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聽三個故事,讀《我們如何思維》

聽三個故事,讀《我們如何思維》

聽三個故事,讀《我們如何思維》

文/曹靜

選擇閱讀《我們如何思維》,是因為書名中的「如何」二字吸引了我。正如我讀的上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我是懷著對「如何」二字的好奇心去閱讀的。

一讀胡適的話。

書的封面是杜威的一幅照片,作者的眼神睿智犀利,似乎在隔空注視著每一位讀者。照片下方的胡適先生的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

「自從中國與西洋文化接觸以來,沒有一個外國學者在中國思想界的影響有杜威這樣大。」

勒口處的介紹似乎解答了我的疑問——

本書是著名哲學家、教育學家約翰·杜威的代表作之一。1925年1月,孫伏園主持的《京報副刊》發出徵求啟示,邀請海內外名流學者推薦「青年必讀書十部」。眾多學者紛紛響應作答。本書被胡適、潘家洵、李小峰、邵元沖、楊四穆、羅德輝、許昂若等學者列入推薦書單。

1919年5月至1921年7月,杜威到中國講學,在北京、上海、山東、山西、江蘇、浙江等13個省市演講數十次,對中國現代思想、文化尤其是教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胡適曾說:「自從中國與西洋文化接觸以來,沒有一個外國學者在中國思想界的影響有杜威這樣大。」

二讀《杜威小傳》。

這本書沒有序言,只在目錄之後有一篇《杜威小傳》。

16歲上大學。

20歲到中學任教。

25歲-35歲先後在密執安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任教,並出版兩部著作。

35歲在芝加哥大學任教,並把自己的教學法運用於教育實踐,他後來倡導的「教育即生活」「從做中學」就是對這種教學法的概括。

45歲起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

51歲出版《我們如何思維》。

57歲出版《民主與教育》。

61歲-71歲出版《哲學的重建》《經驗與自然》等五本著作。

71歲退休至90歲出版《藝術即經驗》《認知與所知》等五本著作。

92歲去世。

細讀這篇小傳,你會發現杜威「活到老,學到老」,一直到90歲還出版著作,一生都在思考。

三讀本書簡介。

本書探討了人類思維的本質。作者運用大量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詳細闡述了我們進行思維時的不同過程。全書共三部分,第一部分「思維訓練的問題」,說明什麼是思維以及思維訓練的重要意義;第二部分「邏輯的探討」論述了邏輯上概念判斷、推理、具象與抽象思維、經驗與科學思維等方法;第三部分「思維的訓練」討論了如何從活動、語言、觀察、課堂教學等方面發揮兒童的好奇心、想像力,培養他們科學的思維方法。

本書有助於我們了解思維的特性,運用科學的訓練方法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也有助於教師根據思維的發展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第一部分 思維訓練的問題

第一章 什麼是思維?

第二章 思維訓練的必要性

第三章 思維訓練中的自然資源

第四章 學校狀況與思維訓練

第五章 智力訓練的手段和目的:心理與邏輯

第二部分 邏輯的探討

第六章 完整思維行為的分析

第七章 系統推理:歸納和演繹

第八章 判斷:對事實的解釋

第九章 意義:或概念和理解

第十章 具象思維和抽象思維

第十一章 經驗思維和科學思維

第三部分 思維的訓練

第十二章 活動和思維訓練

第十三章 語言和思維工具

第十四章 觀察和思維訓練知識

第十五章 講課和思維訓練

第十六章 一般性的結論

第一個故事:下雨的故事

閱讀這本書,我正準備去迎接專業術語的挑戰,誰知卻在第一部分「思維訓練的問題」,就遇到了一個「下雨的故事」。

1.1 什麼是思維

一個人在溫暖的一天走著路,他看到天空是晴朗的,一邊走著一邊想著其他一些事情,但忽然注意到空氣變得陰涼了。他想到恐怕要下雨了,抬頭一看,已見烏雲蔽日,於是他趕緊加快了腳步。

在這個故事中,見到烏雲想到要下雨,是從觀察到的一個事實推測到可能出現的另一個事實。感覺到陰涼,再抬頭見吳雲,就想到它們與下雨的關係,得出天要下雨的信念,前者可以說是後者的依據。

作者繼續講下雨的故事:有時我們是直接感受到下雨;有時則是看到地面和草坪濕潤而推斷出下過雨;有時是注意到氣溫變涼和烏雲密布而推斷出下過雨。

因此,本書所談的思維,就是指這樣一種思想活動,即由觀察到的事物推斷出別的事物,將前者作為對後者的信念的依據或基礎。

1.2 思維過程中的要素

思維過程中的要素,一是一種困惑、猶豫、懷疑的狀態,二是一番思考或考察,要查明進一步的事實,藉以證實或否定所想到的信念。

還是那個下雨的故事,一個人在晴天出門,走在半路上突然感到陰涼,一開始他就覺得納悶、困惑,至少在一瞬間是這樣。氣溫的變化讓他產生了困惑!抬頭觀看天上的烏雲,是為了掌握和感知新的知識。也就是說他要經過一番考察,查明是不是真的要變天了。

思考困惑時爭取找到解決辦法,這就是整個思維過程中的持續不斷和起導向作用的因素。

一句話做個總結吧。保持懷疑心態,進行系統的和持續的探索,這就是對思維的最基本要求。

1.3 思維訓練中的自然資源

好奇心。在提供那種能引起聯想的原始材料方面,最重要和最有活力的因素無疑就是好奇心。古希臘賢哲曾說好奇心是一切科學之母。當好奇心上升到體能層面和社會層面之上,就到了智力層面。此時,好奇心就成為了推進思維的積極力量。有些人的智力好奇心始終保持強勁,永不消退,但在多數人身上,這一銳氣卻很容易受挫而變得遲鈍,培根說過我們必須成為像小孩一樣,才能進入科學的王國,這就提醒我們要保持童年那樣的開朗靈活的好奇心,同時也提醒我們注意這一天賦是很容易消失的。教師要做的就是「設法保護人們好奇探索的精神,別讓它因興奮過度而衰竭,別讓它因日常事務而麻木,別讓它因教條灌輸而僵化,也別讓它浪費於瑣碎事物之中。」

聯想。聯想有快慢之分,有範圍寬窄之別,還有與深淺程度緊密相連。思維是將各種具體事物引起的各種具體聯想加以排列,聯結在一起。因此,任何一個主題,都是有學問的,也就是「有智力的」,這不在於它的固定的內部結構,而是在於它的功能——能引起和指導認真探索和思考的力量。

條理性。對多數人來說,要養成有條理思維的習慣,其首要來源是間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智力的組織並不是來自對思維力的直接訴求,它的發生和一定時間內的發展,是與為完成一定目的所需的行動的組織相伴而來。為完成思維之外的事物而思維的需要,比為思維而思維更有力。所以開始從事自己職業生涯的人都是通過行動的有條理而達到思維有條理,多數人大概終生都是如此。

這三個資源中,好奇心關係到思維材料的獲取,聯想則關係到思維的靈活性和力量;活動本身雖不是智力型的,但活動的順序則關係到連貫性智力的形成。

第二個故事:坐地鐵的故事

書的第二部分講的是「邏輯的探討」,論述了邏輯上概念判斷、推理、具象與抽象思維、經驗與科學思維等方法,目的在於較充分地說明思維的性質及其正常的成長。

2.1 完整思維行為的分析

坐地鐵的故事,可以讓我們很輕鬆地理解完整的思維行為包含哪些過程。

幾天前我在第16街,注意到一座時鐘。我看到鐘上的指針指的是12點20分,這時我想到1點鐘的時候我在124街有一個約會.我琢磨時間問題:乘坐地面車輛來花了一個鐘頭,如果在做地面車輛回的時124街,就很可能會遲到20分鐘.坐地鐵,也許可以省下二十分鐘,可是這附近有地鐵站嗎?倘若沒有,我就會白花時間找他,那樣一來,就會耽誤二十來分鐘。我又想到高架鐵路,看到兩個街區外有高架鐵路線,但車站呢?假如車站還得往上或往下走幾個街區,那麼我就省不了時間,而只會耽誤時間。我回頭想想地鐵,它比高架鐵路快,我還想起來有一個比地鐵站靠近我要去的第124街的那個地方,我下了地鐵就走不了多久,可以省點兒時間。於是我決定了坐地鐵,果然在一點鐘到達了我的目的地。

這個故事,可能很多人都曾經歷過,其中就包含了完整思維過程的五個步驟:

困難出現。在一定時間要赴一個約會,而現時所在的位置如何準時赴約,需要思考。

弄清困難的性質。這個故事,就是如何統籌時間的問題。

聯想到可能的情況。故事中從現時處境想到地鐵和高架鐵路。

推理過程。想到高架鐵路後,就進一步思索,想到找它的車站有困難,走到它的車站會費時間,到另一頭下車後走到目的地又得費時間。

證實一看法而得出一結論。最後決定了坐地鐵,果然在一點鐘到達了目的地。

從這個坐地鐵的故事,可以歸納出這樣一句話:「訓練有素的思維應是能恰到好處地完成每一情況所需的觀察、聯想、推理和實驗性檢驗,而且善於吸取教訓,吃一塹長一智。重要的是,思維應對問題敏感,思緒的觸發和問題的解決均熟巧老練。

2.2 歸納和演繹的某些教育意義

書中的第七章《系統推理:歸納和演繹》我讀得很吃力,最後也算約略明白了一些。這一章最後一個問題—— 「這一討論的某些教育意義」,讀後感覺到很有針對性,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書中談到現在有些錯誤的做法,是將思維分隔為互不相連的想法。

在某些學校科目中,至少是在某些課堂上,學生們被沉浸於細節之中,給他們灌輸的是一些互不相連的條目。歸納的開頭和結尾都是堆積事實,堆積孤立片段的信息。

這讓我聯想起老師們常說的一句話:「這幾個知識點,明明剛剛講過,考試時學生仍然不會。」

只有演繹才能表明和著重指出事物按事物邏輯順序的關係;而只有看到這些關係,學習才不再是碎紙簍。

對於包含零碎事實的整體,只讓學生匆匆茫茫有一個模糊的概念,而沒有讓學生意識到它們在這一整體之中是如何聯結在一起的。學生被鼓勵在一些特定事實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個一般性的概念;但並沒有費心督促學生進一步探究這一概念,思索它對當前這一事例及類似事例有何意義。歸納推理成了學生完成的猜測。但是一個人的思維活動要做到完整,就應當在作出聯想以後再進一步推想它對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意義何在。這樣,聯想和闡釋的功能受到了激發,卻沒有得到指導和訓練。歸納受到了興奮,卻沒有推進到推理完成的階段。

這讓我聯想到老師們恨鐵不成鋼,常說的一句話:「這個問題講了三遍了,講完了讓學生去做,仍然不會。」

在另一些科目中,演繹階段被孤立了。而演繹法的最後要點在於它們用於各個事例的消化和認識。然而,有些教學內容沒有要求學生將他想到的原則運用於他自己經驗中的其他事例。這樣,他這條原則就是沒有生氣和無活力的。

要具備完整的思維活動的條件,就必須做好充分的安排來實施那些實際改善物質生活條件的活動,而書本、圖畫乃至消極觀察卻不加以操縱的物體都是不會提供這樣的安排的。

這讓我感嘆很多孩子的智慧沒有得到開發,可能是因為他的學習僅僅止於書本。

2.3 經驗思維的三點缺陷

經驗思維的方法不能辨別結論的正確和錯誤。

經驗思維也不能讓我們應付新情況。

經驗方法最有害的特點:心智的遲鈍、懶惰、不合理的保守性大概是經驗方法的伴隨物。這種思維態度導致不願變化,厭惡新奇,對於進步是十分有害的。教條、傳說之類的都有類似的特點。

第三個故事:嬰兒的故事

本書第三部分談的是「思維的訓練」。我們先從嬰兒的故事談起。

3.1活動和思維訓練

嬰兒幾乎對每一件事情都要學習,像看、聽、伸手、觸摸、保持身體平衡、爬、走等等。這些活動中不僅是身體本身的發展,而且有理智上的成就。

兒童的「模仿」是通過注意、觀察、選擇、實驗、證實結果得來的。

遊戲是兒童幼年時期主要的,幾乎是唯一的教育方式。

3.2 語言和思維工具

如何把處理「日常事務」的習慣轉化為表達「精確概念」的習慣。要順利完成這一轉變,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擴充學生的辭彙量。與兒童交往的那些人在辭彙方面的貧乏,兒童讀物(甚至在學校文選和課本中也常見)的淺薄和不足,都會使他的心智趨於狹隘。

二是更精確地表達辭彙的意義。如果總是保持含糊、籠統的認識,就會成為思維前進中的障礙。意義混雜的詞語,充其量也不過是笨拙的工具;而且,它們往往是靠不住的,由於它們是模稜兩可的,就使我們把那些可以分辨清楚的事物也混淆了。

三是養成連貫敘述的習慣。在學校實際工作中,妨礙語言的連貫性,因而極有害的干擾系統思考的幾種情況:

教師有壟斷連貫敘述的習慣。零星的、不連續的敘述的習慣,就必然導致理智的瓦解。

規定課業的份量太少,而且講課時又有瑣細的「分析性的」提問,這也會造成同樣的結果。教師並不理解,他的頭腦里裝載著完整的意義,並提供給學生,而學生得到的卻是孤立的殘渣碎片。

強調避免錯誤而不注重獲得能力。這種傾向也阻礙了連貫的敘述和連貫的思維。在極端的情況下,消極的以沉默作為減少錯誤的最好方法。

3.3 觀察和思維訓練知識

科學工作者從來不把積累觀察本身作為目的,而是經常把觀察作為取得理智結論的手段,這一原則是絕對正確的。如果在教育工作中,對這一原則的力量沒有足夠的認識,那麼所謂的觀察就將大體上成為乏味呆板的作業,或者是獲取技能的形式,而沒有理智的價值。

學校里有這樣一種趨勢,即把學校中的教材同先前的學校課業聯接起來,而不是同學生在學校外已取得的經驗聯繫起來。教師們說:「你們還記得上星期我們從書本上學到的東西嗎?」而不是說:「你們不記得曾看過或聽過這樣那樣的事嗎?」其結果是,兒童形成了孤立的獨立的學校知識系統,它靜止地蓋在日常生活經驗的上面,使日常生活經驗變得陰暗無光,而不能擴大和改善。

我對《我們如何思維》算是完成了一次「粗淺的閱讀」。記得有一個重要的閱讀規則,這個規則很簡單:「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我就是這樣磕磕絆絆、囫圇吞棗地讀完這本書的,祝賀自己!

同時,我對這本書的讀書筆記,也從三個故事談起,力求深入淺出地進行一番導讀,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能讀到這本書里的智慧!

作者簡介:曹靜,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第四中學語文教師,濱州市教科研先進個人、教學能手,濱城區首批名師,優秀教師、課堂教學改革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中華家庭教育志願者。近三年來,主持山東省教研課題「生活日記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並順利結題,曾執教市級觀摩課《窗》,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教學通訊》《中學語文教學》《語文學習》《語文知識》《山東教育》等刊物發表十多篇教學論文,並指導學生在《青少年日記》《中學生學習報》《閱讀與作文》《少年先鋒報》《同學少年》《學習報》等報刊發表作文數十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語文濕地 的精彩文章:

太陽黑子:人性皆有裂隙,但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TAG:語文濕地 |

您可能感興趣

「二婚」和「復婚」,你會選擇哪個?聽聽三個過來人的心裡話
離婚後,你還會想念前妻嗎?聽聽三個男人的內心話
父親婚外情,和母親離婚,你還恨他嗎?聽聽三個孩子怎麼說
如果讓你重新選擇,你會不會嫁給現在的老公?聽聽三個女人怎麼說
那些閃婚的女人,後來都怎麼樣了?我們來聽聽三個閃婚女人的故事
半路夫妻,男人願意幫她養孩子嗎?聽聽三個男人的真心話
「結婚前,別忽視這幾個地方!」聽聽三個離婚女人的真心話
出租屋裡的愛情會有好結果嗎?聽三個過來人說說大實話
異性知己「曖昧」過後會有什麼樣的後果?聽聽三個女人的肺腑之言
女人出軌後,還愛自己的丈夫嗎?聽聽三個女人的真心話!
假如沒有女兒,30年後你會羨慕別人嗎?聽聽三個兒子的媽媽咋說
大多數婚外情,結果往往是悔不當初!聽三個過來人說出心裡話
為什麼婚外感情都到不了三年?聽聽三個出軌女人的實話!
人到中年,為什麼夫妻不再「睡一起」?聽聽三個已婚男人怎麼說
婆婆伺候月子真的需要給錢嗎?聽聽三個過來的女人怎麼說!
性與愛情,女人究竟認為誰更重要?聽聽三個年齡段女人的直白
老公要求「同住」,女人為什麼總是拒絕?聽聽三個女人的心裡話
女人太隨便,不值得男人去愛?聽聽三個離異女的忠告
中年過後,男人和女人誰更離不開彼此?聽聽三個過來人的實話
女人更願意和什麼樣的男人有親密接觸?聽聽三個女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