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學者眼中的中國、日本歷史,令人沉思!
| 慢讀時光 |微信號:kaixinshike818
世界越快,人生越短。讓我們一起慢下來,品讀生活。
那小兵:恩格爾教授,您和漢斯伯格都是我熟悉的德國學者,他專精軍事歷史,你則專精歐亞比較文化學,因此我想特別請你就中國、日本和德國關係上提出意見。我們知道,日本人一向崇拜德國人,中國人也一向崇拜德國人,那麼德國人是如何看待中國和日本這兩個民族的呢?
恩格爾:謝謝您的採訪。坦白而言,德國人比較認同日本人的文化和民族性,有某種程度惺惺相惜的意味。相比之下,中國人在德國人心目中一直是個韃靼帝國統治下的「異治」民族,她缺少真正的主權意識,缺少民權意識,缺少獨立人格,如此等等,中國文化在德國人眼中更接近於「古董文明」,就如埃及文明那種,但屬於「活化石」文明。
如果從戰爭角度看,真正的中華文明從秦朝開國就沒有了,而後來的中華文明「復興模式」到宋朝崖山戰役也結束了。我這麼說中國學者不認可,因為他們都以為「漢朝」才是真正的「中國漢族政權」,是「漢文化」代表。
德國歷史上是城邦國家,由許多城邦大公國結盟而成,因此德國人喜歡那種個人與城邦之間的忠誠關係,貴族與庶民之間存有一種相互依賴的關係,崇尚自我犧牲精神,但缺點是城邦主義嚴重,直到俾斯麥時代才真正統一起來,但始終保持著某種部落精神意識,因此各類行會、宗教團體、文化組織都具有濃厚的民族主義色彩。
德國人對於中國式的大統帝國感到陌生而且難接受,而對於日本那種武士道精神和城邦制度傳統非常習慣。德國人欣賞中國的先秦文化和社會精神,因為那時中華大地也是由城邦國家組成的,人與天,人與人,人與邦國等關係都類似於過去的德國。德國人對於後來中國歷史中的少數民族城邦國家依然非常有興趣,從戰爭歷史看,蒙古與西夏之戰在德國被看成是中國古代最英勇的戰役,但中國人自己卻不熟悉。
另外,蒙金戰爭、蒙宋戰爭等都是德國軍事學院歷史系所感興趣的題材,尤其是崖山戰役這樣一場蠻族和「初級資本主義社會」之間的決戰,它讓中國人從此走上了沒有主權精神的歷史軌跡,令德國人嘆息,甚至有德國人建議中國在崖山修建紀念碑。有個別德國人偏愛藏族也出於這種情趣。也正是出於這種感情,德國人心中當然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的恥辱,德國人選擇了復仇主義,由此產生了納粹主義,最後,德國在把血流干後重新做人,經歷了分裂和統一,這就形成了現代德國。
許多中國學者認為德國是戰敗國,其實德國人的精神沒有潰敗,這很大程度是因為德國沒有被異族統治過,沒有被「異治」的民族就不會喪失獨立意志,也容易保存公民共治意識。當然,這背後原因非常複雜,我只是簡單談談。
同樣,日本沒有被外族「異治」過,因此沒有中國那種服從大統天下的概念,搞民主制度比較容易,但問題是如何不搞軍國主義,這個問題至今沒有完全解決。中國很難做到這點,秦國大統模式註定了所有中國統治者都必須壓制地方自治權力,方法就是剝奪民眾的獨立人格,先是搞法家專制,後來添加了儒家等級倫理統治,如同一個「少數民族貴族」統治整個「中華蒼生」,產生了皇權與民權,「外族」和「本族」之間的永遠對立,即使漢族皇朝也把自己當成「異族」看待,這可以是「八旗」也可以是「黨派」,永遠保持自己高於民眾地位,這在全球是罕見的。
那小兵:這種說法的確讓中國人吃驚。這種「異治」是否造成了中國和日本乃至德國之間不同的現代化軌道?
恩格爾:當然非常明顯的起到了作用。日本天皇歷史接近兩千年而不斷,中國則經歷了數十個不同朝代和王朝,可見兩者區別很大。日本神道與德國基督教不同,但也具有了某種普世價值特徵,比如「忠」的精神內核,不論是人與人之間,貴族與庶民之間,都具有忠義的相互依託情感觀念,這種觀念不是儒家那種繁雜重複的說教,而是一種思想和情感方式,不因為地位不同而有差異。
相比之下,中國沒人信仰,但卻有倫理,信仰是發至內心的感情感念,而倫理是大家遵守的規則,兩者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大差距,日本的「忠」可以讓日本人感到自我犧牲是一種絕對崇高,具有審美意義,而中國人的「孝」倫理卻是嘴裡說的,職位需要的,是做給別人看的。
中國人有「忠」嗎?我認為一個不信神的民族不會有真正的「忠」,根本就沒有那種至高的情感和衝動。當八國聯軍打到中國時,大批義和團和民眾投靠外國軍隊,這讓德國部隊十分驚訝,一問才知道他們都恨滿族統治,希望洋人解放他們。你知道嗎,德軍攻打北京最英勇的就是膠東華人先頭部隊,不惜流血犧牲為德軍立下汗馬功勞,這讓德國人後來常用華人部隊打主攻。德國人在天津駐紮一年,建設了中國最早的西化管理體系,後來被推廣了全國,可見中國人看重實惠,而不是愚忠。
同樣,德國在青島統治十七年,當地鄉紳個個擁護德軍臨時政府,市政建設一片欣欣向榮,後來日本人來攻打,青島民眾踴躍支持德軍抵抗。當年青島人歡迎德國人治理有幾個原因,一是德國建立了一套平等的司法制度,德國人和中國人按同一個套規則管理,治安良好,中國人第一次發現了「法律平等」的實施過程,二是德國人在青島建立教堂和學校,德國教徒和中國教徒平等,中國人第一次了解到什麼是「天賦人權」的信仰,三是德國人在遠東建立設想是「百年計劃」,不惜血本搞建設,青島經濟大大受益。德國在青島的經濟發展當時遠遠超越英國的香港,後來日本人和英國人攻入青島也自嘆不如。德國人在青島的治理給後來的中國領袖人物一個良好印象,包括蔣介石也非常崇拜德國治國治軍文化。我前年到青島,一位老教授告訴我:青島人最喜歡德國人,最恨日本人,雖然他們都曾經是法西斯。當年希特勒也支持中國多於日本,向中國提供了大量武器和教官,甚至日本人在南京大屠殺時,只有德國人敢於相救,所以中國人對於「德國法西斯」沒有特別痛恨。
希特勒這個人十分看不起日本人,認為他們不配和德國爭奪天下。二戰後,德國人很快在思想意識上與美國融洽起來,一方面德國也是美國一樣的新教國家,民族主義挫敗後一步退回到普世價值原型,這個心理關不難跨越。東德則進入了馬克思主義文化圈,這個東西原本就是德國極端主義文化一部分,也不難調整,結果德國人成為西方集團和東方集團的寵兒。
日本就不同了,他們改成和平憲法是出於不得已,不見得很真誠,但美國人讓他們敬佩和服氣,服從就服從了,久而久之也習慣了。美國人在日本沒有搞皇朝更替,而是搞文化更新,這點比德國人更偉大。另外,日本在西化啟蒙階段就依靠與中國文化劃清界限搞起來,通過對中國文化貶低而全力搞西化,因此現代日本人一直對中國文化有偏見,同時,日本被美國「和平」後一直無法擺脫「異治」感覺,沒有自己的民族本體發展戰略,必須依附美國戰略,因此養成了依賴心理,像個不成熟的人,不成熟就不會感到有認罪責任。
日本一位著名學者曾對我講:日本可以向美國人認罪,可以向英國人認罪,可以向澳大利亞人認罪,因為英美都具備了懺悔文化,這種文化圈內的人有自我認罪的信仰,認罪是一種自我強大方式,但日本人絕不敢向中國人和其他亞洲國家認罪,因為一旦認罪就會被當成未來報復的理由,亞洲人沒有懺悔文化。我個人認為日本人永遠不會向亞洲人認罪,相反,德國人很誠懇地到青島和在德國本土向青島人民認罪了,德國人也就成了中國人的真誠朋友。
那小兵:非常高興您接受這次採訪,給我們讀者這麼多獨特的見解。補充一點,青島人至今喜歡德國人,希望日本人能學習德國人,做中國人民的朋友。
辣 筆 小 尖 椒
點擊展開全文
※一組數據看清中國與日本
※從全世界女人的「尤物」到出軌保姆的渣男,他說人生就是不斷地墜落
※高校驚現神考題:請列舉一名常曠課的同學!網友:這是一道送命題啊!
※田小娥為什麼必須是騷的?因為男人都想裝正經人
※宋氏三姐妹父親是如何教育她們的?
TAG:慢讀時光 |
※日本網友熱議:日本人眼中的中國!
※日本網民:在白人眼裡,日本人中國人韓國人都一樣的吧?
※外國人眼裡的中國
※美國知乎:日本人是中國人的後裔嗎?國外網友的見解亮了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加班文化」
※盤點:美日韓三國的歷史課本中,是如何描述中國歷史的?
※劉超:日本史學家對中國近代歷史教科書的影響
※這座日本人建在中國的石塔,為何被俄國人視為眼中釘?
※中美學者:中國的老子是一個從印度婆羅門教留學歸來的楚國人!
※中國頂尖歷史學家出手!寫給21世紀中國人的中國史
※外國人問中國人愛韓國並喜歡韓國人嗎?中國網民:愛韓國妹子!
※曾梵志:一個中國人眼中的梵谷
※韓學者:明成祖朱棣是韓國人!中國學者回復4個字,韓國人閉嘴了
※中國史上「最破」的學校,卻聚集全中國「最牛」的人!
※正宗中國菜vs老外眼裡的中國菜,網友:外國中餐和中國國內沒法比
※中國的,世界的!
※紀實: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原印象
※尋路中國系列:變化中的中國人
※美國的震驚「大騙局」!被中招的國家有俄羅斯、日本?中國:真是愚蠢!
※最受中國觀眾喜愛的「日本鬼子」,娶中國老婆,女兒入中國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