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筐叔」延慶老胡
【導語】 一條扁擔挑一對圓筐,一個老人精一門手藝。老人名叫胡尚利,今年68歲,是延慶區大庄科鄉景而溝村人。50年來,他用和煦的微笑和有力的雙手,編織了一村兩代人的籮筐生活,鄉親們親切地稱呼他為「筐叔」。
胡尚利從地窖里取出水分適中的荊條,粗的一捆,細的一捆,地窖里有些涼,上了年歲的胡尚利,穿著要略厚一些。幾根長度相近的粗荊條在地上擺出形狀,老人以腳為圓心穩穩地踩住,同時旋轉著用荊條捆起圓來,這叫做打底。打底的粗荊條要求荊條保持適宜的水分,也要求編織匠人手力強勁,有50年編織經歷的胡尚利早已深諳荊條水分和編織力度的道道,他嫻熟地用條錘敲緊圓底,不消一刻,就製成像太陽輻射光芒般的美麗形狀。
打底。
接下來是收底,「輻射」出的荊條在胡尚利手中有規則地攥在一起,在頂部用細繩捆好固定。早已燒制好的筐提手拿在手中,這也是早在春天時經火烘烤、腳踩、用葛藤捆綁成型的。
修剪筐底。
胡尚利在筐底固定好筐系,前來求藝的年輕人幫他遞上荊條,他用小鐮刀將荊條的一段細緻地修整成便於編織的榫。收筐仍是一圈一圈地捆編,一件牛皮製的舊物件在胡尚利手中穿梭,這是捆筐器,利用滑輪原理可以輕鬆捆紮荊條。50年的摩挲光潔了捆筐器本身,更在老人身上升華了技藝的精魂。
筐系(提手)。
一條扁擔挑起編織好的圓筐,胡尚利走出家門,把編好的籮筐送去鄉親們家中。就是這條扁擔,讓胡尚利開始了他的編藝人生。
新筐送鄉親。
16歲時因家貧,胡尚利輟學在家勞作,扁擔的兩端挑著環臂大的圓筐,豐收的白薯卻壓得身單力乏的他直不起腰。聰明的胡尚利發現,別人的筐都適合各人勞作,而適合自己的筐是要拿錢請人編的,於是,胡尚利立志要自己編筐。
經過求教和動手製作,胡尚利編出了人生中第一隻筐,但是外形和大小都不理想,倔強的他手起斧落將筐剁碎。就這樣一連剁碎了十幾個,一隻精美的、適合自己的筐開啟了他的編織匠人生涯。這一編就是50年,村裡大大小小的圓筐、挎筐、糞箕子、驢筐都出自他的雙手,他編的筐既美觀又耐用,受到鄉親們的喜愛。
編筐是件高興事。
胡尚利好學也好鑽研,除了籮筐,家裡的手杖、炊具也多是自己製作。當村裡有年輕人找他求藝時,他都十分耐心地傳授,在胡尚利心中,編筐不僅是一門手藝,更是一種文化傳承。
筐,是利用天然材料製成的工具,是古老中華民族智慧的凝結。年復一年,胡尚利手上的編織沒有停歇,他不圖編筐賺錢,只怕從他手中斷了這門傳統手藝。
攝影 張立朝 編輯 劉百春
來源:京郊日報
--ENd--
你說你喜歡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時候打傘
你說你喜歡太陽,但你在陽光明媚的時候躲在陰涼的地方
你說你喜歡風,但是在颳風的時候你卻關上了窗戶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害怕你說你也喜歡延慶
因為你連「延慶」微信都沒有關注...
TAG:延慶門戶 |
※張浩洪│灤南延慶寺塔
※北京延慶永寧古城
※金代山西五台縣延慶寺大殿
※延慶長城的七張面孔
※刀「劍」如夢——延慶玉皇廟文化的青銅短劍
※延慶烈士紀念牆落成 收錄全部延慶籍、在延慶犧牲烈士名字
※呼延慶逃跑遇強敵,一位砍斷呼延慶槍,一位讓呼延慶老婆給脖兒平
※滄海變桑田 去延慶看恐龍腳印看硅化木
※呼延慶結拜四兄弟:兩兄是楊家將、高家將,兩弟是孟良、焦贊之孫
※延慶長城 守望者
※一物一故事丨延慶區香營學校盧延寧:四羊方尊
※北京延慶:冰雪廟會引客來
※段延慶與段正淳是什麼親戚關係?
※北京延慶最美景觀大道,堪比九寨溝!
※延慶香屯村徒步8公里
※天龍八部「三善四惡」武功排名:段延慶第二,岳老三第五
※御姐賽服、天鵝項鏈、壓縮腿套……第三屆北京延慶女子馬拉松賽事包來了
※聚賢庄一戰,段延慶的弟子死於喬峰之手,喬峰被圍攻時他為何不上
※【斑馬送】御姐賽服、天鵝項鏈、壓縮腿套……第三屆北京延慶女子馬拉松賽事包來了
※李連杰死對頭,《少林寺》禿鷹,《天龍八部》段延慶,如今成了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