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療法探究
在中醫藥院校的針灸學教材中,專門有一節講到了,三棱針法、皮膚針法、皮內針法的操作方法、適用範圍及注意事項。其中在三棱針法中講到,《靈樞官針》篇稱之為「絡刺」、「贊刺」、「豹紋刺」等,現代稱之為「放血療法」。還可參考其他的相關著作。
中醫的放血療法是以針刺某些穴位或體表小靜脈而放出少量血液的治療方法。分為點刺,散刺,刺絡,挑刺等法。具有消腫止痛,祛風止癢、開竅泄熱、鎮吐止瀉、通經活絡、調和氣血之功效。
操作時,先行皮膚常規消毒,選用三棱針或粗毫針,速刺速出,針刺入一般不宜過深。臨床上適用範圍廣泛,多用於實證、熱症、淤血、疼痛等。如高熱、中暑、中風閉證、咽喉腫痛、目赤腫痛、頑癬、癰癤初起、扭挫傷、疳症痔瘡、頑痹、頭痛、丹毒、指(趾)麻木等。
針刺放血療法是一種很常見的中醫療法,且對很多疾病都有療效,放血治療其實不恐怖,不是像常人理解的那樣大量抽血,一般最多才幾十毫升,少的才幾滴。
西醫的放血療法,是利用醫蛭吸吮臃腫塊附近的淤血,也還是一種常規的有效的治療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反對聲音的逐漸加強,不斷的科學證據都證明放血療法對病人的傷害,這個流行了2000多年的療法終於走出了歷史的舞台。
中醫針刺放血與西醫放血不同,放血量很少,通常是幾滴,。放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中醫一個很常規的治療手段了。主要通過調和氣血、活血祛淤、通經活絡等途徑,來調整人體臟腑,使臟腑和諧、經脈暢通、氣血和調、陰陽平衡、治病祛疾。其不僅可以治療各種慢性病,也可以治療急症。
起源
中醫的放血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黃帝內經》,如「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並明確地提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相傳扁鵲在百會穴放血治癒虢太子「屍厥」,華佗用針刺放血治療曹操的「頭風症」。唐宋時期,本療法已成為中醫大法之一。
現狀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放血療法基本已經退出歷史舞台。但還有少量採用,因其具有方便操作,費用低廉;多見於民間中醫或藏醫,還在採用放血療法服務於基層群眾。
臨床運用
1、中暑
點刺中沖、委中、十宣穴。或點刺十宣穴、並在肘窩曲澤穴、胭窩委中穴拍打,待其血瘀後點刺。
2、昏迷、休克
點刺人中,十宣穴。
3、頭痛
點刺太陽、印堂穴:額痛加攢竹穴,巔頂痛加百會、四神聰穴;眩暈、眼花耳鳴加頭維穴。每穴可出血五六滴,體質壯實而頭痛嚴重者可多至10餘滴,每日或間日1次,lo次為一療程。本方適用於高血壓頭痛。
4、感冒
點刺大椎穴,然後用閃火法拔罐10~15分鐘。本法適用於發熱而汗不出者。
點刺少商、太陽穴。
用酒擦肺俞穴,以膚紅為度,然後挑刺。
5、咳嗽
點刺肺俞、少商穴,然後用閃火法拔罐10~15分鐘。
6、三叉神經痛
挑刺耳背第一條靜脈。本方適用於初次起病。
7、面神經麻痹
在患側口腔粘膜上用小眉刀劃割,使之出血。本方適宜於初病者。
在患側下關、牽正、太陽、陽白四穴中,每次選1或2個穴,叢刺後再用閃火法拔罐10分鐘。3日1次。
8、胃痛
點刺足三里,膏肓穴。
9、腰痛
用手蘸酒拍打胭窩,膚紅為度,挑刺紅點。
叢刺壓痛點,然後用閃火法拔罐10分鐘。本法適用於慢性腰痛。
10、丹毒
在紅腫部叢刺,手法可略重,然後用閃火法拔罐5~10分鐘每天1-2次。
11.痔瘡
點刺齦交穴。
12、落枕
尋找壓痛點,然後叢刺,再用閃火法拔罐10~15分鐘。
13、扭挫傷
先揉搓按摩患處幾分鐘,找出壓痛點;再在健側對稱部位揉壓,當患處痛勢緩解而健側揉壓處輕微疼痛時,可在患處點刺3~5分鐘。
14、小兒發熱
點刺手十丹穴。或點刺或挑刺四縫穴。
15.牙痛
叢刺列缺穴,然後揉推15分鐘。
挑刺耳後小靜脈。
點刺商陽、下關穴,然後在下關穴用閃火法拔罐5~10分鐘。
TAG:慈仁整脊推拿 |
※人類最古老的醫療方法——放血療法
※血液病的中醫療法
※放血療法話你知
※研究表明飲食療法是高血脂治療方法中最不花錢的
※什麼是放血療法?放血療法的副作用大嗎?麻煩謹遵醫囑
※刺絡放血療法,快速治病
※中醫顯神通,放血療法助減肥
※出血的中醫療法
※自然療法之中醫刺血
※針法妙用——「針灸配合火針放血療法治疼痛」
※研究發現能治療糖尿病的潛在新療法
※運動療法對糖尿病血糖控制的研究現狀
※「常規治療+背部放血療法」治療麥粒腫
※「康復吧」中醫特色療法——火針療法
※急性咽喉病的刺血療法
※研究指出了治療罕見糖尿病的替代療法
※中醫刮痧療法,治療脂肪肝
※痴獃頭針療法
※瀉血療法,治百病
※與水蛭和放血療法相比,這種神秘療法更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