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段子手」,不留情嘲諷維新元老,對伊藤博文還算給面子

日本「段子手」,不留情嘲諷維新元老,對伊藤博文還算給面子

伊藤博文誠然是一位風度翩翩的秀才,在漢學方面,他只有做歪詩的本領……加之口若懸河,很能夠一時把人們弄得糊裡糊塗。然而,這不過是秘書的才幹,是翰林的能力,而不是宰相的資質。

這話不是我說的,是一個叫中江兆民的日本作家在其著作《一年有半》里說的。當時他身患癌症,醫生告訴他只能活一年半了。因此,他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他一貫所做的噁心明治政府的工作中去。書寫完了,人也快死了。當年即由其徒弟幸德秋水整理出版——十年後,幸德秋水等十二人被以謀刺天皇罪,掉了腦袋。

日本「段子手」,不留情嘲諷維新元老,對伊藤博文還算給面子

(幸德秋水與愛人管野須賀子 同年被殺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此時是1901年,伊藤博文如日中天,中江兆民對伊藤博文的譏諷,是否有道理呢?

我們不如來看看在馬關條約簽訂過程中,把李鴻章搞得有些灰頭土臉的伊藤博文,是否真如中江兆民寫的那樣不堪。

伊藤博文本姓林,出生在平民家庭,父親做了別人的養子,父親的養父又做了別人的養子,伊藤博文,就是養子的養子的兒子。怎樣?很繞吧。只說明了一件事,他們家窮得滴血。

1857年,他受教於著名學者吉田松陰且深受器重。

吉田松陰曾經做過很冒險的事,他想看看洋人為何厲害。1854年,帶著小兄弟金子重輔,冒著叛國的危險,月黑風高夜,劃著小船到美國炮艦下,要求上船,又要求美國人把他帶到西洋去。結果,美國船長不願違反日本禁止民眾出國的法律,沒幫他。下船之後,兩人自願投案。被判刑。吉田松陰本來有點地位,被分派到條件較好的監獄,可憐的小兄弟則被扔到平民監獄,第二年病死獄中。

日本「段子手」,不留情嘲諷維新元老,對伊藤博文還算給面子

(中江兆民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伊藤博文跟吉田松陰學了些什麼呢?

只要看看吉田教些什麼就知道了。

《論語》《孟子》《孝經》《禮記》《孫子兵法》《史記》《三國志》……

由是可知,伊藤博文,還是有些漢學功底的。

那麼,他的漢詩到底寫得怎麼樣呢?

1909年,伊藤博文前往清國,離開日本前,寫了首漢詩——秋晚辭家上遠程,車窗談盡聽蟲聲。明朝渤海波千尺,欲悼忠魂是此行。

日本「段子手」,不留情嘲諷維新元老,對伊藤博文還算給面子

(1909年伊藤博文被安重根刺殺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從這詩看,至少也有秀才舉人的水平,應該算不上歪詩吧?

不過,如果看看中江兆民給其他維新大人物下的斷語,就知道他對伊藤博文,已很給面子了。

山縣有朋小有慧黠(聰慧又狡猾),松方正義糊塗透頂,西鄉從道膽怯懦弱。其餘的元老,不值一提。假使伊藤博文以下的元老都早一天死去,便可以早一天對國家有好處。

不得不說,如果當時有微博,中江兆民就是最好的段子手;如果當時有網路,他想不做網紅都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凡人摸史 的精彩文章:

天降災禍 異象連連 明英宗為何還要御駕親征?
造就了幾萬貞節烈女的大明朝,為何會生出潘金蓮這樣的女人?
日本打敗俄國,卻沒得到一分錢賠款,有人給談判代表送了八個字
日本人筆下的鴉片戰爭:英國士兵搶美女挖墳墓,無惡不作
日本人筆下的鴉片戰爭:英軍就是匪徒,清朝人形象如何?

TAG:凡人摸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治維新前,日本人看洋人就像看猴子,並報之以石頭與刀劍
慈禧為什麼反對維新運動,若任由光緒胡來,清朝可能落入日本手裡
明治維新前,日本為啥讓洋人不敢小瞧?沒有一人敢罵「病夫」
日本明治維新,從這些老照片可以看出實力不俗!
鴉片戰爭之後,日本有明治維新,為何清朝卻不革新?
康有為:由「維新派」到「保皇派」,剪根辮子都搞得如此複雜
維新變法失敗後,為什麼日本庇護維新派?他不是不希望中國強大嗎
如果沒有明治維新日本將會怎樣,還會是一個強國嗎?
如果維新派沒有密謀「圍園劫後」,六君子會被殺頭嗎?
日本在明治維新時,為了提高身體素質,竟然想引進白人做種子
日本明治維新是如何爆發的?因為武士們太窮了,恨透了藩主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從這些老照片可以看出實力不俗
她作為妃子既支持光緒維新又賣官鬻爵,最後被慈禧推井致死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一直叫囂要脫亞入歐,那為何不廢除漢字?
日本明治維新後,打造強大海軍,從這些老照片可以看出實力不俗
明治維新後日本曾強推「普通話」,為何仍被關西方言打敗?
關於你不知道的那個明治維新,日本有一些最新著作
明治維新的成功,「女人強則國家強」的理念功不可沒
明治維新讓日本走向強國,日本這些做法,值得腐朽的清政府效仿!
日本原來和朝鮮關係不錯,可為何明治維新後,態度突然就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