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20位驚世人物及其書法欣賞
大明朝綿延近三百年,無數風流人物事迹震撼當時,故事傳至今世。這裡選取20位驚世人物試論其驚世原因,並呈獻其書跡:
【1】朱元璋(1328-1398),驚世原因——明王朝的開國皇帝。
朱元璋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字國瑞。漢族,濠州(今安徽鳳陽縣東)鍾離太平鄉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暴政,龍鳳七年(1361)受封吳國公,十年自稱吳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餘勢力後,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朱元璋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大軍帖》是朱元璋寫給部將的一封信。從內容分析,此時朱氏已消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正全力攻打北方,戰事仍頻。大軍所過之處,收降元朝官員甚多,就如何妥善處置告喻部下。信文明白曉暢,對研究明初軍事形勢和政治方略頗有參考價值。幅末有「朱」字花押。此帖書風健拔瘦勁,點畫稚拙流暢,得自然生動之趣。
【2】高啟(1336~1374)明初著名詩人。字季迪,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與楊基、張羽、徐賁合稱「吳中四傑」。元末曾隱居吳淞江畔的青丘,故自號青丘子。明初受詔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編修。高啟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為本,兼受釋、道影響。他厭倦朝政,不羨功名利祿。因此,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擬委任他為戶部右侍郎,他固辭不受,被賜金放還;但朱元璋懷疑他作詩諷刺自己,對他產生忌恨。高啟返青丘後,以教書治田自給。蘇州知府魏觀修復府治舊基,高啟為此撰寫了《上樑文》。因府治舊基原為張士誠宮址,有人誣告魏觀有反心,魏被誅;高啟也受株連腰斬。驚世原因有二:
——好友姚廣孝因其被殺痛恨洪武朝廷,助朱棣奪取皇位。
——解放後毛澤東因其兩句詩「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發動身邊工作人員搜尋其作者。高啟《題仕女圖詩》:
【3】姚廣孝(1335-1418),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驚世原因——助朱棣奪取皇位。
姚廣孝出自顯赫的吳興姚氏。元至正十二年(1352)出家為僧,法名道衍,字斯道,自號逃虛子。蘇州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姚廣孝通儒、道、佛諸家之學,善詩文。與文學家宋濂、高啟等交友,又從靈應宮道士席應真習道家《易經》、方術及兵家之學。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說他:「是何異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流也。」二十三年(1363)於徑山從愚庵大師潛心於內外典籍之學,成為當時較有名望的高僧。但始終未曾放棄成就大業的抱負,追求功利,仰慕元初僧人出身的開國功臣劉秉忠,欲成開國建業之功。明初,因其故友宋濂、高啟多為明太祖朱元璋所殺,對洪武朝政治懷有強烈不滿。
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選高僧侍諸王,為已故馬皇后誦經薦福。經人舉薦成為燕王朱棣的重要謀士,隨燕王朱棣至北平(今北京)住持大慶壽寺。從此經常出入燕王府,參與奪位密謀,成為朱棣的重要謀士。朱棣「靖難」稱兵前,他曾推薦相士袁珙以占卜等方式,並通過對當時政治、軍事形勢分析,促使燕王朱棣堅定信心;又於王府後苑訓練軍士,打制軍器,作好軍事準備;建文元年(1399)六月起兵前夕,計擒北平布政使張昺、都指揮使謝貴。靖難之役中,他留守北平,建議燕王輕騎挺進,徑取南京,「毋下城邑,疾趨京師,京師單弱,勢必舉」,又勸朱棣勿殺方孝孺:「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殺之。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十月,輔佐燕王世子率萬人固守北平,擊潰朝廷數十萬北伐之師。此後,仍多贊謀帷幄,終使朱棣奪得皇位。朱棣即位後,初授官僧錄司左善世,收鄭和為菩薩戒弟子,法號福吉祥。永樂二年(1404)再授為太子少師,復其姓,賜名廣孝。同年八月,姚廣孝回鄉省親訪友,至長洲拜訪其姐,其姐閉而不見,訪其友王賓,賓亦不見,但遙語曰:「和尚誤矣,和尚誤矣。」又跑去見其姐,其姐又罵他。廣孝為之惘然,體會到了眾叛親離的滋味,臨死之前他請皇帝釋放建文時的主錄僧溥洽,明成祖答應了他。永樂十六年(1418年)三月十八日病逝慶壽寺,「帝震悼,輟視朝二日」,以僧禮葬,百官弔唁者竟達「肩摩踵接,添郭溢衢」。追贈推誠輔國協謀宣力文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謚恭靖。賜葬房山縣東北。洪熙元年,加贈少師,配享成祖廟庭。晚年,姚廣孝既厭懼官場爭鬥的兇險,又不甘心放棄畢生事業的追求,故雖然受官,卻未改變僧人身份,主要承擔太子、太孫的輔導講讀,及主持《永樂大典》、《明太祖實錄》等書的修纂,又著《道余錄》專詆程朱,人稱「黑衣宰相」。其博通精深的學識和修養對皇太孫(明宣宗)有較大影響,對《永樂大典》的完成也起了很大作用。附《中州先生後和陶詩》:
【4】沈度,驚世原因——明清兩朝館閣體祖師爺。
沈度(1357-1434),字民則,號自樂。華亭(屬今上海淞江)人,善寫各體,其書婉麗飄逸,雍容矩度,官至侍講學士。與其弟粲名重一時,並稱「二沈先生」、「大小學士」。當時朝廷很多金版玉冊、重要制誥都出自他的手筆,又因為當時八股科舉,讀書人紛紛效仿,成為流行一時的「台閣體」。明清兩代提倡館閣體,束縛和扼殺過書法創作的自由精神。然而,這也是書法史上「尚法」精神的一次復興。館閣體崇尚法度謹嚴,絲絲入扣,清秀耐觀,沒有病筆,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沒有十幾年乃至數十年的臨池不輟,要寫出象樣的館閣體,那是不可能的。
【5】解縉,驚世原因——主持撰修《永樂大典》。
解縉(1369-1415),字大紳,一字縉紳。江西吉水縣人。明初學者、文學家。解縉生而秀異,穎敏絕倫,其母畫地為字,於襁褓中教之,一見不忘,六七歲就能即席吟詩作對,一時傳為神童。解縉歷明太祖、建文帝、成祖三朝,仕途曲折。洪武二十一年(1388)進士第,授中書庶吉士,初甚受朱元璋愛重。後因「抗直敢言」觸怒朱元璋而罷官。建文帝朱允文即位始再出仕。明初統治階級內部鬥爭複雜,政局險惡,而解縉賦性耿直,自難為明成祖朱棣所容。永樂五年(1407),便以「泄禁中語」,「廷試讀卷不公」,謫遷廣西。永樂八年(1410),他入京(今南京)奏事,適值成祖外出,乃謁見太子而還,竟以「無人臣禮」罪下詔獄,拷掠至、受盡折磨。永樂十三年(1415),解縉被錦衣衛帥紀綱活埋雪中而死,年僅四十七歲。籍其家,妻子宗族徙遼東。後謚文毅。解縉才氣放逸,下筆不能自休。解縉一生業績最足稱道的,就是主持撰修《永樂大典》。永樂大典》之後,只有清乾隆時編的《四庫全書》在規模上超過了它。解縉為明初書法名家,既精於小楷,又擅長行草,用筆精妙,出人意表。解縉喜歡寫狂草,其草書開晚明狂草先河。明何喬遠《名山藏》曰:「縉學書得法於危素、周伯琦。其書傲讓相綴,神氣自倍。」。附《草書宋趙恆殿試佚事》:
【6】朱瞻基,驚世原因——姚廣孝高徒,施「仁宣之治」,多才多藝,宣德爐名震後市。
朱瞻基(1398-1435年1月31日),明宣宗,明仁宗朱高熾長子,永樂九年(1411年)立為皇太孫,數度隨成祖征討。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年號宣德,成為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漢王朱高煦叛亂,他和其父一樣,比較能傾聽臣下的意見,聽從閣臣楊士奇、楊榮等建議,停止對交阯用兵,與明仁宗並稱「仁宣之治」,宣宗時君臣關係融洽,經濟也穩步發展。尤工繪事,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無不臻妙。
【7】李賢,驚世原因——明朝歷史上難得的治世良臣。
李賢(1408-1467),字原德,鄧州(今河南鄧州市)人。天順元年七月至成化二年三月(1457-1466)任當朝首輔一職。一生從政三十餘年,為官清廉正直,政績卓著,是明朝歷史上難得的治世良臣之一。明宣德七年(1432年),舉鄉試第一,次年中進士。到河津等地視察蝗災後,授吏部驗封主事。正統十年(1445年),升任考功郎中,後任文選郎中。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變」後,英宗被擄,李賢脫難回京。景泰二年(1451年),上正本十策,代宗視為座右銘。又論述戰車火器好處,被提升為兵部右侍郎,轉戶部侍郎,次年又遷吏部右侍郎。李賢博採古代君王治政經驗,編為《鑒古錄》,給代宗作為施政參考。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後,遷賢為翰林學士,入內閣,升吏部尚書。在於謙蒙冤被殺之後,李賢一直力主為于謙冤案平反。先後參與罷黜徐有貞,誅殺石亨、石彪叔侄,在宦官曹吉祥與養子曹欽的叛亂中雖為叛軍砍傷,但仍幸免於難,並最終平定叛亂,曹吉祥被凌遲處死。至此,奪門之變後,陷害於謙的主要官員均被罷黜或處死,為後來的于謙案平反奠定了基礎。李賢亦曾支持明英宗赦免被囚禁的建庶人。天順五年(1461年),加太子太保。李賢舉賢任能,以惜人才開言路為急務,為人耿介忠直,英宗遇事必召李賢,李賢意見多被採納。天順八年(1464年),英宗病重,召李賢委以託孤重任。成化元年(1465年),憲宗即位,晉賢為少保、吏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知經筵事。李賢經常規勸憲宗,要親賢遠奸,勤政愛民。成化二年(1466年)五月,李賢染病不起,十二月病故。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謚號文達。
【8】沈周,驚世原因——平民大藝術家,江南「吳門畫派」的班首。
沈周(1427年-1509年),明代傑出畫家。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是明中葉畫壇上四大藝術家(另三人為文徵明、唐寅、仇英)之一,人稱江南「吳門畫派」的班首,在畫史上影響深遠。沈家世代隱居吳門,居蘇州相城,故里和墓在今相城區陽澄湖鎮。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親恆吉,又是杜瓊的學生,書畫乃家學淵源。父親、伯父都以詩文書畫聞名鄉里。沈周一生家居讀書,吟詩作畫,優遊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視惡濁的政治現實,一生未應科舉,始終從事書畫創作。
【9】董其昌,驚世原因——晚明最傑出、影響最大的書畫家,清代康熙帝為其粉絲。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董其昌出身貧寒之家,但在仕途上春風得意,青雲直上。公元1589年,(萬曆十七年)三十四歲的董其昌舉進士,開始了他此後幾十年的仕途生涯。當過編修、講官,後來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太子太保等職。他對政治異常敏感,一有風波,他就堅決辭官歸鄉,幾次反覆起用。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禪理、精鑒藏、工詩文、擅書畫及理論。他是海內文宗,執藝壇牛耳數十年,是晚明最傑出、影響最大的書畫家。
【10】文徵明,驚世原因——「吳門四傑」、「江南四大才子」中最長壽,「置筆端坐而逝」。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一字征仲,號衡山,江蘇長洲(蘇州)人。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畫家,書法家。他與沈周、唐寅、仇英並列,合稱「吳門四傑」。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晚年與老師沈周並駕齊驅,繼沈周之後成為吳門派領袖。從正德到嘉靖年間,據《吳門畫史》一書統計,吳派畫家共有876人,人材濟濟,但在當時,出類拔萃,聲名顯赫,唯有沈周、文徵明等。文徵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順利。明清時代,凡經過各級考試,取入府、州、縣學的,通稱「生員」,亦即所謂的「秀才」。文徵明在生員歲考時,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歲,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頭。五十四歲那年,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到了京城朝廷,經過吏部考核,被授職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詔的職位。這時他的書畫已負盛名,求其書畫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擠,文徵明心中悒悒悒不樂,自到京第二年起上書請求辭職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辭職報告才獲批准,五十七歲辭歸出京,放舟南下,回蘇州定居,自此致力於詩文書畫,不再求仕進,以戲墨弄翰自遣。晚年聲譽卓著,號稱「文筆遍天下」,購求他的書畫者踏破門坎,說他「海宇欽慕,縑素山積」。文徵明享年90歲,是「吳門四才子」中最長壽的一位。他年近九十歲時,還孜孜不倦,為人書墓志銘,未待寫完,「便置筆端坐而逝」。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其詩、文、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他雖學繼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風格。他一專多能,能青綠,亦能水墨,能工筆,亦能寫意。山水、人物、花卉、蘭竹等無一不工。
文徵明學字是從蘇(軾)字入手的。後來文徵明從李應禎學書,李應禎書宗歐陽詢,平正婉和,清潤端方,雖非書法大師,卻是一位書法教育家。他是祝枝山的岳父,又是文徵明的啟蒙老師。
【11】祝允明,驚世原因——唐伯虎意氣相投的哥們兒,玩世狂放。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世稱「祝京兆」,長洲(今江蘇吳縣)人,自幼就聰慧過人,五歲時能寫一尺見方的大字,九歲會作詩。弘治五年(1429)中舉,以後便久試不第,正德九年(1514),他被授為廣東興寧縣知縣,嘉靖元年(1522),轉任為應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稱病還鄉。祝允明能詩文,尤工書法,名動海內。他和唐寅意氣相投,玩世狂放。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為「吳中四才子」。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中期書家之代表。附《牡丹賦》:
【12】唐寅,驚世原因——,祝允明哥們兒,「江南第一風流才子。」
唐寅(1470-1523),字伯虎,號桃花庵主,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別號。江蘇蘇州人。舉鄉試第一(解元)。後因科場舞弊案受牽連,功名受挫,又遭家難,經歷坎坷。後半生在蘇州城西北桃花塢建一「桃花庵」,以賣文鬻畫聞名天下。時與徐禎卿、祝允明、文徵明,切磋文藝,號「吳中四才子」。唐寅「任逸不羈,頗嗜聲色」,自署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他博學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是我國繪畫史上傑出的大畫家,擅人物、山水、花鳥。唐寅書法為畫名所掩,主要學趙孟睿芾畋焙S跋歟駛∫萃π悖褡鞽柿ι勻醯程裘噯恚床懷鮃凰靠裉
【13】劉麟,驚世原因——「江東三才子」,清廉而敢與奸宦斗,贏得粉絲文徵明繪其圖。
劉麟(1474-1561),字元瑞,號南坦,饒州(今江西鄱陽)人,家金陵(今南京)。績學能文,與顧璘、徐禎卿稱「江東三才子」。弘治九年(1496)進士,除刑部主事,進員外郎,平反三百九十餘人。正德初,出為紹興知府。因劉瑾銜其不謁謝,罷為民。瑾誅,起補西安,尋遷雲南按察使。嘉靖初,召拜太僕卿,進右副都御史,巡撫保定六府。於嘉靖四年(1525)三月二十一日致仕後起改大理寺卿,擢工部尚書。因上節財十四事,中貴大恨。由於牒停浙江、蘇、松織造,而上供袍服亦在停中,中官吳勛以為言,遂令劉麟致仕。居郊外南垣,賦詩自娛。晚好樓居,而貧不能構,懸籃輿於梁,曲卧其中,名曰神樓。文徵明繪其圖。嘉靖四十年卒,年八十八。贈太子少保,謚清惠。附《彰南八詠詩》:
【14】楊慎,驚世原因——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滾滾長江東逝水》詞作者。
楊慎(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楊廷和之子,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明代文學家,《滾滾長江東逝水》詞作者。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江西廬陵。少年時聰穎,11歲能詩,12歲擬作《古戰場文》,人皆驚嘆不已。入京作《黃葉》詩,為李東陽所讚賞。正德六年(1511),殿試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曾參與修撰「武宗實錄」,稟性剛直,每事必直書。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1524),眾臣因「大禮議」,違背世宗意願受廷杖,楊慎謫戍雲南永昌衛,居雲南30餘年,死於戍地。附《楊慎石馬泉詩》:
【15】吳承恩,驚世原因——《西遊記》的作者。
吳承恩(1506-1582),字汝忠,號射陽,明代文學家。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作者。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帖。少年時代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出了名,受到人們的賞識,認為他科舉及第,「如拾一芥」。嘉靖八年(1529),吳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創辦的龍溪書院讀書,得到葛木的賞識。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大約40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沒有被選上,六年後,由於母老家貧,去做了浙江長興縣丞,常與友人朱曰藩豪飲,寄趣於詩酒之間,和嘉靖狀元沈坤,詩人徐中行有往來。終因受人誣告,兩年後「拂袖而歸」,晚年以賣文為生,約六十七歲時到過杭州,活了大約82歲,晚景凄涼。附吳承恩扇面七言律詩:
【16】王世貞,驚世原因——那年代獨領文壇數十年,聲華意氣籠蓋海內,一時士大夫及山人、詞客、僧道莫不奔走其門下。
王世貞(1526-1590),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太倉(今江蘇太倉)人,明代文學家、史學家。「後七子」領袖之一。王世貞出生於以衣冠詩書著稱的太倉王氏家族。王氏家族乃魏晉南北朝時期世代簪纓的琅琊王氏的余脈,唐宋時期王氏家族曾長期定居於浙江桐廬,元初王夢聲被行省徵辟為崑山州學政,始遷居太倉。太倉王氏自王僑、王倬兄弟於成化年間同舉進士,自此科第蟬聯,一門四代八進士,最終發展成橫跨明清兩朝風流相承數百載的世家望族。世貞祖父倬,成化十四年進士,終南京兵部右侍郎,為弘治正德年間名臣。父忬
嘉靖二十年進士,終總督薊遼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贈兵部尚書,為嘉靖年間名臣。王世貞與李攀龍同為「後七子」首領,攀龍歿,獨領文壇二十年,聲華意氣籠蓋海內,一時士大夫及山人、詞客、僧道莫不奔走其門下。其著作文學方面有詩文集《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弇州山人續稿》二百零七卷和《藝苑卮言》十二卷;史學方面有《弇山堂別集》一百卷,松江人陳復表將其所著的各種朝野載記、秘錄等匯為《弇州史料》,前集三十卷,後集七十卷,內容包括明代典章制度、人物傳記、邊疆史地、奇事佚聞等,是一部較完整的明代史料彙編。
【17】徐渭,驚世原因——中國的梵高。
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青藤道人,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是我國明代傑出的文學藝術家,列為中國古代十大名畫家之一。徐渭多才多藝,在書畫、詩文、戲曲等領域均有很深造詣,且能獨樹一幟,給當世與後代都留下了深遠的影響。但這樣一個天才卻極不得志,一生經歷充滿坎坷、險惡和痛苦,最終窮困潦倒而死。
徐渭生性聰敏才華,《明史·文苑傳》說他「天才超軼」,十幾歲即模仿楊雄《解嘲》作《釋毀》的文章。二十歲考取山陰秀才,但以後的八次鄉試都名落孫山,終身不得志。早年家難屢作,在婚姻上也數遭挫折。40歲左右,被兵部右侍郎兼僉都御史胡宗憲看中,當過一階段的幕僚軍師,對軍政之事多有謀略,參預過東南沿海的抗倭鬥爭,這是他一生中活得最開心的時候了,後胡宗憲因嚴蒿奸黨失勢受牽連,徐渭深受刺激,精神失常,以至多次自殺,自殺方式聽之令人毛骨悚然,用利斧擊破頭顱,「血流被面,頭骨皆折,揉之有聲」,又曾「以利錐錐入兩耳,深入寸許,竟不得死」。後又一度發狂殺死繼妻,下獄7年。經同鄉張元汴竭力保救才得倖免一死。出獄時已五十三歲,這時他才真正拋開仕途,四處遊歷,開始寫詩作畫,賣書畫為生。他的許多重要作品,都出現於這個時期。這整整二十年中他是在時而清醒時而反常的情況下度過的。徐渭晚年幾乎是閉門不出,凄涼孤獨,窮困交加,凄凄慘慘。徐渭悲劇的一生,憤懣、抑鬱、孤獨、凄涼的內心世界,加上天生不羈的藝術秉性,造就了藝術的奇人。中國古代佯狂的藝術家不少,可真正如梵高那樣發瘋,生時寂寞,死後並為後人頂禮膜拜的大家實在不多——徐渭就是這樣一個「傳奇」的人物。
徐渭死後,他的作品越來越為一些有識之士所讚賞。徐渭死後二十年,「公安派」領袖人物袁宏道偶於友人陶望齡家翻到一本徐渭的詩文稿,「惡楮毛書,煙煤敗黑,微有字形」。但在燈下讀了幾篇,不禁拍案叫絕,驚問此人是今人?還是古人?竟拉起陶望齡一起徹夜閱之,「讀復叫,叫復讀」,以致把童僕驚醒。而後袁宏道不遺餘力地搜羅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大力宣揚徐渭。袁宏道還寫下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著名的人物小傳——《徐文長傳》。可以說他是徐渭第一個知音者,而後來追隨者不計其數,其中有八大山人朱耷、揚州八怪中李宗揚、李方膺。清代鄭板橋曾以五百金換天池(徐渭)石榴一枝,並刻有一方印章,稱「青藤門下走狗」。近代齊白石也說自己「恨不生三百年前,為青藤磨墨理紙」。直到現代,徐渭的作品仍在不斷地放射出耀人的光彩。
徐渭他寫出了大量奇恣縱肆的詩文,並創作了一些短劇,雜劇。他的雜劇《四聲猿》曾得到湯顯祖等人的稱讚,在戲曲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他的詩文書畫處處瀰漫著一股鬱勃的不平之氣和蒼茫之感。繪畫以花鳥為主,還兼寫山水。他發展了潑墨寫意花鳥畫法,用筆豪放恣縱,水墨淋漓,瀟洒飄逸,名重一時,對於後世有極大影響。畫史上把他與陳淳並稱為「青藤」、「白陽」,並把他視為大寫意畫派的創始人。
徐渭多才多藝,詩文書畫俱佳,但他對自己的書法極為自負,自謂「吾書第一,詩次之,文次之,畫又次之」。徐渭書法方圓兼濟,輕重自如,筆墨縱橫,貌似狂放不羈,其實暗含秩序,為後來書家效法。徐渭書法以行草為特佳,能以隸書筆法溶入行書,尤具獨創。其行草效蘇、米之風。徐渭處於祝允明之後,他和祝允明一樣學書的路子毫無例外是屬於二王一脈,他傾慕王羲之的人品書藝,作為同鄉人,他對王羲之的法帖心摹手追,但給他的影響最大的是宋人,其中取法最多的米芾。他在《書米南宮墨跡》一跋中激動地說:「閱米南宮書多矣,瀟散爽逸,無過此帖,辟之朔漠萬馬,驊騮獨見。」可見他對米芾的深悟透解。他的草書,純粹是個人內心情感的宣洩:筆墨恣肆,滿紙狼藉,不計工拙,所有的才情、悲憤、苦悶都鬱結在扭來扭曲的筆畫中了。徐渭的狂草,但很難為常人能接受,他自己曾在《題自書一枝堂帖》中說:「高書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書。然此言亦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也。」這也難怪,「知者」又有幾許?書法代表作有《青天歌卷》、《詠墨磁軸》、《題畫詩》等。
【18】戚繼光,驚世原因——小日本怕到現在的人。
戚繼光(1528-1587),明代傑出的軍事家。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登州(今山東蓬萊)人。1555年調浙江,任參將,抵抗倭寇。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戚繼光在浙江金華、義烏一帶招募農民和礦夫四千人,在浙江沿海和錢塘江、富春江等處挑選漁民充當水兵,編練成一支精銳的新軍。這就是後來讓倭寇聞風喪膽的戚家軍!1561年,在台州大敗倭寇。次年馳援福建,搗破倭寇在橫嶼(寧德城外海中)的大本營。1563年,再援福建。二年後又與俞大猷剿平廣東倭寇,浴血奮戰十餘年,基本蕩平東南沿海倭患。隆慶元年1567年被調到北方,鎮守薊州(今天津薊縣)。張居正死後他和遼東總兵李成梁同時作為前首輔的黨羽而被參劾革職。戚繼光不事私蓄,他在被斥退以後,竟至一貧如洗,最後在貧病交迫中死去。戚繼光所撰《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為明代著名兵書,受到兵家重視。戚繼光出身於武舉,但他可以隨口引經據典與文官一起飲酒賦詩,往來酬對。
【19】文震孟,驚世原因——文徵明後人,敢和魏忠賢干而得以善終的「狀元宰相」。
文震孟(1574-1636),初名從鼎,字文起,號湘南,別號湛持。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文震孟出身書香門第,吳門畫派創始人、「明四家」之一文徵明,是其曾祖父。震孟幼承家學,讀書認真,21歲即獲鄉薦,但會試屢屢下第。後得「醉穎堂」廢址,繕修加築,更名「葯圃」。園建成後約二年,他第十一次赴京趕考,得一甲一元,狀元及第,也是蘇州史稱的四大「狀元宰相」之一。授翰林院修撰。因疏陳勤政講學,忤魏忠賢,被廷杖八十,貶職調外,憤而告歸故里。崇禎元年(1628)以侍讀召,改左中允,充日講官。三年(1630)進左諭德,掌司經局,直講如故。又因連劾魏黨王永光,被斥為「任情牽詆」,乘機避歸五年。五年(1632),在家被擢為右庶子,重新赴任,未久進少詹事。崇禎八年(1635)正月,闖王李自成占安徽鳳陽,搗毀皇陵。藉此歷陳致亂之源,七月擢為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閣預政。因與權奸溫體仁不洽,被劾落職。九年(1636)卒,十二年(1639)詔復原職,十五年(1643)贈禮部尚書銜,賜祭葬。南明福王追謚「文肅」。崇禎初拜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書畫有家風,「書跡遍天下,一時碑牒署額,與待詔(文徵明)埒」。《明史》有其傳,著述豐。
【20】馮夢龍,驚世原因——忠於大明的文藝祭歌。
馮夢龍(1574-1646),明朝人,字猶龍,又字公魚、子猶,別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他使用的其他筆名還更多。他出生於明後期萬曆二年,西方正是文藝復興時期,馮夢龍以其對小說、戲曲、民歌、笑話等通俗文學的創作、搜集、整理、編輯,為我國文學做出了獨異的貢獻。他卒於南明唐王隆武二年,也就是清順治三年,終年七十三歲。在這一年的前後,有許多很有成就的文學家,如凌濛初(1644),侯峒曾、黃淳耀、黃道周、吳應箕、夏允彝、祁彪佳、劉宗周(1645),阮大鉞、王思任(1646),楊廷樞、陳子龍、夏完淳(1647)等等,在戰亂中死去。一場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狀態的中國式的文藝復興在異族入侵的鐵蹄下夭折了。馮夢龍是南直隸蘇州府吳縣籍長洲(今蘇州)人,出身名門世家,他編纂的三十種著作得以傳世,為我國文化寶庫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珍寶。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還有《新列國志》、《增補三遂平妖傳》、《智囊》、《古今談概》、《太平廣記鈔》、《情史》、《墨憨齋定本傳奇》,以及許多解經、紀史、採風、修志的著作。他的忘年交王挺則說他:「上下數千年,瀾翻廿一史。」然而他的科舉道路卻十分坎坷。直到崇禎三年(1630),他五十七歲時,才補為貢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訓導,七年(1634)升任福建壽寧知縣。四年以後回到家鄉。在天下動蕩的局勢中,在清兵南下時,還以七十高齡,奔走反清,他除了積極進行宣傳,刊行《中興偉略》諸書之外,應該也直接參与了抗清鬥爭。在清順治三年(1646)春憂憤而死,也有說他是清軍所殺。
沈度 楷書四箴頁
沈度 敬齋箴冊
沈度 行書七律詩
沈度 謙益齋銘
沈度 隸書七律詩
李賢 跋歐陽修《集古錄跋尾》
沈周 為漢文書扇
董其昌 行書白羽扇賦
文徵明 跋祝允明草書赤壁賦冊
唐寅 漫興墨跡
王世貞 跋范仲淹《道服贊》
徐渭 七律詩軸
徐渭 賦得夜雨剪春韭
※練字的最佳 時間安排
※大字書法結構八十四法通解
※一首詩觸及十六個愛情故事
※歷史上,山水的最高靜界是寂寞!
※楷書《滕王閣序》,看了能長壽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空靈疏淡:明代董其昌74歲行書《宋人詞冊》書法欣賞
※明朝傳奇人物及其書法(下)
※書法人物:明朝狀元劉若宰書法欣賞
※書法人物:谷萬良 書法藝術欣賞
※捐2500萬打造「書法界諾貝爾獎」,周慧珺書法欣賞
※20世紀書法史鳥瞰
※2018啟功書法論鑒賞
※李純博小楷書法欣賞《録元人小令28首》
※明代徐渭72歲行草書欣賞《論書法卷》
※文徵明90歲書法欣賞《題宋高宗賜岳飛手敕》
※20世紀最受矚目的3位書法家
※董其昌20歲的書法 《法衛夫人楷書冊》
※老當益壯:明代文徵明88歲小楷《跋萬歲通天帖》書法欣賞
※中國藝術品世界紀錄,天價4.368億元:黃庭堅書法《砥柱銘》欣賞
※20世紀百年10大楷書名家及書法作品欣賞:高手如雲,田英章沒排上
※周總理書法欣賞,紀念偉人誕辰120周年
※60歲晉陞上將,軍旅書法家楊國梁書法作品欣賞
※名家書法欣賞:李白 月下獨酌其四
※12位清朝狀元書法,果然字如其人
※書法原色名帖欣賞——書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