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應屆研究生和海歸盲流 正在成為職場雞肋

應屆研究生和海歸盲流 正在成為職場雞肋

得益於互聯網行業在潮流浪尖上的紅利,雖然公司仍在創業階段,我這幾年面試的年輕人陸陸續續也有將近幾百人了。最近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應屆研究生和海歸的人數在逐年增加,不少還是來自頗為知名的學校。

從公司人力資源的角度來看,有更高學歷的人才加盟,提升公司整體人員的「素質」當然是一件好事,不過在實際使用中,這些應屆研究生和海歸們與同年人相比有著不大不小的尷尬。

研究生菜鳥遠遜三年工作經驗的本科老兵

同樣是25歲,張兵(化名)三年前本科未畢業就來公司實習。剛開始沒有少挨罵,交給他的工作來彙報交付時基本上都是半成品。很多事情都要手把手的指導,一個細節一個細節的扣才能勉強完成。三年下來跟隨部門一起參與了不少整合營銷的管理與執行,逐步成長為了業務骨幹,即將升任項目經理。

像張兵這樣從實習生開始手把手教出來的一線員工,最大的特點就是執行力強,對公司的文化認同度和忠誠度都非常高。職場的情商也得到了充分的歷練,具備了獨當一面的能力。

與張兵同一時期進公司的另外一個實習生王仁(化名)人很聰明,工科專業輔修營銷,交給他的工作經常超出我的期待。與張兵相比王仁的韌性要差很多,實習未滿三個月因為種種原因選擇回學校去考研。在申請美國大學的研究生時,我給他做了推薦,後來成功去美國大學深造。

三年後王仁又來找我,實習經歷和興趣轉向了大數據應用方向,希望來公司的大數據部門實習。移動互聯網行業的三年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公司在三年里已經成為行業的獨角獸企業,員工人數增長了4倍,各個業務口都已搭建完善了由行業專家型人才領銜的人才梯隊。處於對這個小夥子的良好印象,我繼續推薦給了大數據部門的負責人。

我想著王仁本科和研究生學歷都不錯,還有曾在我這實習的經歷,獲得一份實習的崗位應該不成問題。後來數據部門同事跟我反饋,王仁研究生期間的項目實習經驗和實操都太淺顯,培養的價值不大,也擔心其穩定性。這個結果讓我有些意外,三年前的主動離開,三年後海歸研究生身份在內推的情況下連面試的機會都未能獲得。

雖然小夥子後面一直表示要重新修改簡歷,更有側重的表現自己的能力,希望繼續爭取,我還是婉拒了。畢竟,互聯網公司不僅看重學歷,更看重實操和穩定性。我想小夥子這麼堅持要回原單位實習,也有可能在其它途徑並不順利。如果是一個有三年相關工作經驗年輕人到公司去應聘,一定是搶手貨。

張兵和王仁只是兩個實習生在職場軌跡上的不同處境。一個已經成長為當下最新興行業獨角獸公司的項目經理,另外一個頂著海歸研究生的頭銜還在為畢業實習單位發愁,為未來能在理想的行業就業而耗費心力。

同樣,基於人才面子工程,我負責的業務在部分崗位上也招入了少量應屆研究生。與年級相仿已有三年工作經驗的本科生相比,崗位頭銜是相同的,工作經驗與職場情商基本還是一張白紙,甚至需要同年的本科同事手把手的教,短時間內還較難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只能說作為儲備人才培養。

至於面試的不少海歸,至今還未能錄用一人。從他們的簡歷和面試的儀態上能充分感受到自信和內心的優越感。只是國內外的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形勢已經完全倒轉,除了部分技術性崗位外,其它崗位海歸身份並不能加分,對國內移動互聯網缺乏了解,沒有實操經驗反而是負分項。

現在出國留學逐步轉向為中產家庭的奢侈消費,海歸從早些年的知識精英派走向大眾普及,人群結構更為多元,群體基數也擴大了很多。真正海內外通吃的海歸精英群體,特別是在金融和技術領域仍是香餑餑。對於很多為了出國而出國的海歸青年來說,猶如一股盲流,處於國外生存不了,國內又失去機會的錯位中。

高階學歷教育與商業社會的快迭代脫軌

現在,我們的大學教育重點仍在傳授結構性的基礎知識,知識的實用性和學生社會化實踐不夠充分的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教育界的困惑。

英國「知識學會」(TheKnowledge Academy)的抽樣調查顯示,64%的英國大學畢業生表示所學專業與現在的工作並無多大關係,25%的學生所從事的工作與專業完全無關。

而從國內來看,職業教育的就業率與學歷教育相比也是呈現遞減關係。教育部的信息顯示,去年中職畢業生人數474.71萬就業率為96.72%。而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去年高校畢業生達到765萬,創歷史新高,其中本科就業率92.20%,比中職低了4.52個百分點。研究生的就業率則與大學和所學專業緊密相關。至今還沒有看到一份綜合性就業調查數據公布。

海歸研究生就更加不容樂觀了,數據顯示到2015年底,我國累計出國留學人數已經達到404.21萬人,年均增長率19.06%。累計回國人數達到221.86萬人,年均增長率22.46%。有79.87%學成留學人員選擇回國發展,即約八成留學人員學成後選擇回國就業。在學歷方面,歸國的碩士最多,其中80.70%的留學回國就業人員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

據英國大使館的一項統計,以令人羨慕的金融專業為例,在英國拿到金融專業碩士的留學生回到中國後,平均第一次就業率只有60%,起薪在3000元到4000元。而根據一份對7000多名海歸調查所得的《海歸就業力報告》數據顯示,如今海歸的起薪一般在3000元左右,58%受訪者的工作職位是普通員工。

造成海歸研究生不如中職畢業生的現狀根源還是由於移動互聯網的牽引下,整個商業社會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迭代速度。新經濟形態、新商業模式所催生的大量新興互聯網高科技公司正在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這些新興公司所催生的大量新興崗位加速了傳統結構性基礎知識的失效。

很多互聯網創業公司活不過3年,一部分明星公司5年就實現了IPO,這個行業需要精英型的學術型人才和大量實用型的基礎人才。仍然停留在基礎知識教育的國內研究生和水土不服的海外研究生自然進入了尷尬的境地。

與外部競爭壓力相反的是,不少學校就業課程有限,而教師通常只了解自己的職業軌道,對學術以外的就業途徑並不熱心,這使得學生接收到的信息有限。高校本身也缺乏用人單位對於畢業生能力和技術需求的了解。研究生普遍缺少商業環境或社會環境中的必要技能,如團隊精神和解說能力。

知行合一的時代

移動互聯網對信息渠道的扁平化,信息流對人們碎片化時間的填塞,正在催生群體性的焦慮。知識的有效性和保鮮期被大幅縮短,將知識快速運用到工作與生活中並塑造出實質性的競爭力,已成為置身於新經濟大環境下每個從業者的必修課。

移動互聯網行業沒有經驗可循,每個成功的公司和產品背後除了天賦、努力、資本助力這些必然因素外,偶然性也非常高。90%以上的創業者要面臨最終被淘汰出局的境地,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的寒冬還未來散去,共享經濟又開始大行其道,日漸清晰的AI產業化同樣在虎視眈眈。高強度而激烈的競爭和快速迭代的商業環境正在推動知行合一時代的到來。這也是應用型知識經濟最近繁榮的原因。

職場上有經驗、有能力、有系統化乾貨的老兵們都獲得了知識變現的渠道,羅輯思維這類個人素養、職場雞湯、人文情商類內容聚合平台對於年輕人快速融入職場,職場新人如何將職場走得更順利同樣大有裨益,成為了年輕人朝聖的對象,得道APP這類知識變現平台同樣做的風生水起。

細分類型的知識學習社群也在這兩年快速崛起,鳥哥筆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知乎等知識分享型社群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從業者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由馬雲、柳傳志、馮侖、郭廣昌、史玉柱、沈國軍等知名企業家創辦的湖畔大學正在成為優秀創業者的訓練營與孵化器。這些實戰化商科教育與培訓對於學習者的實際價值恐怕要遠超過目前國內所有大學的MBA和EMBA的教育。

大學,仍將是有抱負的年輕人踏入社會的起點,在信息渠道扁平化的環境里,大學傳授知識的分量和有效性會進一步下降,畢竟不能強求每一所大學去承擔社會變革所帶來的信息差傳授和專業技能的培養。

未來的大學更應該側重完善學生的人格,人文素養和參與社會化基礎素質的培養。具體知識的獲取就交給互聯網、社群和日漸完善的AI來完成。我們將迎接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知行合一的世界。

深度決定高度 與決策者同行

作者簡介

南派資深營銷人、趨勢觀察者、產經熱血公民

虎嗅、騰訊科技、新浪創事記、鈦媒體、搜狐科技、百度百家、Techweb等十餘家科技媒體專欄作者;

《IT時代周刊》、《商業價值》、《民生周刊》等平面媒體特約作者;

聯繫麥穗可加微信號:maisuipindao00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田野麥穗 的精彩文章:

智能家居進入「諸神之戰」 中國製造業的好日子快到了

TAG:田野麥穗 |

您可能感興趣

盲流李自成敗在沒有滿族有文化
「盲流僧道」送仙草
一個不認字的白人盲流,居然成了統治中原的天子……
曾被當做盲流子,做網紅成為富豪,現被封殺還遭徒弟背叛!
《私人生活的變革》:屢屢關進收容所的盲流,三十年後,出書獲獎
你有個「北京夢」嗎?網友:盲流非常迷茫
趙本六用女兒號出鏡,還說網紅都是盲流子
魏忠賢本是盲流,為什麼說沒有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滅?
4個盲流入室行兇,糟蹋女主8小時,男主一聲不吭,心早已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