位「白馬將軍」,為何淪落到自焚而亡?

一、上門女婿

公孫瓚(?—199年),字伯珪,約東漢元嘉年間出生於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市),其家族是「幽州遼西郡」貴族的典型一脈,「家世二千石」。但是,顯赫的家世似乎與這位英俊的少年郎沒有太大的關係。

公孫瓚原是庶出,其母在府內眾多妻妾中無足輕重,其本人自然也不被父兄所高看,很多教育、政治等優質資源根本不會流向他。但是,這位從小受盡白眼的倔強少年硬是憑著自己的真本事告訴世界:愛拼才會贏。

起初,公孫瓚只是在遼西郡太守的門下任「書佐」,僅僅掌管文書的起草、抄寫,地位低下。但是,卑微的崗位無法阻止他大放異彩,公孫瓚憑藉著自己卓越的口才和超群的組織、管理能力贏得了太守的信任。與此同時,他宛如新聞主播般洪亮而磁性的聲音、俊美的長相也博得了太守的好感,「侯太守器之,以女妻焉」,公孫瓚搖身一變,從「小吏」變成了太守的上門女婿。

中國史書上的首位「白馬將軍」,為何淪落到自焚而亡?

為了讓女婿更有出息,太守把他送到了緱氏山中拜大儒盧植為師,公孫瓚也因此與劉備成為了同窗好友。公孫瓚學成歸來後,在遼西郡太守劉基的手下任「上計吏」,職責是代表郡守到京都洛陽,向朝廷上奏本郡的戶口、賦稅等,與中央接觸多,升遷的機會也更大。

未曾想,白雲蒼狗,意外比明天來的更早。公孫瓚還沒有得蒙拔擢,劉太守就被人蔘奏,被抓進囚車流放日南(郡名,今中越邊境一帶)。不忍心見太守獨自受難,又礙於漢朝法律規定的長官有案在身,手下的官吏不許接近,公孫瓚只得喬裝成侍卒趕車陪護,一路照應太守的飲食起居。

或許是公孫瓚的忠義感動了上蒼,在前往流放地的途中,劉某得到了朝廷的赦令。返回遼西郡後,公孫瓚被舉為「孝廉」(官場的入場券),出任遼東屬國長史(太守的佐官),開始走上了做官為宦之路,也自此開始了戎馬倥傯的軍旅生涯。

二、身騎白馬

公孫瓚任遼東屬國長史時,一次,與數十個騎兵巡邏邊境,突遇數百名鮮卑騎兵。公孫瓚自知寡不敵眾,即便死守也沒有活路,於是,退到廢棄的空亭中,對隨行手下說到:「如果我們不決一死戰,恐怕沒人能夠活著回去。」

話音剛落,公孫瓚便手持雙刃長矛,徑直殺入鮮卑隊伍,眾將士士氣大振,緊隨其後,經過一番激戰,殺傷數十人,鮮卑敗逃,從此再不敢輕易進入關塞。

此後的五六年間,北方少數民族戰事不斷。朝廷詔拜公孫瓚為降虜校尉,封都亭侯。於是,公孫瓚統領兵馬,守護關塞。每次鼓角聲起,公孫瓚馬上聲疾色厲,殺氣騰騰,躍上白馬,做敢死隊的前鋒。與敵軍廝殺時,就好像是攻擊自己的仇人似的,有時天都黑了,公孫瓚仍不肯罷休,命令士兵點起火把,借著火光繼續追擊。

深夜的邊塞靜謐而空曠,公孫瓚所到之處,只需一聲厲喝,烏桓人便心驚肉跳,紛紛退避三舍。從此,烏桓人對公孫瓚又恨又怕,不敢再來進犯。

中國史書上的首位「白馬將軍」,為何淪落到自焚而亡?

公孫瓚常與身邊數十個(後擴至二三千人)善於騎射的人都騎白馬,相互間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而公孫瓚則成為了史書所見的第一個「白馬將軍。

三、英雄遲暮

以孝廉出任遼東屬國長史,歷涿縣縣令,騎都尉,中郎將、都亭侯,升奮武將軍、薊侯,官爵至前將軍、易侯。公孫瓚一路風頭極盛,成為了當時北方割據中最強大的一路諸侯,在攻殺了幽州刺史劉虞之後,更是得到了整個幽州。

漢獻帝建安四年(199年),在袁紹及劉和(劉虞之子)、鮮於輔、烏桓司馬閻柔等胡漢聯軍聯合圍剿之下,公孫瓚在「易京」自築樓上引火自焚(享年不足50歲)。

少年不復,英雄遲暮。其敗落,肇始於殺劉虞,失幽燕民心,而究其根本,則在於他在幼年就開始形成的自相矛盾的個性。

其一,固執卻又毫無原則。庶出的尷尬出身讓公孫瓚從幼時起便受盡冷眼,在他心中,對豪門士族有著近乎本能的排斥與厭惡。及至自己終於有了可以左右他們的能力,公孫瓚想的不是怎麼贏,而是怎麼讓他們輸。「衣冠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有材秀者,必抑困使在窮困之地。」親販夫走卒,壓士族門第,輕信兄弟出自江湖。

曹操誅名士,卻能以荀攸(潁川大族)為謀主;劉邦愛江湖,卻肯對張良(韓國公子)言聽計從。反觀公孫瓚,非但沒有以袁紹為榜樣,廣造輿論,掩蓋母親「微賤」的身份,竭力爭取大姓豪族的支持,反而一桿打落一船人,傾盡全力打壓這一群體,終遭反噬。

中國史書上的首位「白馬將軍」,為何淪落到自焚而亡?

其二,自負卻也極度自卑。王夫之曾經評價公孫瓚說:「頑悍而樂殺者公孫瓚,而猶據土以自全。」非常遺憾,威儀棣棣的白馬將軍在高知分子眼裡,就是一介嗜血好殺的莽夫。拋去眾說紛紜的歷史評價,公孫瓚的確是出了名的好戰。破黃巾、鎮匈奴、平亂黨,公孫瓚似乎永遠驍勇善戰,他向世人展現著被輕視後而積蓄的能量。

可是,厚積薄發與剛愎自用卻是極端相斥的。迫切的想得到認可,因政見不合與頂頭上司分庭抗禮,甚至不惜屠殺其家人,如此極端行為的背後,公孫瓚有著一顆深深自卑的心。以至於,在遭受到袁紹重創之後,便一蹶不振,近乎顧影自憐式的保守,像一隻鴕鳥深深地埋起了自己的頭,自築高樓,自掘墳墓。

中國史書上的首位「白馬將軍」,為何淪落到自焚而亡?

其三,渴望被愛卻自私冷漠。一夫當關,公孫瓚總是敢死隊的急先鋒,身先士卒。為了籠絡部下,他甚至縱容將士劫掠百姓,肆意妄為。可當袁紹威逼,諸將求援之時,他卻冷漠的答覆:「救一人,使後將恃救,不肯力戰」,縝密的話語間透出的自私令人遍體生寒。於是,諸將或降或潰,難挽敗亡頹局。

人,如果總是沉湎於過去,便會作繭自縛。一個沉湎於過去痛苦的人,是咸澀的,就像一根柱子,舉足不前。只有打開禁錮的心,人生的車輪才會繼續向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風雲錄 的精彩文章:

百萬大秦銳士為何無法挽救秦帝國
《西遊記》中唐僧喝的素酒到底是什麼?
史上最大寶藏埋藏地點成謎?英美揣著明白裝糊塗罷了!
民國第一外交家顧維鈞遺孀嚴幼韻的傳奇人生
九萬美軍投降日軍之後:巴丹死亡行軍到底有多慘?

TAG:歷史風雲錄 |

您可能感興趣

清朝滅亡後獨立的外蒙古,在歷史書中是如何描述中國的,我們竟成了「侵略者」?
此人本是無名小卒,竟被史書吹成從中國打到歐洲的神將?
跟隨項羽打天下的蒲將軍,為何在史書當中憑空消失了?
朱棣當上皇帝後,為何不認生母,反而將她從史書上抹殺?
作為戰國七雄的韓國,史書上說沒被打就滅亡了
李蓮英到底因何而死?史書說是痢疾,為何墓中卻只剩一顆頭顱
日本找自己的祖先,翻遍了史書古籍,最後才發現是中國這幾個民族後代
馬王堆出土史書:堯沒有禪讓,舜血腥政變而奪權,堯的下場堪稱「凄慘」!
皇太極猝死,孝庄皇后慘遭抹黑,真正病因在朝鮮史書中找到
朱棣的一個秘密被曝光,中國史書不敢記載,只能在韓國史書上看到
看看史書上的夏侯惇,就明白為何他屢吃敗仗,卻始終是曹魏第一將
史書中為何對秦始皇的皇后隻字不提?而將劉邦的皇后奉為第一皇后?
淞滬戰役,第十九軍血戰,日本勝戰,卻為何在史書上搶先承認失敗
朝鮮國王自立皇帝後,為何取「韓」為國號?韓國史書有解釋,國號來源於一位中國古人
中國史書說他是戰神,越南史書卻說他是殺人魔,到底誰是真的?
率軍出征大敗被俘,被釋回國後篡權奪位,這個皇帝竟還被史書稱讚
美國和日本歷史書上到底如何描述中國的?是否真的存在篡改歷史?
貴為秦始皇的弟弟竟然投降趙國,史書為何隱去其中的真相?
他是漢帝國第二個皇帝,為何史書上卻一筆帶過?
在史書上被黑的最慘的幾位皇帝 你黑過他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