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結字 楷書是這麼整的

結字 楷書是這麼整的

書法之道,妙不可言。作品哪怕只有一字,足已見其心,其道至簡。書者之趣,在乎「置物之形,輸我之心」,以形傳神 ,書寫性靈,言心達志。書法者,形態之學也。筆畫依法成形謂之結字。結字之要,豈可忽焉?結字之法,自上而下,由理而致法,因法而成形。理者, 普遍原理也。法者,具體方法也。學書之道,下學而上達,由法及理,始則逐字求工,循規蹈矩。終應從心所欲,法度自合。

書法,形為神之宅,神為形之本。以形寫神,以技定形,形隨法立。 故道因技以現,法熟而成技,技巧為匠,大匠為師。欲為宗師先為宗匠,未有技巧而形拙者也,故趙宦光曰:「熟在內不在外,在法不在貌。」正是此理。

結字之形千變萬化,結字之理恆存不移。理者,窺道之門也,故有是書。現從一般審美觀點出發,把楷書結字原理歸為四點,即:平正、勻稱、變化、生動。字不端正則丑,不勻稱則亂,不變化則死,不生動則僵。作者力求做到法理兼顧。力求方法簡單易行,使初學者易於把握,書理精深通透,使同道者有所裨益。至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則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也。

第一章 平 正

寫字時,字的重心不穩,會給人以驚懼之感,而覺其丑。所以古人結字首先要求「平正」。字的局部重心可以不穩,但是整體重心必須歸於平穩,方合規矩。一切結字的方法與手段,都必須在遵循此原則的前提下加以運用,否則,字形終歸毀滅。結字時,針對不同的字,把握重心的角度也各異,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 突出主筆

萬山磅礴,必有主峰。一樹參天,必有主幹。字形雖異,必有主筆。

每一字有一筆是主,余筆是賓,應相互呼應。主筆是字的傳神之筆,在結字中起決定性作用,為余筆所拱向,它通常承擔全字的重心,此筆得失往往是該字成敗的關鍵。主筆立定則紀綱不亂。凡主筆有差,則余筆皆敗。故善書者,必爭此一筆,主筆能穩,則字重心方能平穩,要善於從字中找出它的中心筆畫,「擒賊先擒王」,把主筆寫好。

字有主筆,如山蓄玉,似蚌含珠。字有不同,主筆各異。

另外,有的字多個主筆並存,是「集體領導」。合體字往往由兩個,或者多個獨體字組成,獨體字自身有主筆,組合在一起後的整體字也要有主筆。群龍以誰為首?通常是以承擔全字重心的筆畫,或者是眾畫所向的傳神之筆為全字的核心主筆。如果找不到核心主筆,同等強調次主筆,猶如群龍無首,整字便散了神。

還應提出的是只寫好主筆也不行,其餘諸筆也要圍繞主筆精心安排。不然有賓無主則散漫,有主無賓則孤獨。所以,只有認真安排好每一個筆畫,每一個局部字才能寫得完美傳神。

第二、 寫好首筆

首筆即字的第一個筆畫,對全字的書寫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要注意以下三點。

1.首筆決定字的風格

書法風格的展現,從首筆開始。唐代孫過庭非常重視首筆在結字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在《書譜》中對此提出了精闢的見解,他說:「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准。」意思是說一點落在紙上,就變成為一字的規範,一字完成,就是全篇的準則。

2.首筆決定字的位置。

漢字書寫過程中的「經營位置」,必須先從首筆做起,書寫時首筆起到給全字定下基調的作用,所以在書寫位置必須準確。

首筆位置不當,其它筆畫就會遷它他取齊,則字的整體在格中位置錯亂;如果其他筆畫拋開它不管,仍以字的整體形態為準,則字之形態鬆散,結構就會支離破碎。

3.首筆決定字的大小。

首筆大,則整字大。首筆小,則整字小。大字要收縮,小字要伸展。都必須從首筆開始。要寫好首筆,字在格中的位置要有一個準確地感覺。書寫者的這種感覺決定了所寫首筆位置的成敗,而書寫技巧則決定整字的書寫效果。

米字格對於首筆的研究,為其定位提供了方便。首筆定位點基本在格的橫中線,豎中線,右中線上。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首筆偏左,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首筆偏上,以使右邊和下邊留有餘地,是寫好首筆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第三、 穿線法

字的中間,遐想一條豎線,叫做「豎中線」,用它來審視字的重心。從這個角度分析,楷書的結構,不外乎以下兩種結構。

一 對稱結構

中國文化很講究對稱,對稱美是視覺上最基本的美感之一。對稱結構以均衡為原則。我們的祖先在造字時大量運用了這個法則。

這類字中心自上而下形成一條中軸線,使字居中對稱,字的兩邊勢力相均,來保持中軸的穩定性。具體方法是在書寫時假想一條垂直線穿過這個字的重心,那麼穿線左右筆畫分布應當力量均勻,左右相稱,以求均衡。

二 不對稱結構

通過點畫的不均衡求得結構的平衡,是楷書中不對稱結構的主要特點。

漢字局部重心可以不穩,但整體重心必須平穩。不對稱結構以字的整體平衡為原則。從視覺習慣和視覺心理的角度看,只有平衡才是自然的,合理的,和諧的。筆畫與筆畫之間的此長彼消和此消彼長,其目的都是為了使字的結構達到均衡狀態。它們之間互相制約,互相依存,猶中醫之「陰陽互根」。書寫時應遵循平衡原則,掌握字的重心,把較大、較密的部分位置移近中心垂直線,而較小、較疏的部分遠離中心,以使整體達到輕重平衡,重心平穩。

寫字無論用哪一種結字方法,伸縮筆畫都是要調整重心,在平正的基礎上,把結字中的每一個筆畫的位置、長短、粗細加以變化達到美的效果。

第四、 偏斜求正

偏斜結構的字,主要特點是字的中心與重心不在一個位置。

「偏」指某些筆畫偏離字的重心,在書寫時要利用另一些筆畫把偏的部分映襯,使字的整體還在橫內取正,也就是字的中心偏向一側,而字的重心穩如泰山。所謂:勿失重心,偏著正之。其原理同秤桿一樣,儘管所稱物品重量不斷變化,隨著秤砣的移動,秤桿卻始終保持平衡,不偏不倚,不失重心。

(1)重心偏左的字

結字 楷書是這麼整的

(2)重心偏右的字

結字 楷書是這麼整的

斜是指字的造型本身就不正,書寫時應注意,字形斜的,不能扶正。這類結構的字,往往是因為字的主筆本身傾斜造成的,調整的方法是其它筆畫向相反方向調整,使字斜而不歪,斜中取正。這種字由於主筆偏向一方,容易出現重心不穩,左右傾斜的現象。寫這種字時不要偏離字的中心,體雖宜斜而字心必正。 要根據主筆的位置及形態調整字的重心,字才會生動活潑。

在合體字中,有些字一偏一正,一斜一正,二者形態本來難以結合在一起,放在一起,就有書寫難度,處置不當,重心不穩。在書寫此類字時,書寫者要運用相互顧楫之法,使左右得以呼應,上下血脈得以貫通,使整字基調能協調統一,給人一種渾然一體的感覺。則合而自足,眾美兼備。

第五、 上下平穩

在書法歷史長河中,字形如長天流雲,變化萬千,在書法家的筆下層出不窮。在變化的背後,皆應以平穩為根本。根本立定,才能進入神奇奧妙的境界,持平而入妙。上下結構的字,欲使結字平穩,必須使字上下兩部分重心對正,如人頂物也。

第二章 勻 稱

勻稱與勻停同意,勻停本是音樂術語,指音樂旋律優美,節奏和諧,整體格調統一。如果把字看成一首古曲,則筆畫疏密者,此字之節奏也。畫密則音急,畫疏則聲緩。所謂:「急則動血囊,徐則入鬼窟,不徐不疾,妙在其中矣。」

所以寫字時要把每個筆畫安排適當,各部分之間,疏密適當,位置準確,既要有長短、疏密、欹側、向背等各種靈活變化,又不可反差太大,給人以不協調的感覺。要在變化中求得整體格調的和諧統一。古今書法家均在寫好字的同時,講求韻律之美,巧在性質,妙在性情。結字之節奏者,性情流布也。此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即:

第一、 疏密勻停

在結字時筆畫分布要均勻適度,使所有筆畫和筆畫之間的空白距離疏密適當,間距得當。「多畫勻空」是體現此原理的重要方法。各畫之間,間距相等,是它們的普遍規律。

第二、 楫讓得法

「楫讓」一詞出自《論語 》,本意是作揖和謙讓,是古代賓主相見的一種禮節。

在書法中,楫讓之法即在合體字中,偏旁與主體之間應相互照應。筆畫少的要收縮,筆畫多的要伸展。如此伸縮變化,獲得字形整體結構均衡,在相讓之中的相助之意,使字的結構更加疏朗、和諧,讓人感到有神采,給人以美的享受。

所以相互制約,以求均衡,實結字之大法。如果都收縮則字形太拘謹,都伸展則字形易鬆散。只有一收一放,張馳得當,主次分明,字才美觀。

第三、 立相明心

詩言志,文載道,歌詠情,書為心之圖畫,立相以明心。境界依託形象而表現,形象因境界而有韻味。心有多大,字就有多大。就是這個道理。只談論外在結構特點,而不研究結構背後的理。猶舍本而逐末也。

第四、 字眼傳神

書法作品的美,就在於黑與白的對比交錯之中。古人做事講究 「扣其兩端」,從問題正反面探究,找到問題的本質。《道德經》中說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書道亦然。欣賞書法,古人眼中不只有筆畫之黑,更有筆畫之外的白。結字筆畫是實,空白是虛;實處是形,虛處是神;黑白相應,相輔相成,奇趣乃生。

第三章 變 化

字之結構有變化無和諧就會凌亂,有和諧無變化就顯呆板。所謂參差變化,就是有明顯規律的變化,即在結字時,點畫安排有開合、伸縮、大小、長短、寬窄、奇正、疏密等變化,相反相成,勿令齊平,方合自然之趣。

古人認為,一個字就是一個小宇宙。從這個角度審視漢字和書法,我們不難發現,古人師法自然的痕迹。他們認為,天圓地方,天動地靜。圓則動,動入神,神而化。方則靜,靜則止,止則安。人生活在大地,所以在書法創作時以靜觀動,動以達靜,求中和之美。

天,動也,以變者法焉。地,靜也,以不變者法焉,動養形,靜養神,神形共養,書道乃張。以「三」字為例;

變者三橫之長短,粗細,天也。不變者三橫之間距,地也。

兵無常勢,因敵而制勝。水無常形,因地而異流。字無常態,因勢而布形。

同一個字,鍾、王、虞、褚、歐、顏、柳、趙等書法家,各有各的面貌,而結字肌理不變。以「為」字為例,它們之間筆畫風格雖各具特色,而「為」字三個橫折、四點均須勻空。

結字 楷書是這麼整的

因此結字因人而異,沒有固定形態。而字形雖異,均以平正、勻稱、變化、生動為本,否則字形毀滅。故結字無定形而有定理,心思雖變化無方,法度一定不易,形態變而理不變,變在貌而不在法。

第一、同畫異形

一字之內,筆畫相同,要在形態上加以變化,或者角度上加以變化。參差變化、層次分明,神韻畢現。唐代張懷瓘《 論用筆十法 》中對筆畫之變化,以「鱗羽」喻之。曰:「鱗羽參差,為點畫編次勿使齊平,如鱗羽參差之狀」。意即筆畫安排要像魚鱗鳥羽一樣參差,不能整齊平正。要富於變化。參差變化之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 筆畫向背變化

【一】 點的向背變化,此處指筆畫「開合」的走勢。

1上合下開

結字 楷書是這麼整的

2上開下合

結字 楷書是這麼整的

【二】 豎的向背變化 一字多豎,要分向背。切忌做積薪束葦之形態。兩豎相對,有向有背。向者俱向,背者俱背。

(1)相背取勢是蘊涵隸意的楷法,表現為一種離心力。善用背勢瘦硬見精神。

(2)相向取勢傳承了篆書圓轉之筆,表現為一種合心力。善用向勢肥勁而莊嚴。

二、筆畫的長度變化

【一】 橫的長短之變

(1) 連橫結構的字,上橫短,下橫長。

(2) 三橫結構的字,形態依次為:中長、短、最長。

(3) 四橫結構的字,第一橫中長,中間二橫長度相等,均為最短,四橫最長。

【二】 豎的長度變化

左右有豎,長短不可雷同,須左低右高。

【三】 撇的長度變化

連撇結構,上撇短,下撇長。

三、 筆畫的角度變化

【一】點的角度變化 點為字之眉目,貴在變化,隨字異形,其形態變化無窮,所謂「萬點異類」就是這個道理。在豎左邊為左點,右邊為右點,呈包圍勢,但角度不平均,一般為左點偏豎勢,右點偏橫勢,左低右高:

【二】 橫的角度變化,三橫結構,偃,仰,平。

【三】 豎的角度變化,長框豎要直,短框豎要斜。

【四】 撇的角度變化,雙撇忌平行。

【五】 折的角度變化 折連續書寫,形態務求各異。如果相同,形態必然難看。

四、筆畫的粗細變化

【一】 連橫結構的字,上橫粗,下橫細。

【二】 有外框的字,右豎粗於左豎。

五、筆畫變形。

【一】重捺須減捺。「雁不雙飛」是隸書的書寫原則。隸書的波挑很美,但是每個字只能有一個波挑。楷書延續了隸書的這個特點。

【1】上點下捺

結字 楷書是這麼整的

【2】上捺下點

結字 楷書是這麼整的

【二】重勾須減勾

結字 楷書是這麼整的

第二、 同部異形

一字中如有相同部分,就要用「一收一放」、「一大一小」、「一斜一正」等方法加以變化。一分主次,避免重複。

一、上下結構相同為「重」,應上小下大。

二、不向內亦不向外者謂之並,左右雖字形相同,但仍須左小右大,一收一放,以左讓右。

三、「堆」這種結構的字兼有「重」、「並」之結構特點,重疊處應處以鋪勻

第三、 同字異形

唐代李嗣真說:「元常每點多異,羲之萬字不同」,書法藝術重變化,忌重複。古人從字的美觀出發,在書寫整副作品時,將相同的字加以適當變化,避免雷同。

一篇之中,重複的字,結構欲不雷同,須加變化,主要手法如下:

【借 換】 指結構複雜的字,難於結體,可以通過借用筆畫和更換部位來達到美觀的效果。謂之「借換」。例如《 九成宮 》之「秘」、「蕤」借左撇;

【增 減】指遇到因為筆畫少或筆畫多而難結體的字,可以通過增加或減少筆畫來達到書法上美觀的效果。「太疏者增之,太繁者減之」,《九成宮》 中多有此例,如:「魏」、「建」、「流」、「避 、「涼」;

「結構者,謀略也」。為避重複,古代書家對於字的結構,殫精竭慮,推陳出新,因字而傳己神,誠所謂妙人妙筆也。

慚略紙越頂房采牆導

第四、 奇正相生

「奇正相生」一詞源於《 孫子兵法·勢篇 》,原文如下:「凡戰者,一正合,以奇勝…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認為「用兵作戰,正兵以當敵,奇兵以致勝……戰術不過『奇』、『正』。可是『奇』、『正』的變化是無窮的。『奇』、『正』相互轉化,就像轉動的圓環,無頭無尾,沒有窮盡」。

書法的「奇正相生」指書寫者在結字時運用疏密、開合、穿插、賓主、增減、借換」等方法,使字參差變化,勿令齊平,方合自然之趣。

此處之「正」指法度,「奇」指變化。「正」為共性原則,「奇」為個性創造。個性創造從共性原則中來,沒有共性原則,則個性創造沒有依託。沒有個性建立,也就沒有共性的存在。

結字不可無法度,也不可無變化。無法度則無根本,無變化則無神采。故書法之道,始於法度,終於變化。在寫字時,能運用疏密、賓主、開合、穿插、增減、借換等結字技巧,巧妙變化,使字形出乎意料之外,在乎法度之中,合乎自然之趣。乃稱妙品。

結字千變萬化,需以法度為本,故能隨心所欲,不逾規矩,不可法外求奇也。

「正」的另一個解釋為「平正」。唐代孫過庭《 書譜 》中對此提出了深刻見解,他說:「初學分布, 務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知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

故險中求生,動中尋靜。因勢而造形,以奇正相生為妙。奇中有正,正中有奇,奇正相生,變化無窮。方可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意料之外。自是法具形出,形出而神備,字有神,方入化境。如庖丁解牛,熟極巧生,歸於自然之境,非書家妙手,爐火純青,安能及此?

所以字形平正為書寫者功力所道,變化出奇乃書家才氣所及。俗者作書,平凡人寫平凡字,故思淺字亦俗。而大書家境界高深,功夫深厚,其字「寓險絕於平正之中。」愈靜里細觀,愈能品其精妙,此所謂:「絢爛之極,歸於平淡」是也。

守常則達變,知法方悟道,對於一般結字法則,一定要做了解。

第五、 書法自然

書法離不開漢字。造字六法,象形為本,形聲借鑒音韻,都是師法自然的結果。書法藝術始於自然,歸於自然,是歷代書法家的追求。

自然為藝術母,是造化師,為文字源。從這個角度看,歷代書法家都是流,不是源。但是溯源追流者不乏其人。相傳王羲之游天台山歸來,在會稽山洞庭一柱上題一「飛」字,上有龍爪之形,後人成為「 龍爪書」反應了他法自然、師造化的書法境界。

書法中,古人師法自然主要體現在以下3點:

一、筆畫對於自然的模仿。

【點】如高峰之墜石

結字 楷書是這麼整的

【卧鉤】似長空之初月

結字 楷書是這麼整的

【橫】若千里之陣雲

結字 楷書是這麼整的

【豎】如萬歲之枯藤

結字 楷書是這麼整的

【撇】利劍截斷犀象之角牙

結字 楷書是這麼整的

二 結字過程中,偏旁對於自然地模仿

藝術家都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自然有大美而不言。飛鳥棲息於柱頭、樹枝,那優美的形態,瞬間進入王羲之眼帘。王羲之以其高超的藝術感悟力,形象化地將其融入到單人旁 雙人旁寫法之中。

燃燒的篝火,書法家受到啟發,將其融入四點底的寫法中。

自然之大者,天地也。古人認為,天形圓,地形方。楷書字形主要是方圓兩種形態。

1 圓者 字形外延喜團圓

2 正方 正方者,形方而神泰

第六、 破法見道

道昌,字才不亡。書法之道,真情是本,脫俗是根,創新是命,見性是魂。楷書結字,立法之前本無法。法既為人立,亦當為人破,破法成道,入無上境界。

學習經典是智慧,解讀經典是方法,融入經典是關鍵,成為經典是必然。依法啟修是小乘,隨心所欲不逾矩是中乘,書法家落墨時,心法雙忘,筆下之字直指人心,觸及人的心靈和靈魂,所謂見性成佛,最上乘也。

文化融入性格,性格融入藝術。把所有一切化於自性之中,天然出之,乃大家風範也。古今楷書佳作結字神奇奧妙,給人以無限遐思。

第四章 生 動

萬物有形態,形態各異皆成勢,勢之所向,氣之所導,故書法之美在於氣韻。

勢是由位置決定的。所以物理上常稱做位勢。書法藝術中的勢分筆勢和體勢。筆勢代表時間的延續,體勢代表空間的展開。要想把字寫得有神采,就要注意方向性,即字的整體取勢,這是字外之勢。還要留心筆畫與筆畫之間的方向性,此為字內之勢。就是書法的意勢原理。

書法中筆勢和體勢相互滲透,相互影響。書法中把筆勢連貫的字稱為「筋書」,又稱「一筆書」。古人作書強調「筋骨」。以為「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衛鑠《 筆陣圖 》)

字之筆畫為骨,骨者,骨架也,骨貴有力,古人論書,講「雄強」、「入木三分」、「力透紙背」 等等,就是講這一點。筆畫之端點,筆鋒出之,屬字之筋脈,為連接骨之紐絡,筋骨貴在相連。連有明連、暗連兩種。骨為明連,筋為暗連。骨為字顯性剛強之力,筋藏字隱性含忍之力,兩種力剛柔相濟,相互映襯輝映。

第一、 向背分明

向背的意思,就是字之間相向、相背的左右取勢。向內者謂之向,向外者謂之背。一個向內一個向背者謂之助,不向內也不向外者謂之並。字不同,書寫方法也各異:

(一) 相向的字,兩邊彼此相向,不可互相抵觸妨礙。要注意左顧右盼,虛實穿插,力求對應。古人將這樣的結構稱為「合如對目」 即左右相合如「四目對視」。

(二) 相背的字,左右相背,但要脈絡貫通,背不脫離,姿態就好。古人將這樣的結構稱為「分若抵背」。

(三) 相助結構的字,應順勢排列。

【1】 向左順勢排列

【2】 向右順勢排列

第二、 筆斷意連

清《 升庵論書 》中要求:「行行要有活法,字字要求生動」。書法成於結字,美在氣韻。 氣韻之美在於生動。善書之人,做真如草,從容不迫,有似閑庭信步,如行雲流水,自然氣韻生動。氣雄則韻高,氣古則韻厚。

人生命在於呼吸之間,吐故納新。字命亦然。寫字時,前筆收尾為呼,後筆起首為應,氣息連綿不絕。 筆勢自然連貫。或呼急而應遲,或呼緩而應速,亦有節奏之妙。寫字時,如果不顧及筆畫之間彼此的聯繫,生硬機械地結字,所寫之字就會鬆散無神。筆畫之間,互有聯繫,字就活潑生動。

就筆意而論,只有在布白時較其長短,因勢布形,穿插聯絡,顧盼情生。才能「形散而神不散」,「筆不到而意周」,神采出於字形之外。

第三、 顧盼呼應

合體字重視體勢作用;

(一)寫左右結構的字時,左右兩部分搭配時要以左管右,左顧右盼,左呼右應。配合得宜,字就緊湊。

(二)上下結構的字,書寫時要以上管下,上覆下偃,筆斷意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沃德利成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隸書的異寫參照
茶 之 意境
中國傳統手工刺繡藝術 清朝官服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您可能感興趣

結字是裹束筆勢時的調整,結字要遵循文字結構和書寫習慣不宜太怪
行書結字的原則
書法結字規律,總結的相當好!
這是誰總結出的結字規律:「平行四邊形法則」
乾貨!楷書結字的基本規律
隸書用筆結字變化,總結的太好了!
最能充分體現《乙瑛碑》結字特點的字,你知道是哪些嗎?
最實用的楷書結字二十八法
張遷碑字跡看似規正古拙,實則結字巧麗
書法結字詳解,三大原則、五種方法細說結體,掌握這幾點就夠用了
這是我見過最牛逼的行楷作品,用筆嫻靜流暢,結字端嚴穩妥
結字和章法,哪個對書法作品更重要?
行書結字基本規律
在楷書練習中,有一種格子堪稱「為練習結字而生」,你選對了嗎?
行書結字四法
古人秘而不說的十一個結字方法
《書譜技法精講》~ 結字看起來很歪很斜,但整體來看又是很穩的
論書法的空間構成——結字要領你知道多少?
《大字陰符經》結字的三大要點!
書法結字通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