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兩朝對比之我見
原創作者:穿山乙
網路和現實中,民間的歷史愛好者常常存在一個關於宋明兩朝孰優孰劣的爭論。喜歡宋朝者我們姑且稱之為宋粉,喜歡明朝者我們姑且稱作明礬。兩個群體往往以貶斥對方喜歡的王朝為能事。宋粉基本觀點是宋朝的經濟文化科技發達,宋朝政治開明,不殺士大夫以及上書言事者,宋朝民間富裕,對外貿易發達,法制和軍事技術也多有發展。宋粉眼中的明朝是政治黑暗專制,任用宦官,抑制商業,嚴刑酷法,對大臣多所折辱殺戮,對外海禁。而明礬眼中的明朝政治穩定,多有創新,天子守邊,君王死社稷,剛烈無比,從來不跟外敵妥協,火器和法制多有發展。明礬眼中的宋朝是對外妥協求和,百姓生活負擔重,政治效率低。
電視劇《女醫明妃傳》
乍一聽兩者還真的各有道理。但是細細想來卻又不那麼簡單。其實不同的王朝真得很難以對比,如果非要比較我們也可以從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民生等幾個角度來分析一下。首先,政治上來說,宋朝確實相對比較開明,也有不殺士大夫和上書言事者的傳統。但是我們需要蠡清的一點是宋朝文臣士大夫勢力的強大卻不見得是一件絕對的好事。因為宋朝的國策是「事為之制,曲為之防」,事事以防備武人的勢力為原則。大災之年,趙宋官家會大規模民間募兵,而且為了防止逃亡,兵丁都要臉上臂上刺字,有兩句話形象的說明了武人在宋朝的地位。第一句我們都知道「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就是從宋朝開始流傳民間的,因為宋朝兵丁的待遇實在堪憂,臉臂刺字無疑也是對人格的一種污辱。另一句話是「帶兵十萬收復幽雲十六州不如狀元及第」,要知道北宋一朝歷代帝王最大的願望就是收復五代石敬塘送給遼朝的大禮------幽雲十六州。能立下如此不世之功的武將竟然還是不如一介書生狀元,可見宋朝之崇文政策。武人地位的低下的同時是文官士大夫的強勢崛起。
這些之乎者也的文官雖然也有像范仲淹這樣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賢臣,像提出三不足的大無畏的改革家王安石,但是更多的是像司馬光這樣的保守頑固分子,像文彥博這樣嫉賢妒能間接殺害了狄青的幕後兇手,更有禍害南宋,妥協賣國的秦檜。宋朝的政治體制缺乏完善有效的決策機制。對於軍事戰況的分析,是要宰相會同樞密使等朝臣進行開會討論,等會議結束北方敵軍也已經兵臨城下。前線作戰皇帝一般要求前方將領按照陣圖進行布置。要知道前方敵情千變萬化,要取得勝利必須要求將帥有隨機應變的計謀,怎麼可能僅僅憑藉事先制定好的陣圖來取得戰爭的勝利。岳飛為什麼能頻頻取勝,就是因為他從來不迷信陣圖,能根據前線情況靈活制定作戰方案。
電視劇《精忠岳飛》
宋朝政治上,皇權確實相對比較弱,權相政治成為南宋的一個重要政治特色。宋代有幾次后妃臨朝代權,但是強大的士大夫制約了后妃的干權,所以我們明白了為什麼太后劉娥做不了宋朝的武則天。至於說到宦官,北宋宦官帶兵建功沙場是一個特色,王繼恩,李憲,秦翰,竇神通,童貫等人都跟將軍一樣在戰場上殺敵立功。南宋初期有藍圭等人干政,理宗朝有董宋臣敗壞朝綱,所以說宋朝沒有宦官干政本身就是偽命題。中國古代王朝之中自從東漢以來,基本沒有宦官干政的也僅僅有曹魏,西晉,東晉,隋朝,金朝等寥寥幾個王朝。
從政治上來說,詬病明朝者無非有以下幾個論點,明朝多昏君,多不上朝,個性十足,愛好過多,對待士大夫果於殺戮,宦官專權。明朝有沒有昏君,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大家,明朝無昏君。受到清修明史的影響以及明朝士大夫野史筆記喜歡黑本朝皇帝的影響,後世認為明朝中期以後有英宗信用王振,土木堡被俘虜乃是昏君做派,憲宗信用群小,寵愛萬貴妃,不見大臣也是不務正業,武宗游龍戲鳳,不守理法,信用宦官,世宗信奉道教,殺戮大臣,寵信嚴嵩,神宗偏愛幼子,不上朝,不補官,開礦稅,熹宗寵信魏忠賢,殺戮東林黨,乃是文盲童昏天子。好,那我們就以後人詬病最多的被扣上了昏君帽子的這六位天子為例一一分析。
英宗土木堡之敗並不是因為寵信王振,英宗和王振有責任,但是前朝幾代君主都要負責。邊牆長城竟然很多地方都沒有連接起來,讓瓦剌人自由出入,同時宣宗朝對瓦剌勢力的崛起不夠重視也導致了主要兵力用來防禦朵顏三衛。御駕親征一直是明初以來的傳統,當時明朝主力南征麓川平定南方各地叛亂,所以只能指望京營作戰。但是承平日久再加上衛所制的弊病導致了明軍京營作戰的羸弱,土木堡之變更多是偶然因素導致的偶發事件。經過此事不久,明軍就擊敗了瓦剌的進犯,郭登的騎兵更是敢於野戰並吊打瓦剌精銳,一場進犯導致了十萬瓦剌兵的傷亡,所以土木堡之變後由盛轉衰的不是明朝而是瓦剌。所以一場軍事失敗就把英宗定位昏君確實言過其實了。英宗正統前十四年也是勵精圖治,沿著仁宣之治的軌道前進。復辟之後的天順年間,英宗的勤政程度直逼清朝皇帝。各項恤政的完善,殉葬的廢除,內閣的強大這些不起眼的變化恰恰在英宗一朝。所以英宗頂多是功過相半的皇帝,說昏君冤枉了,當然他一生最大的污點是殺了于謙。
憲宗朝最大的問題是傳奉官。但是傳奉官基本都是技術人才而且不掌握實權。對朝政的影響並沒有後世渲染的那麼大。至於寵信萬貴妃鄙人已經撰文分析,那是愛情,萬貴妃是被後人抹黑了。憲宗不但不是昏君,相反是明代中期最偉大的帝王之一。他東邊打敗女真,南邊平定大滕瑤,西邊鎮壓滿四叛亂,北邊對靼韃幾次大勝,一度收復河套。可以說他面對四鄰的戰爭基本全勝。而且面對水旱災害,他毫不吝嗇,大度賑災。民間有水旱災害之時,憲宗常常憂形於色。說到不召見,萬安那些人只會高喊萬歲,這樣的大臣會見了有能處理多少朝政。而且更重要的明中期的政治體制已經不需要皇帝上朝處理什麼政務了,內閣司禮監基本就可以搞定一切了。
至於說到武宗,那更是被後人誤讀了。他親自跟靼韃作戰,重視邊防,京軍和邊軍換防制度也是創舉。另外對於朝政他也是時時上心,批閱奏疏都是每天他起來第一件事。他任用劉瑾有改革的意圖在裡面,至於信任宦官,拿他自己的話說:「天下事豈都是宦官壞了,士大夫中十個人裡面也就兩三個好人。」武宗的被抹黑更多是因為他無子而且所作所為不符合文官士大夫的禮法要求。
世宗嘉靖皇帝信道有為自己祈福的意圖也有祈禱風調雨順,百姓安康的意思。他一生的政策就是嚴以馭吏,寬以待民。在午門之前廷杖文臣之時,他也親自調葯免費發放給京城的災民。至於南倭北虜兩大強敵基本消停也是在嘉靖一朝。說到嚴嵩,奸臣這個大帽子可是冤枉了,他頂多算一個圓滑的平庸官員而已。
神宗不上朝過多因為身體狀況,另外不補的官員基本是言官和南京的官員。萬曆三大征的勝利也是萬曆的功績。後人回憶到萬曆朝的民生也常常說那時節,真箇是堯舜之世了。
電視劇《鄭和下西洋》
熹宗打擊東林沒有太多問題,東林一黨本來代表的就是大官僚大壟斷商人的利益。東林的兩次眾正盈朝活活害死了明朝。這樣一群腐朽的官僚於國並無大益。熹宗更不是什麼文盲,仔細翻翻實錄就知道他的政務軍事見識在眾多大臣之上。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明朝並沒有昏君,為何會有昏君說,只能說我們對明朝的理解受到了後世的影響,我們誤讀了明朝。
至於不上朝是因為明代中期上朝的形式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對於處理朝政並沒有太多作用。
宦官干政本來就是明代政治體制運行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明代政治體制的設計決定了宦官必須干政。而且歷史上賢明的宦官非常多,我們對明代宦官政治應該重新審視。
說了這麼多,明代政治有沒有問題。有,而且很大,就是黨爭的激勵以及官僚集團的腐朽最終產生了東林黨這個政治怪胎,活活害死了明朝。而且明代中後期皇帝多恪守祖制,不懂變通,對宗室政策的失敗直接導致了財政上被宗俸活活拖垮。
說到文化,宋明兩朝各有伯仲。宋詞的高度發展是宋朝的最大特色,宋朝是文人的天堂,因此文人對國事的關心是全面而深刻的,明朝世俗小說的發展是重要特色,隨著印刷術和出版業的大力發展以及明太祖朱元璋開國之時對地方學校的大力建設,明朝的百姓識字率大大提高。就科舉制度而言明代是中國古代的頂峰。
說到經濟,宋朝的最大成功是外貿和商業。城市得到發展,對外貿易的收入足以支持南宋的國庫。明朝經濟基本是小農經濟和商業共同大發展。明代紙面規定的稅率之低令人咋舌。商業的低稅和禁而不嚴的海禁讓明中期晚期的商業得到巨大發展。
外交方面,宋朝確實因為軍事勢力問題籤約和約,送錢買和平,不過宋代恪守理學,不送公主和親,這點還是超過漢唐的。明朝在對外方面比較強硬,打敗了歐洲殖民者的多次入侵,可明之亡也恰恰是這份剛烈。如果陳新甲家裡的書童不是誤將崇禎授意給老陳跟清朝議和的文件當成塘報公之於世,明朝可以暫時跟清朝議和專心對付李自成民軍的話也許歷史真得會改寫。
電視劇《新水滸傳》
至於民生,宋明各有特色。宋朝下雪了官家都會給百姓發下雪錢,住房租房也發房補,明朝的低稅率讓豐年的百姓基本可以滿足溫飽。各種恤政福利的發展也讓明代百姓能享受二百多年的穩定和平生活。
通過以上的對比,我們發現宋明各有自己的特色,優點缺點並存,同樣是我們歷史上偉大的朝代。所以宋粉明礬也沒有必要相互爭論,相互借鑒相互交流才是王道。
※茶美學 | 大宋茶事
※宋朝是怎樣防止「高考」作弊的?你肯定不知道
※澶淵之盟竟是宋朝的套路,讓宋朝佔盡便宜,遼國被賣了卻幫人數錢
※精彩亮點:宋朝到底有多富有?是明朝的十倍,清朝的五倍!
※為何北宋人民那麼富裕,還會爆發梁山起義?原因其實很簡單
TAG:宋朝 |
※明清兩朝當王爺,哪個日子更舒坦?對比之後自然一目了然
※明清兩朝最有遠見之人,比林則徐更早放眼世界,沒有他清朝要餓死
※明宋兩朝相距89年,為何會覺得宋朝離我們很遠,明朝離著很近呢?
※明清兩朝到底誰對中國的貢獻大?網友一致認為清朝大於明朝
※明清兩朝哪個更值得敬仰?看看兩朝對中華文明做的貢獻就知道了
※明朝時的江南官員為何懷念元朝?元明兩朝的差距在這裡
※明宋兩朝末期,發生三件超小的事,揭示出這兩朝滅亡的真實原因
※宋朝和明朝之間,只有九十年的相隔,卻為何感覺兩朝相距甚遠
※明清兩朝官吏制度之對比,後者都不配給前者提鞋!
※明清兩朝到底怎麼對待王爺他們才不會造反?
※僅此一人!他在明清兩朝均被封為王
※朝鮮李朝很腐朽,為何能延續五百多年,相當於中國明清兩朝總和?
※史書誰來撰寫誰當家,同樣的事情放在明清兩朝,為何有不同的評價
※蘇軾若生在明清兩朝,「活不過三集」
※什麼叫骨氣?對比明清兩朝帝王祖訓驚嘆:這就是差距!
※宋朝雖弱,但發明了一物,讓金元兩朝最終滅亡,明朝逃過一劫!
※「得國最正,只有漢朝和明朝」漢明兩朝,究竟如何打天下的?
※宋明兩朝通知後期都是南遷政權,但在本質上有這三個不同點
※此夷嘗與隋、唐兩朝抗,隋因之而卒,韓恆在爭為之祖
※它曾是明清兩朝最忠誠的藩屬國,卻因不願與中國斷交慘遭此國吞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