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祭花神,青梅煮好酒
了解節氣
點擊上方「藍色文字」
即可關注
編者按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一般落在公曆6月6日前後,太陽黃經到達75°位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芒種」。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於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芒種
「芒種芒種,連收帶種。」
節氣文人畫《芒種》 朱樵
芒種過後,夏日百花開始凋零,在我國古代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擺設多種禮物為花神餞行,也有的人用絲綢懸掛花枝,以示送別,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希望來年花神能夠再次降臨人間。
在《紅樓夢》中就有對芒種節大觀園的女孩子們為花神餞行的描寫。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面對花謝花飛,顧影自憐,行葬花之舉,吟誦出一首《葬花吟》。
其實,這種在芒種時節舉行的「餞花會」是與每年農曆二月初二的「花朝節」相對應的。一送一迎,古人用儀式化的程序,強化了人與大自然的關聯。
可如今,祭祀花神的習俗已經不存在了。一位詩人曾經寫過:「我想從你堅強的根須,尋覓失落的土地的溫情。」是啊,我們失落了多少與自然之間的聯繫,失落了多少與土地之間的溫存?
芒種
物候與花信
古代,人們將芒種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在這一節氣中,螳螂在去年深秋產的卵因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並且感陰而鳴;與此相反,能夠學習其他鳥鳴叫的反舌鳥,卻因此時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芒種
(Grain in Ear)
節氣文人畫《芒種》 朱樵
圖片來源:《二十四節氣國畫圖冊》
花信,本節氣無花信。按自小寒至穀雨,一百二十日,八個節氣,我國古代以每五日為一候,計二十四候,人們在每一候內開花的植物中,挑選一種花期最準確的植物為代表,應一種花信,稱之為「二十四番花信」。
芒種
相關習俗
芒種是個物候類節氣,指的是有芒的小麥、大麥等夏熟作物開始成熟收割,穀子、玉米等開始播種,因此進入夏收夏播的大忙時期,有時也稱「忙種」。
農諺有言:芒種不種,再種無用。芒種至夏至這半個月,是秋熟作物播種、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進入三夏大忙高潮。相關民俗有祭神、安苗、煮青梅等。「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三國演義》都涉及這一節氣,為繁忙的農事活動增添了一段佳話。
祭祀花神:親近自然見古風
俗話說:「芒種蝶仔討無食。」意思是芒種時期已經過了花開時期,所以蝴蝶已經沒有花粉可采了。《三禮義宗》中說:「五月芒種為節者,言時可以種有芒之谷,故以芒種為名。芒種節舉行祭餞花神之會。」意思是,芒種要祭祀花神。
《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中寫道:「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然閨中更興這件風俗,所以大觀園中之人都早起來了。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干旄旌幢的,都用綵線系了。每一顆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這些物事。滿園裡綉帶飄颻,花枝招展,更兼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讓,燕妒鶯慚,一時也道不盡。」
「干旄旌幢」中「干」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頂端綴有氂牛尾的旗,旌與旄相似,但不同之處在於它由五彩折羽裝飾,幢的形狀為傘狀。由此可見大戶人家芒種節為花神餞行的熱鬧場面,也展現出古人對大自然的一種親近感,及其對生態的敏感和重視。
安苗儀式:祈求豐收與平安
文人、閑人、多情之人忘不了祭祀花神,而農家無暇他顧,要在此時抓緊農時,一刻也不能耽擱。在巴渝地區,有「芒種芒種,碰到親家不說話」的諺語,忙到連親家碰上都不能說話的地步了。
安苗是皖南,尤其是績溪在芒種期間的農事習俗。自2007年以來,績溪已成功舉辦了數屆安苗文化節,弘揚這一傳統徽州特色文化。相傳,安苗的習俗起源於唐末宋初,清道光末年起逐漸興盛。
芒種前,各農戶稻秧栽插完畢,五穀下種,農民以此感到欣慰。為表喜悅,各村族長召集德高望重的長輩選擇吉日,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各村待最後一農戶稻秧栽插完後,便由族長出示「安苗貼」,昭示安苗日期,各村「安苗」不同日,由村主事視本村家事進展而定。在某村「安苗」之日內,不僅本村人可隨意走家串戶品嘗用南瓜、菠菜、豆腐、鮮肉配上作料做成餡的包子,外村人也可進村入戶同享口福,其樂融融,充滿節日氣氛。
此外,浙江省雲和縣有「開犁節」,在芒種那天舉辦。當地流傳著這樣的傳說: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為同情人間饑荒,偷偷播下草籽,結果導致野草瘋長,拯救了牲畜,卻使農田被野草淹沒,讓農人無法耕種。上天為了懲罰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開犁是雲和梅源一帶山區農民啟動春耕的時令體現,過去把「開犁節」叫做「牛大王節」。
打泥巴仗:青年男女鬧芒種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一帶的侗族,在每年的芒種前後都會過一個青年男女歡樂嬉鬧的「打泥巴仗」節日。
當地侗族有一個傳統習慣,就是姑娘婚後一般先不住在男方家裡,只有農忙和節慶時才由同伴陪同來到夫家小住幾天。這時候,男方家裡會去把秧田整好、安排好分栽秧苗的日子後,邀集一些青年前來幫忙,並由新郎的姐妹去迎接新娘回來共同插秧,而新娘也要邀集一些女伴同來。
節日那天,新婚夫婦和大家一起來到田間插秧,插秧的時候男女青年之間相互競爭,比誰動作快,場面非常熱鬧。秧苗插完後,小夥子們會故意挑釁,借故向姑娘們身上甩泥巴。姑娘們當然也不示弱,發起反擊。雙方都抓起田裡的泥巴互相投擲,陣勢就像是兩軍交戰。如果數人一起將一人抓住,就要將她(他)按倒在水田中翻滾,使其沾一身爛泥,狼狽不堪。
新郎的父母會站在田邊觀看。往往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受對方青睞的人。到最後所有人都玩累了,身上也全都是泥巴了,大家就會一起來到河邊溪旁,邊清洗邊打水仗。
於是,這天就是在一邊勞作、一邊嬉戲中度過的。而新娘在前一天來時,帶有一擔五色糯米飯和100個煮熟的紅色雞蛋;節日後返回娘家時,夫家姐妹要以更多的五色飯和紅鴨蛋為她們送行。
水煮青梅:進補保養治懶散
《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中有如下描述:「隨至小亭,已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就由此而來。
一般來說,在芒種後期,我國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會出現雨期較長的陰雨天氣,而此時正值梅子黃熟,故稱梅雨。古代形容梅雨的詩句要屬《約客》最著名:「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芒種期間空氣中的濕度增加,體內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出來,人在這個時節比較懶散。有諺語為證:「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人要拉,拉的人要推。」所以人們認為日常保養方面需要多注意,多補水,適當午睡,還可以嚼一嚼煮過的青梅。
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降血脂、消除疲勞、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功效。但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要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就是煮梅。
煮梅的方法有很多,簡單的一種是用糖和梅子一起煮。我國北方產的烏梅很有名氣,將其與甘草、山楂、冰糖一起煮,便製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湯。
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農曆網、人民日報海外版等
圖片來源:部分源於網路
民俗學論壇
微信號:folklore-forum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投稿 | 合作 | 交流 | 聯繫
folklore_forum@126.com
※馬昌儀:《魂兮歸來——中國靈魂信仰考察》
※王明珂談人類「村寨」中的女巫恐懼
※張青仁:結社的斷裂與重建——當代北京香會的多元生態
※童謠里的文化教養
※端午龍舟的前世今生
TAG:民俗中國 |
※青梅煮茶餞花神,麥黃梅熟仲夏始
※芒種民俗物語!百花逐落,祭祀花神,餞送花神歸位!
※芒種至,餞花神,百花始凋零
※香蕉皮可是養花神器,讓花卉枝繁葉茂,葉片油綠髮亮!
※花時丨芒種至,餞花神,百花始凋零
※「芒種」送花神,賞最美的《十二花神圖》
※拜花神、賞仲春,常州花神宮是你必去的世外仙境
※夏天養花小竅門,用水果皮發酵,自製養花神仙水,開花多長的旺盛
※古裝劇女星頭上簪花照,劉亦菲似花神,秦嵐是真洛神!
※原來柚子才是養花神器,柚子皮漚肥,花用了根壯葉綠!
※「芒種」送花神:欣賞王叔暉最美的《十二花神》
※《香蜜沉沉燼如霜》花神梓芬是什麼花 原來她是佛祖坐下一瓣蓮花
※雞蛋殼養花,能做「肥料」還能當「花盆」,網友:種花神器!
※花花世界之五,朵花神出蕊宮!
※香蜜:眾花仙祭拜先花神時,為何天上忽降花雨?網友:寓意深刻!
※紅樓夢裡芒種節眾人餞花神,原來大有深意!
※八月花神來了,賞花泡茶兩相宜!
※香蜜:終於明白為什麼花神最終喜歡上了水神,天帝真是個渣男!
※茶葉喝完就扔真是傻到家,明明是養花神器,被你白白糟蹋!
※八字桃花神煞解析,看你桃花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