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口苦、口甜、口酸、口咸……口味異常怎麼辦?姚希賢教授最全治則總結

口苦、口甜、口酸、口咸……口味異常怎麼辦?姚希賢教授最全治則總結


點擊

上方

藍色字

中醫思維十

可快速關注







口味異常系指口中有異常的氣味。常見者有口苦、口甜、口酸、口咸、口黏、口臭和口淡等不同感覺。一般多因口腔各種唾液腺分泌唾液質與量的改變、味覺異常、消化不良、幽門螺桿菌感染、食物殘渣、細菌分泌物、口腔及鼻咽部炎症等而致,亦可由經常應用抗生素、微量元素缺乏及消化道、神經內分泌、泌尿系、呼吸系等疾病引起。



由於上述病因繁多,有時不易找到,或難以治療,患者經常遭受困擾之苦。



中醫學認為,

口味與心、脾、腎關係密切

。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且「脾為涎」「腎為唾」。中醫學系從整體出發,辨臟腑氣血、陰陽失調不同病理變化而治療疾病,在口腔病證治療上,往往能收到良好療效。





1




口苦



多因肝膽病證引起。



1.肝膽鬱熱證


主症:

口苦,舌痛,口乾,兩脅脹滿,易怒,可有頭頂痛,尿黃,便干,舌尖邊紅,苔薄黃干或黃膩,脈弦數。




治療:

疏肝泄熱,大柴胡湯合茵陳蒿湯或龍膽瀉肝湯加減。


本證主要為肝經實火與濕熱而致,予治療本證常用大柴胡湯、茵陳蒿湯加減。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加茵陳、大黃、梔子、黃芩有利膽、清熱、祛濕作用。



加減:

肝膽經實火內熾,頭痛,口苦,目赤,舌紅,舌痛,苔黃或膩,脈弦數者,加龍膽草、丹皮。便秘,口乾加當歸、白芍、生地黃。頭痛,目赤,加石決明、天麻。胃熱,口臭,牙齦腫脹,加黃連、生地黃、甘草。



2.陰虛火旺證


本型多見。



主症:

口苦而干,頭暈心煩,失眠多夢,腰膝酸軟,舌根痛,便乾結,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療:

滋陰降火,知柏地黃湯加減。



方中知母滋陰清熱,生津止渴;黃柏、丹皮瀉肝火併清瀉相火;生地黃、山萸肉、山藥、雲苓滋腎降火,養肝益脾。



加減:

脅脘痛、噁心、發熱,或膽繫結石者,加柴胡、鬱金、金錢草。食慾差,便溏,加白朮、雲苓。



3.膽熱痰阻證


主症:

口苦,脘腹脹悶,心煩,舌淡紅或絳暗,苔薄黃膩,脈滑。




治療:

清膽祛痰,溫膽腸加減。



方中半夏、陳皮行氣消痰;枳實、竹茹行氣開郁,清熱除煩;茯苓健脾滲濕;甘草清熱解毒,和中健脾,調和諸葯。



加減:

舌苔黃膩,加茵陳。於發熱,口苦重,脈滑數者,加金錢草或黃連。



經驗:

口苦在肝膽鬱熱或陰虛火旺證多見,予常用柴芍湯(柴胡、當歸、白芍、丹皮、生地黃、白朮、雲苓、甘草)辨證加減,治之多效。如舌尖痛為心火上炎,加黃連、黃芩、竹葉;舌邊痛為肝膽火盛,加龍膽草、梔子、黃芩;舌根痛為腎虛,加麥冬、生地黃;舌痛兼口苦而臭者,為胃火熾盛,加黃連。





2




口甜




多因脾經濕(熱)引起。



1.脾胃濕熱證


主症:

口甜,脘腹悶脹,納呆欲嘔,尿黃,便溏而不爽,舌紅,苔黃膩,脈沉細而緩。




治療:

清熱祛濕,甘露消毒丹(茵陳、黃芩、連翹、藿香、石菖蒲、滑石、木通、白蔻仁、射干、薄荷、川貝)加減。



方中茵陳、黃芩、連翹、藿香、滑石等清熱利濕,白蔻仁、木通配藿香加強健脾祛濕作用。



加減:

發熱,嘔吐,加黃芩、半夏、竹茹。脘腹脹滿,便結,加大黃、枳實。舌紅或絳,加生地黃、丹皮。



2.脾胃實熱證


主症:

口甜口渴,喜食善飢,脘腹脹滿,尿短赤,便結,舌紅,苔黃干或膩,脈滑數。




治療:

清胃醒脾,清胃散(黃連、當歸、生地黃、丹皮、升麻)合瀉黃散(藿香葉、梔子、石膏、甘草、防風)加減。



本方主治胃中積熱,具清胃涼血作用。方中黃連清胃熱,配升麻散火解毒。黃連得升麻,瀉火而無涼遏之弊,升麻得黃連則散火而無升焰之慮,並作為引經葯。用生地黃、丹皮涼血止血,清熱養陰;當歸和血養血。瀉黃散可瀉脾胃伏火。方中生石膏為清除胃火要葯,梔子清熱除煩,配防風疏散脾經伏火;用藿香理氣和中,又可助防風疏散脾火;甘草瀉火解毒,調和諸葯。



加減:

胃火熾盛,齒齦紅腫,便結,脈大苔黃者,可加玄參,並用大黃通腑泄熱。口乾,舌紅少苔,脘腹脹滿,加枳實、石斛。





3




口酸




多由肝(郁)熱引起。



1.肝經鬱熱證


主症:

口酸,胸脅脹滿,易怒易躁,頭暈失眠,尿黃,舌淡紅,苔薄黃,脈弦數。




治療:

疏肝解郁,清熱理氣和血,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黃連、吳茱萸)加減。



柴胡疏肝散由四逆散(柴胡、枳實、白芍、甘草)化裁而來。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暢通氣機,使鬱熱達外,柴胡配枳殼、木香加強疏肝理氣作用,用鬱金、川楝子、烏葯治療胸脅脹痛。左金丸方中黃連清泄肝火、胃熱。以6頤1比例配吳茱萸,非但不會助熱,反能調暢肝氣,開郁散結。



加減:

脅痛,加延胡索、佛手。口乾,便結,加當歸、白芍、石斛。



2.脾虛肝熱證


主症:

口酸,脘脅隱痛,神疲肢乏,尿淡黃,便溏,舌紅,苔薄白或微黃,脈弦細。




治療:

健脾清肝,柴芍六君子湯加減。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配白芍養陰清肝熱。六君子湯中人蔘益氣補中,白朮、半夏、陳皮健脾燥濕,茯苓健脾滲濕,甘草和中,六葯配伍,共奏健脾益氣、補中養胃之效。



加減:

肝熱重,加左金丸。於脘腹脹滿,加厚朴。脅痛,加延胡索、佛手。





4




口咸




多由腎虛引起。



1.胃腎陰虛證


主症:

口咸,或吐少量咸涎,口燥咽干,或潮熱,腰膝酸軟,尿淡黃,便干,舌紅苔黃,脈細數。




治療:

滋腎清胃,知柏地黃丸合益胃湯(沙參、麥冬、生地黃、玉竹)加減。



方中知母、黃柏滋陰清熱,清瀉相火,用生地黃、山萸肉、山藥、雲苓加強滋腎降火、養肝益脾作用。合益胃湯加強滋陰清熱作用。



加減:

口乾,加石斛。便干、尿黃,加當歸、白芍、雲苓。



2.脾腎陽虛證


主症:

口咸,或痰有鹹味,納差脘悶,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尿淡便溏,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治療:

溫補脾腎,桂附地黃湯加減。



本方桂附地黃湯即金匱腎氣丸,為雙補腎陰陽之劑。方中地黃滋陰補腎,山茱萸、山藥能補益肝腎,附子、肉桂為溫陽暖腎要葯。茯苓、澤瀉配桂枝能化氣利水,有益於通陽補腎。丹皮配桂枝,活血散瘀,增強腎氣的運行,促進腎功能恢復,有利於腎之氣化。諸葯合用,共奏雙補脾腎(陽)功效。



加減:

納呆,脘悶,加雞內金、焦山楂。脘腹脹滿,加木香、枳殼。便溏,加党參、白朮、訶子肉。






5




口臭




常見。多由胃火引起。



1.胃火上炎證


口有臭氣、舌痛多為胃火,本證多見。




主症:

口臭,喜冷飲,或齒齦腫脹,往往伴有舌痛,口乾咽燥,尿短赤,便乾結,舌紅苔黃,脈數。



治療:

清胃泄熱,清胃散加減。



方中用黃連清胃腑熾熱,配升麻散火解毒,善治口齒風腫疼痛、惡臭,佐制黃連涼遏之弊,並可散火而無升焰之慮。用生地黃、丹皮清血中伏火,並以當歸和血以利消腫。



加減:

胃火熾盛,齒齦腫痛,口臭便結,苔黃,脈洪大者,加玄參、大黃通腑泄熱,或用生石膏。心火上灼,舌尖紅,舌痛,苔黃,脈數,加黃芩、梔子。肝火內熾,頭暈頭痛,目赤易怒,舌邊痛,加天麻、石決明。痰火阻絡,或舌大麻木,伴味覺失靈,為痰濕鬱火,加半夏、白朮、竹茹、天麻。腎虛舌痛(舌根痛),舌紅,舌裂少津,苔有花剝,加生地黃、麥冬、葛根。



2.胃陰虛熱證


本證較為少見。




主症:

口臭口乾,尿淡黃,便干,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療:

益胃清熱,甘露飲合益胃湯化裁(石斛、天冬、黃芩、荷葉、甘草、沙參、麥冬、生地黃、玉竹)治之。






6




口淡




多為脾胃虛弱(寒)引起。



1.脾胃虛弱


主症:

口淡,食不知味,脘腹痞悶,頭暈乏力,尿清便溏,舌淡,苔薄白,脈沉細乏力。




治療:

健脾益胃,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六君子湯加木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湯,用於脾(氣)虛痰飲,痞悶嘔吐,納減。



加減:

口淡,食不知味,加焦山楂。脘腹痞悶,加厚朴。



2.脾胃虛寒證


主症:

口淡多涎,喜溫喜按,納呆,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脈細弱。




治療:

健脾溫胃,理中湯加味(党參、黃芪、炒白朮、乾薑、炙甘草)



方中乾薑溫中散寒;人蔘、黃芪健脾補氣,助乾薑溫脾陽;白朮、炙甘草健脾燥濕和中。



加減:

嘔吐,去白朮,加生薑。寒重,加蓽茇。





7




口黏




多由脾虛生濕引起。常見證型為濕困脾胃(陽)。



主症:

口黏膩,納呆,脘腹悶脹,身重體倦,尿清便溏,舌淡體胖,苔白膩,脈緩。



治療:

健脾化濕,藿香正氣散加減。



方中藿香化濕,輔以厚朴、陳皮、雲苓理氣寬中燥濕,蘇葉、白芷解表,祛上部濕邪而止頭痛,加以生薑、甘草疏散風寒,助化濕濁。



加減:

濕重者,去炙甘草、大棗,以蒼朮代白朮,赤苓代茯苓。腹脹痛,便溏,加木香。脘悶嘔吐,加蔻仁。


8




中成藥治療



1.

口苦


知柏地黃丸,適用於陰虛火膽證。每次10g,每日2次。



2.

口甜


牛黃解毒片,適用於脾胃實熱證,每次3片,每日2~3次。



3.

口酸


左金丸,適用於肝經鬱熱證,每次3~6g,每日2次。



4.

口咸


麥味地黃丸,適用於胃腎陰虛者,每次10g,每日2~3次。



5.

口黏


香砂六君子丸,適用於脾虛濕阻者,每次10g,每日2次。



6.

口臭


牛黃解毒片,適用於胃火上炎者,每次3片,每日2~3次。



7.

口淡


香砂六君子丸,適用於脾胃虛弱者,每次10g,每日2~3次。




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中醫思維十平台無關,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本文來源

《衷中篤西消化病治療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姚希賢編著),由悅讀中醫分享

,由中醫思維+編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載請

註明由中醫思維+(zhongyisw)分享







更多團購信息,敬請關注中醫思維十服務號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立即團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思維十 的精彩文章:

今日芒種——養生要點
毒毒毒,毒五月真有那麼「毒」嗎?
任應秋:《紅樓夢》作者的醫學修養,秦可卿之脈證最詳,實為絕妙醫案
簡單易行,每次只需15分鐘,彭靜山的抗老延年健身術

TAG:中醫思維十 |

您可能感興趣

虛寒體質表現和治則
食管癌探究與辨證治則秘籍
「痰瘀同治」治法治則穩定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發病率居高不下的肝臟疾病,醫聖仲景怎麼治?四條治則請記好!
防微杜漸,小不治則亂大謀
海賊王繼承關係:路飛是羅傑,索隆是雷利,而山治則是曾經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