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先生們之姜德明: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

先生們之姜德明: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

先生們之姜德明: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

文李輝

2017年1月姜德明在家中,李輝 攝。

每次見到姜德明先生,總是會想到「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這一名句。有一年,我陪《錢江晚報》記者張瑾華、馬黎,前去採訪黃永玉先生,畫室牆上正好掛著他書寫的這幅對聯。黃先生與記者聊得開心,高興地站在對聯旁留影。

黃永玉與錢江晚報記者張瑾華、馬黎漫談讀書。

黃永玉與書寫對聯留影,李輝 攝。

一幅對聯,令人難忘。

姜德明是人民日報大地副刊編輯,也是著名藏書家、作家。退休前幾年,他出任人民日報出版社社長,以「百家叢書」為標誌的一批好書,在他手中推出,同樣也是出版家。他與書有緣,可以說,書融於他的生命。

我一九八七年調到人民日報文藝部,在此之前,就與姜德明認識了。初次見面開始,就習慣喊他「老薑」,一直叫到今天。八十年代中旬認識時,他還不到六十歲。生於一九二九年的他,今年適逢米壽之年,時間過得如此之快,也沒有想到。

與老薑結緣,是向他約稿。我在北京晚報編輯五色土副刊,開設「居京瑣記」欄目,寫好約稿信,複印一大批分頭寄不同作者,老薑當然也在其中。之前,讀過他的書話與隨筆,頗為喜歡,他如能賜稿,一定精彩。一九八五年十月,老薑寄來一篇文章《戲票》,並附信一封:

姜德明來信寄來《戲票》一文。

李輝同志:

謝謝你的約稿。真的寫了一篇千字文,看可用否?不合適,昐賜還。如可用,再說插圖。

我同丁聰同志很熟,他去日本了,月底可回。

禮!

姜德明

十、廿六

文章寫他留存的話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戲票。觀看此劇時,早在一九五〇年,三十幾年後,他重看戲票,寫下的這段話,讀來令人感慨無限:

戲票手稿之一。

戲票手稿之二。

戲票手稿之三。

戲票手稿之四。

戲票手稿之五。

翻看這戲票,我的眼睛有些潮濕了。

我捨不得丟棄它,儘管戲票的紙發脆發黃了,卻分明又染著我青春時代血紅的顏色。就像戀人們保存著永不褪色的紅葉一樣,它早已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了。

今後,我仍將珍惜地保存著它。三十五年來,我很少再在劇場里那樣激動地看過戲了。一翻這戲票,我就想起當年的那些青春夥伴。如今我們山南海北,都已年近六旬,成了老頭和老太婆了。我們當中有的歷經坎坷,包括已經不在人世的,都保持著青春時代的真誠。我願借著這份戲票,留下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刻,留下那些使人難以忘懷的歷史風雨。(《戲票》)

喜歡這篇與收藏相關的文章。我當即去信,請他寄來照片,以便請丁聰插圖。老薑很快回信:

姜德明寄來為《戲票》所配照片,請丁聰插圖。

李輝同志:

拙稿承用,謝謝!

照片奉上,用後祈賜還,或由丁聰兄退我亦可。他還有東西要退我。

致以

敬禮

姜德明

十一、四

丁聰為《戲票》配插圖。

丁聰很快為《戲票》配了一幅精彩插圖。

一份戲票,留存青春時光。在戲票里,老薑感悟生命,重溫他們那一代人從風雨坎坷中如何走過。一切,如今歸於歷史雲煙。

由此可見,無論藏書還是藏戲票,對於他,就是個人興趣所在。我常常覺得,一個人的興趣,決定著他的文化情懷與走向。顯然,正是這種留存老物件的興趣,才使老薑在前輩唐弢之後,成為當代藏書豐富、名家書信豐富的一位著名藏書家。

老薑的生活與書無法分開,最能把談話深入下去的,無疑就是書。從最初結識他,到與他在一個報社工作,三十年來,每次交談,書總是我們之間的主要話題。書的版本變遷,作者的命運遭際,逛舊書攤淘書的樂趣……「有意思!真有意思!」說到這些事情,他常常喜歡連聲感慨。這一時刻,我看到他的臉上總是洋溢著興奮、陶醉。

1998年與姜德明聊天。

一種痴情。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每當這種場合,我習慣於在一旁靜聽。我知道,對於自己,這不僅是知識的補充,更是對性情的陶冶。

如今,收藏已經成為一種時髦,一種與市場相連的行為。可是,對老薑而言,藏書從一開始就只是他個人的興趣與愛好,是他偏愛歷史、景仰前輩文人的方式。沒有這樣一種與書的天生痴情,他就不會在貶低文化的年代,居然把業餘時間和有限財力,幾乎都用在了逛舊書攤和古舊書店。他喜歡收藏「五四」時期作家們的簽名本,他有意無意之間搜尋到一些孤本、珍本。

這些不被重視的書,曾經受到冷落。可是,一種對文化的特殊情感,才使老薑具有與眾不同的眼光,了解它們本身應有的價值。可以說,我們應該看重的,恰恰是藏書家身上所體現的對文化的熱愛,這才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是真正文人與書之間純粹、真誠的情感。這種興趣與愛好,不會因外在的種種干擾而改變。

人與書的相知,相通,乃至相愛。如老薑在《戲票》中所說,是戀人之間的永不褪色的紅葉。

老薑珍藏大量文化前輩寫給他的信,分別用文件夾將它們一一整理出來。一次,在他家中聊天,談到高興時,他拿出文件夾讓我欣賞。葉聖陶、茅盾、俞平伯、巴金、孫犁……這些前輩文人的來信,無不談到書,可見他們在把姜德明視為知己,一位文化的對話者。來往信件,談書,談掌故,談那些不大時髦卻仍然令他們迷戀的話題。書,如此這般將兩代文人的情懷連結在一起。

姜德明編《作家百簡》。

姜德明題贈《作家百簡》。

我有幸能與老薑結識三十多年。

我常說自己是個幸運的人,在不同關口,總有前輩們耐心開導與啟發,建議做一個合適的題目,讓人沉靜下來。老薑就是這樣一位可愛可親的前輩。

早在大學期間,我就喜歡唐弢書話。其實,老薑也是書話高手。八十年代,他為北京出版社主編一套「現代書話叢書」,首輯推出八大家,分別為魯迅、周作人、鄭振鐸、阿英、巴金、唐弢、孫犁、黃裳,可謂現代書話最為系統而集中的呈現。

從復旦大學畢業後,我到《北京晚報》工作,因為喜歡書話,也嘗試寫一組書話小品。正好《中國青年報》副刊,約我開設一個專欄,我起名為「人地?書」專欄。一寫,就是兩年。我把這些書話,以及其它文章,編選後送老薑看看。寫這些書話時,還不到三十歲,可見幼稚。老薑卻對我厚愛有加,讀過幾遍,答應出版,並來信就書的體例等,提出建議:

姜德明來信談《人地書》的編選體例,並建議我進行蕭乾的《書評研究》整理。後結集為《書評面面觀》出版。

李輝同志:

大著草讀三、四,有以下意見:

一、有幾篇與全書體例不合,應抽掉,如曾卓、吳泰昌、張辛欣等篇。還有白傑明一篇。

二、年代一律用阿拉伯文字,不用漢字。請改。

三、頁碼得重新標過。

四、寫一富鼓動性的內容提要來。

五、封面有何考慮?望示。

《書評研究》望早進行。

匆致

敬禮

姜德明

八、廿二

老薑心頗為細緻,在信末又補充一句:「來我處改原稿亦可,可免往返寄稿之麻煩。又及。」多年之後,再讀此信,依然感動。何其有幸,能夠與如此細心的前輩交往,自己的毛病一直是毛毛躁躁,粗心大意,與前輩交往,在他們身上感受注重細節,對自己或多或少,有所補正。

《人?地?書》書影。

《人?地?書》封面請唐達成先生題籤。

多年後,姜德明在《人?地?書》上題跋。

信中所說封面,我想到請唐達成先生題籤。很快,唐達成寫來「人地書」三個字,印在封面上。《人?地?書》出版於一九八八年,這是我的第一本書話集。出版時,我已於頭一年調至人民日報文藝部。辦公樓在十號樓,二樓是文藝部,一樓是出版社,這樣,與老薑可謂朝夕相處了。將近三十年之後,我才忽然想到,他為我出的第一本書,應該請他題跋才好。他在扉頁上寫的這句話,既是厚愛,更是鞭策:

為前輩作家寫生是李輝兄所長,令人稱羨。

姜德明

二〇一六年九月

在上面這封信中,老薑建議我《書評研究》早日進行。

在此之前,我剛剛完成蕭乾傳記。蕭乾一九三五年畢業於燕京大學,其畢業論文是研究書評,該論文一九三六年結集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即《書評研究》。大學畢業,經沈從文推薦,蕭乾接替沈從文前往天津編輯《大公報》副刊,書評成為他的一個重點。他邀請眾多名家、書評家、讀者談眼中的書評,如葉聖陶、沈從文、巴金等。他在副刊上發表不同風格的各種書評。可以說,在蕭乾編輯的版面上,書評成為副刊的一個亮麗風景。

我把這一想法與老薑交流,他建議加快進行。我將之分為三輯。第一輯,書評研究(蕭乾);第二輯,作家、書評家、讀者談書評;第三輯,蕭乾編髮書評選萃。書名確定為《書評面面觀》,並請蕭乾先生寫一篇序,題為《未完成的夢》。我為此書寫了「編後記」, 最後一段寫道:

此書有它的新的意義,舊夢的追尋,也能給人新的回味。但,人決不是夢的依戀者,需要的是從夢中走出來,將昔日的夢化為今日的現實。在這個意義上說,我決不是對蕭乾舊夢的偏愛,而是設想著這本書的問世,會使更多的人,用踏踏實實的工作和豐碩的果實,來充實、來完成前輩所未完成的「夢」——書評。(《書評面面觀》編後記)

在老薑推動下,《書評面面觀》於一九八九年四月出版。

《書評面面觀》書影。

恰恰就在這一年的年底,老薑的一個建議,讓我從此擺脫情緒的焦慮,走出寫作的低谷。

這一年秋天,蕭乾曾寫來幾封信,苦口婆心地開導我。他在兩封信中分別告誡我:「人,總應有點歷史感,其中包括判定自己在歷史中的位置。心猿意馬?我認為韁繩不可撒手。在大霧中,尤不可撒手。這幾年你真努力,你應肯定自己的努力。要有個『主心柱兒』,不因風吹草動就垮。」「我寫信,就是勸你定下心來,多抓幾把稻草,這樣才不至沉淪。你應為自己設計一下。越是這樣,越是需要設計一下自己的life。"蕭乾的信,令人感動不已。

在這個秋天,我常常到樓下老薑辦公室里聊天。一次,他對我說,你何不去圖書館,找找《國聞周報》,當年丁玲失蹤、被捕之後,沈從文的《記丁玲女士》就在上面連載。他告訴我,這個連載後來結集時,有過不少刪節,你可以去校勘一下。

多好的建議!在圖書館裡精心校勘,可以讓人的情緒不再焦慮,心情會漸漸沉靜。我歷來喜歡翻閱史料,從來不覺得枯燥,相反,諸多樂趣盡在其中。隨之,將近幾個月的時間裡,我常常坐在圖書館,借出《國聞周報》,一頁翻過一頁。讀後,再將它們複印,細細閱讀,校勘。在故紙堆里看文壇風雲,在沈從文與丁玲的半個世紀的交往故事裡,追尋文人之間的恩恩怨怨。《記丁玲女士》連載之後,趙家璧先生通過巴金,找到沈從文,在良友文叢中以《記丁玲》上、下兩冊出版。

《記丁玲》上、下兩冊,我分別從唐弢、范用兩位先生那裡借來,將之與連載進行校勘。發現刪減部分,多達數百處,字數也在幾千字上下。

校勘需要耐心,從而也令人充實。

校勘之際,我忽然想到,何不通過採訪和書信往來,請熟悉的前輩,講他們眼中的沈從文與丁玲。於是,一九九〇年,成為我過得無比充實的一年。巴金、張兆和、施蟄存、趙家璧、蕭乾、冰心、凌叔華、陳明、劉祖春、汪曾祺、林斤瀾、徐遲、周明……在他們的回憶中,歷史的恩恩怨怨,漸次分明。看似個人之間的友誼、破裂,其實,恰恰是那一代文人,身處歷史漩渦之中的不同呈現。

《恩怨滄桑——沈從文與丁玲》書影。

歷時一年多,終於完成了這段難得的歷史追尋。《恩怨滄桑——沈從文與丁玲》一書,由百花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出版。請老薑為本書寫序,那是必須的。我去找他,他應允了。

老薑的序寫得頗長,詳述他與沈從文、丁玲各自的交往,場景與細節描述,頗為生動,留存他眼中的二人印象。在序的後面,老薑寫到對我的建議:

我同本書作者李輝同志相識的時候,彼此還是編者與作者的關係。後來他調來我們單位,彼此又成為同事。我們年齡有別,業餘愛好卻有些相似。有暇時我們常常在一起海闊天空地聊天,但八成離不開現代文學,離不開作家和書刊。我們都有很多美麗的夢,想弄這又弄那。……有一次,我把自己早想做而無精力做的事告訴他,希望他來完成。當年我曾經想找出最早發表沈從文記丁玲的《國聞周報》,據以校勘輯錄出使國民黨審查機關刪割的文字,我以為這是很重要的工作,應該有人來做。少壯派的李輝一口應承了。從此,他默默地伏案工作起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目光亦有所發展,結果遠遠超過了我原先設想的規模,不僅僅是研究著作,已經完成了一部有血有肉,有風有雨,有恨有愛,有情有理的可供廣大讀者欣賞的文學讀物。作者找了多少不易找到的書刊啊,又跑了多少路去訪問各位知情者,我很羨慕他那旺盛的精力,也佩服他的見識和工作熱情。(《恩怨滄桑——沈從文與丁玲》序)

我真心應該感謝老薑。沒有他的這番建議,就不會讓我靜下心細細校勘,在校勘與尋訪中走進歷史,細細體味那一代人的心緒。也是因為有了這本書的寫作,我的寫作風格有所調整與改變,兩年後,在《收穫》雜誌開設的「滄桑看雲」專欄,由此而延伸。

1988年,三代副刊編輯與副刊作者相聚於北京。左起:黃裳、姜德明、黃秋耘、邵燕祥、舒展、李輝。

老薑說得不錯,我們開始是「編者與作者」的關係,很快,我與他也成了「編者與作者」。九十年代中期,我與思和兄策划出版「火鳳凰文庫」系列,請老薑編選《流水集》列入其中,於一九九七年出版。約二十年後,請他在《流水集》扉頁上題跋如下:

《流水集》書影。

姜德明題贈《流水集》。

寫散文,我追求清淡如水。

姜德明

二〇一六年九月

二〇〇〇年,我為大象出版社策劃一套袖珍版「大象漫步書系」,再次約請老薑編選《獵書偶記》,列入其中。為這本《獵書偶記》,老薑寫了一篇頗為有趣的前記。好在字數不多,恕我全文錄下:

集近兩三年寫的隨筆,編完這本記書人書事的《獵書偶記》,拍拍手鬆了一口氣。完成一件工作總是愉快的。因想張守常教授托我轉交謝興堯先生的《太平軍北伐叢稿》留在舍間幾天了,這是一本新著,理應讓研究太平天國的專家先睹為快。說走便走,拿起書就上路了。

謝老今年九十五高齡,這天睡到上午十時才起身。我問他天天如此嗎?他說不是,昨夜失眠,今天起遲了。我說何不吃點安眠藥。謝老說,他什麼葯也不吃,現在的葯吃了也不管事。這是老人的幽默吧,意指市面上假藥的泛濫。

順問老人對電視連續劇《太平天國》的看法,回答說看過了,那是玩藝兒,娛樂么,怎麼拍都可以,不必反對。這同歷史是兩碼事,若講歷史可就沒那麼好玩了。

又講到他有時還寫點毛筆字,不過幾句題跋之類。別的不敢動了。

老人問我還常寫東西嗎,我說偶一為之。他忽然冒出一段北大往事。那年,他用三十元買了一套梁啟超的《飲冰室文集》,是線裝本,裝滿了一輛人力車。見到胡適時他講到此事,隨口說了句,好像《飲冰室文集》里也沒有太多的東西。胡氏大不以為然,很嚴肅地跟他講起梁氏的學問,認為那也代表了一種新思潮,不應對故人這麼漫不經心。這件事對他影響不小。

莫非謝老有意在寫作上想指點於我?因為我寫書話亦時涉前人。

管他是與不是,我寫本書的「前記」正沒詞兒呢,何不記下謝老講的掌故。

我就懷著這種不安的心情,把這本小書獻給各位高明的讀者。

作者

二〇〇〇年十月於北京

再讀前記,老薑的敘述絕妙。借九十五歲高齡老人謝興堯(原人民日報圖書館館長)的一段故事,談學問與寫作的關係。老薑的文字,少雕琢,平淡而樸實,卻耐人尋味。多年後,請他在《獵書偶記》扉頁上題跋:

《獵書偶記》書影。

姜德明題跋《獵書偶記》。

《獵書偶記》手稿之一。

《獵書偶記》手稿之二。

《獵書偶記》手稿之三。

《獵書偶記》封底文字手稿。

我喜愛袖珍小冊,可惜如今已絕版。

姜德明

二〇一六、九

與老薑同住一個大院,他的藏書成了我的「強大後盾」,頗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便利。有時寫文章,缺少老書或者舊雜誌,打電話詢問,老薑不出幾天,就會找出來讓我去取。

一年,曾推薦主政山東畫報出版社的汪家明兄,出版吳朗西翻譯的《童年與故鄉》,該書由豐子愷先生書寫譯文。後來,《讀庫》張立憲兄,重新打造,出版精裝版。從老薑處借來幾本《漫畫生活》,發現《童年與故鄉》連載始於一九三五年二月(《漫畫生活》第六期),而非一九三六年。該書最初的譯名,既非「從前」也非「童年與故鄉」,而是「過去」;作者的譯名為「古爾卜蘭生」,而非「古爾布蘭生」。

讀黃先生懷念錢鍾書的文章《北向之痛》,提到當年在上海他曾與錢鍾書一起,受到左翼刊物的嚴厲批評。詢問老薑,他很快找到一九四八年的「同代人文藝叢刊」第一集《由於愛》雜誌,送我閱讀。雜誌中,批評黃永玉的文章題目為《談黃永玉的木刻傾向》,批評錢鍾書的文章題目為《從圍城看錢鍾書》。由此,我寫下長文,收錄在《傳奇黃永玉》一書中。

在「滄桑看雲」系列中,我曾寫過一篇關於田漢的《落葉》。多年之後,老薑還記得此事。一次去看他,他拿出一個大信封交給我,裡面是他整理出來的與田漢相關的資料,並附信如下:

我寫過田漢一文,姜德明找到一批關於田漢資料送我。

李輝:

找出幾份材料,記得還有,不知放在何處。這些可能沒用,我不想保存了,請隨便處理便是。

姜德明

多好的前輩!時時想著我寫過的人物,清理資料,總會給我留下一些什麼。在我,真是莫大的福分。

鄭州越秀學術講座扉頁簽名。

將近二十年前,我曾一度主持鄭州越秀學術講座,請一些名家黃永玉、楊憲益、唐振常、龔育之、李銳、梁從誡、黃宗江、藍英年、陳思和、陳村等前去演講。我想到,應該請黃裳、老薑二人同去,兩代藏書家、散文集,一起談藏書體會,那該多好。與老薑講過之後,他寫來一個便條如下:

姜德明便條談鄭州演講事宜。

李輝兄:

奉上小丁畫稿,拙文請你校正一遍,怕有誤。謝謝!

河南講話還是以後再說吧,身邊有點事,怕走不開。請諒。

姜德明

不過,他們兩人的鄭州之行,最終如願以償。一九九九年六月,陸灝陪同黃裳從上海前往鄭州,我陪同老薑從北京前往鄭州,兩位藏書家聯袂做了一場題為《藏書與書話》的演講。老薑健談,主要由他多講。不過,黃裳雖然不健談,那天卻也講了不少,是我聽到他說話最多的一次。

這些年,老薑出了書,總會留下一冊送我。或簽名,或題跋若干,袒露心跡,留存記憶。在我看來,這些都是難得的情懷。最後,請允許我以他的若干題跋,作為本文的結束。

《與巴金閑談》書影。

《與巴金閑談》題跋。

《與巴金閑談》

巴金說不盡,我無力全面寫巴老,只能側面記我所見而已

李輝兄

姜德明

二〇一〇年九月

《孫犁書札》書影。

《孫犁書札》題跋。

《孫犁書札》

孫犁為人為文皆我所重往日向他求教約稿時留下了這永遠的記憶

李輝兄

姜德明

二〇一三年五月

《南亞風情》書影。

《南亞風情》題跋。

《南亞風情》

這是我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

李輝兄正

姜德明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余時書話》毛邊本書影。

《余時書話》題跋。

《余時書話》

結識李輝,是他在《北京晚報》編副刊時,約我為《居京瑣記》專欄投稿。清新的散文小品,再加上丁聰的插圖,正是文藝副刊的理想文章。後來又集成一本可愛的小書,為人們留下一份美好的記憶。

姜德明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輔助美育》書影。

《輔助美育》題跋。

《輔助美育——聽姜德明說書籍裝幀》

我寫西厓的裝飾畫集,曹辛之對我說黃永玉劇賞西厓的作品,並介紹與他相識。

姜德明

二〇一六年九月

《書坊歸來》書影。

《書坊歸來》題跋。

《書坊歸來》

我很喜歡《書坊歸來》這書名,難以忘記往日訪書的風景。

姜德明

二〇一六年九月

六十年代人民日報副刊的重要欄目」長短錄 「1980年結集出版。

《長短錄》編輯之一姜德明為我在書上題跋。

《長短錄》

繼批判《海瑞罷官》《燕山夜話》之後,當時已公開點名夏衍等的《長短錄》也是反黨的大毒草。那時的報社文藝部已是待罪之身,無權過問此事,改由國際部兩位寫手寫出批判文章,上綱之高令人吃驚。據說因罪行反動得不便再行公開而作罷。粉碎「四人幫」後《長短錄》得以重見天日,初版即發行十萬冊,真是歷史無情,真理最後戰勝了荒謬。

姜德明

二〇一七年二月

毛邊本《書葉叢話》書影。

毛邊本《書葉叢話》題跋。

《難忘王府井》書影。

九十年代初聚會。左起:黃宗江、邵燕祥、姜德明,李輝 攝。

完稿於二〇一七年五月五日,風沙之後,北京看雲齋

-END-

六根者誰?

李輝 葉匡政 綠茶韓浩月潘采夫 武雲溥

醉能同其樂,醒能著以文

微信打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根 的精彩文章:

在泉州,看最美的插畫
這個世界從不了解她偉大的人
白紙:世人性空,總在空中
傷害別人填飽自己,怎麼成了鄉土默認的一種規則?
《當怪物來敲門》:管好藏在你心裡的怪物

TAG:六根 |

您可能感興趣

文字與筆尖碰撞方可體會----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的清幽
星座天眼:8月11日十二星座運勢 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