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三場辛苦磨成鬼?獨家揭秘古代科舉那些事,附狀元必備攻略

三場辛苦磨成鬼?獨家揭秘古代科舉那些事,附狀元必備攻略

又到一年高考季。

一朋友訴苦,說孩子立馬就要高考,壓力山大,抱怨道:高考考這麼多門科目真累,還是穿越到古代科舉好,就考一門寫作文,多簡單!

其實,古代的「高考」遠沒有我們想像中容易,說比今天難上十倍,一點不假。就算是像蘇軾、王陽明這樣的大才子,也要使盡渾身解數,才能挨過「高考」。

但考試再難,也總有學子能夠見招拆招,膽大心細,越戰越勇。因為他們相信,努力的人,運氣不會太差,總能笑到最後。

除了基本功,考的更是意志

說到古代「高考」,第一個難關不是試卷,而是考場環境。

進場的時候,為了防止作弊,考生們必須排著隊,一個個脫光衣服驗身,查清楚有沒有帶小紙條,平均一個考生就要耗上大半個小時。

進去之後,是一個個小黑屋,叫「號房」,聽著跟監牢似的。帶著筆墨蠟燭和乾糧進去,一坐就一天,第二天早晨才能出來,中途睡覺連床都沒有,只能拿兩塊木板拼起來湊合著用。

考生也可以在裡面上廁所,可是房間嚴密,夏天不能透風,冬天不能生爐,溫度不適,氣味不宜,和現在舒適的空調相比,真是天上地下。

萬曆二年(1574),畫中表現了明代貢院舉行考試的情景。

除此之外,科舉的考試內容也不僅僅是「寫一篇800字作文」那麼簡單。

我們知道科舉要考八股文,那八股文要怎麼寫呢?規則如下:

〔一〕全文要分成八個部分寫。

〔二〕每一個觀點都要遵循「高考寶典」──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去擬。

〔三〕文章後四個部分,要分四段,每段必須有兩段對偶排比句……

格式要求非常嚴格,可謂「戴著鐐銬跳舞」。

除此之外,考題數量也非常巨大。以明朝鄉試為例。假設你是明代的一名考生,走進考場後:

第一場|先一口氣寫7篇論文;

第二場|1篇政論,5篇判詞,再加1篇公文;

第三場|再寫5篇時政評論。

閉上眼就能想像,在昏天黑地的考場里,接受如此堪比馬拉松的書寫考驗,那是一場怎樣七葷八素的折騰啊!

古代科舉「號房」

明朝有詩形容科舉:三場辛苦磨成鬼。能全程咬牙熬過來的,真不是一般人,像大儒王陽明,大改革家張居正,大英雄鄭成功,大名臣曾國藩……沒有一個不是憑藉堅強的意志實打實考出來的。

今天的考試條件比以前好多了,但科目繁多,一門接一門,對學子們的考驗也不低。

不過,辛苦的時候不妨想想古人,他們連魔鬼科舉都挨過來了,我們只要咬一咬牙,海闊天空就在眼前。

殿試圖

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

每個人應對考題的方式都不一樣,有的揮灑,有的穩健,但不管怎樣,目的明確,頭腦清醒才是關鍵。

明末清初文壇奇才金聖嘆,為人玩世不恭,在考場上常常不按常理出牌,專寫「零分作文」。

他第一次參加考試,試題是《吾豈匏瓜也哉,焉能擊而不食》,出自《論語》,意思是「我不是匏瓜,不是掛在那裡給你們看的,是要給人吃的」,比喻一個人懷才而莫展,不願中看而不可吃用。

正常做法,當然是就題論事,寫一篇瀟洒雄文。可金聖嘆偏偏不走尋常路,在試卷上畫了一個光頭和尚,一把剃刀。主考官問他這是幹什麼,他說:「這是匏瓜的意形。」主考官大怒,結果可想而知。

金聖嘆評水滸傳 《聖嘆外書》

第二次參加科考,題目叫《吾四十而不動心》,出自《孟子》,原意是人到四十心如止水。

你猜這次金聖嘆怎麼著——又是大筆一揮,在試卷上連寫了39個「動心」。主考官又來追問,他幽幽地說:「孟子說四十不動心,即是說三十九歲之前必動心咯。」又被除名。

再一次歲試,題目是《西子》,要求考生評論越國派西施出使的史實。金聖嘆提筆寫道:「出其東門,西子不來;出其南門,西子不來;出其北門,西子不來;出其西門,則西子來矣!」故意把西施當西門的人,戲若草芥。主考官見狀,在卷上批道:「秀才去矣!秀才去矣!」最後當然又是名落孫山。

如果當時要出一本《零分作文》,金聖嘆的文章得收錄好多篇。

聰明大膽是好事,但不等同於兒戲,只有以認真的態度把握機會,才對得起自己大好的才華和青春。

同樣是才華絕頂的考生,蘇軾比金聖嘆要穩健多了。

當年蘇軾上京赴考,帶了一肚子學問,可謂意氣風發。進入考場後,他鋪開卷子,一看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即是「賞罰要厚道」。

蘇軾馬上審題:題目出自於《尚書》,體現了典型的儒家思想:「刑罰上有疑問,就從輕處理;獎賞上有疑問,就根據大多數人的意見來決定,這是最忠厚的做法」,可以顯示當朝者仁厚治天下之風。

文章主題確立之後,文字風格怎麼定呢?蘇軾左思右想,忽然想到了出題人──歐陽修。這位主考官最反對華麗花哨的文風,提倡寫文章要淺顯明白,用平實的文字表達深遠的思想。

蘇軾當場決定,放棄啰嗦的理論,用兩個具體故事作為論據,乾淨利落地論證文章主題。

最後,答卷果然被歐陽修一眼相中,榮登進士榜。

戰略上輕視,是一種膽量,戰術上重視,是一種負責。

多年苦讀實在不容易,既然有心一搏,就要收起玩心,全力以赴。

貢院放榜圖

遇難心不慌

人生不完美是常態,考場上遇到難題也難怪。對今天的學子來說,難題也許是卷子末尾的大題,而對古代學子來說,可能就是皇上的「刁難」了。

清代乾隆年間,江西有個書生叫劉鳳誥,勤奮好學,鄉試、會試連連及第。

可惜他相貌醜陋,只有一隻眼睛。按照當時規定,五官不全者是不能及第入仕的。

好在當時會試的主考官是個惜才之人,硬著頭皮稟告了乾隆。乾隆不想被嘲笑「以貌取人」,只好親自上陣考驗一下這位南方丑儒。

殿試圖

殿試當日,乾隆帝高坐龍椅之上,一見劉鳳誥的長相,心裡不免有些輕視。他一擺摺扇,念出一句上聯:「獨眼不登龍虎榜。」

在場的人一聽,知道皇上在暗諷劉鳳誥獨眼,都替他捏了把汗。

豈料劉鳳誥不僅沒被嚇到,還挺胸昂首對出下聯:「半月依舊照乾坤!」

乾隆帝見他如此氣魄,頓時刮目相看。沉吟半晌,又出句:「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漢!」

殿試錄取分三甲,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皆賜進士及第。

劉鳳誥不卑不亢,馬上接招:「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乾隆帝大喜,當場欽點劉鳳誥為殿試探花,登上金榜。

遇到難題,無須陣腳大亂,穩住氣勢,保持信心,說不定就文思泉湧,柳暗花明。

中進士,衣錦還鄉。

謙虛勝於浮躁

考場上還有一條打不破的真理,就是切忌浮躁。

傳說唐代有個秀才,才華橫溢卻驕傲自大。

一次京城科考,洋洋洒洒,自感考得不錯。考後遊玩,遇到一算命先生,上前讓其測測名次。算命先生看了他一眼,說,請在紙上寫一個字吧!

秀才揮筆而就,在紙上點了一點。先生摸摸鬍子:你有望考取一等。

秀才樂了:一等榜首嗎?先生搖頭:結果出來就知道了!

後來,皇榜告示,秀才是一等最後一名。秀才去找算命先生:「我一向文才極好,『點』是『文』字的第一筆,所以才寫了這一點。為什麼現在反而是一等最後一名?」

算命先生笑了:「這一點,固然是『文』字的第一筆,但也可以是『等』字的最後一筆呀!

我先前見你寫字的時候,洋洋得意,心浮氣躁,就知道你雖有才華,卻只能是一等之末。」

故事有點玄幻,但驕兵常敗的道理是真的。

[清]姚文翰《紫光閣賜宴圖》。紫光閣始建於明代,清朝是皇帝閱射和殿試武舉之所。

唐代大詩人溫庭筠,年紀輕輕就寫得一手絕好文章,可惜性格也比較恃才傲物。

他年輕的時候沒把科舉當回事,總覺得自己啥時候想考,皇帝的烏紗帽就啥時候給,於是一直玩了幾十年。直到了快40歲,玩夠了,才大搖大擺走進考場,開始人生中第一次「高考」。

可等他是把科舉當回事了,科舉卻不把他當回事,一直考到56歲,都沒有把自己的名字弄進進士榜。

考場上,信心和虛心,兩者都必不可少。

《溫飛卿詩集七卷 別集 卷 · 集外詩一卷》(唐)溫庭筠撰

從古到今,考場是一個人生轉折的縮影,表面上考的是知識,但其實更考一個人對待挑戰的態度。

過來人說:高考的時候,以為高考就是天,畢業後才發現,學校的考試,其實是人生路上遇到的最簡單的考驗。它教會我們,在順境中,要把握自己,珍惜順境;在逆境中,也要直面困難,正視現實。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願每一個努力的人,都有勇氣和幸運加持。

文字為物道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道 的精彩文章:

9張圖帶你看6月最美的海,忘卻昨日煩惱
芒種,這曾是中國農民最忙碌與期待的日子
史上功能最全防盜包,丟了也沒人能打開
童心是什麼?這些大人們的回答感動了千萬網友
這群中國人用「勇者之劍」,征服了大批外國人,登上《紐約時報》

TAG:物道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最後一次科舉考試都考了什麼?附狀元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