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繁榮理論心理學須妥善處理好五對關係

繁榮理論心理學須妥善處理好五對關係

【題記】:此文首發於《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年第2期,屬於該刊該期「理論心理學的歷史反思與時代擔當(筆會)」中的一篇。應編輯部的要求,文中未附參考文獻,篇幅也控制在3500字左右。竊以為,該文不但對於促進理論心理學的健康發展有些許啟迪,對於心理學專業研究生妥善開展科研也不無裨益。

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當前理論心理學的影響力在逐年下降,這是不爭的事實,這從中國心理學會近些年舉辦的幾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上屬於理論心理學方向的「口頭報告分場」往往只有1-2個的事實中就可見一斑。若想重振理論心理學,須妥善處理好以下五對關係。

第一,妥善處理好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的關係。理論心理學研究是指以建構心理學微型、小型或宏觀理論或者提出某種理論觀點為旨趣,以理論分析法為主要研究方法的一種研究類型。理論分析法是指運用理論思維來揭示客觀事物本身所存在的內在規律,或運用理論思維來建構反映客觀規律的模型的一類研究方法。在建構理論模型時,若能善用「維度」的眼光,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理論心理學研究的顯著特點至少有二:(1)「無中生有」。它指運用理論思維進行理論建構後,最終要能夠產生新穎且有社會價值的學術思想、觀點或模型。並且,這種新穎且有社會價值的學術思想、觀點或模型無論是發現還是發明的,因它與得出這些思想、觀點或模型的原有資料或數據相比早已脫胎換骨,常能給人「無中生有」的深刻印象。以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為例,假若說其中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屬發現,那麼,他將需要分成不同層次,並提出缺失性需要和成長性需要這對概念,則是神來之筆,屬發明。可見,理論心理學研究中的「無中生有」與心理學史研究的顯著特點之一是「有中生有」截然不同:「有中生有」中的前一個「有」指史實,後一個「有」指對史實所作的分析、概括、建構或評價,像司馬遷寫《史記》那樣。心理學史研究無法做到「無中生有」,因為任何人在研究心理學史時都必須基於歷史事實來說話,其所作的分析、概括、建構或評價都須有史實依據,否則便至多是猜測,甚至是瞎說。從這個意義上說,史學研究只能發現,無法發明(當然,史學家也可創造出新的編撰體系、運用新的視角和方法進行研究等)。(2)研究成果的理論概括水平高。理論心理學研究所獲得的成果一般是有關心理與行為的基本規律、理論構想或模型,它們往往具有較高的理論概括水平或抽象程度,基本或很少觸及具體的操作辦法,也很少呈現心理與行為的相關細節。正因為如此,它不但與實證研究有顯著區別,與史學研究「夾敘夾議」或「先敘後議」的寫作方式也有明顯差異,故不能以心理學史研究替代理論心理學研究。

第二,妥善處理好「破」與「立」的關係。由於一段時間來理論心理學研究中存在明顯的以心理學史研究替代理論心理學研究的傾向,由此易出現一個常為人詬病的不良後果:只知對別人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實驗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指手畫腳,提出一大堆所謂的批評意見,在「破」的同時卻不善於「立」,即不能為心理學(包括實驗心理學)的健康發展提供新理念、新理論假設、新概念、新模型或新思路,此種研究取向越來越得不到主流心理學的認可,導致當下國內主流心理學專業期刊刊登理論心理學方面的論文數量越來越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這方面,理論物理學的成功為理論心理學的未來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參照。如果理論心理學研究者在適當點評同行已有研究成果的同時,更積極建構新理念、新理論假設、新概念、新模型或新思路,從而為實驗心理學等其他心理學分支學科提供具啟發意義的新理論模型、新思路或新理念,以引導實驗心理學等其他心理學分支學科更好地向前發展,那麼,理論心理學的研究自然就會慢慢得到同行尤其是主流的實驗心理學的認可。

第三,妥善處理好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之間的關係。從個體角度看,少數研究者根據自己的興趣、已有專業背景或外部學術環境等,純粹只做理論心理學、心理學史研究或只做心理學的實證研究,都是可以的,但從科學共同體的角度看,如果絕大多數人都存在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相互脫節的問題,就會阻礙心理學的健康發展。遺憾的是,從科學共同體的角度看,在當代中國心理學界,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脫節的現象頗為普遍:主要從事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研究的人一般不做實證研究,主要運用實驗法、問卷法或測量法開展心理學實證研究的人一般只看期刊上最近五年內發表的論文,幾乎不關注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它往往以著作的形式呈現),因此,很多實證研究的論文中很少將著作列為參考文獻。由此產生一些消極後果:一些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研究者由於自己幾乎從不做實證研究,使得他們對實證研究往往缺乏同情式理解與體驗,也很難跟上實驗法、問卷法或測量法以及與之配套的實驗範式、實驗軟體、心理統計和測量軟體的更新換代,這反過來制約了其理論研究的深度與精度,使其很難提出真正具原創性的心理學理論、思想或模型;主要從事心理學實證研究的人由於不關注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也同樣使他們對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研究缺乏同情式的理解,同樣限制了其理論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使得某些實證研究由於事先缺乏良好的理論建構,多只是純粹為實證而實證,堆積了一大堆數據,表面上看似科學,實則並不能真正說明問題,更不能較好地解決實際問題;更有甚者,為了片面追求能發表高影響因素子的論文,以「我們不生產原創性論文或專著,我們只是西方心理學的搬運工」為圭臬,不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而僅在外國尤其是美國頂尖的學術刊物內去找所謂的時髦題目(還美其名曰「與世界接軌」),然後將被試換成中國人,其他的則完全模仿西方研究去做,或僅對原有假設、實驗設計、問卷或量表做點細枝末節的修改,然後用實驗、問卷或量表所得到的數據去驗證外國尤其是西方的心理學理論的成立與否,雖然最終能在SCI(有些甚至是高影響因子的SCI)或SSCI(有些甚至是高影響因子的SSCI)上發表了一些論文,但這種「打補丁式」或「跟班式」研究最終同樣缺少自己的原創性思想(楊中芳語)。由此產生一個令人尷尬的結果:從期刊的影響因子、論文轉載率和論文絕對數量等外在指標看,某些學人的科研成果頗為輝煌,並由此而在國內獲得許多榮譽;不過,若從思想的原創性角度看,即便其發表了幾百篇論文,卻無法從中概括或提煉出高水平的原創性思想。這是中國心理學界至今未出現世界一流心理學大師的深層原因之一。綜觀心理學歷史,真正大師級的心理學家一般既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又善做精巧的實證,進而基於自己的思想,設計出一套套精巧的心理實驗、問卷調查或心理測驗,用以驗證自己的理論觀點,同時,在實證中提升、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中國的理論心理學乃至整個心理學若想取得國際同行認可甚至推崇的成果,也必須按此「真經」去做。

第四,妥善處理好立足本國與放眼世界的關係。當代中國心理學發展水平從總體上看落後於美國,中國的理論心理學研究者緊跟世界心理學尤其是美國心理學發展的最新趨勢,本無可厚非,但凡事都要有個「度」。可惜,中國的理論心理學研究者過於強調「放眼世界」,過於強調緊跟「世界前沿」,在引進外國尤其是西方心理學思想或著作上花費了太多時間、精力與財力,卻捨不得哪怕抽出其中1/5的時間用於鑽研自己的文化傳統和本土心理學思想,導致中國現代心理學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不關注本土文化和本土心理學思想的傳統,這就制約了中國心理學研究成果的文化生態效度、深度、原創性與價值。如果中國的理論心理學研究有充分的文化自信,不但易發現一些不同於西方的新主題,更易提出具文化特色的心理學思想或理論,進而提升中國心理學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心理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當代中國理論心理學須妥善處理好立足本國與放眼世界之間的關係,既積極探索或引進適合中西文化的普適性理論,又積極探索吻合中國文化傳統的心理學微型、中型和大型理論。

第五,妥善處理好經典問題與熱點問題的關係。在慶祝《科學》(SCIENCE)創刊125周年之際,《科學》雜誌社公布了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並預測在未來25之中,人們將致力於研究解決這些問題。可見,這些問題將成為今後眾多學科的熱點問題。這125個問題中屬於典型的心理學問題有11個,分別是意識的生物學基礎是什麼?」「記憶如何存儲和恢復?」「人類合作行為如何發展?」「人類為什麼會做夢?」「語言學習為什麼存在臨界期?」「導致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是什麼?」「引發孤獨症的原因是什麼?」「大腦如何建立道德觀念?」「是什麼提升了現代人類的行為?」「什麼是人類文化的根源?」「語言和音樂演化的根源是什麼?除此之外,與心理學有關的問題至少還有7個,分別是:「人類壽命到底可以延長多久?」「是什麼引發了青春期?」「為什麼要睡眠?」「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生命能夠延續多久?」「致癮的生物學基礎是什麼?」「性別傾向的生物學根源是什麼?「為什麼一些國家向前發展,而有些國家的發展停滯?」另外,隨著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一些科學家對它的前途開始表示擔憂,如何讓人工智慧走向人工智慧?這是當前機器學習領域宜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理論心理學要想提升人氣,除了要繼續深入探討心理學的學科性質、心理學與哲學的關係、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先天與後天的關係等經典問題外,更要積極探討這類熱點問題,否則,便顯得既不接「地氣」,也無法做到與時俱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如何處理好婆媳關係
歷史研究須處理好古今關係
物理醫療師的醫療安全事故如何處理?心理是關鍵!
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
淺談婚姻關係處理
政商低的人如何處理好工作關係
先整理好心情,再處理事情
論如何處理同事關係
如何處理婆媳關係
如何處理好夫妻關係,使婚姻穩定,家庭和睦?六招處理好夫妻關係
淺談婆媳關係的處理
如何正確的處理戀愛關係
催眠能治療和處理心理問題的原理
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如何處理與主治醫生的關係
你能處理好戀愛中的關係么
厭食症處理方法
用佛教智慧處理好人際關係
教你怎樣處理好人際關係
處理情緒和處理衝突
傳統文化教我們如何處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