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孩子的一生,這件事要儘早做

孩子的一生,這件事要儘早做

心 / 里 / 有 / 束 / 光 眼 / 里 / 有 / 片 / 海







NLP

心 靈 治 療 師 遇 到 最 真 的 自 己




文 | 魚爸 來源公號 | 養育男孩(ID:breedboy)






強烈推薦,伴隨著音樂慢慢閱讀......



NLP心靈治療師創始人劉小峰老師的個人微信公號


長按二維碼可關注


01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這個世界的邏輯有點意思。


比如閱讀這件事,還記得一個媽媽群的段子:


「許多人好像活反了,


花5000W買棟房子覺得正常


花50W買輛車覺得正常

花5W買個包包覺得正常


花1w去麻將桌上覺得正常


花6000買個手機覺得正常


花3000元買件衣服也正常


花800元吃一頓大餐非常正常

但是花100塊錢買套書給孩子看,卻搖頭說:「太貴了……」



當下的中國,這個段子就是現實的一部分吧。


在我們的身邊,讀書的地方不多,可以說太少太少。


就在離我1公里的地方,有一家號稱中國中部最大的城市綜合體。


周末的時候,我也常常會帶兒子去玩。


但是那個地方的遊樂場、遊戲廳開了一家又一家。


遺憾的是沒有一家書店。


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的孩子只需要玩樂,不需要閱讀么?


有人說,想讀書,你可以去圖書館。



而圖書館呢,永遠是那一堆翻得皺巴巴,丟了封皮的圖書。


孩子們常常還幾個人搶同一本書看。


很多孩子去了一次,就不想去了。



其實根源是我們中國人不愛讀書,閱讀沒有普及。


上一代人因為國家貧弱,已經錯過了一次。


但如今有了條件,觀念又沒跟上,還是那個樣子。



我覺得,更多的希望在家庭——家庭閱讀角,甚至家庭圖書館的打造。


父母幫助並影響孩子,培養閱讀的習慣。





02



孩子的一生,培養閱讀的習慣,要趁早。


我常常跟一些朋友這樣說,可是只有一半的朋友會聽。


而聽的朋友中,有一半人又從另一隻耳朵把這句話給放掉了。




所以,當一個孩子已經讀高中的媽媽問我怎麼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因為孩子一直沉迷網路,自己已經束手無策,希望閱讀能改變他。


我不知道怎麼說。


因為閱讀不是葯,它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學習的方式,會成為一種習慣。


而且,在孩子小的時候,越能培養這個習慣。



這個小可以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有心的父母從孩子還在肚子里的時候就開始了。



父母會給孩子讀讀故事,詩歌,音樂。


我覺得挺好的。


記得那時候我也堅持做過。


我自己給兒子讀了精選的一些唐詩,還有古典音樂。


老婆也給兒子念過故事。



那時候他安安靜靜地在肚子里聽著,我們就覺得能用一種方式跟他溝通,感覺很美好,沒有其他的目的。



當他出生後,幾個月的時候,每次見到牆上的卡片就會非常感興趣。


那時候,閱讀就可以開始了。


從識別顏色、形狀再到物品。


然後開始聽簡短的故事,他有時不聽,那就看圖畫。



把一件事一直做下去,就會變成習慣,積累的力量是巨大的。


所以如今不要我們督促,他也會每天閱讀三四本繪本故事書。



上次有一個媽媽問我,孩子三歲,沒有任何的閱讀經歷,能培養閱讀習慣嗎?



當然可以的,我覺得一般的孩子在10歲前都能快速地培養這種習慣。


當然不是說10歲後就沒有機會,只是要花費更多的精力。


因為早期的時候,孩子性格習慣的可塑性更強一些。


他們能更加願意接受父母的影響。



比如閱讀,父母能一步步地帶著孩子漸入佳境。


孩子不會抵觸,也許最初會有一點小小的抗拒、陌生,但能迅速融入。



記得我老家有一個親戚,他家裡有一個6歲的兒子,有一次她來我家看到了兒子的書櫥,一下子像發現了寶藏,坐在那看了大半天。


他爸爸就覺得奇怪,他說兒子在家不怎麼愛看書啊。


我說你在家裡給他看了什麼書?


就是我自己那些唐詩宋詞,還有他媽媽買的一些數學進階、識字寫字的一些書。


他每次都搖頭不學。



我就送了他一套圖畫書,說這些才適合孩子呢。


過了一個月,他又來找了幾套,說孩子已經愛上了閱讀。






03



父母的積極引導和準備,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接觸閱讀。


這是一個關鍵的交接儀式。


把孩子從一個閱讀一片空白的世界,


牽引進一個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


父母的手,有一個推動的作用。




而進入了這個世界之後,更需要父母參與親子共讀。


選擇合適的書本,找到孩子喜歡的閱讀方式。


比如有的孩子喜歡父母朗讀,而有的孩子喜歡父母抱著自己一起讀圖。


有的孩子呢,喜歡父母誇張的表演,有的孩子喜歡父母給自己講一些刺激一點的東西。




有心的父母,總是會去努力讀懂孩子。


抓住了小小的心,那就能輕鬆搞定這個小小孩了。



當我們把孩子送上了閱讀的快車道之後。


剩下的事就交給孩子自己吧。


他們會自己選擇圖書,父母只要參與交流,給點建議就行。



特別是到了中學,孩子的想法甚至會超越父母。


因為他們的見識會有所不同。


每代人都有自己嚮往的東西。


我們能做的,就是支持孩子去實現自己夢想。


比如有的孩子喜歡科幻小說,父母覺得那個是閑書。


有的孩子喜歡看漫畫,父母覺得一個10多歲的孩子,怎麼還像一個小小孩一樣看漫畫。


他們甚至不去了解孩子讀的書籍具體是什麼樣的。


馬上就下禁止令,是不是欠妥呢?



我真的建議父母多讀讀孩子的書,真誠地讀,


而不是帶著偵探的目的,不能帶著有色眼鏡。


試著去接納孩子喜歡的東西,而不是粗暴的毀壞。


很多的父母,對孩子讀的書一無所知,把一切交給學校。


或者停留在自己的觀念里,對一些新鮮的觀念持一種保守拒絕的態度。



在《無聲告白》這本書里,當兒子漢斯告訴父親詹姆斯,自己的夢想是去外太空,當宇航員的那一刻,詹姆斯不自覺得打了孩子一巴掌,把他和孩子的牽絆打碎了。




在那個宇航員還只是夢想的時代,父母會覺得孩子整天看一些關於航天的新聞和書籍,就是不務正業,沒有認真讀書,所以一氣之下給了孩子一巴掌。



如今,有孩子跟父母說自己想當一個宇航員,肯定會得到稱讚。


但這也是多年以後,我們才能接受。


所以當孩子有自己想法的時候,請積極地去擁抱這個想法。


在閱讀上也是如此,不要管束太多,讓孩子去嘗試。


孩子說自己想讀的時候,你可以說去讀吧,加油。


而且,你也可以一起讀讀,實在沒有興趣讀的話,也可以翻翻,了解一下。


說不定能拉近跟孩子的距離呢。





04



當然,家庭有一個讀書的氛圍非常重要。



家裡有書香,對孩子本身就是一種熏陶。



對孩子來說,讀懂這個世界最好的方法就是閱讀。


書里藏著別人的世界,你讀懂了,你的世界就拓展了。


我們能跟作者對話,能跟歷史上那些偉大的心靈溝通。




白岩松說,這幾年一直在做讀書的推廣。


我總納悶,你見過國際上把哪個日子定為「吃飯日」嗎?沒有。


既然國際沒有吃飯日,那為什麼要有一個讀書日呢?


對於人們的身體、肉體來說,不吃飯活不下去,但對於我們的精神來說,不讀書難道不也是跟不吃飯一樣活不下去的一件事嗎?


為什麼我們已經墮落到了要全社會去推廣「閱讀」?


這件事情恰恰印證中國的某種悲哀和某種覺醒。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孩子變成愛閱讀的人種。


在孩子的一生中,這件事要儘早做。


當然,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是「經歷」,讓孩子旅行,走萬里路。


這個我們留著下次再談。




你有什麼想法或領悟,歡迎你在微信後台給我留言。




-END-


作者簡介:

魚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後奶爸,童書編輯,閱讀推廣人。

公眾號:養育男孩(ID:breedboy) (一個最有愛的公眾號,面向家長群體,每天原創分享親子養育常識、親子閱讀推廣、家庭關係建造知識,以男孩養育為切入點,分享有趣、有愛、有信的內容!)。

圖片來自花瓣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推薦 NLP心靈治療師創始人

劉小峰個人微信公號


找到屬於自己心靈的自由,找到心靈的美,走向覺醒


長按二維碼可關注






喜歡請點贊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種讚賞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LP心靈治療師 的精彩文章:

爸爸媽媽別睡了,起來摔跤吧!
心若願意,浮生半日即可偷得
多少齊天大聖被逼成了弼馬溫?
「真希望能活100歲,可以有100年來愛你」
為什麼孩子太磨蹭?因為大部分父母沒用這個辦法

TAG:NLP心靈治療師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了孩子的未來,你一定要做這件事!
這件會影響孩子一生的事,越早做越好!
孕期別這麼懶,做好這件事,讓你生孩子少受罪
為了孩子,今天你一定要做這件事!助孩子快速開啟智慧,一生富貴!
孩子闖禍了,生氣之前做這件事,真的很重要
快開學了,這件事你一定要為孩子做!
生孩子這件事,你真的說了不算
生孩子這件事,康熙第一他第二,雍正用了一輩子都沒趕上
原來,生孩子這件事,男人也是可以努力一下的
又有一名男子被奪走了生命,高血壓患者,你一定要做這件事
做對這件事,孩子擁有開掛的人生!
不教會孩子這件事,後悔一輩子
這件事影響孩子一生,但很多父母都忘了教
孟小冬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便是這件了
黃子韜做的這件事,真的能讓人粉他一輩子
一輩子只想做好這件事
每天早上這件事,影響你一生!
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不是房子,而是陪他一起做這件事
人生沒有捷徑,請別逼孩子做這件事
生孩子這件事 時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