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哪種中國娛樂方式成為東方文明徵服西洋的先鋒隊

哪種中國娛樂方式成為東方文明徵服西洋的先鋒隊

「世界麻將組織」主席經濟學家于光遠 資料圖

本文來源:光明網,作者:佚名,原題:麻將:東方文明徵服西洋的先鋒隊

有網友曾說過,如果奧運會有麻將項目,中國隊保證能包攬個人以及團體賽的金、銀、銅牌。然而,在2014年7月4日至7日的第五屆歐洲麻將錦標賽上,中國隊不僅沒拿到金牌,而且連前三名都沒拿到。其成績可謂慘不忍睹:個人最好名次第30名,團體第37名。有人說,國足比不過也就算了,畢竟咱沒人家那個群眾基礎。但「十億人民九億麻,還有一億在觀察」,麻將竟然也輸給外國人,有網友就表示「成都各支街道聯隊表示不服」。

實際上,就競技水平而言,西方麻將已達到相當高的標準。「世界麻將組織」早在2005年就已成立,是國際麻將運動的權威機構,經濟學家于光遠以九十高齡擔任該組織主席,並為之題詞:「麻將源於中國,屬於世界。」

中國人發明的麻將已廣泛傳播到海外,並深受歡迎。在不少熱播美劇中都能看到麻將的身影,《歪星撞地球》、《摩登家庭》中老太太們打麻將休閑;《魔幻都市》中,1959年的美國邁阿密竟然出現了摩登女郎圍坐打麻將的場景。

麻將啟蒙「紅寶書」

近代著名的翻譯家杜亞泉在《博史》中寫道:「民國十年前後,麻將牌流行歐美,骨牌之輸出,幾成為巨額之商品。」「我國人流寓外國,被人僱用為麻將指導者亦不乏人。東鄰日本,亦踵西洋而起,研究麻將,一時稱盛。」

20世紀20年代,越來越多的西方人來到中國。這些老外們發現了一種在中國街頭巷尾無處不在的遊戲——麻將。他們始則獵奇,繼而學習並沉迷其中。這時在上海等通商口岸城市的洋人俱樂部里開始出現麻將的身影,外交官太太、商人們很快便喜歡上了這種帶有東方神秘色彩的遊戲。

這時,西方麻將史中一個堪稱摩西般的人物出現了。他就是曾在蘇州美孚石油公司上班的約翰?巴布考克,他敏銳地嗅到了其中所蘊含的巨大商機,第一個嘗試用英文整理並規範麻將的玩法。1924年,他在中國出版了一本教西方人玩麻將的書《巴布考克麻將規則手冊》(又稱麻將紅皮書),這本堪稱西方麻將啟蒙的「紅寶書」不僅迅速成為在華外國人的搓麻指南,還漂洋過海,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印刷和出售。1920年到1924年,短短四年間,《巴布考克麻將規則手冊》印了十二版。

在這本書中,巴布考克統一了麻將術語的英文叫法,比如將麻將的英文名定為「Mah-Jongg」。為讓外國人容易上手,他大大簡化了中國麻將的規則,削減花色牌,並在牌的一角標註英文或阿拉伯數字,以辨認區分。

席捲美國的麻將熱潮

有了「紅寶書」的指導,再加上麻將本身的魅力和中國留學生影響,20世紀20年代,在美國興起了一股麻將熱,稱作「Mah-jonggCraze」。在這股熱潮中,麻將供不應求,1922年美國進口的一萬三千多副麻將被搶購一空,售價高達500美元;1923年的銷售猛增到150萬副。1923年,紐約公園大道的年度街會準備邀請12位中國人示範打麻將,結果街會第一天,用於展示的麻將牌就被看客強行買走了。

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正處於一戰後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史稱「柯立芝繁榮」,又因為爵士樂的興起而被稱為「咆哮的20年代」,作家菲茨傑拉德曾描述20世紀20年代是美國「歷史上最為放縱和絢麗的時代,這是最值得書寫的時代」。此時麻將的傳入可謂正逢其時,這種帶著東方情調、結合技術和運氣的博弈遊戲迅速贏得了美國人的青睞。1923年美國《紐約時報》上曾刊登過麻將廣告,稱某教會開了一個麻將學習班,正招聘學員,每人學費10美元。同年美國雜誌《名利場》刊登的一篇文章中稱「去年4月在西太平洋登陸的麻將風暴的中心,正以其毫不減弱的風力繼續向美國東部勁吹,並已於今年早些時候移到了美國東部波士頓和緬因州的一些社交場所,預計,麻將風暴中心將繼續向紐約城進發,目前紐約城已經有十幾個專事麻將教學的專家嚴陣以待。」

1924年4月24日出版的《生活》雜誌封面上,是一對中國老夫婦打麻將,標題有諧音的趣味:「老爸老媽(麻)將」,底下扔著一東一西兩張牌,似乎暗示著東風傳入西風,麻將風靡東西兩邊之意。應該說,在麻將的傳播過程中,在美華人和留學生亦「功不可沒」。錢鍾書在小說《圍城》的開頭就寫道:「他們天涯相遇,一見如故,談起外患內亂的祖國,都恨不得立刻就回去為它服務,但船走得這樣慢,大家一片鄉心,正愁無處寄託,不知哪裡忽來了兩副麻將牌,麻將當然是國技,又聽說在美國風行;打牌不但有故鄉風味,並且適合世界潮流。」這種場景,並非完全是小說虛構,趙元任、楊步偉夫婦1925年從法國搭船回國的時候,航路與《圍城》所述相仿,途中也看到了同船的中國人在打麻將的場景。

截至1923年,大約有1500萬美國人在玩麻將。「麻將風暴」席捲了美國的社交圈,有錢人就花錢請專門的麻將老師來教學,沒錢的人就捧著巴布考克的麻將啟蒙書。1927年,曾經在美留學的胡適先生寫道:「有一個時期,麻將竟成了西洋社會裡最時髦的一種遊戲:俱樂部里差不多桌桌都是麻將,書店裡出了許多種研究麻將的小冊子,中國留學生沒有錢的可以靠教麻將吃飯掙錢。歐美人竟發了麻將狂熱了。誰也夢想不到東方文明徵服西洋的先鋒隊卻是那一百三十六個麻將軍!」

一張拍攝於1924年的老照片顯示,四名身穿泳衣、神態悠閑的美國女性正在泳池裡的浮桌上打麻將。與男性相比,麻將更為女性所青睞,因為她們的生活更為自由,麻將是她們在丈夫上班後的最佳休閑活動。一位白人女性瓦雷利每周打麻將的時間大約30個小時,被當地人稱為「白人中的麻後」,她每周打9次麻將,外加兩次馬拉松式麻將——周日上午一直玩到晚上十一點半,再從次日上午十一點玩到晚上七點。艾迪?康特還特地寫了一首歌叫《當老媽開始打麻將》,意思就是自從老媽開始打麻將,家裡真是亂了套……

有著麻將淵源的猶太人

到了麻將熱潮已經退去的1937年,四百多個麻迷從紐約的各個角落趕到一個名叫「埃塞克斯之屋」的大樓里,參加第一屆全美麻迷代表大會。大會的主要目標是統一麻將遊戲規則,解決麻迷之間的溝通障礙。這四百餘人最後選出了七名代表,委託她們負責具體討論和章程制定。而最終選出的七個人,清一色的全是猶太人。猶太人對麻將的熱情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據書評人云也退引用《紐約客》的一篇現場記錄,七人中為首的名叫威廉?塞西爾太太,她一本正經地說,麻將不會消亡,紐約人玩麻將賭錢可以到深夜。「我每禮拜只玩三四次,不像那些老姐妹們那麼頻繁。」她還說,紐約已經有十萬麻迷了,一大批骨灰級的,還有許多新近入行的,麻將經銷商也在摩拳擦掌。

二戰期間的上海虹口,對於全球猶太人來說是遠東最溫暖的一個地方。兩萬多名猶太難民在大屠殺期間逃到上海,中國麻將成為他們度過流亡歲月的伴侶。猶太人對中國麻將的喜愛,就這樣在傷痛與溫情交錯中延續下來。在紐約東區開設了麻將班的琳達?范斯坦說:「麻將在猶太人中有很深的淵源。幾乎每家都有一個老祖母或母親會打麻將,或收藏有一副老牌。」

日本的「麻將文化」

在日本,麻將的流行程度甚至超過圍棋和日本傳統的將棋。日本約有2000萬人經常打麻將,各地的麻將俱樂部有1萬個左右。有一個美國留學生,為研究麻將文化專門去了日本,當被問到為何要到日本研究中國的東西時,他說:「日本有世界上最大的麻將博物館,收藏了各國有關麻將的文物和資料。」看來,日本對麻將文化的重視已超過起源地中國。

據日本學者考證,中國麻將是1909年由日本教師名川彥作從中國帶到日本的,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這種被稱之為「麻雀」的遊戲開始因為規則複雜,還只是名人雅士消遣的遊戲。1926年,有人專門編寫了一本適宜大眾學習掌握技法的教材《麻將通》,將其普及到普通的日本民眾。

呼籲建立麻將博物館的大隈秀夫就是超級麻友之一。1943年,日本為繼續發動侵略戰爭而在國內大肆鼓吹「為國捐軀」,當時正在東京大學念書的大隈秀夫被徵召入伍。想到即將到戰場上送死,大隈乾脆決定先過把癮,於是他和幾個朋友躲在宿舍里打了整整一天麻將。當時,這樣狂熱的麻將迷還包括皇太子,在麻將博物館裡,珍藏著一張照片。照片上一個與中國女孩一起嫻熟地打著麻將的日本年輕人,正是當時赴美訪問的現任日本天皇,當時的明仁太子。戰後,麻將漸漸成為日本最受歡迎的大眾娛樂活動。街道上到處是「雀會」、「二人打」、「自動麻將機」的廣告招牌。

20世紀70年代末,日本進入經濟繁榮期,同時也成就了麻將的第一個盛世。和中國老少男女全家一起打麻將、猶太人主要是婦女打麻將不同,「搓麻」的日本人多數是白領男性,下班後,他們會三五成群地找地方玩一通。與中國人愛在家中玩不同,日本人都會去專門的麻將館,即雀庄。直到今天,東京的麻將館幾乎到處可見,其中最為集中的是東京站的八重洲,那集中的大大小小的雀庄有上百家,其名字也都很有意思,如:紅中、中興、一船、青葉等等。

在日本,很多政客都是麻將愛好者。前首相菅直人曾申報過不少專利,其中最為他津津樂道的就是「麻將番數計算器」,據說靈感來自大學時與同學打麻將的經歷。媒體爆料,這位首相最喜歡上網玩麻將。據說首相夫人曾經發現自己的丈夫每晚工作到深夜,擔心他累壞身體,結果推門一看,卻發現他正在網上與人搓麻將,玩得不亦樂乎。

1999年,出於對麻將的喜愛,日本出版商野口恭一郎在千葉縣岬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麻將博物館,館內展出了從世界各地搜集而來的約3000件展品,除了「末代皇帝」溥儀用過的宮廷麻將「五彩螺鈿牌」、中國京劇大師梅蘭芳使用過的「游龍戲鳳」牌等中國珍品外,還收藏有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麻將。比如中國流傳到美國的第一副麻將牌、法國製造的竹製牌以及加拿大的石頭牌等。還有一副由鋁板經手工製作的麻將,它誕生於1954年的越南,製作者是一名法軍士兵。在越南獨立戰爭勝利後,這名法軍士兵淪為俘虜。寂寞無奈的關押生活中,他想起了與家人同玩麻將的歡樂場面,於是用收容所里的鋁板和木塊做成了一副麻將。這副麻將上所有牌面一應俱全,不過,東南西北是用英文字母的「E、S、W、N」來代替的,而「發」的寫法可讓這位法國士兵犯了難,於是他照貓畫虎地刻了一個類似梅花形狀的圖案代替。

歐洲人的麻將癮

麻將在歐洲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其競技麻將可說是發展迅速。據媒體報道,當2003年歐洲豪門皇家馬德里來到中國時,在其下榻別墅的棋牌室內,按照皇馬方面的要求,有一間被專門闢為麻將館。

20世紀20年代,麻將就從美國輾轉傳入歐洲,一些王室貴族也迷上了這項運動。英國人乃至衍生出新辭彙,他們玩麻將贏了之後說的是「Ihu-ed(我和了)」,可謂中西合璧。

荷蘭作為歐洲麻將發展最迅速的國度,20世紀20年代已成立了「荷蘭麻將團體」,不過不久就解散了。到20世紀90年代初,一家名為「第一荷蘭麻將社會」的俱樂部以巴布考克傳到西方的規則為基礎,為早期比賽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則。2004年,一個全國性的麻將組織成立,取名為荷蘭麻將聯盟。當時荷蘭已經有幾十個麻將俱樂部,這個組織一成立就有120位成員,每年出版四期麻將雜誌。

歐洲麻將協會還不遺餘力地推廣麻將在歐洲的傳播。2005年和2010年,荷蘭政府曾發行過麻將主題的郵票。當年電影《色戒》在歐洲公映時,因為片中有很多打麻將的鏡頭,歐洲麻協還因此印發了很多有關麻將的宣傳手冊。2005年,首屆歐洲麻將錦標賽在荷蘭東部城市奈梅亨舉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8名選手參加了比賽,包括荷蘭前首相范阿格特,以及荷蘭兩屆奧運會游泳項目獎牌得主埃里卡特普斯特拉出席。

在丹麥麻將協會的官方網站上,有這樣一個勸人不要過度沉迷於麻將的段子。如果發生以下情形,你就是入魔了。當你看見3和4,你喊碰和杠;你看見幺雞(一條)像小鳥在飛;你開始相信碼好的麻將牌是一種富有幽默感的動物(猶如一條活生生的龍);試圖入睡的時候,你聽到麻雀的叫聲;你把贏過的每一副好牌都列在個人簡歷里;聽到有人說以ma音開頭的任何事物,你就會心跳加速;你半夜被人叫起來打麻將,或者你在半夜群發簡訊打電話給很多朋友,邀請他們來你家打麻將;早上6點的時候,你還在打著麻將,並已輸掉了數千分;你對別人說:「某某某,你玩麻將的時間還差得遠呢!」

看看那些對麻將興緻絲毫不亞於中國的老外們,你還敢保證麻將如果進了奧運會,中國能包攬獎牌嗎?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伍佰藝書畫 的精彩文章:

北宋怪才告訴你:文化就是硬通貨
1800年前,漢民族因為什麼差點亡種
出來混的遲早要還的:李世民殺單雄信,單雄信後代要推翻李唐江山!
一場霸道的極端:朱元璋是如何護妻的

TAG:伍佰藝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南懷瑾老師讓其傳播西方先進的經營理念、方式和中國的傳統文化
東南亞各國電子支付方式
西方的思維方式
關於東西方思維方式的思考
《南方有喬木》實力演繹「學霸」的充電方式
西方式的梁山伯與祝英台
《南方有喬木》秦海璐「霸道女總裁」意外圈粉,「年下戀」或成現代劇打開新方式?
用寂寞大神的方式射殺上海隊,王驍輝成北京奇兵
綠洲農業和河谷農業,我國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的特色農業方式
讀姚宏偉詩集《倒飛的鴿子》的五種方式
東南亞各國慶祝春節的方式,竟然充滿中國味?
阿根廷主帥表示不喜歡德國的踢球方式,巴西法國西班牙才是奪冠熱門
兵馬俑、觀音姐姐:海外華人慶祝春節的方式令老外眼界大開
方寸山潛能果各等級最佳擺放方式 夢幻西遊
黃海洲:去槓桿的最優方式
令全球父母錯愕的「西藏教育方式」
利刃先鋒各英雄攻擊方式及玩法介紹
南方雨雪,服藥?妓圍?這是生活在南方古人的取暖方式?
軍艦服役都有儀式 亞洲強國慶祝方式真特別 扎白頭巾卻不求平安
看看馬雲劉強東雷軍錦衣還鄉的方式差距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