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時從身上搓下的「泥」到底是什麼?
你洗澡的時候有沒有從身上搓下過「泥」?其實這個現象幾乎每個人都遇到過,但是關於這些「泥」的秘密,你真的知道嗎?
這「泥」是到底是什麼?
這「泥」的主要成分是皮屑、油脂、汗、灰塵。人體的器官每時每刻都在運作,幫助人體新陳代謝,代謝在體表的產物就是皮屑。人體的毒素都是通過脾胃代謝送出體內,排出很多的分泌物出來,就如油脂、汗水等。也可能是皮膚露在空氣中吸附的灰塵。
往往那些喜歡吃油膩食物、不運動的人搓出來的「泥」會多一些,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為何身體有「泥」?
新陳代謝產生的皮屑和皮膚呼吸的分泌物無時無刻都在進行著。即使每天洗澡將皮膚上附著的這些東西都搓乾淨了,第二天還會有新的覆蓋上來,生生不息。
不管你動還是不動,出汗其實都在默默進行著,體溫或是情緒上的輕微變化都有可能導致出汗,只是有時候我們不能清晰感知罷了。特別是在睡眠的特定階段,控制體溫、心率等的自主神經可能會加速運轉,進而使汗腺分泌汗水。
搓「泥」需適當!
適量的搓一搓就好,不要把皮膚搓傷了,搓傷了很易被濕氣入侵人體,導致各種不適應。
濕氣表現:
1、臉部長斑冒痘,臉色晦暗發黃出油;
2、舌頭厚重,邊緣齒痕;
3、消化不好,導致胃脹、食欲不振,引發脾胃功能失調;
4、虛胖水腫小肚大,身體發福臃腫;
如何給身體去濕?
勤運動。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飲食清淡適量。腸胃系統攸關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避開潮濕環境。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
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的濕氣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2、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3、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
4、水分攝取要適量。
食用去濕的食物。去濕的食物有:鯉魚、赤小豆(紅豆)、金針菜、萵苣、薏米、扁豆、冬瓜等。健脾的食物有:鯽魚、胡蘿蔔、蘋果、淮山、小米、蓮子、莧實、豬肚、鴨、鵪鶉等。關於去濕湯有很多的種類,可以試著煮一下,省事情的就是直接熬紅豆薏米粥。
原標題:洗澡時從身上搓下的「泥」到底是什麼?
※洗牙到底是為了洗掉什麼?洗過車的朋友一看就懂!
※為什麼天天洗澡,還能搓下很多泥?看完你還敢搓嗎
※在街上看到一隻身材變形的狗狗,細看後愣住了,這是什麼鬼啊
※「鬼壓床」到底是什麼?你遇到過嗎?
※為什麼停下來的蒼蠅會不停的搓手?
※讓保潔阿姨把家裡上上下下吸一遍,薩摩:我做錯什麼了這樣對我?
※睡覺時,為什麼會突然抖動一下,像是從高空踩空一樣?
※「水至清則無魚」的下一句是什麼?
※今兒就從頭徹底扒一下周沖,看是什麼成色
※水逆到底是什麼
※從救世主到掉出火箭輪換,格林的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思域到底是什麼梗?為啥路上的超跑都在找它
※什麼樣的壺,可以稱得上是上等好壺?
※我的蛙啊,你都出去三天了,什麼時候回來啊?
※從牙齒上能看到什麼,你知道嗎?
※冬天到了是不是要小酌一杯呢?來看看什麼酒可以熱著喝!
※睡覺時為什麼身體會突然抖一下?看到這一答案我嚇到了!
※清朝的辮子到底是什麼樣的
※為什麼以前攀爬到金字塔頂端的人都無一例外的摔死了,而現在卻可以安然無恙的爬上去?
※世界上沒有什麼餓貨是一碗炸醬麵喂不飽的,如果有,那就再來一碗!